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陶瓷基复合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原阳县新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21 13:18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原阳县新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新亚,注册资本10万人 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塑料 制品销售;密封用填料销售;合成材料销售;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销售;货物进出口;技 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军工与新材料行业每周研究汇总
2025-11-16 23: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军工与新材料行业 涵盖国防信息化、航空、航天、船舶、商业航天、军工新材料等子领域[1][2][4] * 公司层面提及重庆建投军工新材料 其2026年年度策略报告主题为"建体系 走出去 军转民"[2] 核心观点与论据 2025年板块表现与基本面 * 2025年中国军工板块震荡上行 年初至10月上涨14.63% 但跑输上证指数4.64个百分点[3] * 公募基金持仓比例从一季度低点开始提升 截至前三季度环比提升31.56% 反映机构关注度向好[3] * 基本面自二季度起改善 三季度整体营收增长16.99% 净利润同比回升14.01%[1][4] * 各子行业呈现底部复苏 国防信息化营收增长73.6%、航空26%、航天21%、船舶26.14%、商业航天14.84%[4] * 利润端 地面兵装增速110%、航天106%、国防信息化3.98%[4] 产业链上下游表现 * 中游分系统营收增长73.77% 下游整机营收增长25.7%[5] * 利润端 下游整机和中游分系统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8.92%和89.71%[5] * 上游电子元器件及芯片利润降幅从负40%收窄至负1.75%[5] 宏观环境与国防预算 * 中美关系长期战略态势未变 美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达1.01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3%[1][6] * 欧盟国防开支提升至8,000亿欧元[6] * 中国预计在"十五"期间维持高位国防预算 高于GDP整体增速[1][6] 国内军工建设核心方向:"建体系" * 核心是从平台对平台过渡到体系对抗 通过跨域协同创造不对称优势[1][7] * 九三阅兵展示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防空反导系统及AI赋能的无人系统与精确制导弹药[1][7] * 战略威慑力量建设重点包括海陆空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及高精尖常规武器如超高音速巡航导弹[8] 技术赋能与未来装备发展 * AI作战底座包括感知应用层、传输层及基础层 美国在数据获取、基础平台和AI中枢神经系统有布局[9] * 未来发展方向是低成本无人化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 具有高精度和高性价比特点[10] 军贸出海机遇 * 2025年印巴冲突后 中国武器装备实战能力得到证明[2][11] * 全球军贸复苏增长 2022年达到334.42亿美元 同比增幅28.62%[11] * 2020-2024年中国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5.9% 主要出口巴基斯坦(占比63%) 未来份额有望提升[12] * 中国具备全面的军品研制能力和体系输出能力 并向中高端升级[12] 军转民与新市场空间 * 军转民是重要增长途径 涉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未来能源、大飞机等万亿级市场[2][13][20] * 商业航天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国网星座密集发射和朱雀三号商业可复用火箭首飞成功[13] *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加速落地 eVTOL公司获大量订单 如石迪科技收到阿联酋企业350架订单[13] * 军工新材料在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长迅速 超硬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广阔[15][16][18] * 大飞机民用化加速产业化 相应产业链公司将受益[17] * 新工艺如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应用范围扩大[17] 其他重要内容 * 我国军工产业正从单一国内需求向"内需筑基、外贸扩张、民用反哺"三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转变[19][20] * 超硬材料如金刚石 因其优异散热性能 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潜力 同时在军用观察窗口、核聚变观察窗口及声学设备中有前景[16] *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航空发动机理想的热端材料 有望替代部分高温合金[18]
华秦科技(688281)季报点评:Q3环比好转 在手订单充足
新浪财经· 2025-11-03 18:39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01亿元,同比增长8.6%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下降21.5%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3.7%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3.73%,环比增长17.3%,显示季度业绩环比好转 [1] 盈利能力分析 - 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7%,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承压主要由于产品结构转型,跟研试制产品占本部收入超过60%,新型号产品暂未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较高 [1] - 子公司产能处于爬坡期,建设期资本化支出、试运行成本及未达产产线的运营成本较高,对整体盈利造成阶段性压力 [1] 费用与现金流 - 期间费用率为24.6%,同比增加6.8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为13.1%,同比增加5.3个百分点,主要因研发人员增加及跟研项目较多 [2] - 财务费用率为2.0%,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51亿元,同比增长60.6% [2] 订单与存货状况 - 前三季度合同负债0.32亿元,较年初增长60.5%,显示在手订单增幅较大 [2] - 