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搜索文档
展世界艺术画卷 建文化交流平台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56
艺术节规模与活动安排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期间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 [7][10] - 艺术节主板演出共55台129场,其中境外项目占比约六成,在沪首演率超九成 [10] - “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将在上海各大公共空间推出60台90余场活动,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艺术家 [12][13] 国际演艺资源汇聚 - 艺术节吸引维也纳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等世界名团参与 [10] - 国际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携手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5天内完成马勒交响曲全集演绎,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带来6天歌剧嘉年华 [11] - 艺术节自1999年举办至今,累计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艺术团体和6.6万余名艺术家参与,直接覆盖中外观众超8000万人次 [9] 文化惠民与公共空间拓展 - 艺术节发售超过6000张半价惠民票,降低市民参与门槛 [13] - 通过“艺术天空”活动将法语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演出带入商业综合体、百年建筑思南公馆、南京路等公共空间 [12] - 艺术教育板块举办33项、80余场艺术教育活动,包括“学生观剧观展团”“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 [13] 文旅融合与消费促进 - 艺术节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创新,联合互联网平台推出“演出+旅游”“资讯+优惠”服务 [14] - 通过联合铁路上海站打造分会场专列、与中国国航合作推进“航空+文娱”立体营销,实现客源互送 [15] - 艺术节联动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城市地标举办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等展览,打造“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的文旅品质首选 [15] 青年艺术扶持与创新 - 艺术节“扶青计划”吸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26个作品申报,将推出9部舞台和视觉艺术作品,并首设科技融合品类 [15] - 新创品牌“ARTRA自定艺”聚焦新观众、新场域与新未来,推出一系列融合创作 [15]
全球500家专业机构共赴演艺盛会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拉开帷幕
解放日报· 2025-10-19 10:35
大会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演艺大会在上海前滩31演艺中心开幕,主题为“链接·共识·机遇” [1] - 大会汇聚来自全球约500家专业机构的约2000名业界代表 [1] - 大会首日即签署了9个项目合作协议 [1] 行业合作模式与评价 - 大会采用“精彩推介”加“精准洽谈”的双引擎模式,以推进全球演艺资源高效链接 [1] - ISPA国际表演艺术协会首席执行官大卫·贝尔盛赞该平台能让项目方迅速找准市场定位,相当有实效 [1] - 包括欧洲艺术节联盟在内的大量国际头部演艺机构代表齐聚大会 [2] 国际机构参与与项目推介 - 罗马芭蕾舞团代表选择上海的原因是上海作为前沿城市,能为不同语言文化提供土壤 [1] - 该舞团推介了经典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及现代剧目《最后的舞蹈》,展示传统与创新 [1] - 在10月18日至20日的大会期间,将举办团组对接交流会、视频推介会、专场推介会和推介演出等活动 [2] - 大会期间将向国际演艺界推介百余个特色项目 [2] 国内机构项目与“走出去”战略 - 上海芭蕾舞团演出部主任李静舒推介了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希望借助艺术节平台让作品走得更远 [2] - 新疆新旅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业务专员赵晨希推介舞剧《龟兹》,认为艺术节是帮助项目“走出去”的有效平台,旨在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新疆和中国优秀文化 [2]
“因艺术而来、为上海停留” 本届艺术节名家名团荟萃 演出堪称“全球限量版”艺术盛宴
解放日报· 2025-10-17 09:25
