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维修

搜索文档
跃升16位 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前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2:16
综合保税区排名表现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首次跻身A类第三名 较2023年上升16位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 [1] 进出口业绩表现 - 2024年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 同比增长49.9% 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 [1] - 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广东省第一 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2/3 [1] - 2025年1-7月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 同比增长19.1% 创同期历史新高 [2] 企业集聚情况 - 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 其中越海全球跃升为千亿级外贸领军企业 [2] - 嘉里大通 马士基供应链等十余家企业实现营收翻倍增长 [2]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 - 将大疆 西门子等企业亟须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 [2] - 西门子磁共振公司通过保税维修政策降低30%的全球服务成本 [3] 保税融资租赁业务 - 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顺利清关并交付顺丰航空 [3] - 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 船舶2艘 飞机发动机1架 货值近40亿元 [3] 保税展示交易创新 - 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在前海正式举槌 首次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 [3] - 创新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 [3]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中办 国办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 - 将持续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 [2] -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保税维修 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 新业态 [2]
跃升16位,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跻身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前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8:22
排名与绩效表现 - 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首次跻身A类第三名 较2023年上升16位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 [1] - 评估由海关总署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开展 涵盖规模效益 质量效益 业态创新 辐射服务等五大类30余项指标 [1] -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排名第一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排名第二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排名第四 [2] 进出口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前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 同比增长49.9% 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 [1] - 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广东省第一 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2/3 [1] - 2025年1-7月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 同比增长19.1% 创同期历史新高 [2] 企业集聚与龙头效应 - 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 其中越海全球跃升为千亿级外贸领军企业 [2] - 嘉里大通 马士基供应链等十余家企业实现营收翻倍增长 [2] - 形成龙头企业引领 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 [2]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中办 国办发布文件要求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前海响应推动外贸领域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 [3] - 深圳海关会同前海管理局争取政策支持 将大疆 西门子等企业维修业务商品纳入第三批综保区维修产品目录 [3] - 持续密切联动海关 税务 金融等监管部门及机构 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 [5]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 - 西门子依托保税维修政策将全球售后点迁入区内 降低30%全球服务成本 提升客户响应速度 [4] - 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制度创新样本 [4] 保税融资租赁业务 - 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清关并交付顺丰航空 [4] - 保税租赁飞机发动机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 提升通关效率并节省运输成本 [4] - 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 船舶2艘 飞机发动机1架 货值近40亿元 [4] 保税展示交易创新 - 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在前海举行 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 [4] - 创新采用境外保税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 [4] - 通过政策突破与监管创新破解艺术品通关 存储 交易等环节难点 [5] 新业态培育与未来规划 - 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保税维修 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 [3] - 计划拓展更多航空设备租赁业务 依托前海政策优势整合资源 [4] -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推动在全国综保区格局中持续争先进位 [5]
儋州洋浦:政策“试验田”首单效应凸显
海南日报· 2025-08-29 09:40
