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超级电视

搜索文档
乐视再次炮轰熊猫家电 两个边缘玩家纠纷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第一财经· 2025-10-15 11:16
乐视电视近日发布公开信,指责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拖欠1495万元赔偿款并通过更名、破产逃避 债务。自身拖欠外界十几亿元的乐视电视,如今重提三年前的千万债权,是否想在双11博眼球?在接受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乐视对此给予否认。 纠纷何起? 十年前,乐视曾是中国互联网电视的探路者之一。不过,后来乐视网资金链断裂,濒临退市。2018年4 月,乐视网旗下负责电视业务的子公司"乐视致新"更名为"乐融致新",并得到京东、腾讯等企业18.5亿 元的投资。在当年年底的竞拍中,融创中国替代乐视网,获得乐融致新的控股权。自2019年起,乐融致 新不再并入乐视网的范围。 2019年初,处于业务调整期的乐视电视(简称乐视),为寻求稳定的生产合作方,将目光投向了拥有央 企背景的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2019年初至2022年3月期间,乐视累计委托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 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代工40万台电视,采用"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式,采购额近4.5亿元。 然而,部分合作新品上市不足一年,便频繁出现屏幕横竖线、漏液等故障,坏屏率接近20%。南京中电 熊猫家电有限公司曾起诉上游成都屏厂并获600万元赔偿,但没有给乐视一分钱。为了保障用户 ...
乐视与代工厂三年积怨再起风波 声讨对象南京中电熊猫已更名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7:42
时隔三年,乐视公司再度公开声讨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下称"中电熊猫")。 10月13日,乐视超级电视通过官方微博@乐视公司发布一封《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 信》,称并非公开"讨债",而是将中电熊猫的违法行为公之于众。 乐视的此次声讨最初来源于两家公司始于2019年的商业合作,彼时,中电熊猫作为乐视电视的代工生产 合作方,然而,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双方产生利益纠纷。 根据乐视方面今日发布的公开信,2019年初,乐视与中电熊猫达成合作,彼时乐视看中后者"央企背景 +驰名品牌"的双保险,虽然乐视当时正经历信用波折,但出于诚意,主动采用"预付定金+全款提货"模 式。2019年初至2022年3月,乐视超级电视共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代工40万台电视采购额近4.5亿 元。然而,部分新品上市不到一年,用户投诉便接踵而来,电视屏幕出现横竖线甚至漏液,坏屏率近 20%(行业正常水平不足2%)。 三年前,2022年8月,乐视超级电视就曾发布公开信"炮轰"中电熊猫,称从2020年7月起,乐视陆续收到 用户反馈,中电熊猫受托生产的三款型号为Y43、F43产品及F55型号产品,在使用半年时间左右,频频 出现屏幕横线、竖线及 ...
乐视与代工厂三年积怨再起风波,声讨对象南京中电熊猫已更名
国际金融报· 2025-10-13 17:39
时隔三年,乐视公司再度公开声讨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下称"中电熊猫")。 10月13日,乐视超级电视通过官方微博@乐视公司发布一封《致南京中电熊猫家电有限公司的公开 信》,称并非公开"讨债",而是将中电熊猫的违法行为公之于众。 乐视的此次声讨最初来源于两家公司始于2019年的商业合作,彼时,中电熊猫作为乐视电视的代工 生产合作方,然而,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双方产生利益纠纷。 根据乐视方面今日发布的公开信,2019年初,乐视与中电熊猫达成合作,彼时乐视看中后者"央企 背景+驰名品牌"的双保险,虽然乐视当时正经历信用波折,但出于诚意,主动采用"预付定金+全款提 货"模式。2019年初至2022年3月,乐视超级电视共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代工40万台电视采购额近 4.5亿元。然而,部分新品上市不到一年,用户投诉便接踵而来,电视屏幕出现横竖线甚至漏液,坏屏 率近20%(行业正常水平不足2%)。 三年前,2022年8月,乐视超级电视就曾发布公开信"炮轰"中电熊猫,称从2020年7月起,乐视陆续 收到用户反馈,中电熊猫受托生产的三款型号为Y43、F43产品及F55型号产品,在使用半年时间左右, 频频出现屏幕横线、竖线及 ...
