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东营分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08
合作事件与战略意义 -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东营分中心于11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 [1] - 该事件是云南贵金属集团与稀土催化研究院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 [1] - 双方共建的分中心将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发、中试转化、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区域性创新高地 [5] 合作历史与已有成果 - 公司此前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与研究院展开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3] - 合作成果包括催化剂涂覆等项目顺利投产 [3] - 合作协助潍柴实现气体机后处理催化剂贵金属减量70% [3] - 合作推动了当地形成从技术研发、材料生产到终端制造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完整汽车催化产业链闭环 [3] 未来研发重点与发展目标 - 新实验室将聚焦资源高效回收、机动车尾气净化、环境治理、精细化工催化、双碳战略前沿技术五大领域 [5] - 发展目标是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资源链与价值链、区域布局与战略目标四大融合 [5] - 公司力争突破贵金属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并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5] - 最终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和国内贵金属新材料事业作出贡献 [5]
加快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链条生态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7:19
行业发展趋势 - 氢能产业正处于从初期示范应用向规模化、商业化推广的关键转型期 [1] -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续航里程、补能速度和运营效率上优势显著,尤其在中长途、中重载商用车领域竞争力突出 [1] - 行业需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善从氢源供给、储运加注到整车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1] - 论坛议题涵盖产业现状趋势、催化剂与膜电极技术突破、低成本长耐久系统创新路径及标准体系构建等关键领域 [1] 公司技术与产品进展 - 公司70MPa氢燃料客车成功通过安全碰撞测试 [2] - 公司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氢燃料客车创下历届国际赛事规模之最 [2] - 公司已推出全球首辆32吨液氢重卡平板车和首辆49吨液氢重卡 [2] - 公司氢燃料车型实现全系列产品开发与示范推广,累计投放超3600辆,安全运营里程突破2亿公里 [2] - 公司下一代智能网联液氢重卡单次加氢可续航1000公里,计划2026年投入示范运营 [2]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公司以整车牵引整合京津冀资源,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创新产业集群建设 [2] - 公司高级别氢燃料自动驾驶重卡已实现跨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示范运营 [2] - 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攻关液氢全链条技术 [2] - 公司下一代产品实现了从关键部件到整车系统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2] 人才战略 - 论坛期间举行了人才需求对接会,面向智驾系统开发、燃料电池控制、电驱动等专业领域精准引才 [3] - 此举旨在为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性人才储备 [3]
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5:48
活动概况 - 湖北省生物制造产业科产融合对接活动于10月15日在湖北大学举行,由省经信厅主办,旨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1] - 活动参与者包括工信部、湖北省政府、省经信厅领导、各市州经信部门负责人、生物医药食品酶制剂生物基材料等领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及高校科研院所代表 [1] -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生物制造创新产品成果展、院士专家主旨报告及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代表发言 [1] 合作与成果发布 - 现场通过视频发布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并展示高校创新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 [2] - 省经信厅消费品工业处解读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2] - 湖北大学与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签署校地共建协议,与5家企业签署校企共建协议,并与16家企业代表分4批签署校企技术研发合作协议,涉及菌株改造酶工程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领域 [2] 行业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和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其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特性正重塑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产业格局 [3] - 湖北发展生物制造已形成多维度支撑优势,湖北大学生物学学科紧密对接国家生命健康战略,积极布局生命科学新兴领域 [3] 湖北大学科研实力 - 湖北大学正聚力打造华中地区合成生物学高地,突破基因编辑与合成新型酶制剂开发工业菌种设计与应用等领域技术壁垒 [4] - 学校牵头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9项,在《Science》《Cell》《Nature》等顶刊发表论文6篇,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91项,荣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 [4] - 学校技术服务收入年超2.5亿元,为地方创造数十亿元经济效益,生物学科学科软科排名从2022年的第104位跃升至第37位 [4]
浙江再夺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大满贯”
新华网· 2025-09-27 09:08
浙江民企500强榜单表现 - 浙江企业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研发投入500家 发明专利500家五张榜单的上榜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 [1] - 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中 浙江有95家企业入围 较上年增加8家 [1] - 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 浙江有115家企业入围 较上年增加15家 [1] 上榜企业规模与投入 - 浙江上榜研发投入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2370.93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达30.75万人 [1] - 浙江上榜发明专利500强企业共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1.87万件 户均1033件 [1] - 上榜企业中 有24家企业营收超过1000亿元 较上年增加3家 实现了全省11个设区市的全域覆盖 [2] 重点企业案例与创新方向 -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超过2万件发明专利 是浙江省上榜企业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当前正聚焦通用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高效安全计算等关键领域 [2] -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上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 计划持续加大AI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投入 推动新技术与服装智造深度融合 [2] 企业生态与政府支持 - 上榜企业组合包括综合实力雄厚的巨头和深耕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体现出民企代际传承良好和生态韧性强 [1] - 浙江省计划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 对500强民企开展一企一策跟踪服务 以推动上榜企业数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3]
