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结号》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偷偷买走了
创业家· 2025-10-08 17:42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作为华谊兄弟实景娱乐战略的核心项目,因长期亏损于2024年破产重整,并被韩国私募基金MBK Partners全资收购,标志着又一个“中国迪士尼”梦碎 [4][13] - 外资机构(如MBK)正利用中国政策放宽及资产困境的机会,以“困境投资”模式抄底国内优质但经营不善的文旅项目,并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本土化改造实现快速扭亏为盈 [5][22][26][31] - 国内企业主题乐园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IP生命力弱、内容运营不足及投资回报周期长,而外资的成功基于其专业的资产筛选能力(如区位优势)和成熟的改造经验 [16][20][31] 华谊兄弟乐园项目的兴衰 - 华谊兄弟在2009年上市后提出“去电影化”战略,目标是在20个城市落地实景娱乐项目,计划每年贡献180亿美元收入 [9][10]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为自主运营的重资产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690亩,于2018年开业,但2018-2020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超3.89亿元(1.34亿+1.62亿+0.93亿) [4][10][13] - 项目失败后,华谊兄弟整体业绩受拖累,2018-2024年累计净亏损达82亿元,最终于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并被收购 [13] 主题乐园行业的水土不服 - 国内主题乐园普遍面临IP短板:华谊兄弟依赖的《非诚勿扰》等IP热度短暂,且受众局限于成年人,缺乏如迪士尼的“老少通吃”属性 [16][20] - 行业通病在于企业重硬件投资、轻内容孵化,例如《非诚勿扰3》在2024年票房仅1.02亿元,豆瓣评分5.4分,导致IP衍生价值骤减 [16][20] - 主题乐园需长线运营,但经济波动下企业资金链易断裂,难以支撑长期投入 [15] 外资抄底的策略与逻辑 - MBK Partners擅长困境投资,曾以65.3亿元收购海昌海洋公园旗下4家主题乐园及郑州项目66%股权,并通过改造实现资产增值 [5][22] - 收购苏州项目后,MBK注入1亿元资金,引入亲子IP“奶龙”及本土化内容(如《状元归来》),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客流达35万人次,单日最高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5][22][23] - 外资聚焦核心区位资产:苏州项目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承接上海客流,长三角地区因消费市场旺盛成为投资热点 [31]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 - 2021年起中国放宽外资准入,允许外资全资设立娱乐场所并取消投资比例限制,2024年外汇政策进一步放开非自用房地产投资 [26][29] -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文旅资产,如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施罗德资本设立30亿元基金投资长三角消费基础设施 [30]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悄悄买走了
华尔街见闻· 2025-10-07 19:30
文章核心观点 - 韩国私募基金MBK Partners通过其海合安文旅平台,以困境投资策略抄底收购中国陷入经营困境的文旅资产,并通过对项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和精准运营,使其迅速扭亏为盈,反映出外资对中国文旅市场长期前景的信心以及其成熟的商业逻辑 [3][7][27][41] 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兴衰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是华谊兄弟“去电影化”战略下重要的实景娱乐项目,于2018年开业,总投资额达35亿元,占地690亩,规划开发长达7年 [10][15] - 项目运营公司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34亿元、1.62亿元和0.93亿元,最终在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并被全资收购 [6][16][17] - 华谊兄弟自身从2018年开始亏损,至2024年累计净亏损达到82亿元,“去电影化”策略被指失误 [18] 项目失败原因分析 - 项目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依赖的华谊兄弟电影IP(如《非诚勿扰》《集结号》)热度难以持续,且多为面向成年人的题材,不具备迪士尼IP“老少通吃”的广泛吸引力,导致游客不买账 [22][26] -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内容孵化和长期品牌塑造的问题,试图复制房地产行业逻辑,但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本周期长,需要长线布局的耐心 [19][20][26] 韩国资本的困境投资策略与成效 - MBK Partners擅长困境投资,即折价买入陷入经营困境但有潜在价值的资产,通过改造运营实现盈利后退出,例如其曾投资大阪环球影城并成功退出 [27][28] - 收购苏州项目后,MBK通过注入1亿元资金进行改造,引入“奶龙”等亲子向IP,并推出《状元归来》等本土化沉浸式体验,成功实现差异化运营 [7][28][31] - 