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轨道飞行

搜索文档
太空旅游何时成行
经济日报· 2025-09-14 06:11
行业技术进展 - 中科宇航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在广州从化落成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动力系统测试平台正式启用[1] - 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系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1] - 预计2028年提供太空旅游服务 最多可一次搭载7名乘客 将飞跃冯卡门线 乘客感受约4分钟失重体验[1] 技术挑战 -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涉及材料科学、推进技术、控制工程等尖端领域 火箭垂直回收、无损着陆、快速检测与再次发射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1] - 美国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有多次失败记录 首次完成发射与首次完成回收之间相距5年半[1] -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新谢泼德号虽成功完成首次载人太空旅游 但曾多次发生故障[1] 安全要求 - 商业旅游要求载人航天的生命保障系统万无一失 需应对太空中极端温度、辐射环境及失重状态下的人体生理反应[2] - 在海拔100公里高度的冯卡门线进行短暂亚轨道飞行需确保乘客安全往返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2] 成本瓶颈 - SpaceX轨道级太空旅行价格为5500万美元 维珍银河公司亚轨道飞行票价为45万美元[2] - 深蓝航天2023年在淘宝预售2027年亚轨道飞行船票 原价每人150万元人民币以100万元折扣价出售 两张船票上架不到4分钟售罄[2] 市场前景 - 全球太空旅游市场规模2030年可能达到3000亿美元 中国占比有望超30%[4] - 维珍银河、蓝色起源已实现亚轨道旅游试飞 SpaceX将游客送至国际空间站 这些实践验证技术可行性并培育初期市场[3] 政策环境 -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3] - 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地方产业协同加速布局[3] 产业化要求 - 太空旅游普及需突破三重关隘:持续技术优化提升安全可靠性 大幅降低成本使中产阶层有望消费 建立法规标准规范从业资质安全认证与保险制度[4] - 需形成完整商业闭环 使太空旅游从冒险者体验转变为可持续产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