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再夺中国民企500强榜单“大满贯”
新华网· 2025-09-27 09:08
浙江民企500强榜单表现 - 浙江企业在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研发投入500家 发明专利500家五张榜单的上榜数量均位列全国第一 [1] - 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中 浙江有95家企业入围 较上年增加8家 [1] - 在最新发布的2025年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 浙江有115家企业入围 较上年增加15家 [1] 上榜企业规模与投入 - 浙江上榜研发投入500强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2370.93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达30.75万人 [1] - 浙江上榜发明专利500强企业共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1.87万件 户均1033件 [1] - 上榜企业中 有24家企业营收超过1000亿元 较上年增加3家 实现了全省11个设区市的全域覆盖 [2] 重点企业案例与创新方向 -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超过2万件发明专利 是浙江省上榜企业中发明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 当前正聚焦通用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高效安全计算等关键领域 [2] -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登上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 计划持续加大AI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投入 推动新技术与服装智造深度融合 [2] 企业生态与政府支持 - 上榜企业组合包括综合实力雄厚的巨头和深耕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体现出民企代际传承良好和生态韧性强 [1] - 浙江省计划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 对500强民企开展一企一策跟踪服务 以推动上榜企业数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3]
这个“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6:50
刘朝富摄(人民视觉)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近年来以"野生菌+"效应打造消费热点,赋能产业发展。图为在南华县野 生菌交易中心,商家在摆放野生菌。 梁志强摄(人民视觉) 刚刚过去的夏季,也是"吃菌子"的季节,从金针菇小零食到"炒一切"的杏鲍菇,再到各类食用菌药 膳……中国各地食客不断吃出新花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食用菌生产国 与消费国,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70%以上。如今,在餐饮和零售等消费场景下,"菌子"开发出了哪些新 吃法?中国靠什么占据全球食用菌七成市场? 食客热情高,吃法更多样 中国多数居民生活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每年夏 季成为备受食客期待的"菌子季"。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建立食用菌菌种研发、菌种培 育、菌棒生产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户家门口增收。图为近日,安龙县一家食用菌生产企业的 员工在采收香菇。 今年"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食客热情高,菌子卖得更好了—— 看国内市场,河南、福建、黑龙江、河北都是食用菌产销大省,云南则在野生食用菌方面领 ...
协议投资额158亿元的锂电产业项目落户四川遂宁
新华财经· 2025-09-20 18:33
大会概况 -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于9月19日至20日在四川遂宁举行 大会发布《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和《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发展白皮书(2025年)》 首次以地图形式呈现各国锂电产业发展及锂资源布局情况 [1] - 大会期间集中签约固态电池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项目 8GWh锂离子电芯及5GWh储能电池生产项目等锂电及关联产业项目 协议投资额达158亿元 [1] 产业合作与创新 - 遂宁市政府及经开区与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8家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1] - 大会聚焦锂矿资源 液态锂电池 固态锂电池 钠电池 储能等热点赛道 产业链上市公司 专精特新企业 投资机构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 遂宁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 遂宁已构建锂资源开发—材料制造—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 聚集天齐锂业 盛新锂能 四川裕能 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 [1] - 2024年遂宁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 对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度达86.8% 今年以来产业增加值保持15%增长态势 [1][2] - 遂宁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50余户 产业规模约670亿元 约占四川省锂电产业四分之一 [2]
河南郏县医疗器械产业向“高”向“新”发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4:52
公司核心产品与技术 - 自主研发低温凝切刀 外形酷似钢笔 尖端可释放高频交变电流 实现切割组织同时精准凝血 [1] - 产品仅需5-10瓦低功率运行即可产生高电导率 显著降低传统高功率设备带来的肌体热损伤风险 [1] - 凭借低温凝切刀技术突破 公司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优秀企业奖 [1]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为集研发设计 模具制作 生产制造 产品注册 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医疗器械企业 [2] - 自2020年实现全国销售以来 销售额及利税已连续5年保持翻倍增长 [2]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 纳税额达2800万元 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 [2] - 公司已获专利52项 其中发明专利26项 [2] - 形成1家控股公司加7个区域服务中心加16家本地配套企业的产业链协作体系 本地化配套率高达85% [2] 产业集群与行业生态 - 郏县以圣光投资集团和立科达医疗为双核心 联动其他企业整合资源 构建高端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孵化基地 [3] - 产业集群已集聚16家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 其中规上企业12家 [3] - 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省级高性能医用设备及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3] - 2024年郏县医疗器械产业链企业实现生产总值8.86亿元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4.01% [3] - 全产业链布局得益于招商举措 成功打通医疗器械 医美产业壁垒 构建上下游协同 产学研联动 市场端支撑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3] 未来发展重点 - 下一步将依托双龙头企业引领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动更多医疗设备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4] -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集群效应 重点聚焦创新驱动 加快构建优势突出 结构优化 区域协调的新发展格局 [4]
