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为科技企业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08
科技金融生态圈构建 - 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1] - 需加快打造系统化、全链条、集成式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资源错配问题[1] - 金融机构需从传统财务指标评估转向技术价值评估,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并打通资金供给渠道[1]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四大条件 - 参与主体需完备,涵盖直投、投行、商行、保险、担保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及金融品种[2] - 职责分工明确:监管划底线、市场担主责、政策补缺口,金融机构与产业投资方需差异化服务[2] - 产品体系需适配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投资端、信贷端、保险端的一揽子服务[3] - 配套机制需健全,包括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和尽责免责机制[3] 接力投资模式创新 - 中国人寿通过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统筹股权、债权、保险工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4] - 保险资金与政府基金接力投资模式可解决早期高风险障碍,如118亿元S份额投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案例[6] - 政府基金完成"从0到1"孵化后,保险资金在成熟阶段介入,提升政府资金效率并满足稳慎投资需求[6] 政策性金融作用 -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提供战略资本、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7] - 技术产品化阶段提供先期支持,商业化阶段支撑成本突破,产业化阶段引导社会资本协同[7] - 将加大对高技术产品外贸企业支持,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及全球创新协作[8] 多元化融资合作 - 单一金融机构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需求,需通过联合融资、平行融资等方式与国内外机构合作[9] - 深化与国际多边机构在科技、先进制造等领域的联动,促进知识技术跨境流动[9] - 推动数字、科技、绿色领域国际合作,共享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经验[9]
中国银行营收盈利双增长 “五篇大文章”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3-28 17:0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银行2024年业绩亮眼,深入推进“五篇大文章”,未来将持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以“金融为民”为初心,“长期主义”为引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2][17] 2024年整体业绩表现 - 资产总额突破35万亿元,同比增长8.11% [2] - 营业收入6328亿元,同比增长1.38% [2] - 税后利润2527亿元,同比增长2.58% [2] - 成本收入比28.77%,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 [2] 科技金融 - 为超10万家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1.91万亿元,科技金融贷款增长29.67% [3] - 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股权、债券和投行等综合化金融服务超7100亿元 [4] - 推出“中银科创生态伙伴计划”,与400余家投资机构合作,为4000余家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5] - 未来3 - 5年围绕重点领域及地区支持、生态建设、服务企业出海等布局 [5] 绿色金融 - 境内绿色信贷余额突破4万亿元,增幅超30%;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承销境内外绿债规模居前列 [6] - 提供五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6] - 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治理,多项成果纳入对话成果文件 [7] - 构建在线培训体系,评选示范分行和特色网点,创办内部刊物 [7] 普惠金融 - 贷款余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9.63%;惠及近150万小微企业,增长39.62% [8] - 涉农贷款余额2.50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136.11亿元,增长36.41% [8] -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4% [8] - 推出“惠农通宝”“蟹协贷”等特色产品 [8] - 为超4万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6000亿元 [9] - 开展“千岗万家”“源来好创业”专项活动 [9] - 依托平台举办131场撮合活动,吸引超5万家企业参与 [10] - 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效,线上产品和渠道便利普惠客群 [10] 养老金融 - 实施“3331”发展策略,构建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1] - 社保卡累计总有效卡量1.24亿张 [12] - 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数443.58万户,养老金受托资金规模2590.91亿元,托管运营资金规模1.17万亿元 [12] -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超千万户,推出262只产品,年末管理规模425.40亿元 [12] - 线上推出适老化APP,线下建成达标和示范网点 [13] - 推动养老产业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举办供需对接活动 [13] 数字金融 - 制定《数字金融行动方案》,明确39个战略项目 [15] - 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行架构布局,建设五大技术平台 [15] - 推进“业务数据化”与“数据业务化”,探索大模型应用 [16] - 推出特色数字化工具,赋能金融“五篇大文章” [16] - 公司金融和个人业务数字化活跃客户数及交易规模增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