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计算机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电子货运领域首届国际研讨会在广师大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7-28 14:23
会议概况 - 第一届IEEE E-CARGO及其应用国际研讨会暨第三届IEEE E-CARGO国际暑期学校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举办,聚焦E-CARGO模型和RBC方法学在复杂系统问题中的应用 [1] - 会议吸引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等20多所高校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 [1] - 暑期学校为期3天,设置7场教程,40多名学员参与E-CARGO模型理论与应用培训 [8] 学术内容 - 专家演讲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智慧医疗、数字孪生等12个前沿领域 [3] - 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国家优青、欧盟玛丽居里学者等4位教授作专题汇报 [5] - 设置5个专题分组讨论,包括角色协同决策、复杂系统建模、跨学科应用等方向 [6] 学术成果 - 评选6篇最佳论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6] - 举办"E-CARGO与我的科研"座谈会探讨模型发展路径 [6] - 新增"群体博弈与社会仿真"专题研讨会 [6] 主办方信息 - 会议由IEEE SMC学会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主办 [8]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提出建设"根植湾区、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高水平技术师范大学目标 [3] - 承办方包括分布式智能系统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协办方涉及加拿大尼普森大学等国际院校 [8]
国奖风采录丨南京理工大学陈翔:深耕人工智能,追求科技报国,争做新时代青年学术新星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33
学术成就 - 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8篇,谷歌学术引用900余次 [2][4] - 获华为终端Camera学术之星(全球14人),直通华为天才少年面试计划 [2][10] - 斩获PBDL低光SRGB图像增强算法大赛全球冠军等10余项学科竞赛奖项 [2] - 入选中国宇航学会高水平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全国10人)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省级候选人 [4] 科研贡献 - 致力于恶劣环境下计算机视觉增强技术研究,提出全天候、全天时视觉成像增强技术 [2][5] -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恶劣环境下移动地面目标的图像视频增强与感知",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5] - 与中国电科、XX军工单位合作,革新侦察模式,实现烟雾遮挡、夜间侦察等恶劣场景下的精准打击 [5] 行业影响力 - 担任IJCNN领域主席及40余个国际SCI期刊/会议审稿人/程序委员会委员 [4] - 在华为、极市平台等20个平台分享研究成果,累计听众4.8万余人 [7][9] - 华为终端Camera学术之星技术分享报告吸引13.6万人在线观看 [10] 教育背景 -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连续两年综合排名专业第一 [2][4] - 获国家奖学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奖学金、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校长奖章 [2][4] - 入选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培养对象" [2]
AI研究必备!施普林格·自然AI资源与服务指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6 16:32
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生成式AI(如ChatGPT)激发各行业热情,对科研效率提升产生深远影响,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 [1] - 施普林格·自然作为领先科研出版机构,积极开发AI工具和服务,以科技赋能科研,推动全球学术交流 [1] 施普林格·自然的AI资源与服务 Springer人工智能图书合集 - 2025年推出的全新合集,涵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生成式AI等核心领域,以及医疗保健、教育等应用方向 [2][3] - 图书类型包括专著、会议论文集、教科书等,面向研究人员、师生和专业人士,下载量最高达322k(《机器学习》) [5][7][11] Springer计算机科学图书合集 - 每年出版1100多本电子书,覆盖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计算伦理学等新兴主题,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际案例 [7][8] - 分支学科包括计算机视觉、数据科学、物联网等,其中《生成式AI应用》下载量112k [11][12][14] Springer智能技术与机器人图书合集 - 每年出版600多种电子书,涵盖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医疗机器人等主题 [15][16] - 代表性书籍如《数据智能与认知信息学》下载量104k,《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前沿趋势与进展》下载量105k [17][19][20] Springer计算机科学期刊合集 - 每年出版100多种期刊,68%被SSCI/SCI收录,19种期刊位列学科前25% [24][26] - 高影响力期刊包括《人工智能综述》(影响因子13.9,下载量2.88M)和《国际计算机视觉杂志》(影响因子9.3) [27][29][31] 《自然》系列期刊 - 《自然-机器智能》影响因子23.9,学科排名第2,2024年下载量2.49M [35][37] - 《自然-计算科学》影响因子18.3,聚焦计算技术与AI协同发展,下载量707k [38][40] - 跨学科应用案例包括天文图像降噪(《自然-天文学》)、T细胞图谱(《自然-方法》)和中风预测系统(《自然-生物医学工程》) [41] AI驱动的科研服务 文本和数据挖掘(TDM) - 通过API工具结合生成式AI,从海量文献中提取模式,提升科研信息检索能力 [47] Methods Muse生命科学研究平台 - 提供实验方案生成、故障排除、数据分析功能,集成protocols.io平台优化科研流程 [50] 自然科研智讯 - 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自然策略报告》、AI驱动的《自然引航》和科研表现评估工具《自然指数》 [53][56][57] 行业合作与生态 - 施普林格·自然与工业机器人(如埃斯顿自动化)、医疗机器人(如天智航)、人形机器人(如优必选科技)等企业建立合作生态 [68][70]
