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价值释放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27 08:05
数据要素行业核心特征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与供给的特性[1] - 价值挖掘流程复杂度高于传统生产要素 涉及合法性、权属划分、价值评估与增值管理[1] - 价值提升高度依赖政策制度框架与实施路径 市场化体系健全推动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和数商发展[1]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政产联动"建立供数、用数生态 实现"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目标[1] - 产业模式以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数商为代表 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核心[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23] - 可信数据流通成为关键基础设施 是平衡数据隐私保护与流通效率的核心解决方案[23] 政策与制度发展 - 2023年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 开启全国一体化数据大市场业务线布局[19][31] - 《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等政策出台[19] - 国家数据流通基础设施系列标准发布 标志数据要素提升至战略高度[19] 技术体系构建 - 形成"连接-存证-管控-服务"完整技术体系 提供全链路可信保障[24] - 数联网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跨域数据高效互联[24] -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构建权属存证和规则执行双重保障机制[24] - 数据空间实现低敏感度数据精细化管控 隐私计算确保高敏感数据安全流通[24] 应用场景建设 - 聚焦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场景建设运营能力[17] - "数据要素×"行动计划通过场景实践完善市场制度 推动生态共建[24] - 跨行业跨区域数据流通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倍增[24] - 多源异构数据可信融合提升AI基础模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24] 东软集团业务实践 - 推出城市数据价值赋能平台 聚焦智慧康养、医疗健康、人才就业领域[11][20] - 构建幸福康养、充分就业、健康医疗、智慧监管和产业赋能五大服务场景[11] - 与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合作构建"1+3+N"数字城市发展生态链[14] - "1"代表数据价值要素生产空间 "3"为三个民生服务平台 "N"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14]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需解决数据开放、主体关系、收益分配等问题[19] - 区域发展应依托特色禀赋避免同质化 通过数据产品登记实现区域协同[19] - 定价体系尚未完善 企业面临合规壁垒阻碍数据自由流通[31] - 通过标准筑基完善国家层面数据治理、安全、交易标准体系[31] - 通过案例引路挖掘跨领域标杆应用提供可复制路径和信心[31] 基础设施发展 - 国家关注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出台数据资产国家标准[27] - 要求五年内建成全国一体化统一数据流通体系 实现行业间舒适转换[27] - 可信数据空间构建"三统一"服务模式:分布式场景身份统一、数据产品确权登记统一、流通交换标准统一[27] 数商发展现状 - 数商运营能力成熟度不高 多为项目型而非运营服务型数商[28] - 缺少对数据生态建设理解 需法律细则与行业规范补充[28]
发挥数据价值,推动传媒产业创新变革
人民网· 2025-09-20 09:42
数据应用与场景创新 - 数据价值释放加速重构内容生产、用户交互与平台服务模式 [1] - 数据应用与场景创新成为驱动业态变革的关键力量 [1] 大数据分析在媒介投放中的应用 - 大数据分析在媒介投放与效果评估中运用有助于深度洞察受众画像与市场动向 [2] - 促进传播策略动态优化并有效增强品牌传播吸引力与互动性 [2] - 数据让品牌传播从广撒网变成精准触达 [2] 数字技术对行业运营与监管的影响 - 数字技术改变行业运营与监管模式 [2] - 数据驱动决策替代传统经验判断并优化资源配置 [2] - 提升运营效率使媒介服务更加高效可靠 [2] 传媒行业数据能力建设 - 传媒行业数据能力建设提速 [2] - 媒介投放场景广数据量大需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 [2] - 积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有利于盘活沉睡资源并创新业务模式 [2] 数据服务对营收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影响 - 推动营收结构向多元化数据服务升级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2] - 推动地方媒介与城市营商环境深度融合 [2] - 发挥信息传播与资源链接优势成为塑造城市形象与彰显城市活力的魅力之窗 [2]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科技日报· 2025-09-19 07:54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展 -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落地创新性改革举措并打造可推广经验做法 [1] - 浙江省已有117个场景签署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协议 使公共数据资源更好惠及群众和企业 [1] - 杭州市开展省域健康医疗数据授权应用创新 将超1.2亿条脱敏医疗健康数据授权开发主体用于大模型训练 [1] 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成效 - 湖南省推动数据要素深度融合赋能先进制造业 呈现点上有突破、链上有联动、面上有成效三大特点 [1] - 湖南省通过数据深度赋能 已建成3个全球灯塔工厂、9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4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1] - 湖南省数据赋能推动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60% 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75% [1] 特定领域数据应用探索 - 海南省着力打造种业数据一张网 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国家南繁生物育种服务平台 [2] - 海南省汇聚种质资源信息、育种试验数据、表型信息数据等育种科研数据资源 探索构建全国种业科研数据交易体系 [2]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支持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在推进数据市场化价值化上探索更多新做法 [2] - 将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加强试验探索 打造更多可感可及的应用场景并推动互学互鉴 [2]
