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艇维修
icon
搜索文档
儋州洋浦:政策“试验田”首单效应凸显
海南日报· 2025-08-29 09:40
政策先行先试成果 - 洋浦保税港区实现全国首单创新研发中心落地 成为海南自贸港压力测试最前沿[2]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区首单业务全闭环落地 货值约20万港币的高端救援艇座椅完成维修及进出口流程[3] - 进口机电产品通关实现简化许可管理与零关税政策叠加 首票货值4.8万元 企业无需申请进口许可证即可报关[5][6] 产业业态发展 - 儋州洋浦在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健康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显著集聚效应[4] - 企业计划以保税维修业务模式承接亚太地区船艇年度大修任务 争取设立船艇亚太维修中心[3] - 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更多品类保税维修业务正在抓紧落地[3] 政策制度创新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洋浦保税港区逐步扩大至海南全岛 适用企业范围扩展至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6] - 政策审核权限由国家部委下放至海南省 2024年实现全覆盖[6] - 洋浦海关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政策扩区试点 释放制度创新乘数效应[6] 区域经济影响 - 首单实践呈现常态化趋势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4] - 自贸港政策实现从"首单"到"多单"、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的规模化应用[7] - 为封关运作积累系统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形成儋洋模式与儋洋经验[7]
洋浦“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区首单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12 08:14
政策突破 - 洋浦经济开发区完成"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区首单业务全闭环落地 标志着该政策扩大至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的第10项政策[1] - 政策扩区通过"一企四方案"建立综合监管 海关监管 生态环境监管和属地监管机制 实现"放得开"又"管得住"[2] - 儋州洋浦以政策扩区为契机积累监管和服务经验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 业务模式 - "两头在外"模式指企业将原材料采购端和产品销售端均布局在外部市场 保税维修业务有助于增加企业业务模式[1] - 米尔普罗船艇科技公司进口货值约20万港币的高端救援艇座椅维修后通关放行 完成空运出口[1] - 企业计划拓展以保税业务模式承接集团在亚太地区销售船艇的年度大修及维修任务[1] 企业战略 - 米尔普罗船艇科技公司依托法国总部百年品牌优势 专注于船艇及其配件维修与技术服务[1] - 公司通过首单业务打通政策和通关全流程 积累实践经验 计划在洋浦设立船艇亚太维修中心[1] - 洋浦相关部门正推进电子产品等更多品类保税维修业务落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