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你行!你上!》
icon
搜索文档
做一份好玩的音乐菜单,郎朗新专辑改编《黑神话:悟空》
第一财经· 2025-09-23 19:33
专辑发布与市场表现 - 郎朗新专辑《钢琴书2》双CD版实体专辑将于10月17日由环球音乐集团旗下的德意志留声机唱片全球发行,中国内地版实体专辑已开启预售[1] - 前作《钢琴书》专辑在全球流媒体平台播放量已突破12亿次,并在美、英、法、德、日、澳等多国古典音乐排行榜上问鼎冠军[1] - 《钢琴书2》的首支先行曲李斯特《第二安慰曲》已登陆各大音乐平台,完整专辑数字版将于10月17日同步上线全球各大流媒体平台[11] 专辑内容与艺术理念 - 《钢琴书2》收录32首“微型杰作”,曲目涵盖巴赫、莫扎特等大师经典,以及《爱乐之城》《天使爱美丽》电影音乐和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改编之作[3][4] - 专辑延续让钢琴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初衷,旨在成为供大众在不同生活场景中随意聆听的播放列表[3][5] - 艺术家将古典音乐视为可拥抱大众的艺术形式,希望该系列专辑能成为人们了解音乐、走近音乐的载体,并计划推出更多续作[3] 市场拓展与教育投入 - 艺术家观察到欧美古典音乐市场在缩小,而中国古典音乐市场却在扩大,致力于将古典音乐带入大众视野[6] - 通过成立音乐基金会、在国内捐赠超过100所音乐教室、发起“快乐的琴键”等项目,资助成千上万孩子学习音乐,推动音乐教育[6] - 艺术家认为学钢琴不一定要走职业道路,更重要的是增加自信、创造力和国际视野,并倡导在刻苦训练中寻求乐趣的教育方法[8][10] 艺术家职业规划与行业观察 - 近年来艺术家已逐渐减少音乐会演奏数量,将精力投入事业的不同方向,寻求“好玩”的项目,并享受家庭生活[11] - 艺术家认为演奏家是高风险行业,准备不充分会承受重压并影响状态水准[11] - 艺术家曾参与英国素人钢琴节目,观察到钢琴如何改变普通人的生活,赋予他们人生的自由[11]
年轻人不去电影院了
投资界· 2025-09-20 21:35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电影行业面临观众流失和上座率持续下滑的困境,尽管影院和银幕数量持续扩张,但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未能同步恢复 [3][4][6] - 行业高度依赖少数黄金档期和头部爆款影片支撑票房,马太效应加剧,中小影片生存空间被挤压 [10][11][18][20] - 观影体验下降、电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票价上涨以及娱乐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共同导致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降低 [21][25][27] 行业历史与现状 - 2014年票补兴起推动行业进入全民低价观影时代,2019年票房达到历史高点641.49亿元,但2020年因疫情骤降至203.1亿元 [4] - 2024年全国影院数量增至1.3万家、银幕8.1万块,但总票房仅425亿元,较2019年缩水三分之一,甚至低于2015年的438亿元,而当时银幕数不足2024年一半 [4] - 2024年全年上座率跌至历史低点5.7%,意味着百人影厅平均仅五六名观众,非热门时段影院冷清 [6][7] 档期表现分析 - 档期票房占全年大盘比重从2014年超50%升至2022年后约70%,但不同档期表现分化严重 [11] - 春节档已成绝对主导,2018年七天票房57.71亿元助推单月破百亿,2025年《哪吒2》带动二月票房达160.9亿元 [11] - 贺岁档上座率自2020年持续低迷,2024年仅4.2%;暑期档2023年上座率11.9%,2025年虽有多部高分影片但上座率仅6.9%;国庆档2022年后上座率未突破15% [7][10] 影片集中度与爆款依赖 - 票房向头部影片高度集中,2014年前50名影片占票房80%-90%,2024-2025年前20名影片即可占60%-80%,前五名份额从约20%升至30%以上 [18] - 2025年暑期档《哪吒2》单部影片吞噬近四成票房,超六成观众看完该片后未再进影院 [18] - 春节档竞争激烈,2024年八部影片中四部中途撤档,观众通常仅选择一部影片观看,超八成观众在春节档只看一部电影 [14] 观众行为与行业挑战 - 观影决策高度依赖社交平台和营销推动,自发观影行为减少 [10][21] - 一线城市2025年8月底票均价达49.6元,较2014年上涨16%,三四线城市均价约42元,涨幅逼近30%-35% [25] - 观众平均年龄从2021年暑期档的27.7岁升至2025年的32.5岁,年轻人将影院娱乐视为可选而非必选 [27] - 影院体验问题突出,包括环境嘈杂、设备老旧、影片内容质量差、套路化叙事等,削弱观众重返影院的动力 [21][25]
中国年轻人,不去电影院了?