太平洋: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85.0元
证券之星· 2025-08-25 08:54
核心观点 - 太平洋证券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 目标价85元 基于公司产品矩阵优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但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112.89%至7029.86万元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竞争力 [4] - 多家机构预测公司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4.00-6.84亿元 目标价最高达161.68元 [6][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基本每股收益0.53元 同比下降32.91% [2] - 研发投入7029.86万元 同比增长112.89% [4] 业务结构 - 形成五大业务主体:本部特种功能材料、华秦航发零部件加工、华秦光声声学材料、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安徽汉正超细晶零部件 [3] - 本部实现营业收入45050.15万元 占比87.3% [3] - 华秦航发实现营业收入7162.86万元 占比13.9% [3] - 华秦光声实现营业收入779.46万元 占比1.5% [3] - 特种功能材料在宽温域、多频谱兼容领域持续研制 热阻材料、重防腐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多个产品处于验证试制阶段 [3] - 声学超材料已在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七大领域工程化应用 低频声场成像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3] - 陶瓷基复合材料已交付部分零部件开展验证 拓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应用 [3] - 超细晶零部件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 部分产品进行样件试制 [3] 研发与产能建设 -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与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4] - 本部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推动全温域涂层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工程应用转化 [4] - 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建立声学超材料研发平台 上海瑞华晟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平台 安徽汉正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建立超细晶技术产业化平台 [4] - 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厂房完成基础施工 部分产线进行调试试生产 [5] - 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项目基本投产 预计2025年底全面投产 [5] - 华秦光声拓展声学实验室、输变电噪声治理等业务领域 探索设备批量化生产 [5] - 上海瑞华晟二期项目进行基建设备采购安装 预计2025年底建成扩容 [5] - 安徽汉正持续建设超细晶管材、棒材生产线 部分单机产线开展样件试制 [5] 机构预测 - 太平洋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4.00亿元、4.99亿元、6.19亿元 EPS 1.47元、1.83元、2.27元 [6]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5.51亿元 预测准确度82.02% [8] - 最新90天内4家机构给出评级 1家买入、3家增持 目标均价89.78元 [9] - 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32亿元 目标价77.42元 [9]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62亿元 目标价85.32元 [9] - 中航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13亿元 目标价125元 [9]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84亿元 [9]
任正非:中国在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步伐不可阻挡
观察者网· 2025-08-24 17:59
校企合作 -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及校长带队访问华为总部及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公司推进合作 [1]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与校方围绕科研、教育和人才进行座谈 华为多名高管参与交流 [3] - 双方回顾卓有成效的合作历程 校方对华为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深化合作 [4]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 - 任正非强调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重要性 指出大学核心使命是探索0到1原始创新 [3] - 华为通过开放全球产业需求和设立专项竞赛机制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 [3] - 西安交大在华为"难题揭榜"火花奖获奖数量持续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6] 战略合作领域 - 双方在数学、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先进制造与检测等领域取得重要合作成果 [6] - 期待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拓展合作空间 深入实施华为"青年学者计划" [6] - 校方提出依托创新港"6352"工程和"1121"产学研模式推动深度融合 [7]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华为具有市场导向和成果转化产业优势 高校具备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创新优势 [7] - 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打造校企协同示范 [7] - 共同开拓产业蓝海新机遇 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典范 [8] 实验室建设与产业应用 - 校方参观华为数据存储实验室和计算创新实验室 [9] - 推动"优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发展 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9] - 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综合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9]
