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

搜索文档
《戏台》:不疯魔,活人的活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8-15 14:52
核心观点 - 电影《戏台》通过后台视角展现乱世中戏曲从业者的生存智慧 强调"活命要紧"和"戏比天大"的平衡 提出不同于《霸王别姬》献祭式艺术追求的现实主义生存哲学 反映当代观众更注重可执行解决方案的审美取向 [2][3][5][7][9] 主题表达 - 采用后台视角展现戏曲行业的真实运作状态 通过盔头 髯口 行头箱等专业道具细节构建沉浸式戏剧环境 [2] - 通过军阀强改剧本 枪杀地头蛇等冲突事件 展现"戏比天大"行业准则与"活命要紧"生存法则之间的张力 [3] - 人物塑造注重现实复杂性:班主侯喜亭兼顾体面与饭碗 金啸天坚持艺术尊严 吴经理油滑中带担当 凤小桐以美镇场 体现"各显其能"的生存策略 [4][7] 电影史定位 - 与《霸王别姬》将戏作为祭台、《人·鬼·情》将戏作为镜子形成对比 《戏台》将戏回归"活儿"的本质 代表三种不同的艺术哲学取向 [5] - 反映时代审美变迁:八十年代注重内心沉思 九十年代崇尚献祭精神 当代观众追求可执行的现实解决方案 [5][9] - 属于近年来聚焦"活人活法"的商业片趋势 与《年会不能停》《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共同探讨职场可复制动作而非自我史诗 [9][10] 艺术表现 - 舞台剧十年打磨使文本结实 走位清楚 锣点稳健 但电影化转换不足 [8] - 喜剧节奏存在缺陷:核心情节缺乏三段式结构(铺垫-反转-补刀) 后台忙乱与前台荒诞未形成有效节奏拉锯 [8] - 部分笑点设计引发争议 特别是六姨太支线使用的性别笑料被指过时 缺乏当代感校准 [9] 市场反响 - 实现口碑逆袭和票房逆跌走高 因提供可执行的自我安慰伦理契合当代职场焦虑 [9] - 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中年观众看到责任承担的不易 年轻观众看到自我实现的坚持 [8] - 最终传递现实生存哲学:板眼别散 台面别丢 戏别耽误 强调日复一日的坚持而非戏剧性疯魔 [10]
电影圈,快撑不住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1 11:57
电影市场现状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仅为42.97亿元,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177.78亿元,甚至未达2015-2018年120亿以上水平的一半 [8][10]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但超一半(160.9亿元)依赖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单片贡献(占春节档52.8%) [12] - 3-6月票房连续低迷,单月均未突破20亿元,场均观影人次仅2-4人,空场率一度达40% [10][12] 行业结构性问题 - 票房分账制度不合理:影院和院线分账占比57%,片方仅获33%左右,导致制作方难以维持投入 [16][19] - 行业亏损严重,2025年博纳影业因《蛟龙行动》亏损近10亿元,光线传媒董事长称行业年亏损或达上百亿元 [19] - 影院数量扩张与观众流失矛盾:2025年上半年新增546家影院,全国影院总数突破1.3万家,银幕数达8万块,创疫情后新高 [10][12] 内容生产困境 - 头部资源集中但质量不佳:陈可辛导演的《酱园弄·悬案》耗资8亿、集结一线明星,豆瓣仅5.7分,票房3.74亿元未达预期 [13] - 创作人才流失:青年导演因票房压力缺乏容错空间,头部导演资源垄断但产出低效 [23] - 备案影片数量同比减少超20%,上映新片减少16%,中小项目率先被淘汰 [23][26] 观众行为变化 - 2024年57%观众全年仅观影1次,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 [21] - 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短视频日均观看超2.5小时,微短剧市场规模500亿元超越电影市场总值 [28] - 家庭观影设备升级及流媒体同步上线削弱影院吸引力 [28] 行业转型尝试 - 光线传媒转向IP全产业链运营,构建神话IP矩阵并拓展游戏、主题乐园业务 [29] - 万达电影增加影院非票务收入,引入潮玩、自研饮品等消费场景 [29] - 横店影视非票务收入增长,自制饮品收入同比增28.03% [29] - 欢瑞世纪转型短剧赛道,2024年营收同比增14.6% [30] 优质内容验证 - 低成本影片《周处除三害》以1000万成本获6亿票房,证明观众仍愿为高质量内容买单 [31][33]
电影圈,快撑不住了
36氪· 2025-07-29 21:35