虎嗅· 2025-09-07 09:02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中国电影行业面临观众流失和上座率持续低迷的问题 尽管2025年暑期档被誉为十年来口碑最佳 但多部大片票房不及预期且预测数据一再下调[4][5] - 全国电影院数量持续扩张 2024年达到1.3万家影院和8.1万块银幕 但总票房仅425亿元 较2019年641.49亿元历史高点缩水三分之一 甚至低于2015年438亿元水平[9] - 行业年度上座率跌至历史低点5.7% 意味着百人影厅平均只有五六名观众 四大黄金档期中除春节档外均表现疲软 贺岁档2024年上座率仅4.2%[12][13] 票房结构与头部效应 - 档期票房成为全年核心支撑 2022年后占比稳定在七成左右 但不同档期分化显著 春节档自2018年起成为绝对主导 2025年二月票房达160.9亿元[20][22] - 头部集中现象加剧 2014年前50名电影占票房80%-90% 而2024-2025年前20部电影即可占据60%-80%票房 前五名份额从两成升至三成以上[34] - 单片统治力强化 2025年《哪吒2》单部影片在暑期档结束时占据近四成票房 猫眼数据显示超六成观众观看该片后未再进入影院[32] 消费行为与定价变化 - 一线城市电影票均价达49.6元 较2014年上涨16% 三四线城市涨幅更猛达30%-35% 均价42元已与二线城市持平[47] - 观众年龄结构显著老化 暑期档观众平均年龄从2021年27.7岁升至2025年32.5岁 年轻人将影院娱乐视为可选而非必选项目[50][51] - 自发观影行为减少 行业高度依赖热搜推⼴、朋友圈刷屏和短视频营销触达观众 缺乏外部刺激时消费者难以产生购票意愿[18][19] 内容质量与体验问题 - 影片质量与宣传错位现象普遍 预告片与正片差异大 特效粗糙如《封神2》被吐槽视觉呈现差 剧情套路化且强行煽情引发观众反感[41][44] - 影院体验持续恶化 存在手机亮光、噪音干扰、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座椅舒适度和屏幕规格未达预期 直接影响消费者满意度[2][39][40] - 时间成本成为关键考量 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家庭娱乐替代方案 两个小时影院时长对比短剧综艺的灵活性处于竞争劣势[45]
电影暑期档止跌:新兴导演崛起,陈可辛们亏损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8:27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119.66亿元 同比增长2.76% 但较2023年206.3亿元和2019年177.8亿元的高点仍有明显差距 [1] - 观影人次3.21亿人 同比上升12.76% 放映场次3765万场 同比降低1.7% [2] - 平均票价37.2元 同比下降8.8% 主要受片方下调发行结算价及电影消费券补贴影响 [2] 影片结构变化 - 票房超10亿元影片2部 与去年持平 但过亿影片数量从26部锐减至19部 [2] - 票房5-10亿元腰部影片数量同比增加 [2] - 头部项目票房收缩 今年暑期档冠军《南京照相馆》票房28.90亿元 低于去年冠军《抓娃娃》32.54亿元和2023年冠亚军《孤注一掷》35.26亿元、《消失的她》35.23亿元 [5][6] 影院经营状况 - 在映影院数量1.29万家 同比增长2.8% 暑期档新建影院214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9家 [3] - 影市平淡与渠道扩张导致影院生存压力加剧 [4] 创作格局演变 - 新生代导演崛起 《南京照相馆》导演申奥、《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捕风追影》导演杨子等新生代作品占据票房前三 [7] - 传统大导演项目面临亏损 陈可辛《酱园弄·悬案》票房3.75亿元 豆瓣评分5.7 导致出品方欢喜传媒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 [9] - 姜文《你行!你上!》票房9085.6万元 陷入巨亏境地 [10] 动画电影突破 - 动画片表现亮眼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4.55亿元 超出市场预期 [5][12] - 短片-长片孵化模式验证成功 该片原IP来自2023年B站短片集《中国奇谭》 当年B站国创区追番排名第4 [12] - 衍生品开发成效显著 与超过30家企业合作 上线衍生品超800个 [13] 政策支持力度 - 国家电影局启动"中国电影消费年" 中国银联、猫眼、淘票票等机构投入超10亿元补贴 [14] - 2025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预算2.70亿元 6月下达0.81亿元 [14] - 政策导向强调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旗舰企业 支持中小企业特色工作室 形成分层发展格局 [15]
《南京照相馆》凭什么这么火?