守正创新 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 粤万年青积极打造大健康集团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6:1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中药企业升级为覆盖"医药+健康食品+医疗"的综合性大健康集团,通过收购上游饮片企业、进入健康食品领域、打造万年青国际医疗港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1] - 构建"医药工业—医疗健康—健康消费品"三位一体的大健康生态体系,形成"种植—加工—制造—销售"闭环 [7] - 计划建设"中国燕窝港"强化供应链,并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8] 品牌与文化遗产 - "万年青"品牌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拥有134年历史积淀和非遗制药技艺(固精补肾丸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3] - 公司拥有101个药品批文,包括32个原研首创产品、10个独家品种、4个独家剂型,16个国家基药目录产品和38个国家医保目录产品 [2] - 重点产品包括参芪降糖片、益心丸、消炎利胆片等,线下覆盖3万家药店和2000多家医疗终端,线上拓展天猫、抖音等渠道 [2] 科技创新与生产升级 - 采用"古法传承+智能制造"模式,应用真空低温履带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离心喷雾干燥技术等现代工艺提升传统中药生产效能 [4] - 推进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布局,实现部分工序自动化,并规划中药提取生产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 [4] - 研发层面实行"双轮驱动":自主研发聚焦胆道类、降糖类等中医优势领域,合作研发与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平台 [5] 业务拓展与市场布局 - 收购广东通仁药业85%股权拓展中药饮片业务,加强原料质量控制 [7] - 万年青国际医疗港整合国医馆、药房和专科医疗,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7] - 健康食品业务以"药食同源"为核心,开发燕窝、鱼胶等滋补品,并计划推出岭南特色膏方和茶饮 [8]
粤万年青积极打造大健康集团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拥有130余年历史的广东万年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粤万年青),正从传统药企升级为覆盖"医药+健康食品+医疗"的综合性大健康集团 [1] - 公司拥有"中华老字号"认证,万年青固精补肾丸制作技艺被认定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 - 公司拥有101个药品批文,32个原研首创产品,10个独家品种,4个独家剂型,16个国家基药目录产品,38个产品列入国家医保目录 [1] 产品与销售 - 重点产品包括参芪降糖片、益心丸、消炎利胆片等 [1] - 药品线下覆盖3万家药店和2000多家医疗终端,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并积极拓展天猫、抖音、小程序等线上销售渠道 [2] - 健儿清解液(牛奶凉)等产品曾畅销于东南亚地区,未来将更加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6] 技术创新与生产 - 公司以"古法传承+智能制造"为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产现代化与智能化升级 [2] - 应用真空低温履带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离心喷雾干燥技术等现代工艺,与传统炮制技艺形成"优势互补" [3] - 布局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实现部分工序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3] - 探讨募投项目设计落地,布局中药提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 [3] 研发与人才 -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并行,聚焦胆道类、降糖类、心脑血管类药物与治疗等中医优势领域 [4] - 建设创新平台,与汕头大学等高校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4] - 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质控、商业运营的全链条人才体系,包括中药学、药理毒理、临床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4] 产业链布局与大健康生态 - 公司收购广东通仁药业有限公司85%的股权,拓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业务,形成"种植—加工—制造—销售"闭环 [5][6] - 投资建设万年青国际医疗港,结合"华怀堂国医馆""国医大药房"和专科医疗打造高品质健康服务综合体 [6] - 以"药食同源"理念为核心,发展健康食品业务,包括燕窝、鱼胶等滋补产品,并计划在汕头建设"中国燕窝港" [6]
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10:35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产业集群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 - 浙江杭州视觉智能技术产业集群超万家企业协作 硬件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1] - 安徽蚌埠传感器产业集群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5% 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火车头 [1] 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政府针对性出台财政、金融、人才等专项政策提供精准扶持 [2] 产业集群战略意义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形成强大产业生态 [1] -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1]
艾目易“破壁”: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的突围之路
经济网· 2025-08-07 17:1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自主研发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电磁定位系统及手术机器人软件平台,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成为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供应商 [1] - 2019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套近红外光学定位系统,目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精度受定位算法、硬件设计、材料选择及光学成像技术等多要素综合影响 [4] - 光学定位系统产业化涉及电子学、材料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通过数千次环境适应性测试确保复杂条件下保持高精度 [7] - 产品已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牙科等领域,并延伸至经颅磁刺激、放射治疗等专科场景,与百余家医疗设备厂商建立深度合作 [6] 研发与创新模式 - 采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并通过开放技术平台推动行业生态共建 [1] - 联合上游精密加工企业开发专用材料,与下游临床机构合作提炼共性需求,实现全链条自主创新 [7] - 通过"平台化+定制化"策略平衡通用化与专科化需求,在核心定位技术通用平台基础上开发细分市场功能模块 [12]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 - 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等地,获得诸多海外订单,光学定位系统亦应用于工业场景如喷涂、焊接、打磨 [10] - 采用"本地化合作+整体解决方案出口"策略,通过提供核心硬件与软件算法,由当地合作伙伴完成产品注册与生产 [10] - 在东南亚市场合作开发牙科机器人实现种植体精准植入,在欧洲市场参与工业机器人导航项目 [10] 行业影响与标准化 - 推动国内手术机器人接口标准化建设,包括统一通信协议标准、规范化控制接口及行业通用数据交互格式 [12] - 技术通用性已验证于医疗手术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领域,未来计划拓展至航空航天精密装配等工业新场景 [12] - 国内新质生产力政策提供发展机遇,获得客户资金支持加速技术迭代,并以先进技术赋能海外客户 [10] 公司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17年,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题如市场需求不匹配、转化周期长、资源投入大 [2][4] - 作为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与国际巨头未形成直接竞争,处于发展窗口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