这个“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6:50
行业规模与地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食用菌生产国与消费国,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70%以上 [3][8] - 中国食用菌年产量超4000万吨,去年产值已超3800亿元人民币,成为种植业又一个"3000亿元级"产业类型 [8] - 云南昆明市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食用菌交易额占全省市场交易规模的85.7%,今年雨季日均交易量增至30吨以上 [5] 市场消费趋势 - 食用菌消费场景多样化,从金针菇小零食到杏鲍菇"炒一切",再到药膳等新吃法不断涌现 [3] - 食用菌作为优质膳食纤维来源,可补充氨基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备受消费者青睐 [12] - 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了食用菌销售范围,提供了全新贸易渠道 [12] 产业链发展 - 湖北省随州市香菇深加工产品已有30余种,深加工品类在全市食用菌出口中占比超八成 [7] - 普通干菇通过精深加工,出口价值能提升15%至20%,如提取香菇多糖、多肽使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7] -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香菇种植基地实现菌棒自产,种植成本降至3.5元/棒,种植利润由每棚2万元增至3.4万元,增幅达70% [10] 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 - 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11] - 海南大学食用菌科技小院展开"猎菇行动",筛选优质菌种,培育高温下生长更快的白背毛木耳品种,推赛村种植面积超300亩,干品年产量达600吨 [11] - 中国支持11个省份自主开展食用菌等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强化资源收集 [13] 农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云南省南华县推出"采菌研学游""菌香美食游"特色线路,日均接待3个旅游团队,部分民宿一房难求,形成"菌旅融合"发展模式 [6] - 南华县森林覆盖率达71.77%,已知可食用野生菌种类超1000种,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 [6] - 云南食用菌畅销海外市场,松茸在日本成为"菌中珍品",香肉齿菌受韩国消费者喜爱,鸡油菌和松乳菇在欧美市场受欢迎 [5] 政策支持与标准化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提出"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 [3][13] - 中国发布实施食用菌相关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20余项,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13]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设置菌物科学与工程、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加强人才培养 [13]
协议投资额158亿元的锂电产业项目落户四川遂宁
新华财经· 2025-09-20 18:33
大会概况 -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于9月19日至20日在四川遂宁举行 大会发布《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和《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发展白皮书(2025年)》 首次以地图形式呈现各国锂电产业发展及锂资源布局情况 [1] - 大会期间集中签约固态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 8GWh锂离子电芯及5GWh储能电池生产项目等锂电及关联产业项目 协议投资额达158亿元 [1] 产业合作与创新 - 遂宁市政府及经开区与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8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1] - 大会聚焦锂矿资源 液态锂电池 固态锂电池 钠电池 储能等热点赛道 产业链上市公司 专精特新企业 投资机构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 遂宁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 遂宁已构建锂资源开发—材料制造—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 聚集天齐锂业 盛新锂能 四川裕能 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 [1] - 2024年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 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度达86.8% 今年以来产业增加值保持15%增长态势 [1][2] - 遂宁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余户 产业规模约670亿元 约占四川省锂电产业四分之一 [2]
河南郏县医疗器械产业向“高”向“新”发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52
公司核心产品与技术 - 自主研发低温凝切刀 外形酷似钢笔 尖端可释放高频交变电流 实现切割组织同时精准凝血 [1] - 产品仅需5-10瓦低功率运行即可产生高电导率 显著降低传统高功率设备带来的肌体热损伤风险 [1] - 凭借低温凝切刀技术突破 公司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秀企业奖 [1]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集研发设计 模具制作 生产制造 产品注册 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医疗器械企业 [2] - 自2020年实现全国销售以来 销售额及利税已连续5年保持翻倍增长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纳税额达2800万元 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 [2] - 公司已获专利52项 其中发明专利26项 [2] - 形成1家控股公司加7个区域服务中心加16家本地配套企业的产业链协作体系 本地化配套率高达85% [2] 产业集群与行业生态 - 郏县以圣光投资集团和立科达医疗为双核心 联动其他企业整合资源 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孵化基地 [3] - 产业集群已集聚16家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 其中规上企业12家 [3] - 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省级高性能医用设备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3] - 2024年郏县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实现生产总值8.86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4.01% [3] - 全产业链布局得益于招商举措 成功打通医疗器械 医美产业壁垒 构建上下游协同 产学研联动 市场端支撑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3] 未来发展重点 - 下一步将依托双龙头企业引领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动更多医疗设备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4] -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重点聚焦创新驱动 加快构建优势突出 结构优化 区域协调的新发展格局 [4]
太平洋: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85.0元
证券之星· 2025-08-25 08:54
