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新材料

搜索文档
泽睿碳化硅纤维项目通过验收,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重大突破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20:46
航空航天新材料突破 - 湖南博翔新材料子公司泽睿新材开发的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通过中国航发商发项目验收,满足NITE工艺制备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的极端性能需求[1] - 该材料突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实现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1] - 新材料耐高温与抗蠕变性能显著提升,极端工况下长时服役温度达新高,匹配新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涡轮叶片指标[1] 材料性能参数 - 原位BN涂层厚度≥50nm,单丝直径9.0±1.0μm,线密度90±10Tex,密度3.05±0.1g/cm³[2] - 单丝/束丝拉伸强度≥2.5GPa,模量≥350GPa,断裂伸长率≥0.6%,SiC晶粒尺寸≥50nm[3] - 1600℃保温10小时性能无衰减,1850℃保温1小时强度保留率≥85%,1500℃弯曲应力松弛系数提升至0.48[3] 应用领域扩展 - 适用于民用大飞机发动机高温部件、燃气轮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及光伏热场材料[1] - 表面原位BN涂层显著增强抗环境侵蚀能力,为碳化硅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耐温等级提升开辟新空间[3] 公司技术实力 - 博翔新材为中南大学产学研基地,专注碳化硅纤维及各类复合材料研发生产,是国内掺杂碳化硅纤维领域领军企业[5] - 泽睿新材是国内唯一通过掺杂路线实现碳化硅纤维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全流程自主可控生产线[5] - 已获授权专利近20项,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6] 研发背景 - 公司创始人黄小忠教授为中南大学博导,长期从事国家急需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与民用领域[6] - 依托两个省级研发平台(碳化硅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掺杂碳化硅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攻关[6]
解码新材料行业2024年报,探寻稀土磁材、航空航天拐点机遇
五矿证券· 2025-05-19 1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有色金属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新材料行业整体业绩延续下降趋势,处于近三年底部,Q4营收有所回升但盈利能力继续恶化,出台经济支持政策后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行业PE小幅低于历史中值,建议关注稀土磁材、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行业盈利增长机会,密切跟踪航空航天新材料、催化提纯材料、超硬新材料行业后续业绩反转情况 [1][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行业业绩同比继续下降,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营收增速居首,粉体材料及3D打印行业归母净利高增 - 2024年100家国内上市新材料公司业绩延续下降趋势,营业收入合计6399.98亿元,同比减少1.5%,归母净利润合计299.94亿元,同比减少19.0%,平均毛利率为14.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近三年营收、归母净利、毛利率持续下降 [11] - 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行业营收增速最高,同比增幅达12.5%,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市场需求攀升 [15] - 粉体材料及3D打印行业归母净利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9.2%,因下游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受AI浪潮催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格局好,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护城河,部分企业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 [18] - 稀土磁材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减少最快,营收同比减少18.1%,归母净利同比减少51.5%,受供给过剩、需求疲软及竞争加剧影响,呈现“量增价跌”态势,多数企业营收及净利润下滑 [22] 2024Q4行业营收有所回升,盈利能力继续恶化 - 2024Q4新材料行业营业收入环比改善,毛利率、归母净利情况继续恶化,营业收入合计1730.22亿元,同比增加6.3%,环比增加4.7%,归母净利润合计55.88亿元,同比减少27.5%,环比减少32.6%,平均毛利率为13.3%,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26] - 稀土磁材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环比增幅最大,分别为19.3%、34.0%,得益于稀土磁材价格在Q4回暖,2024年稀土供给增速显著放缓,新兴领域需求旺盛,供需格局持续改善 [32][33] - 催化提纯材料营业收入环比降幅最大,为 -20.6%,主要系贵研铂业、昊华科技营收环比降幅较大 [32][33] - 其他战略新材料归母净利环比降幅最大,为 -94.7%,主要原因是驰宏锌锗、锡业股份归母净利环比减少 [33] 新能源结构材料行业股价全年强势领跑,催化提纯材料Q4走弱 子行业表现分化,新能源结构材料行业涨幅亮眼 - 2024年新材料指数跌幅为 -0.4%,相对沪深300的跌幅为 -15.1%,跑输沪深300 [35]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行业平均涨幅最大,达到44.6%,主要由万丰奥威、北特科技领涨 [35] - 航空航天新材料行业和催化提纯材料行业平均跌幅最大,均为 -5.7%,航空航天材料中碳纤维、高温合金、超导行业跌幅较大,催化提纯材料中贝斯美、蓝晓科技、国瓷材料2024Q4下跌 [36][37] - 2024Q4新材料指数涨幅为4.8%,相对沪深300涨幅为9.0%,跑赢沪深300,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行业平均涨幅最大,为10.3%,主要系北特科技、万丰奥威2024Q4实现涨幅,催化提纯材料行业平均跌幅最大,达到 -11.4%,主要系蓝晓科技、国瓷材料2024Q4下跌 [39] 行业估值小幅低于历史中值 - 2024年剔除PE为负的公司后,新材料行业加权平均PE为67.9,处于历史的36.19%分位,小幅低于历史中值,其中稀土磁材行业的历史PE分位最高(51.10%),PE为132.01,超纯新材料材料行业的历史PE分位最低(17.30%),PE为37.33 [41] 新材料价格涨少跌多 - 2024年新材料价格涨少跌多,新能源材料中碳酸锂和氢氧化锂跌幅较大,分别达到 -22.56%和 -19.27%,三元前驱体和正磷酸铁跌幅分别是 -9.35%和 -2.28% [45] - 航空航天材料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下跌,海绵钛、电解钴、镍期货跌幅分别为 -9.90%、 -21.78%、 -0.37% [45] - 稀土磁材价格同样有不同程度下跌,稀土、镨钕氧化物、氧化镝、氧化铽跌幅分别为 -17.27%、 -10.04%、 -32.79%、 -23.20% [45] - 其他小金属新材料涨跌不一,江西钨精矿、江西仲钨酸铵、钼精铁、钼铁呈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16.98%、16.48%、13.19%、9.41%,海绵锆和镁锭下跌,跌幅分别为 -3.74%、 -19.11% [45]
华秦科技:先进材料龙头多点布局显成果 ,2024年营收净利增速双超20%,高强度研发投入增添高质量发展后劲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9:1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增长24.17%,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增长23.56%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26.63%,主要得益于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管理的加强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归母净利润6265.6万元 [1] - 2024年研发投入9122.84万元,同比增长24.1%,研发投入强度8.01% [3] -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3080.98万元,同比大增126.15% [1]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31亿元,其中特种功能材料产品及技术服务营收10.23亿元,占比89.88%,同比增长15.27% [2] -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服务收入6190.79万元,同比增长461.84%,声学超材料业务收入4427.98万元,同比增长143.33% [2] - 产品矩阵优化形成五大业务主体,覆盖特种功能材料、航空航天零部件、声学超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细晶零部件 [2] - 通过子公司拓展高效重防腐材料业务,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2] 产能与研发 - 沈阳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项目基本实现投产 [3] - 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项目一期建设完成并试生产,正在推进二期改造扩建 [3] - 依托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建立多个研发创新平台 [4] - 截至2024年末累计申请专利362项,获得专利2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6项 [4] 股东回报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2元(含税),合计1.01亿元,全年现金分红总额1.25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0.20% [5] - 拟每10股转增4股,转增后总股本从1.95亿股增至2.73亿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