双抗/多抗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国产新药成ESMO全场焦点 持续关注泛癌种潜力的新一代疗法等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09:3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在2025年ESMO年会上发布的数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望提振新一轮出海机会 [1] - 行业迎来重要投资窗口,重点关注具有泛癌种潜力的新一代疗法、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以及ADC、双抗/多抗、小核酸等赛道 [1] ESMO会议中国药企表现 - 2025年ESMO年会中国研究入选常规口头摘要共计35项,其中正式口头汇报14项,较2024年的5项大幅增加 [1] - 正式口头报告和迷你口头报告占比分别为40%和60% [1] - 入选LBA的中国研究共计23项,较2024年的7项刷新历史记录,内容涵盖多个瘤种及治疗领域 [1] 国产ADC领域进展 - 科伦博泰生物的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二线EGFR-TKI经治NSCLC的III期临床数据中mOS的HR=0.60,在化疗经治HR+/HER2-晚期乳腺癌的III期数据展现竞争力,未来有望与DS-8201竞争 [2] - 百利天恒EGFR/HER3 ADC iza-bren在鼻咽癌后线治疗取得突破,完成从概念验证到疗效验证的关键里程碑 [2] - 恒瑞医药HER2 ADC SHR-A1811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领域创造新纪录,各个亚组人群全面获益 [2] 国产双抗/多抗领域进展 - 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mPFS为11.14个月对6.90个月,HR=0.60,有望重塑肺鳞癌一线治疗标准 [3] - 三生制药的PD-1/VEGF双抗SSGJ-707联用化疗治疗一线CRC的ORR数据优异且安全性良好 [3] - 荣昌生物的PD1/VEGF双抗与CLDN18.2 ADC联用展现初步潜力,有望迭代PD-1单抗 [3] - 石药集团/康宁杰瑞的HER2双抗KN026在胃癌III期临床中展现mPFS与mOS双强阳性,具有全球同类最优潜力 [3]
医药健康行业周报:BD预期回归理性,关注ESMO大会及三季报-20251011
国金证券· 2025-10-11 20:5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5][14][81] -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被视为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5][14][81] - 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5][14][81] 创新药板块整体趋势 - 本周创新药板块有所回落,BD(业务发展)预期回归理性 [2][13] - 创新药产业向上趋势不变,全球创新药产品授权合作在年底更为密集,板块行情静待后续BD持续催化 [2][13] - ESMO大会(10月17-21日)即将召开,多个国内创新药企重磅口头报告(LBA)即将披露,短期内可关注重要管线的临床数据 [2][13]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发现,该发现与创新药两大重要适应症(肿瘤与自身免疫)新药研发的作用机制相关,提示相关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性 [2][40][50] CXO(医药外包)行业展望 - 受益于国内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BD交易持续活跃以及下游创新药技术迭代与细分赛道高景气(如ADC、双抗、GLP-1等),中国CXO行业逐渐进入复苏周期拐点 [2][13] - 行业订单、产能利用率以及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2][13] - 板块前期受制于生物安全法案事件,行业估值处于低位,随着行业回暖,CXO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与业绩双双提升) [2][13] 生物制品领域动态 - 2025年10月9日诺和诺德宣布以每股54美元现金(总价值47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 [3][51] - Akero的FGF21类似物EFX有望成为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最佳疗法,是唯一一种在2期临床试验中显示F4患者纤维化显著消退的药物 [3][51][57] - 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MASH,目前获批疗法有限 [3][57] 医疗器械领域进展 - 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商业化订单量突破100台,已装机近80台,稳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 [3][58][60] - 图迈机器人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市场准入,商业化装机覆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均跻身全球前二 [3][60] - 