艺术节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7日开幕,期间汇集大量国际顶级艺术项目 [1] - 艺术节包含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领衔的五天九部“马勒马拉松”、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11个国际头部项目,均为中国唯一一站 [1] - 艺术节在演出质量、首演占比、名团参与度等指标上跻身世界一流节展行列 [1] 独家演出内容 - 德国邵宾纳剧院《理查三世》是此次中国巡演的唯一一站 [2] -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交际场:回响1978》进行亚洲首演且仅此一站,开票后迅速售罄 [2] - 作品《交际场:回响1978》的亮点在于9位1978年初版舞者时隔47年重返舞台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在马勒《第八交响曲》演绎中,捷杰耶夫执棒马林斯基乐团与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等本地团体联袂演出 [3] - 皮娜·鲍什舞蹈剧场作品由艺术节联合英国沙德勒之井剧院、德国皮娜·鲍什基金会等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共同制作 [3] - 国际合作模式巩固了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的地位 [3] 对城市文旅的带动效应 - 本届艺术节近45%的观众来自外省市,更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乐迷专程赴沪 [4] - “看艺术+游上海”模式带动外滩、豫园、武康路等热门景点客流增长 [4] - 国际观众借观演之机深度体验上海海派文化,全国观众获得“观演+消费”一站式体验 [5]
周杰伦、孙燕姿准备要来了?四川这波扩内需成绩单“含金量”爆表
搜狐财经· 2025-10-16 17:18
扩大内需战略总体成效 - 四川省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扩大内需取得主要成就,以民生成果增强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1] 消费升级与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 - 国庆"超级黄金周"期间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2%,支付宝服务外籍消费者超6.3万人,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160% [3] - 离境退税商店突破600户,"即买即退"商店达180家位居全国第三,1-8月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分别增长190%和210% [3] - 培育中华老字号56家、四川老字号209家,新落地首店716家,成都首店数量跃居全国第三 [3] - 实施"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培育计划,前三批120个新场景吸引客流2700万人次、实现消费超220亿元,张公桥美食街等场景节假日单日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 [3] - 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推出12个标杆IP活动,成为西部地区标志性促消费品牌 [4] 文旅演艺经济发展 - 1至9月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5] - 邓紫棋、王力宏、周深等30余组艺人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伦敦西区经典音乐剧等国外优质项目将登陆 [5] - 创新"跟着演出游四川"模式,大型演出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60%,并推出"跨城观演"专属服务 [6]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98万个 [7] - 累计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28.7万户、金额约8亿元,实物在保家庭50.4万户,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5万套 [7] - 已开工7725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选址于中心城区优越地段 [7] - "十四五"期间提取公积金3983亿元用于住房消费,发放公积金贷款2818亿元,累计增设电梯2.6万部 [8] - 全面放开川渝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限制,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域全区域互认互提 [8]
在沪连演一个月 观众超7.8万人次、五成来自外地 《千与千寻》热演撬动票根经济
解放日报· 2025-08-19 09:58
演出市场表现 - 舞台剧《千与千寻》在上海连演42场全部售罄 吸引超7.8万人次观演[1] - 海外购票观众近2000人 其中五成观众专程从上海以外城市前来观演[1] - 上海文化广场会员新注册用户占比高达75% 实现演艺破圈效应[1] IP商业价值 - 作为宫崎骏代表作 《千与千寻》全国只此一站演出引发四轮开票火爆态势[1] - 剧院设置互动打卡区并引入吉卜力周边商店 提供餐饮服务和沉浸式体验[1] - 推出演出票+酒店文旅套餐迅速售罄 提供从生活到艺术的一站式服务[2] 文化消费带动 - 主演通过小红书分享上海逛吃之旅 游览迪士尼外滩等景点并体验本地美食[3] - 文化广场后续排期包括《天鹅湖》德语音乐剧明星音乐会等重磅剧目[3] - 参与文化消费券活动带动票房超81万元 两天内吸引937位观众购买1300余张票[3]
“芭蕾之夜”暨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颁奖仪式在沈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8-15 09:12
