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
搜索文档
广东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10-27 08:48
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旨在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并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1][2][4] 体系建设目标与进展 - 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128家企业获得146张广东碳标签证书,覆盖24类产品 [1] - 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碳足迹管理体系,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并实现粤港澳互信互认 [2] - 目标到2030年体系更加完善,完成5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2] - 工作方案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推广、跨境互信合作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 [2] 应用场景与支持措施 - 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将碳足迹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2] - 鼓励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加大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低碳产品 [2] - 将探索开展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提升行业整体绿色低碳水平 [4] - 以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选择部分特许经营产品开展碳足迹管理,引导绿色消费 [4] 跨境合作与国际接轨 - 2024年9月,首批5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省碳标签和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双证书 [6] - 将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联盟,推动三地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分级评定和应用场景等实现互认互信 [6] - 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湾区标准",并在珠海市选取7款典型产品进行第二批粤港互认示范工作 [6] -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提升出口产业绿色竞争力 [3][5] 重点产业选择 - 碳足迹核算评价产品选择基于本省产业特点和外贸需求,如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产品 [6] - 选择产量或市场占有率高、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有利于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减碳 [6]
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报· 2025-06-24 07:13
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概述 - 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是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产品碳排放水平进行评定和分类管理 [1] - 国际上以欧盟为首的主要国家已实施强制性产品碳足迹等级信息披露制度,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 [1] 国际碳足迹分级管理政策 - 欧盟《新电池法案》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等产品粘贴碳足迹性能等级标签,根据市场数据设定最大阈值进行分类 [2] - 美国采用Climate Conscious标签将产品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引导低碳消费 [2] - 法国强制要求服装等产品标注A到E级环保评分,并计划建立统一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 [2] 汽车行业碳足迹分级管理实践 - 中国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制定汽车零部件碳足迹等级标准,将电池分为低碳、中碳、高碳三类 [3] - 美国以g/mile为单位划分乘用车10个排放等级,并设置2021-2026年碳限值 [3] - 新加坡按污染物排量将车辆分为A1-C2等级,对A级车补贴,对C级车处罚 [3] 其他行业碳足迹分级案例 - 韩国将光伏组件分为三个等级并提供差异化补贴 [3] - 泰国以减排10%-50%进行分级,成立碳标签促进委员会监督 [3] - 瑞士Climatop标签要求产品碳足迹低于同类10%-15% [3] 中国碳足迹分级管理面临挑战 -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覆盖产品有限,普适性不足 [4] - 核算标准和因子数据基础薄弱,国际衔接困难 [4] - 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低,中小企业成本高 [4][5] - 技术与人才短缺,缺乏统一核算技术平台 [5] 推进碳足迹分级管理建议 - 健全顶层制度框架,分阶段设定分级标准和达标时间表 [6] - 建立核算标准体系,完善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6] - 构建市场激励机制,将碳足迹等级与绿色金融挂钩 [7] - 推动国际互认,提升中国在碳足迹管理领域影响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