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搜索文档
论抱团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猛兽派选股· 2025-11-08 11:52
文章核心观点 - 市场抱团行为是股市产生波动和吸引力的必然现象,不应被道德批判 [1] - 抱团行为的根源在于投资者共同的取利欲望和价值取向,并通过网络效应放大 [1][2] - 股市作为复杂系统,其活力依赖于抱团行为所引发的洪波巨澜 [2] 抱团行为的类型与本质 - 股票市场存在三种主要抱团模式:基于安全边际理念的企业经营现金流和股息溢出抱团、基于成长和反转增量理念的企业经营利润和股票估值溢出抱团、基于强者恒强价格博傻理念的情绪和交易资金溢出抱团 [1] - 三种抱团模式风格迥异但本质相同,其形成原因是这些特点最容易被辨识和接受 [1] - 抱团模式多数时候各自分离,有时也会糅合在一起 [1] 抱团行为的形成机制与市场影响 - 抱团是马太效应的具体形式,有共同目的和相同价值取向的投资者通过信息传播产生网络效应,使抱团规模成几何级数增加 [1] - 如果没有抱团行为,市场将如同水分子随机运动的一碗水,表面平静且毫无波动,股市将陷入死寂而失去意义 [1] - 抱团行为能掀起洪波巨澜,使股市精彩并使参与者欲罢不能 [2]
为什么我建议你重读30年前的《失控》?
虎嗅· 2025-09-21 12:58
文章核心观点 - 凯文·凯利的著作《失控》为理解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路径提供了关键思维框架,其关于“涌现”和“共同进化”的概念是解读AI现象的地图与指南针[4][5][21] AI的“涌现”特性 - “涌现”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简单个体通过互动产生复杂高级的整体行为,这是AI系统展现超出预设能力的原因[6][7] - 书中以蜂群为例,说明单个蜜蜂智力有限,但群体能形成超级智能体并作出复杂决策,智慧从混乱中涌现[8] - 大型语言模型由数千亿简单参数组成,当参数规模突破临界点(如GPT-3的1750亿参数),系统会自发获得推理、幽默等新能力[10][11] - 基于“涌现”特性,AI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其能力突破非平滑直线而是一连串突变和惊喜[18] 人与AI的“共同进化”关系 - 人与AI的关系是共同进化,我们塑造工具的同时也被工具塑造,此关系正经历从工具到伙伴再到共生体的三阶段演变[13][15][16][17] - 第一阶段AI作为工具被动执行命令,第二阶段AI成为工作生活伙伴能理解意图并共同创作,第三阶段将形成人类与AI不可分割的共生系统[15][16][17] - 具体案例包括程序员与Claude Code通过代码建议与反馈相互训练,以及艺术家与Nano Banana通过提示工程与用户创作相互提升[19] - 共同进化关系表明未来核心竞争力是与AI高效协作的能力,而非简单使用工具,人类独特价值将体现在提出正确问题与复杂价值判断等方面[25] 《失控》对理解AI时代的重要性 - 该书提供穿越时空的洞察框架,帮助克服对AI未知的恐惧,建立未来信心,并在失控世界中找到控制力[21][23] - 重读该书旨在获得驾驭AI时代的智慧,其30年前于互联网黎明时期写就的预言正于当前AI萌芽阶段成为现实[22][24]
硅谷精神之父凯文·凯利重磅预言:中国AI发展和不可错过的时代红利(内含超级好消息!)