赛事概况 - 辽宁(沈阳)芭蕾舞比赛颁奖仪式于8月14日晚举行 吸引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千余名参赛选手、国际评委及观众参与 [1] - 国际著名芭蕾舞蹈家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等6位国际评委颁发铜奖、最佳编舞奖、最佳表演奖等9个奖项 [1] - 赛事监委会主席赵汝蘅与评委会主席肖苏华分别颁发比赛金奖和银奖 [1] 艺术表现与人才建设 - 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团演绎《练习曲》 选手李航表演现代芭蕾作品《微笑》 体现教学水平与梯队人才建设成果 [2] - 《罗密欧与朱丽叶》《堂·吉诃德》等古典芭蕾作品展现艺术魅力 获奖选手集体表演《舞动星辉》GALA秀获观众热烈反响 [2][3] - 赵汝蘅强调老一辈艺术家对青年演员的培养与扶持 肖苏华指出赛事实现国际顶尖水准与中国芭蕾力量的深度对话 [1] 文化影响与战略意义 - 赛事持续7天 为各国舞者搭建交流平台 凝聚艺术事业振兴发展力量 [2] - 活动传递辽宁在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决心 通过文化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 为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提供精神动力 [2]
莎士比亚凭什么红了400年?人生的困惑,他都有解药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1 12:00
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被誉为"人类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作品跨越时空影响深远 [1][2][9] -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伟大的戏剧天才",雨果评价其天才降临使艺术、科学、哲学焕然一新 [2] - 作品深刻揭示人性复杂面,如哈姆雷特的犹豫、麦克白的野心等经典角色塑造 [2][14][21] - 金庸表示若上太空只带一套书会选择莎士比亚全集,歌德称读第一页就终生被征服 [5] 作品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 创作涵盖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体裁,展现惊人的创作广度 [23][24][25] -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探索人性矛盾,四大喜剧歌颂浪漫美好 [14] - 通过戏剧临摹人性善恶、爱情深浅、世间复杂,木心评价其"远看才能看清人性" [3][18][19] - 经典台词如"生存还是毁灭"、"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具有永恒哲学思考 [7][30] 推荐版本的核心优势 - 内容全面:收录39个经典剧本+2首长诗+十四行诗,涵盖所有重要创作 [34][44] - 翻译经典:采用朱生豪经典译本,历经70年检验,保留原作神韵并注入译者深情 [46][49][52] - 装帧精美:十本侧面合成画作,刷边图案取自《第十二夜》,兼具收藏与观赏价值 [54][55] - 性价比突出:原价680元/套,活动期间特惠,限量刷边版设计 [59] 作品的社会共鸣与阅读价值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体现作品的多重解读空间与人性共鸣 [28] - 通过角色命运帮助读者理解欲望、权力、爱情等永恒命题,获得生活启示 [21][30] - 阅读过程是与自我对话的旅程,能让人"活得通透些",更清晰认知自我 [16][21][28] - 历史剧如《亨利四世》巧妙融合真实事件与虚构情节,折射权力中的人性百态 [42]
上海文化广场发布年末大戏 “顶流”原版音乐剧回归 “安团”金曲、《大河之舞》登场
解放日报· 2025-06-06 09:41
上海文化广场2025年末大戏 - 上海文化广场发布2025年末大戏演出计划 包括《莫扎特!》《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 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 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新年音乐会 爱尔兰国宝舞剧《大河之舞》30周年纪念版 [1] 德语音乐剧演出 - 德语音乐剧《莫扎特!》取材于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传记 由维也纳联合剧院出品 米歇尔·昆策和西尔维斯特·里维创作 2016年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40场 [2] - 音乐剧《伊丽莎白》同样由昆策与里维创作 取材于茜茜公主传奇命运 全球吸引超1200万观众 演出超9000场 覆盖14个国家 2014年在中国首演连演40场 去年以音乐会形式回归 [2] 法语音乐剧演出 -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于2025年末回归 该剧自2001年法国首演以来全球巡演 被誉"21世纪最伟大流行音乐剧" 2023年20周年纪念版13场演出售罄 [3] - 《巴黎圣母院》将第六次登上文化广场舞台 去年18场演出开票即售罄 今年1月完成百场演出 明年1月再度回归 [3] 其他演出项目 - 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新年音乐会将于2026年回归 将带来欧洲金币赛最新获奖歌曲中国首唱 并演绎68年经典旋律 包含中文压轴曲目 [4] - 爱尔兰《大河之舞》30周年纪念版将上演 该剧自1995年首演以来全球演出超2万场 覆盖49个国家 拥有超3亿观众 新版包含全新编舞、服装、舞美及表演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