奥精医疗可吸收复合骨修复材料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该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3] 中药领域创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9月,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增92项中药IND(临床试验申请),其中70项为1类新药;新增42项中药NDA(新药上市申请),其中12项为1类新药 [3][64] - 政策端对中医药持续支持,近年来中药注册申请受理数量呈上升趋势,创新中药占比提升 [64][65][67] 医疗服务与AI医疗数字化升级 - 讯飞医疗与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研发的"龙华数字家医"APP正式发布,依托AI大模型对居民健康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 [4][71] - 锦欣生殖在中美两地的辅助生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完成国内首例CAPA-IVM辅助生殖治疗并实现临床妊娠 [72][73] - 全球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超过人民币2500亿元,中国年治疗周期量已超过一百万例 [73] - AI医疗应用深化,美年健康展示多种AI健康管理方案,旨在提升疾病预防与检查能力 [75] 具体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 [5][14][81] - 持续关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等的投资机会 [5][14][81] - 重点标的包括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公司 [6] 行业数据与交易活跃度 - 2025/09/01-2025/10/10期间,共计6款新药获CDE批准上市(3款国产,3款进口),16款创新药申报NDA(10款国产,6款进口) [35][36][37] - 同期共发生13个创新药相关跨国交易,涵盖授权/许可、合作、期权等形式,交易金额显著,如诺华制药获得舶望制药ANGPTL3项目许可,首付款达1.6亿美元 [39]
百奥赛图“双业务线”再提速:国际合作频现,布局核酸递送与双抗ADC新赛道
新浪证券· 2025-09-23 10:11
核心观点 - 百奥赛图通过多项国际合作验证其双业务线战略的前瞻性与国际竞争力 在抗体偶联LNP递送 ADC开发和双抗ADC联合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5][6] 合作进展 - 与默克签署抗体选择权评估协议 基于RenMice®平台提供全人抗体探索抗体偶联LNP递送 若行权将获得首付款、里程碑及分成收益 [2] - 德国ADC企业Tubulis正式引进一款RenMice®平台全人抗体用于ADC产品开发 百奥赛图将获得首付款、开发与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3] - 合作伙伴IDEAYA在研发日展示B7-H3/PTK7双特异性ADC(IDE034) 该分子源自RenLite®平台 临床前数据显示与DDR小分子抑制剂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IND申报 [4] 技术平台优势 - RenMice®平台提供具备高亲和力与低免疫原性的全人抗体 拓展至核酸药物递送和ADC开发领域 [2][3] - RenLite®共轻链平台支持开发能同时靶向两个肿瘤相关抗原的双特异性ADC分子 [4] 战略布局 - 模式动物业务提供大规模靶点人源化小鼠与疾病模型 构建稳定收入来源 [5] - 抗体平台业务通过千鼠万抗计划输出全人抗体资产 以许可和合作研发方式实现价值转化 [5] - 双业务线布局既保持稳定现金流 又通过抗体资产授权获取潜在爆发式收益 [5] 行业影响 - 抗体偶联LNP有望解决核酸疗法精准递送瓶颈 提供更高效靶向解决方案 [2] - 公司通过构建基础设施级研发平台 深度融入下游药物研发与商业化 [6] - 在全球创新药行业多元化组合化背景下 公司成为国际合作核心节点 [6][7]
再交硬核成绩单,药明生物回归高增长通道
智通财经· 2025-08-19 19: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益9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 [1] - 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42.7%,纯利同比增长54.8%至27.6亿元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增长56.0%至23.4亿元,经调整纯利同比增长11.6%至28.4亿元 [1] - 上调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至14%-16%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新签86个综合项目创同期纪录,综合项目总数达864个 [1] - 临床III期和商业化项目分别增至67和24个,相关收益同比增长24.9% [1] - 新增项目中超70%聚焦ADC与双抗/多抗领域 [1] - 从研发到开发再到生产的客户转化率超90% [4]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未完成服务订单总额203.4亿美元,未来3年未完成订单规模42.1亿美元 [2] - 拥有行业领先的专有技术平台,包括大肠杆菌表达平台EffiXTM、高浓度制剂平台WuXiaHigh2.0等 [6] - 超高效连续灌流生产技术平台WuXiUP实现24/7运转,上游总产量突破110g/L,单日产量最高达7.6g/L [6] 产能与全球布局 - 爱尔兰基地首个产品通过欧盟EMA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6] - 旗下5个生产厂通过美国FDA上市批准前检查,商业化预充灌装厂首获批准 [6] - 全球产能释放推动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6] 行业环境与政策利好 - 上半年国内医疗健康一级市场完成592起融资,金额363.72亿元,同比增长17.54% [2] - 国内出海交易披露总额484.48亿美元,首付款超20亿美元 [2] - 创新药丙类目录政策更新释放支付体系优化信号 [7] 资本市场表现与估值 - 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达75% [3] - 多家投行上调收入及净利润预测,瑞银将目标价从20.30港元上调至41.20港元 [3] - 当前PE(TTM)为35.35倍,超过三年历史估值31.89倍,但仍处于五年估值分位25%区间 [8] - 全球同业龙沙和三星生物PE估值分别为59.26倍和67.87倍 [8] 战略与竞争优势 - CRDMO商业模式形成深度客户绑定,近百个与收购相关的分子正在合作,超50%在临床前或临床I期被收购 [4] - 研究服务已赋能50多个分子项目,可收取未来里程碑付款和销售提成 [4] - 近一年累计回购1.32亿股,金额22.90亿港元,每股净资产升至11.28港元 [7]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量价齐升盘中涨超2%,京东健康涨超12%,中国创新药成果加速涌现
新浪财经· 2025-08-15 11:50
恒生生物科技ETF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上涨2 27% 冲击3连涨 盘中换手35 71% 成交1 31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1] - 跟踪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1 67% 成分股京东健康上涨12 22% 同源康医药-B上涨8 49% 晶泰控股上涨5 48% 阿里健康 三生制药等个股跟涨 [1] - 近1周累计上涨2 72%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最新规模达3 52亿元 创近3月新高 [1] - 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净流入1016 07万元 [1] 生物科技行业趋势 - 中国创新药处于创新成果兑现初期 独立开发成功与BD授权交易出大单品机会较大 [2] - 肿瘤领域关注ADC靶点 抗体结构与毒素组合的创新 以及免疫疗法分子构件的组合变换与空间结构创新 [2] - 重点关注TCE 双抗/多抗 创新ADC等细分赛道及临床领先企业 [2]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构成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反映香港上市最大的50间生物科技公司整体表现 包括18A章上市公司 [2] - 前十大权重股为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 药明生物 康方生物 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 三生制药 翰森制药 药明康德 再鼎医药 [2] 相关产品 - 恒生生物科技ETF(159615)紧密跟踪恒生生物科技指数 [3]
荣昌、石药接连斩获大单背后:中国药企半年吸金近500亿美元,跨国巨头为何疯狂“扫货”|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6-26 15:58
中国创新药企的BD交易热潮 - 荣昌生物将泰它西普全球权益授权给Vor Bio 首付款4500万美元 潜在总金额达42.3亿美元 [2]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合作获1.1亿美元预付款 潜在总收益53.3亿美元 [2] - 2024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59% 重磅交易24项占全球20% [3]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占比从2021年5%飙升至42% 交易额达455亿美元 [4] 技术领域与市场表现 - ADC药物以546.9亿美元交易总额成为BD领域最热门技术 科伦博泰等为出海主力 [7] - 双抗/多抗以245.7亿美元交易额跃居第三 百利天恒与BMS创84亿美元授权纪录 [7] - 三生制药宣布60亿美元合作后股价单日暴涨32% 子公司连续两天涨停 [3] 研发效率与竞争优势 - 中国肿瘤临床试验占比从10年前5%-10%提升至2024年40% 全球30% License-out交易源自中国 [4] - 中国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30%-20% 患者招募成本为欧美1/3 研发周期更短 [9] - 2024年中国704款原研药首次进入临床 数量全球第一 近十年累计4384个超越美国 [10] 行业驱动因素 - 跨国药企面临2000亿美元专利悬崖压力 中国高性价比管线成替代内部研发首选 [9] - 中国创新药二级市场估值与临床价值错配 BD大单驱动价值回归 [8] - 医保支付端体系创新加速 构建"医保+商保+自费"多层次支付体系 [10] 全球市场地位 - 中国分子竞争力由高质量临床数据 跨境合作规模 原创分子突破共同驱动 [4] - 中美成为全球新药研发双引擎 中国创新药从"性价比"标签转向全球创新核心参与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