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以岭药业:一粒“中国造”小药片,如何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15:30
公司国际化发展 - 公司创新药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南亚、北美、中东、非洲、东欧、南美等市场 [3] - 公司从本土药企成长为全球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100强""中国医药上市公司20强""中国中药企业10强" [3] - 公司采用"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 [5] 产品质量与科研合作 - 公司在全国20余个省市建立60多个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确保原料品质 [5] - 生产车间通过美国、欧盟等国际药品生产标准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5] - 科研团队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完成40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发表300多篇SCI论文 [7] 中医药理论与创新 - 公司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创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框架,相关成果获6项国家级科技奖项 [8][9] - 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泰国等地成立络病学会,连续举办21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9][11] - 基于络病理论研发17个创新中药,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肿瘤等领域 [11] 国际化市场策略 - 采用"双线并行"策略,通过学术推广(络病学会、国际会议)与市场布局结合 [13][14] - 连花清瘟胶囊在东南亚以药品身份注册,在东欧部分国家归类为保健品,体现差异化策略 [13] - 将产品铺进海外连锁药房和超市柜台,直接触达高流量人群,如泰国市场 [15] 行业定位与未来目标 - 公司目标是在全球特定中医药领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品牌 [16] - 国际化被视为新起点,旨在让更多中国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患者 [15][16]
“中医是值得一生体悟和实践的东方智慧”(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8 06:12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 德国籍中医马赛丽在中国学习并实践中医超过10年,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能使用多国语言与患者交流,助力中医药服务更具国际范儿 [4] - 中医药已推广到全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外籍中医在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能够结合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患者需求传播中医价值 [9] - 国医汇集团推出"国际青年中医健康服务团队计划",通过提供资金、品牌、供应链等支持,培养既精通中医又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9] 中医药文化传播 - 马赛丽积极向外国朋友普及中医药文化理念,组织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用德语解释中医健康理念,并展示中医养生食疗 [8] - 马赛丽开设中医培训强化班,分为德语班和英语班,已在上海、天津、长春等地举办多次,帮助外国人系统性学习中医 [8] - 一位参与培训班的学员学成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开起了中医诊所,将中医带回故乡服务同胞 [9] 中医诊疗特色 - 中医临床注重辨证论治,针对病例的具体情况施以个性化治疗,问诊细节对判断体质对症下药很关键 [6] - 马赛丽在诊疗中充分考虑中外文化差异,用患者听得懂的方式解释中医的抽象概念和诊疗原理,例如通过舌苔照片展示"上火"的表现 [6] - 中医是温和的、润物细无声的,马赛丽曾通过中药汤剂配合艾灸的整体治疗方法,帮助一位长期受免疫性疾病困扰的外国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6][7] 中医教育与学习 - 马赛丽初到北京学习中医时面临语言难题,中医术语晦涩难懂,德语里找不到对应词,她通过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泡图书馆等方式克服困难 [5] - 马赛丽通过自身经历感悟到中医不仅是疗法,更是一门与自然对话的古老智慧,每一味草药都承载着医者的良苦用心 [5][6] - 学好中医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深入的临床实践,马赛丽提醒学习者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9]
让世界共享中药瑰宝——探访第9届南博会中药材产业馆
新华社· 2025-06-22 17:48