存货为3.4亿元,较年初增长56.5%,主要由于订单增长带来的原材料备货及部分已交付产品尚未完成合同签订 [2] 业务分部进展 - 特种功能结构复合材料、热阻材料等订单及收入增速较为明显 [2] - 子公司华秦航发实现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143.0%,前三季度合计签订订单约2.44亿元 [2] - 子公司华秦光声收入约0.10亿元,同比增长184.9%,其声学检测设备实现国产替代,高端声学设备类在手订单增长迅速,前三季度累计签单约0.37亿元,全年预计签单0.65-0.8亿元 [3] - 子公司瑞华晟营收0.10亿元,同比增长1825%,试制订单增长迅速,已累计签单约0.23亿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约0.5亿元 [3] - 子公司安徽汉正收入0.02亿元,累计签单0.31亿元,全年预计签单0.5亿元 [4] 产能建设与展望 - 公司本部及子公司各项目产线处于产能逐步爬坡阶段,规模效应有望快速释放 [4] - 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项目基本投产,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面投产 [4] - 瑞华晟二期项目或将在2025年底建成,实现产能提升扩容 [4] - 安徽汉正持续开展超细晶管材、棒材、盘件生产线建设及产线配套建设 [4] - 公司已形成特种功能材料、航天航空零部件、声学超材料及声学仪器、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细晶零部件五大业务主体 [4]
华秦科技(688281):业绩符合预期,隐身+陶瓷基复材+声学超材料业务多元共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0 18:4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华秦科技维持“增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华秦科技2025年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产品广度及深度持续拓展,收入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营收稳步增长 [4][7] - 公司是国内特种材料领军企业,市场地位突出,其隐身材料及伪装材料产品已实现批产应用,是国内极少数能全面覆盖常温、中温和高温隐身材料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企业 [7] - 考虑需求端持续快速增长,公司主业多品类拓展,多元化布局打造新成长曲线,预计公司业绩将保持稳定增长 [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21.5% [4]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12.85%;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3.7% [4]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7%,较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7.0%,较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 [7] - 20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达24.6%,较去年同期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研发投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81.39% [7] 业务分部进展 - 本部:科研试制收入持续提升,相关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0%,特种功能结构复合材料、热阻材料等订单及收入增速明显,多项新产品处于验证试制阶段 [7] - 沈阳华秦航发: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143.0%,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2.44亿元,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项目基本投产 [7] - 南京华秦光声:实现营收985万元,同比增长184.9%,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37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6500万元至8000万元,其低频声场成像设备及高性能激光超声检测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7] - 上海瑞华晟:实现营收1013万元,同比增长1825.3%,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23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约5000万元,不断拓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等方向的应用 [7] - 安徽汉正:实现营收222万元,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31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约5000万元,完成超细晶轮盘等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化 [7] 未来业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13.70亿元,同比增长20.3%;归母净利润为4.50亿元,同比增长8.8% [6] - 预测公司2026年营业总收入为17.60亿元,同比增长28.5%;归母净利润为5.85亿元,同比增长29.9% [6] - 预测公司2027年营业总收入为21.57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增长30.2% [6]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48.5%、52.0%、58.8%;ROE分别为9.2%、10.9%、12.8% [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44倍、34倍、26倍 [6][7] 行业与公司优势 - 随着国防现代化要求提高,中国军机量增代升需求迫切,特种材料战略地位突出,市场空间广阔 [7] - 公司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行业先发优势,募投项目有助于打破产能瓶颈 [7] - 子公司布局覆盖加工、声学、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细晶零部件生产制造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布局 [7]