第一财经· 2025-08-12 15:05
电影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17天累计票房达21.92亿元,位列年度票房第三,预测最终票房将超33亿元[6] - 暑期档上半程多部影片未达预期,《F1:狂飙飞车》票房4.01亿元为最佳表现[5] - 同期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上映3天累计票房1.92亿元[6] 影片内容分析 - 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通过吉祥照相馆场景和普通人视角展现战争残酷性[5][7] - 角色塑造突破脸谱化,如林毓秀的觉醒递进过程和王广海的复杂性刻画[11] - 反派伊藤秀夫的矛盾性塑造(表面亲华但深层侵略心理)增强戏剧张力[14] - 情绪设计通过照片线索推进,包含全家福、底片焚烧等关键泪点场景[15] - 对女性受害场景采用克制表现手法,避免视觉剥削[18] 制作与发行策略 - 导演申奥强调电影文献属性,注重历史观端正而非说教[7] - 发行方上狮文化精准把握档期,从原定8月2日提档至7月25日避开竞争[19] - 采用限时点映策略延长上映周期,口碑发酵后争取更多排片[20] - 宣传聚焦观众口碑传播,推广词"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强化情感共鸣[20] 行业趋势观察 - 爱国题材电影红利期结束,《维和除暴队》《蛟龙行动》票房分别为5.11亿和3.93亿元[6] - 成功商业片需回归故事本质,《南京照相馆》证明内容质量决定市场表现[6][23] - 短视频冲击和观影习惯变化被普遍认为是票房低迷的外部因素[5]
2025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25亿
新华网· 2025-08-12 13:45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25亿 [3] 影片供给情况 - 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暑期档,涵盖历史、悬疑、动画、科幻、动作等十余种类型 [1] - 国产影片以喜剧、悬疑、动画题材为主 [6] 重点国产影片介绍 喜剧片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唐代小吏完成"荔枝使"任务的故事 [6] - 《你行!你上!》讲述少年追求音乐梦想并登上顶级艺术殿堂的故事 [6] 悬疑/历史片 - 《酱园弄·悬案》根据民国真实案例改编,从女性视角揭示时代变迁 [9] - 《东极岛》取材自二战时期东极岛渔民救助英军战俘的真实历史 [9] 动画电影 - 《聊斋:兰若寺》改编自《聊斋志异》,采用"1+5"叙事结构串联多个经典故事 [12] - 《罗小黑战记2》延续治愈系画风,动作场面升级,定位全年龄段合家欢电影 [14]
票房与口碑双双“倒戈”:第六代导演下桌?