国家数据局:在推进数据市场化价值化上探索更多新做法
贝壳财经· 2025-09-18 20:37
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核心观点 - 国家数据局通过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以“三个一批”为重点 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路径 破解改革中的痛点问题 [1][2] 落地创新性改革举措 - 浙江杭州创新推出“改革沙盒” 探索数据创新容错机制以激发产业活力 [1] - 温州建立三段式合规评审模式 旨在营造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 破解数据交易信任不足的困境 [1] 打造可推广复制经验做法 - 湖南依托文化产业优势 发挥数据作用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助力打造世界级音视频产业集群 形成“湖南经验” [2] - 河南在交通物流 医疗健康等领域探索了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做法 [2] 解决数据价值释放痛点问题 - 国家数据局加快推进数据产权 市场交易 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以破解痛点问题 [1][2] - 辽宁从农业农村等重点行业入手 以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抓手探索价值释放新模式 [2] - 海南发挥国家育种基地优势 打造种业科研数据“一张网” 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育种创新体系 [2]
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华社· 2025-09-18 20:19
试验区建设新进展 - 试验区建设取得“三个一批”新进展:落地一批创新性强的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可推广和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解决一批数据价值释放的痛点问题 [1] - 浙江杭州创新推出“改革沙盒”探索数据创新容错机制以激发产业活力 [1] - 温州建立三段式合规评审模式以营造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并破解交易信任不足困境 [1] 数据应用成效 - 河南省“多源数据融合助力恶劣天气交通保通保畅”项目汇聚14大类600多种基础数据集形成5大类30余种数据产品体系 [1] - 河南省项目使试点路段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53.2%至58%交通拥堵率同比下降76%至85.5% [1] - 辽宁省建设农村土地数据资源库汇集土地使用现状等数据87万条通过“一张地图”机制化解占地纠纷 [2] - 沈阳市运用业务模型处理违规问题整改率达94.8%全市涉农土地信访量同比下降13.2% [2] 未来工作方向 - 国家数据局将支持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加强探索 [2] - 下一步将加强工作协同推动互学互鉴以破解痛点难点问题探索数据价值释放路径 [2]
海量数据处于“原矿”状态,数据价值释放如何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4-30 07:53
数据流通现状与挑战 -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流通模式正从"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但面临信任缺失导致的加工不足、融合困难、验证缺乏三大难题 [1] - 当前海量数据处于"原矿"状态,缺乏初级加工,"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多源数据融合难导致高价值数据产品稀缺 [1][5] - 行业普遍存在数据闲置现象,因缺乏基础信任体系,数据源方宁愿放弃潜在价值也不愿承担加工风险 [4]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 -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的多方数据流通基础设施,通过技术信任保障数据安全,促进跨主体、跨行业、跨区域的数据融合利用 [2][4] - 核心功能包括:允许数据源方、加工方、应用方在空间内高效挖掘验证数据价值,依托区块链、密态计算等技术实现安全流通 [2][5] - 国家规划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2025年已启动面向新材料、能源、医疗等行业的试点工作 [3][6] 农业金融领域应用案例 - 黑龙江佳木斯整合超5万条农业数据(含补贴、土地确权等),通过标准化清洗和授权运营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实现农户贷款"秒批秒贷" [2] - 该体系融合卫星遥感、政府数据及农户授权信息,运行20天即完成100多笔贷款投放,释放了沉淀的公共数据价值 [2][3] - 未来计划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更多数据产品,拓展应用场景 [3]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需攻克核心技术瓶颈,从高价值高敏感行业优先布设基础设施,同步推进数据标准与技术演进 [6] - 当前应用多为单点场景探索,需形成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和运营机制 [6] - 数据要素产业加速发展,驱动力来自政策完善、市场需求及新技术融合,但安全威胁仍制约AI等技术的产业应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