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太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非上市财险公司三季度交答卷!业绩超预期,多家险企“翻身”扭亏   
北京商报· 2025-11-05 11:07
寿险市场暖意渐浓,财险领域亦不甘示弱。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1月4 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交出了前三季度答卷。整体来看,这些公司 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且多家此前处于亏损状态的险企成功"翻身"扭 亏。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明显,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一些中小财险公司生存 空间越来越小。 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7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 比超过九成。 具体来说,77家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37.14亿元;去年同期75家(申能财险、东吴财险没有同比数据)财 险公司净利润仅65.03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虽然整体盈利规模和增速水平都不低,但具体到单个公司则"有人欢喜有人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 相较于去年同期,多家险企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包括比亚迪财险、大家财险、安 盛天平财险、亚太财险、中路财险、富德产险、合众财险、珠峰财险等。 硬币的另一面,仍有6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前海财险、现代财险、长江财险、东吴财险等。其 中, ...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超778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1-04 23:49
近日,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经营业绩也随之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11月4 日,已有86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7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778.27亿元,且前述两项核 心经营指标可比口径下均同比上涨,其中净利润大幅增长。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改善和投资收益回暖等因素影响。 本报记者 杨笑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前三季度财险业呈现出"保费稳增 长,利润高爆发"的特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超50%,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带来的投资收益改善以及承保端 盈利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 其中,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承保端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反映财险公司的承保端盈利能力。综合成本率高于 100%,意味着财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出现了亏损。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有50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 100%,这一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马太效应"凸显 值得注 ...
非上市财险公司三季度交答卷!业绩超预期,多家险企“翻身”扭亏
北京商报· 2025-11-04 21:09
寿险市场暖意渐浓,财险领域亦不甘示弱。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77 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交出了前三季度答卷。整体来看,这些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且多家此前处于亏损状态 的险企成功"翻身"扭亏。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明显,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一些中小财险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7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九成。 具体来说,77家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37.14亿元;去年同期75家(申能财险、东吴财险没有同比数据)财险公司净利润仅65.03亿元,增长超过一 倍。 虽然整体盈利规模和增速水平都不低,但具体到单个公司则"有人欢喜有人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去年同期,多家险企在今年前三季 度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包括比亚迪财险、大家财险、安盛天平财险、亚太财险、中路财险、富德产险、合众财险、珠峰财险等。 此外,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提到,短期内,部分险企可能因费用调整面临业务拓展压力;但从长期看,随着市场适应 ...
人事丨五年四次换帅,陈华跨界接棒茅台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11-03 20:25
人事变动 - 茅台集团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张德芹不再担任董事长,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 [2] - 此次调整是公司过去五年来的第四次换帅,平均每位董事长任期不足16个月 [2] - 与袁仁国近20年的掌舵期形成对比,近几任董事长中高卫东和丁雄军均在卸任后因违纪违法被调查 [2]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84.54亿元,同比增长6.36%,归母净利润为646.27亿元,同比增长6.25%,增速较前期明显放缓 [3] - 业务结构分化明显,茅台酒收入349.24亿元,同比增长7.3%,而系列酒收入大幅下滑34%至41.22亿元 [3] - 渠道表现承压,直销收入155.46亿元,同比下降14.9%,“i茅台”平台收入仅19.3亿元,同比下滑57.2% [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显著,2025年前三季度A股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正增长,近八成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平均跌幅超过30% [3] - 2025年中秋国庆期间,白酒行业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至30%,库存增加10%至20%,批价全面下行 [4] - 同业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例如五粮液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2.66%,净利润同比下降65.62%,古井贡酒和洋河股份单季营收分别下降51.7%和29.1% [4] 新任董事长面临的核心挑战 - 首要任务是稳住价盘并防止渠道信心滑坡,在经济深度调整周期内,公司需平衡主动降速、减少渠道压货与完成地方业绩增速考核的关系 [4] - 需谨慎平衡传统经销商与电商自营平台等新兴渠道之间的利益,维系整个销售体系的稳定与活力 [4] - 新任董事长陈华需将其在能源领域的经验与白酒行业相结合,找到两大贵州省优势传统产业的共通之道 [5]
国证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多家券商资管已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搜狐财经· 2025-11-03 19:02
钛媒体App 11月3日消息,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证资 管)(原安信资管)已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消失。在此之前,广发 证券资管、光证资管也已撤回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仅剩下国金资管一家。数据 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3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机构获批公募牌照,合计管理非货基金规模近6000 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截至目前,中国境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 理机构合计165家,行业"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从同质化竞争角度考虑,公募牌照审批收紧也是顺应当 下的行业现状。此外,在降费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收入也受到影响,有些券商资管对于进军 公募也另作考虑。(中国基金报) ...
国证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多家券商资管已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新浪财经· 2025-11-03 18:33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已 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消失。 在此之前,广发证券资管、光证资管 也已撤回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仅剩下国金资管一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 季度末,共有3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机构获批公募牌照,合计管理非货基金规模近6000亿元。 业内人 士分析指出,一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合计 165家,行业"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从同质化竞争角度考虑,公募牌照审批收紧也是顺应当下的行业现 状。此外,在降费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收入也受到影响,有些券商资管对于进军公募也另作 考虑。(中国基金报) ...