政策先行先试成果 - 洋浦保税港区实现全国首单创新研发中心落地 成为海南自贸港压力测试最前沿[2] - "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政策扩区首单业务全闭环落地 货值约20万港币的高端救援艇座椅完成维修及进出口流程[3] - 进口机电产品通关实现简化许可管理与零关税政策叠加 首票货值4.8万元 企业无需申请进口许可证即可报关[5][6] 产业业态发展 - 儋州洋浦在石化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健康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显著集聚效应[4] - 企业计划以保税维修业务模式承接亚太地区船艇年度大修任务 争取设立船艇亚太维修中心[3] - 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更多品类保税维修业务正在抓紧落地[3] 政策制度创新 - 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从洋浦保税港区逐步扩大至海南全岛 适用企业范围扩展至非海关高级认证企业[6] - 政策审核权限由国家部委下放至海南省 2024年实现全覆盖[6] - 洋浦海关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政策扩区试点 释放制度创新乘数效应[6] 区域经济影响 - 首单实践呈现常态化趋势 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多元化、高端化迈进[4] - 自贸港政策实现从"首单"到"多单"、从"一家企业"到"一个行业"的规模化应用[7] - 为封关运作积累系统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形成儋洋模式与儋洋经验[7]
预订火爆 客流猛增 一文读懂外资来华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1 15:22
主题公园行业外资投资趋势 - 上海迪士尼 北京环球影城 上海乐高乐园等主题公园暑期预订火爆客流猛增 反映外资加码投资中国服务消费新热点[1] - 上海乐高乐园拥有八大主题区 其中悟空小侠主题区全球首发 体现世界IP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与本土化努力[1]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投资28亿元人民币正式落址上海 预计2027年开门迎客[1] - 世界级主题公园纷纷落地中国 看好亲子娱乐等体验消费的巨大需求和市场潜力[3] - 主题公园消费拉动系数约为1:18.8 即每收入1元可带来18.8元综合消费 带动周边交通酒店商业基础设施升级和就业[5] - 主题公园项目重点利用VR AR AI等高科技让游客沉浸其中 技术管理促进国内主题公园转型升级[7] 餐饮行业外资扩张策略 - 某外资餐饮品牌过去两年在中国开设新店数量相当于此前28年开店总数 近期在上海开出第1000家门店[7] - 该品牌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 用28年开设500家店 最近两年又新增500家店 加速投资看好消费市场增长[7] - 全球前三餐饮连锁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良好 中国市场对全球业绩贡献突出 外资认为市场潜力巨大[9] - 外资餐饮顺应中国消费者重视饮食健康和体重管理趋势 推出本地化创新 中国市场成为亚太区创新范本[9][11] 保税维修服务业政策红利 - 保税维修作为新兴服务业态 国家和地方出台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将企业痛点变为政策发力锚点[13] - 新政策允许医疗设备零部件进口到国内维修 西门子在深圳前海启动保税维修中心 维修周期从4-6周缩短至5-7天[13][14] - 2024年上半年该中心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维修 申报零部件保税维修进出口近6000项 进出口货值约930万美元[16] - 2024年1-7月深圳关区4个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44.5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形成生产订单与维修订单良性循环[16]
预订火爆、客流猛增……一文读懂外资来华新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8-11 11:04
主题公园行业 - 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上海乐高乐园等主题公园暑期预订火爆且客流猛增 [1] - 上海乐高乐园拥有八大主题区 其中"悟空小侠"主题区为全球首发 体现本土化努力 [2]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投资28亿元人民币 正式落址上海并预计2027年开业 [2] - 主题公园消费拉动系数达1:18.8 即每收入1元可带来18.8元综合消费 [6] - 主题公园能带动周边交通、酒店和商业基础设施升级 形成经济聚集区 [6] - 国际投资商看好中国庞大游客基数和经济增长前景 [4] - 主题公园项目重点采用VR、AR、AI等高科技提升游客沉浸体验 [8] 餐饮行业 - 某外资餐饮品牌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 其中近500家为过去两年新增 [10] - 该品牌前500家门店耗时28年完成 而最近两年新增门店数量达500家 [10] - 中国市场成为亚太区创新范本 本地潮流设计和研发创新被多国学习 [14] - 企业顺应健康饮食和体重管理消费趋势 加快推出本地化创新产品 [12] - 中国消费者日益重视饮食健康 推动细分市场发展潜力 [12] 保税维修服务业 - 保税维修政策使医疗设备维修周期从4-6周缩短至5-7天 [18][22] - 西门子深圳保税维修中心上半年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维修 [22] - 申报磁共振成像装置零部件保税维修进出口近6000项 货值约930万美元 [22] -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 1-7月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44.5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22] - 保税维修形成生产订单与维修订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2] - 新政策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并改善客户服务效率 [20]
乘风破浪!中国外贸奋力交出“韧性答卷”
新华社· 2025-08-04 21:51
外贸规模与全球地位 -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越5万亿美元和6万亿美元台阶 稳居全球第一[1] - 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二[1] - 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稳定在14%和10%以上[1] 出口结构与增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义乌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58.6亿元 同比增长16.8%[2] - 对美加墨等地体育用品出口增长12.0%[2] - 202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较2020年增长32.4%[2]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增长38%[2] -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额增长近四成[2] 高技术产品与品牌建设 - 2024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5]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2% 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5]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比提升至32.4%[5] - 电动汽车 船舶 工业机器人等产品重塑出口竞争力[5] 新业态与新模式发展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67%[5]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7.5%[5] - 跨境电商 保税维修 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成为重要引擎[5] 市场多元化与开放合作 - 2024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7] - 2025年上半年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7] - 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61个 同比增加5个[7] - 服务贸易交易会参展企业国际化率超过20%[7] 企业创新与产能升级 - 江苏腾魄公司高端定制户外遮阳用品远销50多国[4] - 2025年该公司出口货值近8000万元 同比增长50%以上[4] - 义乌通过设计专利和定制化产品实现全链条敏捷响应[2] - 企业通过技术储备和产业链延伸提升全球合作能力[2]