老徐抓AI趋势· 2025-08-03 09:05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 AI领域将彻底重塑学习、工作、医疗和娱乐方式,实现智能化健康管理并可能让"百岁人生"成为常态 [27][29] - 脑机接口技术将实现人机共生,人类可通过意念操控设备并与AI协作形成全新生产力 [27][29] - 星际旅行和机器人技术将推动人类进入太空探索时代,机器人成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伙伴 [27][33] - 镜像世界(超级元宇宙)将融合数字与现实世界,提供无限可能的数字分身体验 [27][33] 中国在AI浪潮中的机遇 - 中国在AI应用场景、数据积累和工程化落地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6] - 中国发展速度和规模使其成为全球AI产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书中包含大量中国案例 [29][36] - 中文版《2049》全球首发,凸显中国市场重要性及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 [29][36] 教育医疗行业变革 - AI将推动教育从标准化转向完全个性化定制,AI助教可根据兴趣和能力定制课程 [29] - 医疗体系将转变为"以人为本、数据驱动、随需而至"的模式,AI医生和个性化治疗成为主流 [29] - 教育脑机接口技术将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实现超级人机协作 [29][30] 技术伦理与挑战 - 技术具有自主进化倾向,人类需在AI时代承担终极责任并维护不可自动化的价值 [9][19] - AI将带来失业问题、隐私风险和社会结构重塑等挑战,需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34] - 主张"技术极简主义",鼓励尝试新技术但需精选留存 [19] 凯文·凯利的行业影响力 - 其著作《失控》准确预测云计算、物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兴起,提出"网络智慧超越个体智慧"观点 [16] - 提出的"蜂群思维"和"分布式系统"理论成为复杂系统研究经典案例,被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列为教材 [11][23] - 被《经济学人》称为"硅谷精神之父",影响马斯克等科技领袖的技术伦理思考 [20][19] 书籍《2049》的核心价值 - 站在2024年节点展望未来25年科技、社会和生活巨变,内容涵盖AI、脑机接口、星际旅行等前沿领域 [26][27] - 用平实语言解析未来趋势,适合创业者、投资者、家长等群体构建"未来地图" [26][38] - 强调中国在AI浪潮中的独特优势,为读者提供全球视角下的中国机会分析 [29][36]
通往未来的入口在哪里?凯文.凯利预言镜像世界、AI协作、酷经济......︱重阳Talk Vol.16
重阳投资· 2025-07-28 15:21
核心观点 -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探讨未来25年科技、社会与经济变革方向,提出镜像世界、AI协作、基因革命、太空经济等概念 [1] - 未来25年AI将带来教育、医疗、内容创作等领域的根本性变革,从稀缺走向丰沛 [6][20][46] - 人与AI的关系是赋能而非替代,需区分科幻想象与科学发展实际 [8][32] - 未来经济将从功利主义转向"酷"经济,强调情绪价值与文化连接 [37][40] 未来教育变革 - AI将打破工业时代"教育-工作-养老"三段式人生结构,实现定制化学习 [20][25] - 教育功能将重构为:文凭认证、社交圈子、真实能力三层,其中能力培养将因AI普及而 democratize [22][23] - 应试教育内卷(如初三高三刷题)将被AI工具打破,学习节奏可个性化调整 [20][25] - 偏远地区可通过数字教师分身解决师资短缺,实现教育普惠 [26] AI与人类协作 - AI发展分四象限:替代具体任务、赋能工作、中心化/去中心化、异人智能(artificial aliens)[7][8] - 未来每人拥有通用个人代理(UPA),成为24/7智能伙伴,改变人机交互模式 [13][15] - AI将带来"智慧平权",缩小信息差与认知差,但需警惕算法茧房 [34] - 人类需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同理心、协作力、创造力、审美力 [27][28][37] 镜像世界与内容经济 - 