中药材产业馆概况 - 第9届南博会首次设立中药材产业馆,主题为"滇南本草、世界共享",汇聚国内外160余家企业参展 [2] - 展馆展出1500余款中药产品,涵盖原料、颗粒、饮片及药食同源等类别 [2] - 云南省计划到2027年实现中药材种植规模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15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4] 昭通天麻产业 - 昭通天麻年产量占全国25%,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基地分布在海拔1400-2800米高寒山区,年种植面积8万-10万亩 [2] - 昭通天麻产业已建立初加工厂,产品包括天麻粉、冻干片等,销往广东、上海等地药厂和药店,带动周边五六个村子农民增收 [3] 文山三七产业 - 文山三七展区展出146种商品,覆盖粉剂、原浆、胶囊等7大品类,产品延伸至牙膏、泡脚液等日化用品 [3] - 鲜三七原浆通过包装和口味优化成为线上明星产品,2022年线上销售额达1.8亿元 [3] 云南白药国际化进展 - 云南白药产品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销量良好,海外消费者认可度高 [4] - 公司正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及北美市场,推动中药国际化 [4] 产业升级与创新 - 中药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加工转型,例如天麻初加工厂和三七精加工产品 [3] - "新中式养生"概念受年轻消费者青睐,免煮即溶等创新产品推动市场增长 [3]
盘龙药业(002864) - 002864盘龙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18:00
业务增长与战略 - 2024 年中药饮片业务营收同比激增 292.84%,公司调整子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团队,未来将持续倾斜资源保障增长可持续性 [1] - 2024 年自产中成药增长 10.2%,但因剥离博华医药,营收仍微降,未来坚持“一体两翼三纵深”战略,均衡收入和净利 [2] - 公司制定“一体两翼三纵深”发展战略,聚焦主业,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升生产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2] 研发投入 - 2024 年研发费用占自产中成药收入的 5.82%,较上年同期增长 1728.14 万元,增长率 85.31%,正推进多个药品临床前研究 [3] 盈利情况 - 本期归母净利润 12,027.16 万元,同比增长 983.94 万元;归母扣非净利润 11,260.53 万元,同比增长 326.46 万元;销售净利率 12.35%,同比增长 1.09% [3] 核心产品竞争力 - 主导产品盘龙七片为独家专利中成药、医保甲类产品,入选多部指南、共识、教材等,2024 年 H1 在相关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为 8.05% [4][5][13] - 公司形成风湿骨病产品集群,适应不同人群治疗,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4] 未来盈利增长点 - 持续扩大核心主导品种市场占有率和空白市场覆盖率 [5] - 中药饮片四大渠道持续业绩放量 [5] - 中药配方颗粒锚定“陕西第一梯队,全国第二梯队”目标,加快市场突破 [5] - 潜在核心大品种市场开发和品牌协同放量 [5] 财务费用 - 本期财务费用下降,因贷款利率下降致利息支出减少,增加银行大额定期存单本金使利息收入增加 [5] 市值管理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强化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积极回报投资者,加强投资者沟通 [5] 人才与营销团队建设 - 建立高效营销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实行商务与终端两分离原则,制定营销技能培训机制,提升营销团队业务能力 [6] 海外业务 - 目前尚无海外业务,但重视中医药国际化机遇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6] 行业前景 - 中药行业受国家战略支持,医保与基药目录扩容,市场需求增加,大健康产品消费热潮,国际市场增长,处于“政策 + 需求 + 技术”三轮驱动黄金期 [7] 基层市场开发 - 制定系统性推进方案,深化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优化营销网络布局,结合政策推动产品下沉 [8]
“星耀鹏城”20+8产业沙龙之医药医疗器械主题专场活动(2025年第4期)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3:17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模 - 2024年深圳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分别达547.83亿元和1030亿元,稳居全国龙头地位 [3] - 深圳将通过"产学研医金"联动,以百亿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金融工具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3] - 《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最高给予6000万元创新药研发奖励,覆盖AI+药械、细胞基因等新赛道 [3] - 深圳医疗健康行业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近9%,未来将重点支持技术壁垒高、商业化能力强的项目 [3] 全球市场与技术趋势 - 2024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4450亿美元,北美以54.6%的临床试验成果占据主导 [4] - 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及AI+新药研发成资本并购热点 [4] - 深圳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专利量居全国第二,医疗器械产值突破千亿 [4] - AI+医疗赛道融资逆势增长30%,医用耗材、手术机器人及AI融合场景成为资本聚焦领域 [5] 企业创新与国际化 - 深圳企业在AI辅助诊断、3D打印、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专利活跃度领先 [4] - 医疗器械出海合规成本上升,但海外生产基地与本地化研发团队可有效降低关税壁垒 [7] - 