改造后的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在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表现强劲,接待客流达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7][11] 外资抄底中国文旅资产的趋势与逻辑 - 自2021年起中国政策放宽,允许外国投资者依法设立娱乐场所并取消外商投资比例限制,为外资进入创造了条件 [32][33] - MBK在2021年以65.3亿元收购了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家主题乐园及郑州项目66%的股权,显示出其对中国文旅资产的持续兴趣 [8][37] - 外资投资具有选择性,青睐位于长三角等交通便捷、消费市场旺盛的核心区位资产,例如苏州项目地处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承接上海客流 [37][39][40] - 除MBK外,其他外资如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施罗德资本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投资消费类基础设施,形成集体抄底趋势 [35]
中国这些资产,被韩国人偷偷买走了
盐财经· 2025-10-05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作为华谊兄弟实景娱乐战略的标杆项目,因持续亏损被韩国MBK Partners收购,标志着又一个“中国迪士尼”梦碎 [3][6][9] - 外资私募基金MBK Partners通过困境投资模式,以低价收购陷入经营困境但具备区位优势的国内文旅资产,并通过运营改造实现业绩快速改善 [7][24][27] - 国内企业建设主题乐园普遍面临IP吸引力不足、投资回报周期长等挑战,而外资则利用政策放宽和地域优势,集中抄底长三角等核心区域的文旅资产 [21][23][31][37] 华谊兄弟乐园项目失败历程 - 华谊兄弟在2009年上市后提出“去电影化”战略,目标是在20个城市落地实景娱乐项目,预计每年贡献180亿美元收入 [10][11][13][14] - 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于2011年启动,2015年正式开工,总投资35亿元,占地690亩,涵盖《非诚勿扰》《集结号》等7个电影IP主题区 [14][16] - 项目2018年开业后连续三年亏损:2018年亏损1.34亿元、2019年亏损1.62亿元、2020年亏损0.93亿元,最终于2024年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6][17] 外资收购与运营策略 - MBK Partners通过旗下海合安文旅全资收购苏州项目,并更名为“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初期注入1亿元资金即实现客流提升 [3][7] - 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乐园接待客流35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 [7] - 运营改造策略包括引入亲子向“奶龙IP”、开发本土化沉浸秀《状元归来》等,突出差异化定位 [27][29] - MBK此前于2021年以65.3亿元收购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4家主题乐园及郑州项目66%股权 [9][35] 行业困境与外资抄底逻辑 - 国内主题乐园普遍存在IP生命周期短、受众面窄的问题,华谊兄弟依托的《非诚勿扰》系列电影票房从2010年的4.7亿元跌至2024年《非诚勿扰3》的1.02亿元,IP号召力衰退 [21][23] - 外资投资偏好具备区位优势的资产,苏州项目位于阳澄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可承接上海客流并辐射周边新一线城市 [37] - 政策环境放宽:2021年起取消外商投资娱乐场所比例限制,2024年外汇管理新规允许外资参与非自用房产投资 [31][32] - 其他外资动向包括新加坡金鹰集团收购上海万达瑞华酒店、施罗德资本设立30亿元地产基金投资长三角消费基础设施 [33]
7年亏超82亿,“娱乐教父”极限自救,连画都卖不出去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8 20:51
华谊兄弟财务危机与资产处置 - 公司连续7年亏损 累计归母净亏损超82亿元 其中2024年营收4.65亿元(同比降30.18%) 净亏2.85亿元[9][11][12] - 控股股东王忠军所持1.54亿股(占总股本5.55%)拟被司法拍卖 若成交实控人持股比例将从13.9%降至8.35% 存在阿里系(持股6.07%)反超风险[29] - 兄弟二人股权质押率99.37% 冻结率100% 其中王忠军质押3.17亿股(占持股99.3%) 王忠磊质押6610万股(占持股99.8%)[31][32] 资产抛售与投资失利 - 艺术品处置:2019年抛售13件藏品获2亿元 曾以3.77亿元购梵高《雏菊与罂粟花》 2.01亿元购毕加索《盘发髻女子坐像》[16][18] - 房产套现:2020年王忠军以2.2亿港元出售香港豪宅(较1.32亿港元购入价获利8800万港元) 王忠磊2018年同小区房产售8900万港元(获利920万港元)[14][15] - 股权贱卖:英雄互娱投资浮亏7亿元(两笔交易合计回收11.7亿元 vs 初始投资19亿元) 东阳美拉70%股权3.5亿元转让(较10.5亿元收购价亏损67%)[24][26][27][29] 业务衰退与历史对比 - 营收规模倒退至上市前水平:2024年营收4.65亿元 vs 2009年上市时6.04亿元 峰值2017年39.46亿元[8][9][11] - 阴阳合同事件后业绩崩盘:2018-2023年分别亏损11.69亿/39.78亿/10.48亿/2.46亿/9.82亿/5.39亿元[9] - 核心资产流失:转让东阳美拉丧失冯小刚作品主导权 松美术馆镇馆之宝被抵押偿债[18][28] 华谊二代现状 - 王夫也接任公司董事及法人代表 曾获4亿元创业资金成立集结号资本但投资失利[37][38] - 王文也尝试以制片人身份进入影视圈 近期低调订婚 社交平台显示生活水准下降[33][36] - 王元也纽约大学就读 经营留学主题小红书账号(3.6万粉丝) 华谊二代中公众形象最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