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
搜索文档
苏宁环球:公司正在积极关注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行业、新产业
证券日报· 2025-11-03 17:13
公司战略动向 - 公司正在积极关注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行业、新产业 [2] - 公司持续开展相关工作 [2]
2025金融街论坛|吴清发声!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资本市场工作重点来了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12
创业板改革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1][4] - 改革将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4] - 创业板目前有1389只个股,合计总市值逼近18万亿元 [5],其中宁德时代总市值1.78万亿元,另有16只千亿市值巨头 [4] - 创业板目前有三套上市标准,涉及净利润、市值和营业收入等指标 [5] 科创板进展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于10月28日迎来西安奕材、禾元生物、必贝特三家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 [1][6] - 科创成长层于今年6月正式设立,科创板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公司全部入层,目前还有逾10家高科技企业在上市进程中 [6][7] - 截至10月27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9家,总市值逼近10万亿元 [8],龙头企业包括总市值1.076万亿元的中芯国际和总市值6455亿元的寒武纪 [7] 北交所与多层次市场 - 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制度 [9] - 中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多层次体系 [9],北交所、新三板和四板构成金字塔的塔基和底座 [10] - 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在京落地 [11] 投资者保护新规 - 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包含八大方面、23条举措 [1][12] - 《若干意见》聚焦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优化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强化网下投资者分类评价管理 [12] - 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和融资融券业务监管,并健全终止上市过程中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 [12][13] 市场生态与资金动向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1][14]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 [14]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投资范围 [14]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24
论坛核心主题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为“创新 变革 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 [1] 创业板改革举措 - 中国证监会宣布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1] - 改革将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1] - 改革旨在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1]
证监会主席吴清: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9:36
行业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主席指出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 [1] - 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以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1] - 政策目标在于培育创新动能 [1]
吴清: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中证网· 2025-10-27 19:00
国际资金流向与新兴市场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 [1] - A股和港股等中国资产在此过程中持续重估,配置价值更加凸显 [1] 科技创新产业趋势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1] - 这些产业在重塑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创新产业的资本需求 - 新产业新业态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1] - 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包容的融资环境以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1] 资本市场发展新要求 - 全球格局和科技创新趋势深刻变化对融资端和投资端提出新要求 [1] - 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1]
证监会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精准服务新产业
北京商报· 2025-10-27 18:07
创业板改革核心举措 - 中国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1] - 改革将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1] - 改革旨在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1] 政策宣布背景 - 该政策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 [1]
2025徐州云龙区金秋招商投资暨高品质城市活力空间推介会成功举办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3:21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8日举办 主题为“活力启新篇 筑梦在云龙”的金秋招商投资暨高品质城市活力空间推介会 [1][2] - 活动聚焦高品质城市活力空间建设 设有产业解读 项目推介等环节 [1] - 活动致力于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激活商业活力并推动产城深度融合 [2] 发展战略与产业方向 - 区域发展采用“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双轮驱动模式 [1] - 以新产业 新消费 新文旅 新金融“四个空间”为抓手进行全方位布局 [1] - 重点布局赛道包括智能制造 检验检测 数字经济 低空经济等 [1] - 发展方向包括培育融合消费新场景 夜间消费集聚区 塑造“赛事+”“演出+”特色文旅品牌 [1] 招商项目与产业空间 - 推介会期间共展示21个项目 涵盖都市工业 消费提振 文体融合 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 [2] - 都市工业项目示例包括仿真新材料生产基地 SGS-菲尼克斯检测设备生产基地 [2] - 消费升级项目示例包括瑞展创意街区 苏宁易购超级旗舰店 [2] - 文体服务项目示例包括金陵会展酒店 中体翠屏活力中心 [2] - 金融服务项目示例为上海南京银行徐州分行 [2] - 发布的新产业空间包括云龙科技谷 云盛数字中心 检验检测产业园等 聚焦高端产业培育 [3] - 发布的新消费空间包括德基广场 丰储街 印象城 大龙湖金鹰世界等 聚焦构建高品质消费场景 [3] - 发布的新文体旅空间包括彭城七里 淮海博览中心 奥体中心等 深度融合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 [3] - 发布的新金融空间包括金融服务中心(云盛金融大厦 国盛大厦 徐工金融大厦等) [3]
7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郑州日报· 2025-08-26 10:56
工业生产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较上月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贡献显著 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4.4% [1] - 电力行业拉动明显 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长33.3% 较上月加快40.3个百分点 [1]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9% 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1]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 较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 - 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突出 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3%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2] - 工业投资延续高增长态势 同比增长34.6% 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同比增长11.7% 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3亿元 同比增长4.6% [2] - 基本生活类消费快速增长 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 住宿餐饮消费回升 [2]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9.7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6.3% [2] 新兴产业与绿色转型 - 7月规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4% [3] - 1-7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6.4%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增长67.8% 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44.1% [3] - 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 [3] 物价水平 - 1-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 [4]
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人民日报· 2025-08-17 05:38
经营主体总体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0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多种经营主体均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1] 所有制结构发展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 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显示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和企业投资信心提升 [1] 产业分布特征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截至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1] 行业增长亮点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 文化产业成为上半年消费增长亮点 [1]
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超1300万户
经济日报· 2025-08-13 14:12
经营主体增长态势 - 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四新"经济企业总量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1] - 消费领域文化产业成为增长亮点 国产IP全球化推动行业发展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着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 -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