核心观点 - 太平洋证券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 目标价85元 基于公司产品矩阵优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但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112.89%至7029.86万元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竞争力 [4] - 多家机构预测公司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4.00-6.84亿元 目标价最高达161.68元 [6][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基本每股收益0.53元 同比下降32.91% [2] - 研发投入7029.86万元 同比增长112.89% [4] 业务结构 - 形成五大业务主体:本部特种功能材料、华秦航发零部件加工、华秦光声声学材料、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安徽汉正超细晶零部件 [3] - 本部实现营业收入45050.15万元 占比87.3% [3] - 华秦航发实现营业收入7162.86万元 占比13.9% [3] - 华秦光声实现营业收入779.46万元 占比1.5% [3] - 特种功能材料在宽温域、多频谱兼容领域持续研制 热阻材料、重防腐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多个产品处于验证试制阶段 [3] - 声学超材料已在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七大领域工程化应用 低频声场成像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3] - 陶瓷基复合材料已交付部分零部件开展验证 拓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应用 [3] - 超细晶零部件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 部分产品进行样件试制 [3] 研发与产能建设 -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与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4] - 本部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推动全温域涂层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工程应用转化 [4] - 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建立声学超材料研发平台 上海瑞华晟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平台 安徽汉正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建立超细晶技术产业化平台 [4] - 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厂房完成基础施工 部分产线进行调试试生产 [5] - 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项目基本投产 预计2025年底全面投产 [5] - 华秦光声拓展声学实验室、输变电噪声治理等业务领域 探索设备批量化生产 [5] - 上海瑞华晟二期项目进行基建设备采购安装 预计2025年底建成扩容 [5] - 安徽汉正持续建设超细晶管材、棒材生产线 部分单机产线开展样件试制 [5] 机构预测 - 太平洋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4.00亿元、4.99亿元、6.19亿元 EPS 1.47元、1.83元、2.27元 [6]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5.51亿元 预测准确度82.02% [8] - 最新90天内4家机构给出评级 1家买入、3家增持 目标均价89.78元 [9] - 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32亿元 目标价77.42元 [9]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62亿元 目标价85.32元 [9] - 中航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13亿元 目标价125元 [9]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84亿元 [9]
任正非:中国在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步伐不可阻挡
观察者网· 2025-08-24 17:59
校企合作 -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及校长带队访问华为总部及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公司推进合作 [1]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校方围绕科研、教育和人才进行座谈 华为多名高管参与交流 [3] - 双方回顾卓有成效的合作历程 校方对华为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深化合作 [4]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 - 任正非强调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重要性 指出大学核心使命是探索0到1原始创新 [3] - 华为通过开放全球产业需求和设立专项竞赛机制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 [3] - 西安交大在华为"难题揭榜"火花奖获奖数量持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6] 战略合作领域 - 双方在数学、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先进制造与检测等领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 [6] - 期待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深入实施华为"青年学者计划" [6] - 校方提出依托创新港"6352"工程和"1121"产学研模式推动深度融合 [7]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华为具有市场导向和成果转化产业优势 高校具备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创新优势 [7] - 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打造校企协同示范 [7] - 共同开拓产业蓝海新机遇 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典范 [8] 实验室建设与产业应用 - 校方参观华为数据存储实验室和计算创新实验室 [9] - 推动"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发展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9] - 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综合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9]
守正创新 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 粤万年青积极打造大健康集团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6: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中药企业升级为覆盖"医药+健康食品+医疗"的综合性大健康集团,通过收购上游饮片企业、进入健康食品领域、打造万年青国际医疗港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1] - 构建"医药工业—医疗健康—健康消费品"三位一体的大健康生态体系,形成"种植—加工—制造—销售"闭环 [7] - 计划建设"中国燕窝港"强化供应链,并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8] 品牌与文化遗产 - "万年青"品牌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拥有134年历史积淀和非遗制药技艺(固精补肾丸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3] - 公司拥有101个药品批文,包括32个原研首创产品、10个独家品种、4个独家剂型,16个国家基药目录产品和38个国家医保目录产品 [2] - 重点产品包括参芪降糖片、益心丸、消炎利胆片等,线下覆盖3万家药店和2000多家医疗终端,线上拓展天猫、抖音等渠道 [2] 科技创新与生产升级 - 采用"古法传承+智能制造"模式,应用真空低温履带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离心喷雾干燥技术等现代工艺提升传统中药生产效能 [4] - 推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布局,实现部分工序自动化,并规划中药提取生产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4] - 研发层面实行"双轮驱动":自主研发聚焦胆道类、降糖类等中医优势领域,合作研发与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 [5]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 收购广东通仁药业85%股权拓展中药饮片业务,加强原料质量控制 [7] - 万年青国际医疗港整合国医馆、药房和专科医疗,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7] - 健康食品业务以"药食同源"为核心,开发燕窝、鱼胶等滋补品,并计划推出岭南特色膏方和茶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