刚融了7个亿的贾跃亭,又要“被抓”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21 20:48
法拉第未来最新融资动态 - 公司近期完成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融资,为一季度6100万美元融资后的新一轮注资 [5] - 资金分配:60%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剩余40%投向FX车型量产准备、AI技术研发及中美市场开拓 [5][6] - FX车型定位豪华纯电MPV(Super One),计划2025年6月全球首发,资金用于产线调试与零部件采购 [6] - AI研发聚焦自动驾驶模块实景测试与算法优化,同步推进美国交付网络建设及中国澳门子公司筹备 [6] - 创始人贾跃亭承诺将120万美元CEO奖金全额增持公司股票并锁定至少一年 [6] 公司历史融资与上市历程 - 2014年成立后持续融资:2015年A轮(未公开)、2016年B轮超15亿美元、2017年获恒大6亿美元投资 [9] - 2021年通过与PSAC合并上市,获10亿美元资金,估值达45亿美元 [10] - 2024年3月完成4100万美元融资,用于FX车型推进及AI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人才引进等) [10] FF91产品表现与市场挑战 - FF91 2.0 Futurist Alliance定位"ALL-Ability aiHypercar",集成超级跑车、豪华轿车与SUV特性,0-96公里/小时加速2.27秒,续航613公里 [12] - 智能化配置包括27英寸显示屏、800万像素摄像头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支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 [12] - 销量低迷:2025年Q1仅售出2辆,累计生产以来总销量16辆(2023年10辆,2024年4辆) [13] SEC调查与公司治理风险 - SEC针对2021年SPAC合并中的"虚假和误导性陈述"启动三年调查,已向贾跃亭及总裁王佳伟发出执法行动警告 [14] - 调查核心涉及隐瞒贾跃亭实际控制地位及关联资金流动问题,内部调查由外部律所及会计师事务所确认 [15][16] - 2022年SEC发出传票,美国司法部同步介入调查,SEC洛杉矶办公室主导持续三年的执法程序 [16]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高端电车市场竞争加剧:800V高压、激光雷达等技术成标配,价格战从低端蔓延至高端(如宝马i3降价至20万内) [20] - 增程路线(理想、问界等)截胡纯电潜客,传统豪华品牌(宝马7系、奥迪A8L)通过智能化升级与降价固守市场 [20][21] - 政策退坡风险:2026-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2028年全面恢复,换电模式免税政策变动或影响高端市场 [22] 乐视历史教训与当前挑战 - 乐视生态模式失败主因:硬件补贴策略导致单台亏损(如乐1S手机单台亏超200元),内容付费率低(电视年ARPU不足百元) [19] - 供应链成本上涨与融资窗口关闭加速资金链断裂,生态协同未实现反成负担 [19] - 当前法拉第未来面临类似风险:技术差异化窗口期缩短,成本控制与高端定位矛盾突出 [20][22]
十年沉浮,小米电视能否再次登顶
雷峰网· 2025-03-14 16:11
小米电视发展历程 - 2012年小米通过电视盒子跑通模式后决定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 计划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 最初尝试推出60寸电视但成本过高未能实现 [6] - 与富士康合作谈判破裂后 小米转向47寸电视试水 采用高通骁龙600 MPQ8064芯片+传统模拟电视芯片的双系统设计 虽面临技术挑战但最终实现产品突破 [8][10][11] - 2013-2016年小米电视销量从1.8万台增长至128万台 但始终落后于同期乐视电视的30万-600万台销量 [13] 竞争格局变化 - 乐视凭借富士康代工优势 发布时间领先小米四个月 同时拥有视频平台的内容优势 [15] - 2014年小米挖来前新浪总编辑陈彤 通过投资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平台快速补齐内容短板 [16] - 2017年乐视资金链断裂后 小米电视实现99%同比增长 2019年上半年销量突破400万台登顶国内第一 [19] 成功关键因素 - 产品策略从"全参数极致"转向"用户感知关键参数极致" 主打55寸电视与友商错位竞争 [20][21] - 抓住华星光电10.5代屏幕生产线投产机遇 包下产能将55寸电视价格降至43寸水平 [22] - 营销上通过小米网销量数据争取京东更大订单 获得平台流量倾斜 [23] 市场地位变化 - 2019年登顶后开始回落 互联网盈利模式遇瓶颈 ARPU值增长乏力 [25] - 广电总局禁令取消开机广告 影响重要收入来源 迫使转向高端性价比路线 [25][26] - 传统厂商推出雷鸟、vidda等子品牌 在价格和用户体验上形成竞争 [26] 当前市场环境 - 2024年小米空调业务表现亮眼 线上市占率跻身前三 但电视业务前景不被看好 [29][30] - 电视技术快速升级 Mini-LED渗透率从2023年2.9%提升至2024年H1的8.6% 75寸成为主流尺寸 [32] - 小米电视被并入手机部 战略重点转向利润率和业务健康度而非市场份额 [34] 行业竞争分析 - 传统厂商TCL、海信在上游一体化程度高 拥有面板厂或深度绑定供应商 在硬件素质上具备优势 [31][33] - 空调作为成熟品类技术稳定 而电视处于快速技术升级阶段 小米竞争优势减弱 [32] - 电视硬件毛利率低 屏幕成本占比近80% 业务吸引力下降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