今年上半年广东保税维修进出口值261.72亿元 为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7 06:57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概况 - 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保税维修进出口值达261 72亿元 同比增长8 56% [1] - 保税维修是指利用海关保税政策将境外问题货物运入境内检测维修后再复运出境的业务模式 [1] - 该模式能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更好经营国内外市场 [1] - 作为外贸新业态 保税维修是推动保税加贸转型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1] 企业案例 - 维沃移动通信通过保税维修业务提升了与全球客户的合作黏性 为业务增长提供新契机 [1] - 东莞市德普特电子2024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突破3亿美元 已完成43 5万台手机显示模组维修出口 [2] - 德普特电子在海关支持下探索"先理货后申报"模式 预计每年可节约物流成本超百万元 [2] 政策支持 - 广东省海关推动跨部门监管协作 加强政策宣传 支持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 [1] - 海关实施"一企一策"便利措施 应用"保税+ERP"实现关企协同共治 [2] - 海关指导企业建立规范作业流程 以信用为基础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1] - 广东分署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指导企业申请资质 保障通关便利 [3] 行业影响 - 保税维修业务近年来增长迅速 [1] - 海关支持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 [2] - 政策将助力广东打造"全球维修中心" 提升维修产业国际竞争力 [3]
外贸稳量提质向“新”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49
外贸整体表现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 [1] - 外贸企业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订单增长,例如晶荣玩具出口订单量同比增长10%,日销量达2万-3万个毛绒玩具 [1] - 跨境电商公司通过新品推出维持订单连续3个月10%增长,计划每月推出一款新品应对海外市场需求 [2] 外贸韧性驱动因素 - 传统产业凭借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等优势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 [2] - 装备制造业对出口增长贡献显著,前5个月贡献率达73%,5月单月达76.9% [3] - 多元化市场战略和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增强外贸韧性 [2] 新动能与结构优化 - 保税维修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国累计落地项目超280个,涵盖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 [3] - 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加速出海,装备制造业推动出口向高端化转型 [3] - 无辐式氢能两轮车等自主研发产品受海外年轻消费者青睐,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 [4] 未来发展趋势 - 电动汽车、船舶、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将持续发挥竞争力优势 [5] - 跨境电商、海外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将支撑外贸平稳发展 [5] - 四川达州新工厂将于7月中旬试生产,首批样品测试通过后将大规模投产氢能两轮车 [4]
“修全球” 生意如何越做越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0:09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现状 - 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已累计落地保税维修项目280多个 [5] - 2024年1-5月杭州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2793万元,同比增长46.4% [7] - 广东省2024年1-5月保税维修进出口额增至217.7亿元 [14] 保税维修业务范围 - 维修产品包括国际贸易中的资本品(飞机、船舶、医疗器械等)和高附加值消费品(手机等) [5][8] - 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涵盖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 [5] - 维修产品目录持续扩容,新增航空器内燃引擎、无人机、汽车变速箱等产品 [11] 保税维修业务模式 - 保税维修采用"两头在外"模式,货物从境外运入境内维修后复运出境 [5][8] - 企业可免除进口税和进口许可证件,显著降低维修成本 [8] - 杭州博日科技完成首笔货值超140万元的荧光检测仪保税维修业务 [5] 保税维修区域扩展 - 保税维修从综合保税区扩展到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的区外试点区域 [10] - 空客成都公司通过区外保税维修单架飞机节约4000万元担保额度 [10] - 福建厦门获批全国首个"非自产医疗机械保税维修业务"试点,预计年增5000万美元营业额 [11][12]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上海浦东实施全国首部保税维修地方性法规,拓展"两头在外"业务试点 [13] - 商务部计划出台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管理规定并扩大维修产品范围 [14] - 海关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控维修货物数据,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做大 [6][7] 企业案例与效益 - 安徽蚌埠国显科技通过保税维修降低海外产品售后维修费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8] - 贝莱胜电子(厦门)可承接全球同类产品维修,预计年增5万台维修量 [12] - 保税维修帮助企业积累产品性能数据反哺研发,提升制造工艺 [5]
外贸新业态催生增长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52
保税维修业务发展现状 - 杭州综合保税区1-5月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达2793万元,同比增长46.4% [1] - 博日科技通过"区内保税维修"模式完成144.18万元荧光检测仪的检测维修并复运出境 [1] - 保税维修业务允许企业以保税方式将境外问题货物运入区内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降低运营成本并整合产业链 [1] 企业实践案例 - 博日科技表示保税维修帮助降低售后成本,积累产品数据反哺研发,增强客户黏性 [2] - 杭州玳能科技在综保区设立售后维修中心,业务从生产延伸至售后服务,可全球接单维修 [2] - 传统维修方式需征税进口或缴纳保证金,手续复杂成本高,第三方合作存在数据收集难和投入大问题 [1]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出台第一批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支持飞机船舶等高附加值产品维修业务 [2] - 保税维修被商务部列为催生外贸新动能的新业态之一 [2] - 该模式推动企业从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型,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