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贷不良资产包
icon
搜索文档
个贷「不良」正被加速「甩卖」
36氪· 2025-08-04 13:46
个贷不良资产包交易市场趋势 - 超短账龄个贷不良资产包在交易市场日益活跃 [1] - 中银消费金融在银登中心挂牌个贷不良资产包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仅93天 均为已核销和未诉讼状态 [2]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出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137天 [9] 不良资产包具体数据 - 四川重庆地区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24,024,646.14元 涉及296笔贷款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81,164.35元 [3] - 湖北地区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8,362,810.48元 涉及77笔贷款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108,607.93元 [4] - 陕西地区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7,593,850.81元 涉及77笔贷款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98,621.44元 [5] - 云南贵州地区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9,723,867.54元 涉及101笔贷款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96,275.92元 [6] 行业政策与分类标准变化 - 2024年起消费金融公司按新规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分类 [7] - 中银消金资产包可能刚划为不良就立即核销出表 几乎跳过清收环节 [7] 市场交易动态 - 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额1583.5亿元 同比增长64% 占不良资产总处置规模超70% [15] - 2024年成交项目573单 同比增长47% 较2021年市场起步时成交规模和笔数分别增长32.3倍和11.7倍 [15] - 2025年一季度批量个人业务成交金额370.4亿元 笔数128笔 同比2024年一季度分别增长7.6倍和3.6倍 [17] 资产处置价格趋势 - 个贷不良资产包挂牌价格最低降至未偿本息总额的0.2折 [10] - 2025年一季度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4.1% 平均本金回收率6.9% 较2021年一季度的18.1%和32.9%显著下降 [10] 贷后管理挑战 - 催收合规要求日益严苛 共债风险增加和反催收蔓延加剧回款难度 [12][13] - 机构调整贷后处置顺序 将调解和诉讼前置以提升回款概率 但清收成本上升 [13] - 海尔消费金融因催收不当和贷后管理问题被处罚数百万元 高管受警告处罚 [14] 市场参与主体变化 -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为受让批量个人业务的主力军 占比达7成 [21]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允许地方AMC跨区收购个人不良资产 [22] - 已有20家地方AMC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提升个贷不良处置能力 [22] - 京东集团通过收购中信青岛资产管理公司66.67%股权和入主捷信消费金融 构建消费金融闭环 [23] - 中国信达等AMC国家队2025年一季度首次进入个贷市场 2024年收购12个资产包 [24] 监管与市场效率提升 - 银登中心缩短不良资产转让公告期 从至少10个工作日降至5个工作日 提升流转效率 [26] - 零售信贷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金融机构加快不良处置以平衡风险与收益 [26]
银泰系掌舵人沈国军:从百货大亨到不良资产处置“操盘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8:51
银泰集团战略布局 - 银泰集团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以13.37亿元竞得290亩地块,计划建设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TOD城市综合体 [1] - 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瑞京资产)2025年累计收购个贷不良资产超15亿元,成为银泰系五大核心业务之一 [1][4] - 沈国军可能正从百货大亨转型为个贷不良市场操盘手 [1] 瑞京资产业务发展 - 瑞京资产是江西省第二家、赣州市唯一一家地方AMC,采用民营控股(银泰集团35%)+国资参股(赣州发展30%)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2][3] - 2024年以19.6亿元收购捷信消费金融264.64亿元个贷不良资产包(0.75折),创行业单次交易规模纪录 [4] - 2024年新增资产管理规模超320亿元,累计收购不良债权822亿元,管理规模达828亿元 [4] - 2024年11月成为江西省首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地方AMC [5] 沈国军资本运作 - 沈国军经历三次转型:1997年创立银泰百货、2013年布局新零售、当前转向轻资产管理 [7] - 曾控股银泰商业、银泰黄金、京投发展等上市公司,2020年后战略收缩,清仓银泰黄金(130亿元)、汤姆猫(6.8亿元)等资产 [7][8] - 经营哲学强调"买卖"逻辑,聚焦主业相关业务 [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个贷不良资产处置面临回收周期长(6-7年回本)、高处置成本(数千借款人/包)、回收率不稳定等痛点 [1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信达首次进入个贷不良受让方榜单,市场竞争加剧 [11] - 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规模2862亿元(同比+80%),个贷业务占1583.5亿元,未来三年或达万亿规模 [12] 瑞京资产应对措施 - 2025年引入DeepSeek模型和AI技术优化催收策略,推进数字化转型 [12] - 总经理刘骞提出"聚力、整合、转型"策略,加强存量项目处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