华秦科技(688281):业绩符合预期,隐身+陶瓷基复材+声学超材料业务多元共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0 15:4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华秦科技维持“增持”评级 [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产品广度及深度持续拓展,收入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营收稳步增长 [4][7] - 受产品结构调整、子公司产能建设及研发投入提升等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但预计随着子公司规模化生产能力释放,业绩端有望贡献增量 [7] - 公司作为国内特种材料领军企业,市场地位突出,随着国防现代化要求提高,特种材料战略地位突出,市场空间广阔 [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5/5.85/7.62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4/34/26倍,考虑需求端持续快速增长及公司多元化布局,维持“增持”评级 [7]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21.5% [4]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12.85%;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增长3.7% [4]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7%,较去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7.0%,较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 [7] - 20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达24.6%,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其中研发投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81.39% [7] - 预测2025年全年营收为13.7亿元,同比增长20.3%;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长8.8% [6] 业务分部进展 - 本部业务:科研试制收入持续提升,等待批产产品收入占比超过60%,特种功能结构复合材料、热阻材料等订单及收入增速明显,多项新产品处于验证试制阶段 [7] - 沈阳华秦航发:实现营收1.0亿元,同比增长143.0%,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2.44亿元,航空零部件智能加工与制造项目基本投产 [7] - 南京华秦光声:实现营收985万元,同比增长184.9%,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37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6500万元至8000万元,高端声学设备类在手订单增长迅速 [7] - 上海瑞华晟:实现营收1013万元,同比增长1825.3%,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23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约5000万元,不断拓展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 [7] - 安徽汉正:实现营收222万元,前三季度累计签订订单约3100万元,全年预计签订订单约5000万元,部分产品正在进行样件试制与验证 [7]
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端构件理想材料,产业拐点渐行渐近
长江证券· 2025-09-14 20:06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11] 核心观点 -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凭借耐高温性能及轻量化优势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构件理想材料 工作温度高达1650℃且密度仅为高温合金的1/3 能提升推重比并延长服役寿命[5][28] - 欧美国家高度重视CMC技术 基于先易后难发展思路 在航空发动机调节片/密封片、涡轮外环等部件已进入批产阶段 燃烧室火焰筒、涡轮导向叶片正进行全寿命验证 渗透率持续提升[6][17] - 全球CMC市场规模约144亿美元 航空及国防占比39.6% 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10% 测算中国军用及民用航发CMC市场年规模超百亿元 其中军用市场年约55.4亿元 民用市场年约91.3亿元[7][90][92] - 中国CMC产业以产研结合为主导 华秦科技、火炬电子、中航高科等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8][104] 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特性 - CMC与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并列为三大复合材料 由陶瓷基体、增强纤维和界面层构成 主流应用包括SiC/SiC和Ox/Ox两种类型[5][32] - SiC/SiC复合材料密度2.1~2.8g/cm³ 耐温1200~1400℃ 抗氧化性能优异 Ox/Ox复合材料耐温1150℃ 寿命达上万小时 不存在氧化问题[36] - 增强纤维以碳化硅纤维为主 采用有机体聚合物先驱体转化法制备 制备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渗透法(CVI)、聚合物浸渍裂解工艺(PIP)等[45][48] 海外产业发展现状 - GE航空在CMC领域全球领先 实现全产业链自主供应 2025年针对CMC投资超4000万美元 LEAP发动机高压涡轮使用CMC部件 GE9X发动机将CMC应用扩展到5个部件[57][65][69] - 全球形成成熟产业链 上游增强纤维主要厂商包括日本Nippon Carbon、UBE 美国NGS、3M等 中游结构件以GE、PW、赛峰、RR等OEM公司为主导[6][77] - 海外已实现第三代SiC纤维批量生产 耐温性能提升至1300~1800℃ 日本炭素公司Hi-Nicalon Type-S纤维耐温超过1500℃[78] 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 CMC除航空发动机外 还应用于汽车工业零件、核燃料包层、潜艇轴封、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等 在核聚变包层第一壁、偏滤器位置具应用潜力[7][79] - 测算航空发动机CMC单机用量20kg~100kg LEAP发动机每台使用20个CMC环块 每个重约1kg[86][87] - 燃气轮机与航发技术共通 AIDC用电需求爆发带动燃气轮机需求 2024-2027年数据中心新增用电对燃气轮机CMC结构件需求累计约682亿元[95][102] 国内产业链发展 -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CMC研发 西北工业大学、中航复材、国防科大等单位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具备第二代SiC纤维和SiC/SiC复合材料小批量生产能力[8][104] - 华秦科技与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合资成立子公司 建设年产5500件航发用CMC结构件项目 产品覆盖燃烧室火焰桶、导向叶片等热端部件[108][113] - 火炬电子与厦门大学合作形成"前驱体-纤维"一体化布局 子公司立亚新材SiC纤维规划产能100吨 现具备年产30吨能力 立亚化学先驱体年产能力100吨[118] - 中航高科子公司中航复材作为复材国家队 突破多项工程化应用技术 开展多型号验证[8]
