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足迹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交通运输碳足迹公示平台(TCP)正式上线
中国新闻网· 2025-11-19 17:28
中新网武汉11月18日电 (余哲 邝佳昕)"汽车+"双碳经济峰会18日在武汉中碳登大厦举行,会上中国交通 运输碳足迹公示平台(TCP)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与核算体系建设领域迈出关键 一步。 此次峰会汇集了武汉市及武昌区相关政府机构负责人,行业协会、整车、零部件企业、金融机构代表及 双碳专家,围绕产业绿色转型展开研讨。 作为本次峰会的重磅成果,TCP平台聚焦数据公示、因子查询、标杆企业查询、数据服务四大核心功 能,面向汽车产业链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公众全面开放,通过全方位数据支撑,助力企业深度 挖掘、高效利用碳足迹数据,为决策制定与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绿色低碳业务 增长。 未来,该平台还将持续迭代功能,推动建立覆盖"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汽车碳足迹管 理体系。与平台一同发布的还有负责任采购倡议平台、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合规管理合作机制等成果。 图为中国交通运输碳足迹公示平台(TCP)发布环节。 主办方供图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进峰表示,中汽中心将依托技术优势持续完善TCP平台数据 体系,覆盖整车、零部件全产业链碳足迹信息。碳排放权登记结算 ...
“数字+”提升绿色贸易国际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11-08 07:32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国家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市场多元化、内外贸一体化及进出口平衡发展,并特别强调拓展绿色贸易 [1] -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绿色贸易被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规则话语权的关键战略举措 [2]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我国“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推动出口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优化 [2] - 截至2024年,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产值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0%,其中2024年新培育1382家 [2] - 领军企业如宁德时代通过零碳设计、制造、供应和电力构建零碳生产体系,获得国际市场“绿色通行证” [2] - 供应链绿色化协同成为共识,通过绿色采购标准、碳足迹核算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形成系统性优势 [2] 数字化赋能绿色生产 -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贸易全流程,为绿色贸易创新提供动力 [3] - 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数据库和评价工具,提升绿色设计能力 [3] - 在生产制造环节,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进绿色车间和工厂建设,发展柔性生产能力 [3] - 在物流和售后环节,借助AI算法优化运输路径,运用智能诊断工具增强符合国际绿色标准的产品供给 [3] 数字化赋能绿色供应链与碳管理 - 数字化技术助力构建透明、协同、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数据库筛选全球优质供应商 [4] -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清洁生产认证驱动供应链企业进行生产工艺改造,并建立数字化绿色供应商评价机制 [4] - 借助数字化转型采集各环节碳数据,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例如浙江省的纺织产业链数据库 [4] - 基于碳足迹核算,企业可识别减排关键环节,优化生产工艺、产品设计和供应链布局 [4]
绿色创新提速快进 汇丰大湾区ESG指数三季度同比提升
新华财经· 2025-11-03 12:46
汇丰大湾区ESG指数表现 - 汇丰大湾区ESG区域指数三季度达到122.79,同比微升 [1] - 行业子指数达到250.92,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9% [1] 绿色金融发展 - 大湾区GSSS债券、绿色贷款及ESG主题基金规模保持上升趋势 [1] - 债券种类和参与机构日趋多元,发行机构地域分布更均衡 [1] - 金融业ESG表现长期领先,GSSS债券发行规模提升且气候信息披露改善 [2] 政策与平台创新 - 广东碳标签信息管理平台于今年7月上线,提供碳足迹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服务 [1] - 该平台实现广东与香港两地碳标签互认,推动内地碳足迹核算对接国际标准 [1] - 大湾区通过各城市错位发展、协同发力,形成成熟、多层次的绿色金融生态系统 [1] 金融科技与投资 - 绿色金融领域RWA代币化在香港实践,有助降低投资门槛并吸引更多投资者 [2] - 以创新驱动的绿色转型将释放大湾区增长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
“数字+”提升绿色贸易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11-03 05:58
行业核心观点 - 前沿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正深度融入贸易全流程,为绿色贸易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2][4] - 外贸行业需将绿色理念贯穿贸易活动全过程,加快运用数字技术以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能力 [2][4] -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绿色贸易被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规则话语权的关键战略举措 [3] 绿色贸易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我国“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带动出口产品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持续优化 [3] - 截至2024年,我国已建有国家级绿色工厂6430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约20%,其中2024年新培育国家层面绿色工厂1382家 [3] - 供应链绿色化协同成为共识,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标准、推动碳足迹核算等举措,绿色贸易发展正加速形成系统性优势 [3] 数字化赋能绿色生产 - 数字化技术在全流程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的典型应用场景,将绿色理念转化为产品和服务 [4] - 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库和绿色发展评价工具,提升绿色设计能力 [4] - 在生产制造环节,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绿色车间和绿色工厂建设,发展柔性生产能力 [4] - 在物流和售后环节,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规划最优路径,并运用智能诊断工具增强符合国际绿色标准的产品供给能力 [4] 数字化赋能绿色供应链管理 - 数字化技术为构建透明、协同、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新解决方案 [5] - 可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数据库,在全球筛选优质供应商,并借助数字化工具构建绿色准入机制 [5] - 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供应链评估体系,建立绿色供应商的数字化评价机制,对能耗、排放等指标进行持续监测和分类管理 [5] 数字化赋能碳足迹管理 - 借助数字化转型采集能源消耗、生产过程等环节的碳数据,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体系 [6] - 例如浙江省率先构建纺织产业链碳足迹数据库,为外贸企业提供本土化、高可信度的碳核算服务 [6] - 基于碳足迹核算,企业可识别减排关键环节,优化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设计并调整供应链布局 [6]