中国科学家破解“背包问题”复杂度之谜 发现计算速度极限
环球网资讯· 2025-05-27 22:13
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研究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志东研究员在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精确确定了"背包问题"的计算复杂度下限[1] - "背包问题"是计算机科学中经典的NP完全问题之一,研究长期备受关注[1] - 研究成果论文在美国数学科学研究所出版社《数学》期刊发表[1] "背包问题"的定义与应用 - "背包问题"假设有一个容量有限的背包,面对N件价值不同、重量各异的物品,如何选择物品组合使总价值最大化[3] - 当物品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即使使用最先进计算机也需要耗费天文数字时间求解[3] - 该问题在物流运输、金融投资、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3] 研究方法与理论突破 - 张志东研究员建立起"背包问题"与自旋玻璃三维伊辛模型的联系,根据两者关系确定计算复杂度下限[3] - 通过将物品选择对应为微观粒子的两种自旋状态,将价值最大化问题转化为寻找系统最低能量状态[3] - 发现"绝对极小核心模型",揭示计算复杂度的本源来自三维晶格中自旋排列的特殊拓扑结构[3] 研究成果与科学意义 - 首次描绘出NP完全问题与NP中间问题的分界线,确定复杂度下限[4] - 证明最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至少为(1+ε)^N,显著优于现有1.3^N的算法[4] - 研究结论可直接推广应用,助力解决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及材料科学领域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4]
奥克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申请:人工智能与编程的前沿突破
搜狐财经· 2025-05-27 12:42
专业优势 - 奥克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拥有卓越学术资源与雄厚师资力量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科研成果丰硕 在人工智能 数据科学 网络安全等领域处于行业前沿 [3] - 教授团队来自世界各地 学术研究成果斐然 发表众多高影响力论文 并与谷歌 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保持密切合作 将行业最新动态带入课堂 [3] - 配备先进计算机实验室 包括高性能计算集群 虚拟现实设备等 满足复杂编程实验和人工智能项目开发需求 [3] - 与众多科技企业合作 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使学生接触实际商业项目 积累实践经验 [3] 申请要求 - 国际学生需完成高中教育且三年平均成绩达80%以上 数学和物理等相关学科成绩需突出 [4] - 中国学生高考成绩需达所在省份一本线以上 或凭借A-Level IB等国际课程成绩申请 [4] - 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5且单项不低于6.0 托福总分90以上且写作不低于21 未达标者可先参加语言课程 [4] 学习内容 - 大一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 编程基础(Python和Java) 离散数学等 建立整体认知和基本技能 [6] - 大二 大三核心课程涵盖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等 深入理解底层逻辑 [6] - 选修课程包括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计算机图形学 网络安全等 探索前沿领域 [6] - 设置项目实践课程 学生分组完成实际编程项目 如开发智能应用程序或设计网络安全系统 锻炼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6]
半世纪计算机理论僵局被打破!MIT科学家偶然发现:少量内存节省大量计算时间
量子位· 2025-05-25 11:40
计算复杂性理论突破 - MIT科学家威廉姆斯发现少量内存与大量时间在计算中具有同等价值,提出数学程序可将算法转换为占用更少空间的形式[2][4] - 该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即算法空间需求与运行时间成正比的关系被打破[3][14] - 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评价此为"惊人结果和巨大进步",威廉姆斯本人最初也难以置信[5][7] P与PSPACE难题历史 - 计算机科学界50年来未能证明PSPACE是否严格大于P类问题[8][26] - 20世纪60年代哈特马尼斯定义P类(合理时间解决问题)和PSPACE类(空间复杂度问题)[11] - 1975年霍普克罗夫特、保罗和瓦利安特开发通用模拟程序,但证明普适性不可行后研究停滞[21][25] 威廉姆斯解决方案机制 - 受2023年"树评估问题"突破启发,发现数据可压缩存储,空间占用可降至原始算法时间预算的平方根[28][31] - 通过数学证明至少部分问题必须消耗多于空间的时间才能解决,但尚未扩展到P与PSPACE全域[33][36] - 哈佛教授瓦利安特认为这可能突破50年瓶颈,也可能仍需长期探索[38][39] 研究者背景与学术历程 - 威廉姆斯童年受计算机程序启发,高中确立用数学研究计算机的方向[42][44] - 大二被劝退后师从哈特马尼斯,通过研究生课程逆袭并持续研究复杂性理论[47][51] - 2010年曾解决P与NP问题的子问题奠定学术地位,最终在2023年取得空间-时间关系突破[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