华秦科技202509004
2025-09-04 22:36
**华秦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隐身材料、航空发动机、特种功能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声学超构材料及伪装材料 [2][3][20][24][25] * 核心公司为华秦科技(华勤科技) [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覆盖常温、中温及高温隐身材料设计、研发到生产全流程的企业 在高温隐身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2][3] * 隐身及伪装产品已批量生产并通过国防科工局鉴定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领域达国际领先水平 [2][3] * 首席科学家周万成教授及其团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2][3][8] * 通过三次大额股份转让(每股1.11元)向核心团队授予股权 实现深度绑定 保障团队稳定性 [8] * 在航空发动机隐身涂层特种喷涂工艺(如等离子建模、热喷涂)上掌握关键技术 能实现大尺寸、复杂形状工件的稳定喷涂 国内掌握者较少 [17][18] **隐身材料赛道发展前景与驱动因素** * 需求增长主要由新型航空发动机批产和维修后市场驱动 [2][11] * 航空发动机是战机实现全面隐身的短板 其产生的信号占整个飞机尾部特征信号95%以上 [6][7] * 发动机全寿命周期内需进行至少四次大修 每次大修都需重新喷涂 整个生命周期对隐身材料的需求量是初始喷涂量的五倍 [2][11] * 全球具备生产隐形战斗机能力的国家主要为美国、中国和俄罗斯 中国正处于追赶状态并计划放量生产新型号(如歼-35) [12] * 未来战争对隐身材料提出新要求:多频谱应对能力、耐高温性能以及多功能集成性(防腐、防热、抗激光等) 这将提升单机价值量 [13] *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 研发难度极大 全球仅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进入门槛高 赛道具有长期稳定增长潜力 [14][15] **公司业务布局与增长点** * 公司积极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 以应对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提升带来的高温需求 该材料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20] * 通过与上海硅材料研究所董少明院士团队合作成立瑞华盛新材料公司 加速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 [2][21] * 拓展防护类业务:热障涂层(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零部件)和重防腐隐身材料(用于海洋装备) [3][22][23] * 拓展声学超构材料(与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合资开发)和伪装材料等新型功能性复合材料 [3][24][25] * 声学超构材料在轨道交通、民航、储能及水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子公司订单量每年呈翻倍或大幅增长趋势 [24] * 伪装材料与隐身材料主业协同性高 开发了多频谱兼容的新型材料 在军事设施及装备伪装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5] **客户关系与产能交付** * 公司与图南及沈阳黎明航发合资成立沈阳华庆航发子公司 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及特种工艺处理 实现与下游客户的股权合作深度绑定 有望融入航发"小核心、大协作"体系 [2][19] * 交付模式主要为客户来件喷涂 反映工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18] * 公司持续扩产 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工厂提升交付能力 多次获评主要客户金牌和银牌供应商 [19] * 通过募投项目持续扩张产能 并根据新型号发动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 [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自1996年开始研发特种功能材料 2016年实现批量生产应用 反映研发周期长、难度大 [16] * 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高温、高速气流冲刷、强震动)对隐身材料要求极高 [16] * 公司自2016年起专注耐温隐身材料研发 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稳定成熟技术 具备充足完善的技术储备 [16] * 新业务布局(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处于投入前期 对业绩有一定拖累 但长远看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6][27] *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围绕两条线: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相关加工)和拓展其他隐身领域(伪装、声学超构等) [26][27]
市场洞察;从实验室到深空,陶瓷基复合材料加速商业化落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26 20: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是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具有高强度 高硬度 耐高温 轻量化和抗氧化等特性 其服役温度可提升至1 150-2 000℃ 较高温合金显著提高 且部件减重达30%至50% [2][3] - CMC产业链上游专利占比53% 聚焦增强体纤维 晶须及基体材料研发 中游专利占比38% 核心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渗透法 反应熔融渗透法等 下游应用涵盖航空发动机 刹车系统 核能等领域 [8][9][10] - CMC在航空发动机应用可提高工作温度潜力400-500℃ 减重50%-70% 燃油消耗降低10%-20% 功率提高30%以上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75 1亿美元 [22][23][29] 材料特性与构成 - CMC由增强体 基体和界面层组成 增强体包括碳纤维 碳化硅纤维等 基体涵盖碳化物 氮化物等非氧化物陶瓷 界面层采用热解碳或氮化硼等 [4][6] - 