电影行业现状 - 电影市场表面繁荣但实际冷清,非核心时段影厅空置率高,有观众反映工作日晚上影厅仅一人观影[4][6]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仅为42.97亿元,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177.78亿元的水平[8][9] - 全国电影院场均人次徘徊在2至4人之间,0人空场率一度接近40%[11] 票房与影院经营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但超过一半来自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15] - 影院数量持续增长,上半年新开546家,总数突破1.3万家,银幕数量逼近8万块[12] - 影院分账比例不超过57%,片方最终进账仅三成出头,行业整体亏损可能达上百亿元[20][28][30] 内容生产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破亿票房新片仅23部,超一半票房来自《哪吒2》[26] - 《酱园弄·悬案》口碑翻车,豆瓣评分仅5.7分,总票房3.74亿元[18] - 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备案影片数量同比减少超过两成,实际上映新片减少16%[36][38] 观众行为变化 - 2024年57%观众全年只看一场电影,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33] - 观众放弃的是"不值得走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而非电影本身[34] - 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短视频日均观看时长超2.5小时,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41] 行业转型尝试 - 光线传媒转向动画IP矩阵,延伸至游戏、周边、主题乐园等业务[43] - 万达电影增加扭蛋机、自研饮品等消费项目,横店影视水吧收入同比增长28.03%[43] - 欢瑞世纪进入短剧赛道,2024年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14.6%[45] 内容价值与未来 - 《周处除三害》以1000万成本收获超6亿票房,证明好内容仍有市场[47] - 观众需求从"没有电影可看"转向"没有好电影可看"[49] - 电影承载情绪、经验、记忆和讨论的价值依然存在[50]
电影圈,快撑不住了
盐财经· 2025-07-28 17:36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截至7月23日总票房仅42.97亿元,未达50亿大关,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177.78亿元及2015-2018年120亿以上的水平 [8][9] - 热门影片如《长安的荔枝》首周票房3亿元但未能带动市场整体热度,多数影片票房低迷且排片缩水 [10] - 6月总票房19.1亿元创十年最低,暑期档开局冷清 [22] 影院经营现状 - 全国影院场均人次仅2-4人,空场率近40%,部分影院连续数小时无售票 [12] - 2025年上半年新开546家影院,总数突破1.3万家,银幕数近8万块创疫情后新高,但观众持续流失 [13][16] - 影院分账比例不超过57%,但运营成本(租金、人工等)刚性,依赖爆米花等副业增收 [23][24][27] 行业结构性困境 - 2025年上半年总票房292.31亿元中,春节档贡献160.9亿元(占比55%),其中《哪吒2》独占52.8%票房,3-6月单月票房均未突破20亿 [16][30] - 片方分账比例仅33%-39%,行业年亏损或达百亿,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减少(备案影片同比降20%,上映新片减16%) [34][42][44] - 头部资源集中化,中小项目被淘汰,如博纳影业因《蛟龙行动》亏损10亿元 [35][45] 内容生产与观众流失 - 2024年57%观众全年仅观影1次,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降至21% [38] - 制作成本上升(单片成本超1.2亿元)但产能下降,拍摄周期延长至3年以上 [46] - 观众转向短视频(日均观看2.5小时)、微短剧(市场规模500亿元)及家庭观影设备 [47][48] 行业转型尝试 - 光线传媒转向动画IP全产业链开发,覆盖游戏、周边及主题乐园 [51] - 万达影院引入扭蛋机、自研饮品等非票务业务,横店影视衍生品收入增28% [51][52] - 低成本优质内容如《周处除三害》(成本1000万,票房6亿)证明观众仍愿为好内容买单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