广东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10-27 08:48
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旨在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并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 [1][2][4] 体系建设目标与进展 - 截至2024年9月底,已有128家企业获得146张广东碳标签证书,覆盖24类产品 [1] - 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碳足迹管理体系,完成2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并实现粤港澳互信互认 [2] - 目标到2030年体系更加完善,完成5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重点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2] - 工作方案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应用场景推广、跨境互信合作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17项重点任务 [2] 应用场景与支持措施 - 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将碳足迹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2] - 鼓励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加大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并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低碳产品 [2] - 将探索开展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提升行业整体绿色低碳水平 [4] - 以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选择部分特许经营产品开展碳足迹管理,引导绿色消费 [4] 跨境合作与国际接轨 - 2024年9月,首批5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省碳标签和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双证书 [6] - 将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联盟,推动三地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分级评定和应用场景等实现互认互信 [6] - 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湾区标准",并在珠海市选取7款典型产品进行第二批粤港互认示范工作 [6] -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提升出口产业绿色竞争力 [3][5] 重点产业选择 - 碳足迹核算评价产品选择基于本省产业特点和外贸需求,如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特色产品 [6] - 选择产量或市场占有率高、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产品,有利于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减碳 [6]
苏州经验获联合国组织关注
苏州日报· 2025-10-21 08:52
核心观点 - 国家电网发布"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创新成果 该模式为企业节省成本超百万元 降低碳排放千余吨 若全国推广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1] - 该服务体系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特点 构建产品全链条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 实现碳排放动态量化分析 助力企业提升碳资产管理效能与绿色发展水平 [1] 服务体系与运作逻辑 -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体系通过部署于企业的数字化终端和智能电表 自动化精准测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1][2] - 体系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碳认证机构 实现碳足迹快速认证 将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 平均效率提升85% [2] 企业应用成效 - 苏州电子制造业企业新安电器应用该体系后 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 降低碳排放千余吨 [1] - 企业碳足迹认证成本下降75% 国内外订单因此增长15% 实现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透明化 碳足迹数据可秒级采集 [1]
稀土行业周刊:中国政府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加快产业链技术攻关
产业信息网· 2025-10-17 09:24
全球稀土勘探与开发进展 - 巴西圣保罗州技术研究所启动其首家稀土和关键矿物加工厂的第一台设备,旨在利用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并加强国家技术自主权[1] - 伦敦上市矿企彭萨纳完成安哥拉库拉碳酸岩体的初步钻探计划,该矿体位于其旗舰项目隆贡若(世界最大未开发稀土矿床之一)以北30公里,是扩大开采年限战略的一部分[2][3][4] - 西澳WA1资源公司在鲁尼项目东部钻探见富矿,在35.5米深处见矿20.3米,铌品位达2.5%,其中在36米深处见矿11.7米,铌品位高达6%[13][14] - 澳交所上市企业Aldoro Resources开始在纳米比亚Omuronga项目进行首次钻探,瞄准重稀土元素,可能确认新的REE-Nb发现[34][35] - 中国山东省微山县微山湖东南段稀土矿勘查项目取得进展,通过机械岩心钻探对矿体进行追索控制和加密控制,为探转采提供资源量依据[55] 稀土产业链中下游投资与产能扩张 - 澳大利亚莱纳斯与美国Noveon Magnets签署不具约束力协议,将在美国合作开发永磁体供应链,涵盖轻、重稀土供应、生产工厂开发及磁体销售[22][23] - 莱纳斯在得克萨斯州建设的稀土加工厂年产目标为2500-3000吨重稀土及5000吨轻稀土[25] - 美国稀土公司于9月30日同意收购英国稀土生产商Less Common Metals,以支持其在俄克拉荷马州拟议的年产5000吨的磁体工厂[27] - 中国北方中鑫安泰8000吨稀土金属扩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采用交叉作业模式全速推进[56] - 