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菌草
icon
搜索文档
以农业架起“连心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山海情”
中国新闻网· 2025-11-20 14:18
以农业架起"连心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山海情"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周昕)第五届中国—太平洋岛国政党对话会19日在北京举行。中联部部长刘海星 以及太平洋岛国政党政要和驻华使节出席。会后,记者对部分与会嘉宾进行了采访,"农业合作"成为受 访嘉宾频频提起的关键词。 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员,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虽远隔万里,但友好交往的脉络深深嵌入大 洋彼岸的土地上。受访的与会嘉宾表示,中国在岛国实施的农业技术援助项目,让更多作物得以茁壮生 长,也为双方关系架起了一座长久稳固的"连心桥"。 在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等太平洋岛国,农作物常受天气、土壤质量等因素限制,甚至会因自然灾害遭 到严重破坏。 基里巴斯关爱基里巴斯党代理主席马雷亚向中新社记者介绍,当地部分地方已与中国在水果、蔬菜等种 植项目开展合作,中国技术援助不仅解决了蔬菜供应紧缺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就业,让更多家庭看到了 增收希望。 一场自然灾害更凸显合作的意义。瓦努阿图议会议长、领袖党议员菲利克斯回忆道,中国对当地农作物 在保存方法、处理工艺等方面的培训,让农户掌握了蔬菜二次处理的保存方法,这些加工后的食物在 2024年瓦努阿图地震后物资短缺 ...
中非合作共绘发展新图景
新华社· 2025-10-27 14:42
中非合作论坛成果 - 论坛成立25周年,推动中非关系从新型伙伴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十大伙伴行动”等多项务实合作蓝图 [1] 设施联通合作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科特迪瓦承建长228公里双向两车道公路,连接科特迪瓦、几内亚和马里,使当地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农户收入翻番 [1] -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方助力非洲新建和升级公路近10万公里、铁路超1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为非洲区域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2] - 以科特迪瓦公路项目为例,项目建设中当地员工占比超九成,创造近4000个就业岗位,提升当地员工工作技能 [2] 技术合作与赋能 - 中国菌草技术在毛里塔尼亚伊迪尼村成功应用,固沙护土并帮助牧民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牧民阿米尔·阿卜杜养羊数量增至10只,生活改善 [2][3] - 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种植面积约9万公顷,单产为当地品种的2至3倍,助力该国粮食自给;乌干达狐尾小米单产超出本地品种3倍,增加农户收入 [3] - 中国在非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农业技术300多项,惠及超100万小农户 [3] - 鲁班工坊在15个非洲国家落地,中方累计为非洲培训各类人才逾22万名;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国向48个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诊治患者约2.3亿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超8万人次 [3] 经贸与投资合作 - 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5]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进出口达96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创历史同期新高 [5] -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方对非新增投资超133亿元人民币,对非资金支持总额超1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5] 清洁能源与绿色发展 - 自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至2025年3月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清洁能源领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11.8亿元人民币 [4] - 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已完成7个项目认定,涉及投资金额62亿元人民币 [4]
建交五十年,中莫务实合作硕果累累
新华网· 2025-06-27 09:01
中莫建交50周年合作成果 基础设施合作 - 马普托大桥2018年通车后通行时间从5-6小时缩短至5-10分钟,成为连接马普托湾两岸的关键枢纽[4][5] - 中国企业承建马普托环城路、移动网络升级等项目,中国政府援建国家体育场、赛赛机场等标志性工程[5] - 基础设施项目显著改善当地交通效率与民生条件[4][5] 农业合作 - 万宝莫桑农业园使农户水稻单产从1-2吨/公顷提升至5-7吨/公顷,土地利用率提高10倍[6] - 中国菌草技术使食用菌出菇时间提前7天,产量提升30%以上,农户年收入达13万梅蒂卡尔(约1.5万元人民币)[6] - 中国已派出4批农业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推动莫桑比克农业现代化[6] 人文交流 - 中国累计派出25批医疗队赴莫,2024年"和平方舟"医院船为7000余人提供免费诊疗[8][10] - 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累计培训8000名中文学习者,并提供翻译等职业技能培训[8] - 中国援建国家级外科中心,并在医疗、教育领域持续深化合作[8][10]
劳动荣光 筑梦海外丨这株中国“神奇的草”为何在斐济实力圈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1 09:45
中国菌草技术在斐济的推广与应用 - 菌草技术自2014年引入斐济后,被称为"神奇的草""致富草""友谊草",显著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2] - 技术推广初期面临当地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疑虑,包括食用安全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治理有效性等问题[4] - 通过培训示范和手把手指导,团队逐步改变当地人观念,菌草菇因营养丰富、美味健康获得广泛接受[6] 菌草技术的实际效益 - 菌草作为饲料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斐济主岛农场主证实菌草替代高价饲料节省开支,同时改良酸性土壤[9][10] - 48岁农户塞鲁瓦伊娅·卡布卡布2018年种植菌草菇后家庭收入提升,并带动妇女团体参与,形成可持续减贫模式[8] - 菌草菌糟肥料改善土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户反馈种植区域土壤质量明显提升[9][10] 技术培训与社会影响 - 中国专家面向官员、农民、妇女、学生、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培训,涵盖种植、栽培、生态治理等综合技术[12] - 培训中妇女哺乳期参与、残疾人拄拐上课等场景体现当地高度参与热情,结业时常以歌舞表达感谢[14] - 2023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启用,成为面向太平洋岛国推广的核心平台[17]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菌草技术被定位为"小而美、惠民生"的中国援外典范项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17] - 经过十年推广,技术展示出极大发展潜力,专家组持续通过示范中心扩大区域影响力[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