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表通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一表通”助力基层减负
新华网· 2025-06-30 00:00
重庆市基层减负与数据共享改革 核心观点 - 重庆市通过"一表通"系统整合基层报表流程 采用"六步工作法"显著压减乡镇(街道)报表数量和数据项 提升行政效率并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2][5][7] 实施措施 - **系统建设**: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实现报表需求统一梳理 覆盖手机端和电脑端操作场景 [2][5] - **流程优化**:严格执行去重、合并、转换、编目、审核、上线六步工作法 消除重复填报负担 [2][5][7] - **成效体现**:基层干部通过实时更新居民信息并与本人核验 减少形式主义工作环节 [2][5] 应用场景 - **社区管理**:双石镇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一表通"动态维护居民数据 同步开展线下核实与线上更新 [2][5] - **跨部门协作**:系统促进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 避免多头采集造成的资源浪费 [5][7] 技术支撑 - 全市统建平台支持多终端访问 实现移动端(手机)与固定端(电脑)数据同步 [2][5] - 数据编目与审核机制确保信息标准化 为后续分析应用奠定基础 [5][7]
试点中157张表归并为57张表,所需数据“一秒填报”我省全面启动实施“一表通”改革
新华日报· 2025-06-23 07:27
基层数据整合改革 - 江苏省十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推进"一表通"建设 全口径整合精简基层报表 建设省级统一系统 杜绝多渠道数据采集[1] - 改革背景源于基层长期受困于报表繁复问题 部分干部"围着表格转" 影响治理效能 省政府将减负列为年度重点工作[1] - 试点成效显著:苏州市将338张原始报表精简至243张 南京江北新区某社区157张表归并为57张 实现"一秒填报"且准确率95%[1] 实施路径与机制创新 - 采取双向梳理机制:自上而下由省数据局等9部门梳理采集需求 自下而上由58个示范乡镇统计上级报表 形成全量清单[2] - 按照"取消-整合-优化"三原则处理报表 依托省公共数据平台构建"一表通"系统 实现"一次填报动态更新"[2] - 建立制度约束 全省统一通过该系统采集数据 禁止其他渠道索取 推动基层从被动填表转向主动用数[2] 技术赋能与经验推广 - 复用南京江北新区和苏州相城区经验 利用基层台账及省市政务数据 构建乡镇/街道层级"一张表"[2] - 条件成熟的村(社区)同步建设社区级数据表 通过数据共享提升便民服务与基层治理效率[2]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丨让数据“多跑路” 帮干部“卸包袱”
基层政务数字化改革 - 通辽市推广"一表通"系统实现基层报表精简 通过整合290张部门需求台账形成66个标准化数据表 报表处理人员由平均10人减至1人 [2][3] - 系统实现数据智能抓取与自动填充 例如残疾人信息表30项字段中20项可通过身份证号自动生成 单表填报时间从半天压缩至10分钟 [3] - 基层干部年报表量从130余份锐减至3张核心表 实地报送次数由30次降至线上操作 入户服务时间显著增加 [1][2] 政府协同机制创新 - 多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 开展5次专题调研后严格执行"最小必须"原则 经过2轮精简优化报表结构 [2] - 纪委监委将系统推广纳入专项监督 采用"四不两直"核查方式 建立日调度月通报制度确保"系统之外无报表" [3][4] - 跨部门协作覆盖农牧民政财政等领域 通过列席会议提出建议等方式规范临时报表下发门槛 [2] 数字化治理成效 - 全市街道月报表总量从300+张降至66张 累计精简240余张报表 数据共享率提升显著 [2][3] - 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目标 基层干部事务性工作时长从数日缩短至几分钟 [1][2] - 下一步将编制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 严控报送渠道并持续压减报表数量 [4]
苏州市举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项目路演会
苏州日报· 2025-05-11 07:38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项目路演会 - 市委书记刘小涛强调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 [1] - "一表通"系统应用打造"基层一本账"为基层减负 [1] - 安保指挥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已赋能200多场活动安保 [1] - 低空政务"综合飞一次"应用构建无人机智能巡检"一张网" [1] - 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应用提升审判质效 [1] - 大模型赋能"闯红灯"全链条治理实现精准找人、精准宣教 [1] - "置业一件事"应用集成贷款、过户等服务提升房产交易效率 [1] - AI赋能外贸企业"纸黄金"全流程服务去年助企享受关税减让30亿元 [1] - "电关怀"应用智慧处置用电异常守护生命安全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方向 -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全面加速落地应用关键阶段 [2] - 苏州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百姓民生推动三大再造:产业基础结构、政府服务流程、城市运行模式 [2] - 企业端重点强化主体地位、终端产品研发和创新生态营造 [2] - 场景端将推出更多"小巧灵"应用探索"AI+"路径 [2] - 支撑端将加强人才、算法、芯片、数据、算力、电力等要素保障 [2] - 安全端将加强业务培训、专业人才引育和数据安全保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