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

搜索文档
金刻羽:当前主要发展机遇在二三线城市,许多人才正在回流
搜狐财经· 2025-06-27 12:53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 中国在技术领先和规模效应方面具备独特优势,DeepSeek仅是第一波浪潮 [2] - 美国在发明创新领先,但高科技生产和规模化推广对经济推动力同样重要 [2] - 中国实施"AI+"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数字经济占比达10% [3] - 高科技发展活跃,部分得益于美国出口管制刺激国内自主发展 [3] 宏观经济与微观信心 - 宏观经济维持约5%增长率,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仍不足 [3] 消费与就业 - 立足消费是成为科技领先大国的核心基础,类似日本经济转型路径 [4] - 需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医疗、教育等),应对人口结构变化 [4] - 中国经济建立在经济和辅助性科技基础上,产品竞争力强 [4] - 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占就业和经济总量50% [4] 区域发展与人才流动 - 二三线城市是主要机遇,人才回流至高端制造业等领域 [5] - 人才资源区域重新分配预示中国将形成内生增长动力 [6] 产业转型与国际协作 - 中国从传统工业国向新型工业国转型,需确保生产要素成为核心驱动力 [4] - 增强国际协作必要,如电池产业需为各国提供供应链参与机会 [4] - 政策转向聚焦消费,地方政府推出刺激消费政策确保长期繁荣 [4]
专访亿纬锂能肖忠湘:ESG非独立选项,要与企业战略结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8:51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能源转型进入攻坚阶段,电池产业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支撑,高性能、低碳足迹电池技术是驱动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引擎 [1] - 动力电池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第九,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消费类电池覆盖电动工具、两轮车、医疗等领域 [1] 碳中和目标与进展 - 公司提出"3040碳中和目标",绿电使用比例较上年提升近三倍,单位产品碳排放减少16% [2] - 发起"摇篮计划"搭建覆盖30多国的全球电池回收数字化网络,整体进度积极向好 [2] - 建设全球最大单体锂电池工厂(60GWh),配套300GW光伏基站后可年减排2亿吨,相当于一省年排放量 [5] 供应链碳管理 - 开展碳盘查和ESG尽调,供应链碳排放核算从范围一、二延伸至范围三,正梳理数据绘制风险地图 [3] - 开发硅碳负极、高镍无钴正极等材料,部分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减少60%以上 [5] ESG战略与业务融合 - ESG战略是长期发展重点,需与公司战略、金融体系、产品设计深度绑定,避免成为独立概念 [4] - 通过"电池护照"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6大板块、100余条数据),推动to B向to C服务转型 [8] 技术创新与投资方向 - 重点投入内部碳定价体系,研发环节推广硅碳、高镍等低碳材料,生产环节极致节能降碳 [7] - 碳管理系统上线后人员效率提升80%,时间效率提升60%,电池回收地图平台将升级为可溯源系统 [8] 数字化升级 - 数字化平台实现"三全三新"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贯通、全品类覆盖,以及新管理方式、新供应链互动、新商业模式 [8] - 为满足欧盟2027年电池护照强制要求,计划2026年提前实现合规交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