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搜索文档
山东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业技能竞赛在青州举办
齐鲁晚报· 2025-07-11 19:56
竞赛概况 - 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业技能竞赛于7月8日至10日在青州举办 [1] - 竞赛主题为"提升调查监测技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 [1] - 竞赛项目主要结合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开展 [1] 组织架构 - 竞赛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山东省总工会联合举办 [5] - 省国土测绘院、青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承办 [5] - 潍坊市、青州市人民政府及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供大力支持 [5] - 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等多位领导出席活动 [5] 竞赛规模与成果 - 前期各市通过演讲、笔试、内外业考核等形式开展初赛 [5] - 决赛共有17个参赛集体、50名参赛个人 [5] - 通过笔试答题、内外业操作、演讲等方式评选奖项 [5] -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等9家单位获地理采集员集体奖 [5] - 刘石栋等15人获地理信息采集员个人奖 [5] - 李舒畅等9人获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管理人员个人奖 [5] - 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7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5] 竞赛意义 - 推进各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单位的作风建设、效能革命 [5] -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5] - 是检验职工技能水平的试金石和发现技术精英的重要平台 [20] - 为职工提供切磋技艺、学习交流的平台 [20]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特点 - 担负着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使命 [10] - 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0] - 2025年全省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有四个特点 [15] - 监测要素"按需扩充",深化本省特色监测内容 [15] - 实施全域-城区"双轨监测",兼顾全面性与精细化 [15] - 技术保障"分片包保",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 [15] - 成果应用"纵深贯通",强化监测与规划联动 [15] 后续工作方向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 - 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 - 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使命意识、主人翁意识 [20] - 扎实做好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 [20]
自然资源部:技术赋能减轻基层负担
科技日报· 2025-06-22 07:03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优化 - 自然资源部调整优化调查规则,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时点、统一平台,解决国土调查与林草湿荒调查的数据矛盾问题,加快建成"一张底图" [1] - 2025年建立年度林草湿荒调查监测与国土调查协同机制,实现数据联动更新,从源头消除标准差异和边界交叉问题 [1] 遥感影像共享与执法流程改进 - 自然资源部构建全国遥感影像共享应用机制,统筹影像获取与生产计划协同,避免重复处理,并加大高精度影像供给 [2] - 通过"天地图"平台提供遥感影像服务,支持基层自查自纠,实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 [2] - 2025年调整调查流程,不再集中下发疑似变化图斑,依靠基层力量据实调查,支持日常变更处理地类变化 [2] 调查成果运用与政策执行规范 - 自然资源部强调国土调查成果仅反映现状,不能直接作为管理依据,需综合合法合规性判断用地性质 [3] - 加强基层业务培训,纠正简单依据调查数据执法的行为,避免损害农民利益 [3]
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打造创新平台筑巢引凤,构建智能遥感监测体系——锻造技术尖兵 服务调查监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56
公司荣誉与成就 - 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荣获2024年度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1] - 该院在2024年广西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 [1] - 去年在广西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以团体总分第一名摘得团体冠军 [1] - 1人获"十四五"全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先进个人 [5] - 6次荣获广西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二等奖 [5] - 21人次获得广西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5] 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 - 已建设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广西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等7个创新平台 [3] - 自主研发"译快查"多源遥感智能监测平台,将全区23.76万平方千米变化图斑解译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1天,自动识别率达96.39% [8] - 开展南方复杂地形地貌区域农用地智能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被列入全国调查监测体系第二批技术试点 [7] - 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遥感影像人机协同智能解译平台,成果应用于2023年全国耕地和生态保护重大违法违规情形督查 [7] - 起草编写《广西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AI变化图斑提取技术方案》等技术文件 [7] 人才战略与团队建设 - 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拔尖人才,项目育人锤炼实战能力,以赛促用激发创新活力 [3] - 形成调查监测、智能识别、实景三维、数字孪生等多个优秀科研创新和应用工程团队 [3] - 90后技术骨干张震林在2024年广西自然资源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多维地理信息采集员项目个人一等奖 [5] - 技术骨干陈东连续两年在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获奖,2023年荣膺全国先进个人 [5] 项目成果与应用场景 - 完成广西49个自治区级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总面积58.28万公顷 [11] - 建立合浦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库,为全区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提供经验 [11] - 自主研发森林资源遥感影像自动检测系统,实现自治区111个县森林资源实时动态更新 [11] - 建立广西红树林资源动态数据库,形成"天空地"一体化专项监测技术体系 [11] 行业贡献与未来规划 - 推动违规用林、违法采伐案件"双下降",成为全国首个省级林业季度监测示范案例 [11] - 精准追踪近20年红树林资源演变规律,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1] - 未来将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强化技术支撑,优化服务体系 [11]
科海观澜/AI为调查监测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3 11:43
AI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 - "国土调查云"新增AI地物识别功能 可精准识别具体树种如白桦 榆树 连翘等 显著提升林地 草原 湿地等精细化调查水平 [1] - AI技术已融入政务应用 实景三维 铁塔视频等自然资源业务场景 在数据提取 外业核实 成果分析等全流程发挥作用 [2] - 通过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和遥感智能解译实现监测图斑自动提取 结合标准样本训练持续优化解译精度 [2] - AI辅助人工判读林木覆盖度 道路宽度 工业用地分类等地类判定 减少30%人工工作量 [2]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演进 - 调查模式从纸质资料→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实现"掌上"调查监测 技术迭代显著提升效率 [3] - 江苏省地理信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地图更新机制 成图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4小时 提升应急决策效率 [10] 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升级 - 2015-2024年中国累计发生213次海洋灾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9亿元 需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5] - 利用遥感卫星 无人机 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研发精细化海潮倒灌预警模型 提升沿岸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6]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 湖南桂东县"村厨大赛"促成1.56亿元农产品订单 "村字头IP"推动农业向文化创意 绿色产业等方向转型 [11] - 通过赛事场景将农户 合作社 企业编织成增值网络 实现三产融合创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