内蒙古华烁稀土公司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000吨稀土金属电解质及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预计10月竣工、12月投产,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3亿元[57][59][60] 主要稀土生产商业绩与价格动态 - 北方稀土拟将2025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2.62万元/吨,较第三季度价格环比上涨约37%,创下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65] - 金力永磁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5.05-5.5亿元,同比增长157%-179%[66] - 北方稀土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15.1-15.7亿元,同比增加272.54%到287.34%[67] 主要国家稀土产业政策与战略动向 -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于10月9日公布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稀土设备和原辅料相关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36][37][38] - 管制范围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稀土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以及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等技术[38][39] - 美国政府考虑购买Critical金属公司股权,从而控制其持有的格陵兰坦布里兹项目(世界最大稀土矿床之一)92.5%的股权,谈判已进行6周[28][30] - 此前美国国防部以4亿美元购买了MP材料公司15%的股份,该公司为美国唯一稀土生产商[29] - 中国和马来西亚正进行关于加工稀土元素的联合项目的初步谈判,中方可能以其先进加工技术换取马来西亚未开发的稀土储备使用权[53] 稀土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 美国Momentum技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示范工厂采用专有膜溶剂萃取技术,启动对磁屑及尾矿中稀土元素的商业化回收,旨在扩大美国高价值稀土供应[33] - 包头稀土高新区与卧龙电气合作共建的"科创飞地"在上海正式揭牌,标志着"研发在上海、转化在包头"创新模式进入实体化运营新阶段[63][64] - 国家高新区稀土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在包头启动,由包头稀土高新区牵头,联合中关村科技园、深圳高新区等7家国家高新区共同成立[74] - 江西理工大学成立稀土技术、先进材料、关键矿产三大卓越创新中心,聚焦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集群[75] - 中国稀土学会和包钢集团举办"稀土绿色设计与制造"专题培训,推进稀土EPD平台应用,助力企业绿色转型[68][69] 稀土前沿技术研发突破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三明治结构上转换纳米粒子,其540nm和655nm处的发光强度较传统结构分别提高56倍和117倍[76][79] - 该技术实现了对抗坏血酸的高灵敏检测,检测限达38nM,并为全血中药浓度实时监测提供了智能传感平台[79][80]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分析化学》期刊上[82]
吉林省加速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10-14 09:44
吉林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 吉林省15个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标志着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系统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 -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是从生产端推动降碳增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抓手,也是引导绿色消费和驱动产业链协同转型的重要机制 [1] - 方案目标为到2027年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及分级管理制度,到2030年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并全面形成管理体系 [1] 一汽-大众碳足迹管理实践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设定2030年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9%的目标,并通过技术革新、供应链绿色管理等多维度推进 [2] - 公司奥迪A5L车型荣获"2025年中国汽车低碳领跑者"奖项,并成功获得碳足迹1级标识认证 [2] 方案实施路径与未来工作重点 - 方案部署了健全管理体系、构建工作格局、推动行业实践、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等五大方面共14项重点任务 [1] - 下一步工作将聚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数据基础建设、推动核算认证、提升基础能力等关键环节,打造各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2]
东营:实现碳足迹管理从零到体系化的跨越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7:25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 东营市自2023年起以打造服务平台和推进试点工作为抓手 实现碳足迹管理体系化跨越式发展 [3] - 依托黄河三角洲数智碳谷平台打造碳管理数字中枢 覆盖碳资源开发转化 碳排放监测核算 产品碳足迹认证溯源 碳交易撮合 碳金融服务全流程 [3] - 平台已提供专业服务120余次 吸引21家新能源及双碳产业链企业入驻 撮合碳资产交易超7000万元 [3] 碳计量能力建设 - 加速建设省碳计量中心(东营) 启动实验室建设 数据库搭建及人才引进工作 [3] - 牵头及参与发布团体标准3项 正在参与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6项 夯实碳足迹核算计量根基 [3] 橡胶轮胎产业试点 - 2024年12月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成功入选全国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成为全国橡胶轮胎行业低碳转型试验田 [3] - 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遴选赛轮轮胎等3家企业作为试点 产品覆盖轿车 货车及工程车轮胎 [4] - 邀请中检集团专家解读认证规范 助力企业打通绿色认证通道 推动绿色轮胎走向国际市场 [4]
中科环保:公司垃圾焚烧供热相较燃煤燃气供热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证券日报· 2025-09-18 19:13
垃圾焚烧供热定价机制 - 垃圾焚烧供热价格不直接与燃煤价格联动 [2] - 供热价格主要基于热用户的需求量及蒸汽标准确定 同时参考当地市场指导价 [2] 垃圾焚烧供热竞争优势 - 垃圾焚烧供热相较燃煤燃气供热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2] - 垃圾焚烧供热具有绿色属性 可以助力碳足迹管理、节约能耗指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