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将从手机触摸屏升级为虚实共生的三维镜像世界 [12][13] - 内容创作将井喷,超级个体可结合AI工具实现个性化表达与沉浸式体验 [42][43] - 注意力经济将转向信任经济,需解决智能体商业利益与用户利益的 alignment [15][16] - 语言障碍消除,文化连接增强,推动"酷"元素全球传播 [40][42] 医疗健康革命 - AI+基因科学将颠覆药物研发(成本从10亿美元/10年大幅降低)与抗衰老研究 [46] - 可穿戴设备构建个人数字分身,实现定制化医疗与健康监测 [47] - 医生培养模式从匠人式转向AI辅助,医患交互时间瓶颈被打破 [47] - 长寿技术将重构人生阶段划分,终身学习成为常态 [48] 经济范式转变 - 从稀缺经济(收益递减)转向丰沛经济(收益递增),虚拟世界无物理约束 [53] - "酷"经济包含两个层次:大众流行文化与小众社群价值 [38] - 创业模式从规模化转向超级个体+数字分身,1000个忠实粉丝可支撑商业闭环 [43] - 中国需要超越"价廉物美",通过文化元素建立全球情感连接 [40] 底层方法论 - 25年时间尺度允许试错,成功标准是1-2个预测准确 [6] - 分布式创新优于集中规划,强调个体创造力与开源生态 [51] - 需区分科幻想象与科学现实,AGI意识问题尚无实证基础 [32] - 技术演进是渐进式"进托邦"(Protopia)而非非黑即白的乌托邦 [8]
对话凯文·凯利:对芯片禁运只会加速中国发展
观察者网· 2025-07-14 09:31
科技发展趋势 - 凯文·凯利提出"镜像世界"概念 类似于元宇宙 融合数字与现实世界 需通过智能眼镜等设备体验 苹果Vision Pro Meta Oculus 中国XREAL等产品正推动该领域发展 预计需数十年才能成熟运作 [6][7] - 技术发展呈螺旋上升模式 新技术解决旧问题后催生新问题 继而通过更新技术突破 每个周期带来更丰富可能性 包括更多职业选择 更广能力边界及更多赚钱方式 [8][9] - 生物系统与技术系统底层逻辑趋同 工程师将免疫机制 神经网络等生物原理引入机器设计 同时通过基因编辑等工程思维改造生物系统 技术本质是自然的一部分 可通过仿生设计降低对自然危害 [27][28] 人工智能影响 - AI目前对就业市场冲击微乎其微 因AI失业人数几乎可忽略不计 专业编辑和作家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 角色转型为"AI管理者" 指挥数字助手完成特定环节 [11][12] - 人类保留两项AI无法取代的关键能力:处理复杂长期多步骤任务的能力 以及对作品的责任担当 AI无法为错误后果负责 [13] - AI有助于缩小社会差距 因其是史上普及最快技术之一 对多数人免费 现有证据表明AI能为能力最弱群体带来最显著提升 差距主要体现在主动使用者与拒绝使用者之间 [17][18] 教育体系变革 - 美国教育部自1979年累计投入超3万亿美元 但标准化考试成绩未显示水平提升 当前教育体系正被质疑投入产出比 [14] - 学习方式趋向多元化与个性化 AI推动教育革命 打破传统学科边界 重构成功评价标准 关键在掌握与AI协作技能 存在显著学习曲线差异 投入1000小时练习者产出质量远超新手 [15] - 知识获取不再拘泥课堂 YouTube等平台可提供更高效学习 多数年轻人真正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自校园之外 [17] 中美关系与市场机遇 - 中国崛起要求美国重新审视自身地位 特朗普现象反映美国对不再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焦虑 关税政策与芯片禁运目光短浅 主要伤害美国人并加速中国发展自主芯片 [21][22] - 提出"酷中国"愿景 中国可通过提供顶尖AR技术 艺术作品和游戏重塑全球形象 类似日本从"劣质制造"转变为"酷文化"代名词的蜕变过程 [22][23] - 亚洲占世界三分之一至近半人口 是文明舞动之地 保留多元传统并孕育现代文明 具有古今交融特质与发展速度优势 [24][25] 企业战略与创新 - AI改变商业竞争性质 如同放大器使冲突更剧烈庞大 当对抗双方都拥有AI时 既放大进攻优势也强化防御能力 乌克兰和伊朗冲突显示机器间对战增加 减少人类直接伤亡 [18][19][20] - 企业需保持灵活性和适应力 随时调整优先事项 避免过分执着既定目标而陷入次优境地 战略应注重发展方向而非具体结果 [20] - 创作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个人可与AI协同创作长篇电影 生成角色场景配乐 类似构建私人宇宙 这种"为一人观众打造精致世界"的模式降低创作门槛 使创造行为更纯粹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