又一家!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7:28
【导读】再添一家!国证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 又一家券商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已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 中消失。 在此之前,广发证券资管、光证资管也已撤回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仅剩下国金资管一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3 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机构获批公募牌照,合计管理非货基金规模近6000亿元。 等待了两年多时间,国证资管最终决定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早在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一参一控一牌"政策正式落地,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 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此后多家券商旗下资管子公司纷纷递交公募牌照申请,国证资管正是其一。证监会网站显示,2023年7月18日,国证资管正式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 请,同年7月25日接到补正通知,2024年2月8日递交补正材料之后即获正式受理,2024年3月21日接到第一次正式反馈意见,此后公募牌照申请就 ...
又一家!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7:26
【导读】再添一家!国证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中国基金报记者 若晖 又一家券商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证资管)(原安信资 管)已从"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名单中消失。 在此之前,广发证券资管、光证资管也已撤回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排队申请公募牌照的 仅剩下国金资管一家。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3家券商及11家券商资管机构获 批公募牌照,合计管理非货基金规模近6000亿元。 国证资管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等待了两年多时间,国证资管最终决定撤回公募牌照申请。 早在2022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一参一控一 牌"政策正式落地,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 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此后多家券商旗下资管子公司纷纷递交公募牌照申请,国证资管正是其一。证监会网站显 示,2023年7月18日,国证资管正式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同年7月25日接到补正 通知,2024年2月8日递交补正材料之后即获正式受理,2024年3月21日接到第一次 ...
告别高息扩张 20%或成消金贷款利率“新红线”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8:27
监管政策动向 - 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新增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不得超过年化20% [1][3] - 该规定目前尚无正式文件 仅为窗口指导 具体实施细则和正式实施时间仍未明确 [1][3] - 此次20%的监管要求大概率处于政策吹风阶段 旨在释放信号并引导行业预期 [3] 行业影响与格局变化 - 政策若落地将加速行业风险出清 加剧机构分化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机构倾斜 [1][6] - 风控能力弱、资金成本高、专业能力不足的中尾部机构生存压力陡增 [6][7] - 截至2024年末 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1.38万亿元 贷款余额达1.35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58%和16.66% [6] - 头部机构如招联消金、蚂蚁消金、兴业消金等凭借用户基础、数据积累和资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6] 利率水平与盈利压力 - 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已呈现净息差连年收窄的趋势 [6] - 持牌消金公司主流定价区间为4%—24% 净息差水平多处于5%—10%区间 [6] - 政策若实施将使行业机构净息差进一步承压 尤其对缺乏公开融资手段的腰尾部机构构成业务挑战 [6][7] - 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监管要求已将互联网贷款利率压降至年化24%以内 [3][4] 未来竞争焦点与转型方向 - 行业竞争逻辑正从规模与利率比拼转向风险定价能力、精细化运营水平和客户体验 [10] - 政策将推动行业真正开始探索风险定价 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 [10] - 从业机构需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以提升反欺诈与信用评估能力 [10] - 建议审慎控制政策执行节奏 避免市场剧烈波动 并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以实现“软着陆” [10]
上市券商前三季盈利1693亿增62% TOP10资产占比70%马太效应加剧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17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95.61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1692.91亿元,同比增长62.48% [1][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6.95亿元,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650.65亿元,同比增长58% [3] - 资本市场行情回暖是券商业绩大幅改善的核心原因,A股日均成交额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1%,两融规模稳定在2.4万亿元之上 [6] 业务结构变化与驱动因素 - 自营业务取代经纪业务成为业绩增长首要引擎,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合计1870.37亿元,同比增长43.54%,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约为44.6% [1][7]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1117.77亿元,同比增加477.72亿元,增幅高达74.64%,其中国泰海通在重组后的经纪业务收入增速达到142.8% [1][6] - 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251.5亿元,同比增长23.46%,主要受益于A股IPO项目数量78单,募资总额772.55亿元,同比增长61%,以及港股市场IPO募资额1823.96亿港元,同比增长228% [1][7] - 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332.51亿元,同比增长约2.8% [8] 行业竞争格局与集中度 -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营收TOP10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7.46亿元,占上市券商全部营收的65%,净利TOP10券商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95.48亿元,占比高达70.6% [2][3] - 资产总额TOP10券商占据总量约70%,截至2025年9月末,上市券商资产总额合计达到14.92万亿元,中信证券、国泰海通成为仅有的两家资产总额超过2万亿元的券商 [2][4]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11家上市券商营收规模超过百亿元 [3]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经过重组合并的券商增长迅猛,国联民生、国泰海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1.17%、101.6%,领跑行业,其中国联民生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345.3%,排名第一 [4] - 部分中小券商业绩涨幅亮眼,华西证券、国海证券、国盛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6.89%、282.96%、191.21% [4] - 头部券商中,国泰海通、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广发证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31.8%、129.75%、108.22%、64.95%、61.64% [4] - 个别券商如西部证券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