全球医药研发成本年均增长约10%,AI及机器人实验室可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7] -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替代率较低,但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预计到2030年市场空间将超430亿元 [7] 资本与产业链协同 - 2024年深圳医疗产业融资中硬科技项目占比超60% [5] - 中国医疗创新进入"高效迭代+局部突破"3.0阶段,脑机接口、创新药新Modality或成爆发点 [8] - 医药医疗AI创新落地面临"数据孤岛"困境,未来IT+BT产业将引发创新潮流 [8] - 深圳建行搭建"三化三全"服务体系,推出医疗器械专项信贷试点产品 [10] 产业生态与平台建设 - "星耀鹏城"活动吸引100余人参会,包括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创新企业等 [2] - 活动通过深上协公众号等渠道触达深圳400余家上市公司、全国120余家CVC机构 [12] - 优秀项目将推荐至深交所科融通V-Next、全景网"掘金苗圃"等平台 [12] - 深圳正加速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促进金融资源与医疗产业深度交流 [3]
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以岭药业被授予“品牌创新先锋企业”称号
环球网· 2025-05-12 11:20
品牌荣誉与案例入选 - 以岭药业在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获评"品牌创新先锋企业"称号 [1] - 公司案例入选《中国企业海外传播力分析报告(2024)》 [1] 海外品牌建设战略 - 公司以"继承创新、造福人类"为核心理念,构建"传统智慧+现代科技"双轮驱动模式 [3] - 通过中医络病理论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研发上市17个创新专利中药 [3] - 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3] - 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实现科研范式接轨,树立中国特色医药品牌形象 [3] 国际科研成果 - 通心络胶囊可降低急性心梗死亡风险30%和心梗复发风险74% [4] - 津力达颗粒可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41%,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 [4] - 参松养心胶囊解决心律失常伴心衰、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再复发问题 [4] - 芪苈强心胶囊可降低慢性心衰死亡风险17%和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 [4] - 八子补肾胶囊有效干预10种衰老机制,具有抗衰老综合优势 [4] - 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权威期刊 [4] 国际化发展路径 - 通过循证医学等国际科学标准验证中医药疗效 [5] -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用现代医学语言诠释传统智慧 [5] - 提升中医药在全球卫生健康领域的话语权和认可度 [5] - 促进中西方医学交流互鉴 [5]
ST百灵2024年扭亏为盈
新京报· 2025-04-29 15:11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百灵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38.25亿元且扭亏为盈,主力产品、渠道建设、海外拓展及研发成果推动公司发展 [1][2][3][4]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8.25亿元,净利润3362.19万元,扭亏为盈 [1] 主力产品 - 公司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独家苗药和非苗药产品为主要盈利产品 [2] - 产品覆盖心脑血管等中医药优势领域,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销售规模超亿元,3月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初保获受理 [2] - 双羊喉痹通颗粒进入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咽喉中成药品牌TOP20,销售额增长超15% [2] - 拳头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维持稳健增长,年销售额达15亿元,服务患者超数千万人次,市场需求有望扩容 [2] 渠道建设 - 推进营销模式改革,完成15个省区直营制调整,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系统和平台已上线运营 [3] - 今年一季度医药物流园开园运营,可支撑年50亿元规模的药品等流通需求,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3] 海外拓展 - 报告期内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巴西、新加坡获药品注册,即将获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注册 [3] - 今年3月与土库曼斯坦凯伊可可拉公司签订《中药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3] 研发成果 - 公司步入新药研发收获期,糖宁通络片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步伐加快 [4] - 今年4月黄连解毒丸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获批后将实现我国“证候类”中药新药零的突破 [4] - BD - 77等多项创新成果蓄势待发,有望未来1 - 2年内“井喷式”上新 [4] 行业态势 - 2024年在行业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药行业整体呈现深度调整态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