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经济

搜索文档
培育新业态 壮大新经济 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郑州日报· 2025-07-17 08:44
政府调研与政策支持 -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建球调研直播经济和微短剧行业发展情况,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庄建球指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微短剧创作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优势,强化创意创新,推出更多精品剧目,合力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 [1] - 政府鼓励企业秉持守正创新原则,促进线上线下场景深度融合,提升产品服务品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1] 微短剧行业发展 - 政府调研天桥短剧、小鸟科技、尚企育华等企业,详细了解微短剧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出品发行等流程 [1] - 强调要积极探索"微短剧+"发展模式,加快引育头部企业和专业人才,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促进微短剧精品化、多元化、规范化发展 [2] 直播经济与产业生态 - 政府调研抖音集团河南总公司,察看抖音直播、短视频运营等情况,希望企业提升产品服务品质 [1] - 调研海一云商集团,鼓励企业立足本土产业,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1] - 强调要完善直播产业生态,强化技术创新应用,鼓励本地老字号品牌打造线上特色消费场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升级 [2] 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 - 政府强调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2] -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支柱,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坚实支撑 [2]
职业打假30年:争议未退,哨声不断
和讯· 2025-03-14 16:50
职业打假人角色演变 - 王海身份从普通消费者转变为职业打假人,现定位为"吹哨人",聚焦隐瞒或虚构实质性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行为 [1] - 职业打假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动机的营利性不应成为评判标准 [1] - 30年间维权领域从商品消费扩展至服务消费,技术升级使侵权行为更隐蔽且规模化 [2] 消费环境薄弱环节 - 2024年全国消协受理投诉176万件,同比增逾三成,虚假宣传、安全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4] - 银发经济中针对老年人的欺诈模式盛行,如"私域电商"通过低价诱饵销售劣质保健品,涉案机构年营业额达280亿元 [3][4] - 平台经济存在滥用技术手段侵害权益现象,直播带货佣金高达30%-50%导致价格悖论 [5] 维权机制挑战 - 职业打假成本高昂,团队6个月调查仅获20万元举报奖励,难以覆盖成本 [6] - 惩罚性赔偿制度实践存在争议,司法中对3倍、10倍等适用标准未统一 [9][10] - 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2.3万件,同比增长16.8%,但消费公益诉讼仍面临赔偿标准量化难题 [10] 行业治理趋势 - 2025年《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完善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强化集体诉讼、公益诉讼机制 [11] - 消费结构转向商品与服务并重,服务消费欺诈呈现爆炸式增长,如教培机构利用就业焦虑实施诈骗 [4][5] - 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缺失,现行检测方法仅针对普通食品,无法有效验证有机生产过程 [7][8] 社会共治争议 - 公众对职业打假存分歧,王海与彩虹星球名誉权诉讼反映打假行为边界模糊问题 [7] - 消费者隐私权受侵害会连锁影响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多重权益 [4] - 60人专业团队采用"无效果不收费+赔偿分成"模式,个人委托占比高但单笔损失超5000元才具维权经济性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