36氪· 2025-08-11 10:12
导演换代现象 - 暑期档电影市场出现导演代际更替现象,传统名导姜文《你行!你上!》上映26天票房未过亿,管虎《东极岛》预测票房跌至6亿+,而新生代导演申奥《南京照相馆》上映16天票房突破20亿,预测冲击30亿大关 [1] - 姜文作品《你行!你上!》投资2.8亿但上映近一月票房仅9064.9万,被观众批评"爹味"叙事与当下市场脱节 [21] - 申奥《南京照相馆》总票房达21.69亿(分账19.38亿),观影人次6122.9万,预测票房31.90亿 [2] 新生代导演崛起 - 邵艺辉凭借《爱情神话》《好东西》等作品以女性视角获得年轻观众喜爱,《好东西》豆瓣评分9.1成为年度华语电影评分第一 [6] - 饺子导演《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159亿,打破国产动画商业上限 [8] - 大鹏作品如《保你平安》《长安的荔枝》擅长用娱乐化外壳包装社会议题 [11] - 陈思诚采用"产品经理思维"打造"唐探"系列和《消失的她》等商业片 [14] 创作方式变革 - 新生代导演更注重与观众平等对话,如申奥《南京照相馆》用隐晦镜头处理历史题材,与陆川《南京!南京!》等老派导演的史诗化叙事形成对比 [17] - 邵艺辉剧组坚持下午六点收工,提前一周杀青,打破行业熬夜文化 [29] - 申奥团队《孤注一掷》拍摄60天票房38.48亿,《新生》网剧50天完成拍摄,《南京照相馆》从开机到上映仅5个月 [38] 市场生态变化 - 观众结构变化推动市场偏好转型,00后观众更追求直白情绪共情而非政治隐喻 [21] - 数字技术降低创作门槛,社交平台帮助新导演获得曝光机会 [27] - 行业从"大鱼吃小鱼"转向多元共存生态系统,新导演以高效率(如53天完成《南京照相馆》拍摄)重构生产逻辑 [38][42] 作品数据对比 - 《南京照相馆》猫眼想看人数32.8万,观影画像显示男性观众占比75.4%,20-24岁为主 [2] - 《你行!你上!》猫眼想看人数0,今日新增152,峰值15239 [2] - 饺子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159亿票房纪录 [8]
排除杂念,才能奔着最好去!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电影创作理念 - 电影《你行!你上!》以国际知名钢琴艺术家郎朗及其父亲的故事为主线,探讨敢于梦想并实现梦想的主题[1] - 创作者强调个人视角的重要性,认为创作必然带有导演自身的印记,并为此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观察与拍摄[1] - 电影通过郎朗一天练习钢琴12小时而不觉辛苦的实例,展现热爱如何让人超越极限[1] - 成功的实现不仅需要想法,更需要有具体的方法将想法转化为现实,这是电影表达的核心观点之一[1] 成功要素与行业观察 - 排除杂念被强调为走向卓越的关键,杂念和潦草的信息常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2] - 题材本身不决定电影质量,该片将钢琴比赛类比为国际性赛场,具有动作片、体育片和战争片般的竞技性,并伴有美妙旋律[2] - 剧本被视作电影成功的基础,演员的发挥依赖于剧本质量,行业信奉“没有伟大的演员,只有伟大的角色”的理念[2] -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认真负责的态度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应专注于可改变的事情而非为不可改变之事焦虑[2]
暑期档,突破7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03 22:57
暑期档电影票房表现 - 截至发稿暑期档总票房突破70亿元 [1][2] - 8月3日单日票房达3.75亿元创今年暑期档单日新高 [3] - 《南京照相馆》以15亿元票房领跑 《长安的荔枝》6亿元位列第二 《侏罗纪世界:重生》5亿元排名第三 [2] 影片供给与类型分布 - 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暑期档 [3] - 国产片以喜剧 悬疑 动画题材为主 [3]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次日票房破1亿元 [3] 重点影片内容题材 - 《南京照相馆》取材南京大屠杀日军罪证影像 [4]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历史小说 [4] - 《东极岛》基于二战里斯本丸沉没事件 [5] - 《罗小黑战记2》讲述猫妖师徒的冒险故事 [5] - 《你行你上》聚焦少年音乐追梦历程 [5]
单日再创破亿纪录!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超67亿
央视新闻· 2025-08-03 15:09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单日票房再次突破1亿元 [1]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67亿元 [2] 影片类型与供给 - 暑期档上映影片超60部,涵盖历史、悬疑、动画、科幻、动作等十余种类型 [3]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由《中国奇谭》原班主创打造,延续"中国动画学派"美学风格并融入现代职场哲学 [3] - 《聊斋:兰若寺》改编自《聊斋志异》,采用"1+5"叙事结构串联多个经典民间故事 [5] - 《罗小黑战记2》保留治愈系画风,动作场面升级,定位全年龄段合家欢动画 [8] - 喜剧片《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唐代小吏完成"荔枝使"任务的故事 [10] 重点影片制作特点 - 《浪浪山小妖怪》以"妖怪职场生存记"为核心创意,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职场哲学 [3] - 《聊斋:兰若寺》从传统文化汲取灵感,改编经典名作并创新叙事结构 [5] - 《罗小黑战记2》在冒险故事中融入成长与抉择主题,动作场面全面升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