材料性能优势包括:强度与硬度高于金属 耐磨性适应恶劣环境 抗氧化性降低热防护涂层成本 [3] 产业链竞争力 - 上游原料研发热点为碳 碳化硅 氧化铝等 中游工艺以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为主导 中国通过火炬电子 西安鑫垚等企业加速布局 [8][9] - 下游热门应用领域包括涡轮发动机 刹车制动系统(如C/SiC刹车盘) 燃烧炉及核能组件 [10][12][17] 应用领域与前景 - 航空航天领域:CMC支持推重比10倍以上发动机 使用温度达1 650℃ 密度为高温合金70% 应用于热端部件如涡轮叶片 燃烧室等 [16][22][23] - 交通领域:C/SiC刹车盘用于高端车型如布加迪 奥迪A8 轻量化需求推动市场发展 预计2030年汽车轻质材料使用率从30%增至70% [17] - 能源与工业:适应核聚变高温辐照环境 作为石油化工耐腐蚀结构件 并在垃圾焚烧 过滤等领域应用 [16][18] 商业化进展 - 航空应用遵循从静子到转子 低温到高温路径 短期目标为尾喷管 火焰稳定器 中期目标为燃烧室 远期目标为高压涡轮叶片 [27][29][31] - 法国CERASEP系列CMC已应用于阵风战斗机发动机 美国通用电气LEAP-X发动机采用CMC涡轮导向叶片 2015年CMC尾喷口实现商业飞行 [28][29]
太平洋: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目标价85.0元
证券之星· 2025-08-25 08:54
核心观点 - 太平洋证券给予华秦科技买入评级 目标价85元 基于公司产品矩阵优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 [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但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112.89%至7029.86万元 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竞争力 [4] - 多家机构预测公司2025年净利润区间为4.00-6.84亿元 目标价最高达161.68元 [6][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2] - 基本每股收益0.53元 同比下降32.91% [2] - 研发投入7029.86万元 同比增长112.89% [4] 业务结构 - 形成五大业务主体:本部特种功能材料、华秦航发零部件加工、华秦光声声学材料、上海瑞华晟陶瓷基复合材料、安徽汉正超细晶零部件 [3] - 本部实现营业收入45050.15万元 占比87.3% [3] - 华秦航发实现营业收入7162.86万元 占比13.9% [3] - 华秦光声实现营业收入779.46万元 占比1.5% [3] - 特种功能材料在宽温域、多频谱兼容领域持续研制 热阻材料、重防腐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多个产品处于验证试制阶段 [3] - 声学超材料已在电力能源、石油化工等七大领域工程化应用 低频声场成像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3] - 陶瓷基复合材料已交付部分零部件开展验证 拓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应用 [3] - 超细晶零部件针对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 部分产品进行样件试制 [3] 研发与产能建设 - 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 与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4] - 本部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与创新平台推动全温域涂层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工程应用转化 [4] - 华秦光声依托南京大学建立声学超材料研发平台 上海瑞华晟依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建立陶瓷基复合材料研发平台 安徽汉正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建立超细晶技术产业化平台 [4] - 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厂房完成基础施工 部分产线进行调试试生产 [5] - 华秦航发航空零部件项目基本投产 预计2025年底全面投产 [5] - 华秦光声拓展声学实验室、输变电噪声治理等业务领域 探索设备批量化生产 [5] - 上海瑞华晟二期项目进行基建设备采购安装 预计2025年底建成扩容 [5] - 安徽汉正持续建设超细晶管材、棒材生产线 部分单机产线开展样件试制 [5] 机构预测 - 太平洋证券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4.00亿元、4.99亿元、6.19亿元 EPS 1.47元、1.83元、2.27元 [6] - 东北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5.51亿元 预测准确度82.02% [8] - 最新90天内4家机构给出评级 1家买入、3家增持 目标均价89.78元 [9] - 东方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32亿元 目标价77.42元 [9] - 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4.62亿元 目标价85.32元 [9] - 中航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13亿元 目标价125元 [9] - 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润6.84亿元 [9]
华秦科技股价跌至69.85元 半年度拟派现3543万元
金融界· 2025-08-22 01:45
股价表现 - 股价报69.8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46%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296.98万元 近五日净流出8224.91万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5.16亿元 同比增长6.44% [1] - 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下降32.4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761.08万元 同比增长55.16% [1] 分红方案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 预计派现总额3543.42万元 [1] - 系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第6次派现 [1] 业务构成 - 主营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陶瓷基复合材料、声学超材料及声学仪器、超细晶零部件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非金属材料、陕西板块、专精特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