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8-16 18:44
研究突破 -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关于n型热电弹性体的研究论文 开发了首个兼具弹性 伸展性和热电转化能力的n型热电弹性体(TEE) [3] - 该材料通过均匀体相纳米相分离 热激活交联和靶向掺杂技术集成 实现了在150%应变下仍保持橡胶样回弹性 且热电优值(ZT值)可与柔性无机材料媲美 [5] 技术应用 - 研究团队基于n型热电弹性体制造了首个弹性热电发电机(TEG) 展示了其在人体热能收集中的应用潜力 可驱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生物传感器 [5] - 传统观点认为绝缘聚合物会降低热电性能 但该研究发现通过精准选配弹性基质与掺杂剂 可形成弹性体包裹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纤维网络 实现电导率提升与热导率降低的协同优化 [7] 市场前景 - 弹性热电发电机因其卓越的贴合覆盖能力和形状适应性 在自供电可穿戴电子设备 柔性生物电子器件和个人体温调节系统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5] - n型热电弹性体的突破有望大幅提升可穿戴设备中弹性热电发电机的贴肤适形性与能量转化效率 [3][7]
氪星晚报|茅台旗下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入股乐聚机器人公司;SHEIN:累计研发超170项精益工具;因信息系统故障,俄航取消42个航班
36氪· 2025-07-28 18:35
半导体与芯片设备行业 - 阿斯麦等欧洲芯片设备股因三星赢得特斯拉AI芯片生产合同而上涨 同时美欧贸易协议缓解贸易战忧虑为行业提供额外提振 [1] 人工智能与跨境电商 - 阿里国际跨境电商AI解决方案Marco获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之星 头部跨境服务商如妙手 店小秘等均已接入其AI服务 外部生态伙伴AI调用量增长23倍 [1] 汽车与新能源行业 - 韩国环保型汽车注册量首次突破300万辆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是主要驱动力 内燃机汽车注册量减少24.9万辆 [3] - 岚图汽车注册资本增加19%至约36.7亿人民币 原股东赣锋锂业等退出 新增东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 [6]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 SHEIN累计研发170余项精益工具 向供应商交付近6000件 相关工序效率平均提升80% [2] - 乐聚机器人获茅台旗下基金 中信证券投资等入股 注册资本增至约227万人民币 新增股东包括东方精工等 [3] - 富维股份与月泉仿生成立机器人应用实验室 联合产业链企业探索仿生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6] - 宇树科技指出人形机器人面临"伪智能"困局 核心缺陷包括环境感知碎片化和多任务泛化能力不足 [8] 医疗与生物科技 - 以色列理工学院开发新型可穿戴设备 可实时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药物浓度 技术可适配多种慢性病管理 [7] - 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获批首个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双免疫疗法 为特定患者提供无化疗治疗方案 [8] 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 酷赛智能中标荣耀AI NAS相框项目 负责全链条服务 产品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 [7] 投融资动态 - 宁德时代子公司"时代智能"首轮融资投后估值超百亿元 资金将用于滑板底盘项目量产及新技术研发 [4] - 包子连锁品牌"堂上堂"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资金用于供应链建设和人才团队组建 [5] 政策与区域经济 - 上海发放3亿元模型券和1亿元语料券 支持企业采购大模型API和高质量语料 最高补贴500万元 [9] - 马来西亚央行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4%-4.8% 主因贸易和关税不确定性影响全球前景 [10]
重磅综述!10年间164项研究揭示软体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全貌与未来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软体外装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每年1500万人中风,75%-80%幸存者存在运动障碍,美国4040万残疾成年人中有严重行走障碍问题[1] - 软体外装(Exosuit)作为革命性技术,相比传统轮椅、刚性外骨骼具有活动范围广、轻便舒适的优势[1] - 意大利研究团队系统性综述2013-2023年164项成果,涵盖4大驱动技术、55种气动装置及59种电缆系统[1] 技术范式转变 - 刚性外骨骼存在复杂笨重、增加代谢成本等问题,限制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使用[2] - 软体外装采用类服装设计,与使用者肌肉协同工作,保留自然运动范围[2] 四大驱动技术分析 流体驱动 - 55个设备采用,主要为气动驱动,通过充气腔室实现弯曲/扭转等复杂运动[5] - 优势为制造简单(可3D打印),劣势为响应慢、需压缩机/电源限制便携性[5] 电机电缆驱动 - 59个设备采用,类似人体肌腱机制,实现精确控制和高带宽[7] - 存在电缆摩擦导致皮肤损伤风险,需Bowden鞘管但引入额外摩擦[7] 形状记忆合金 - 通过温度变化恢复形状,优势为高能量密度、静音运行[8] - 局限为行程/带宽有限,控制难度大[8] 介电弹性体 - 前沿技术,应变高达300%且静音轻量[9] - 高工作电压(安全问题)限制可穿戴应用[9] 关节辅助方案创新 上肢辅助 - 肩关节多采用气动驱动,如Y形执行器支撑外展[13] - 肘关节倾向电缆驱动,LUXBIT系统通过V形织物转换推力减少皮肤剪切力[15] - 手部辅助超40种设计,Exo-Glove采用仿生肌腱驱动[18] 下肢辅助 - 髋关节SR-HExo采用X形气动肌肉,降低14.6%行走代谢成本[24] - 膝关节PPIA执行器通过褶皱结构增强扭矩输出[25] - 踝关节在步态43%时辅助可实现0.64±0.05 W/kg代谢成本降低[27] 商业化进展与趋势 - 已上市产品包括ReStore(踝关节)、Carbonhand(手部)、Neomano(手指)[31] - 混合设计成为趋势,如SPAR手部装置结合刚性掌杆提高力传递效率[30] - 未来方向为无缆多关节辅助,需解决材料强度与控制智能化问题[34]
戴上眼镜“听”懂世界,东莞一企业解锁智能穿戴创新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0:26
公司概况 - 佳禾智能成立于2013年,201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形成以松山湖总部为核心的全链条集团化公司[5]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4.67亿元,耳机产品收入占比77.25%[2] - 业务布局涵盖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消费电子+新型储能产品及周边产品[5]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团队规模近千人,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科院声学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6] - 近3年研发投入年均超1.2亿元,占营收比例超5%,累计拥有授权专利882个[6] - 2013年成立预研部门,2016年苹果AirPods发布前已布局无线耳机技术并取得多项专利[8][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16-2018年营收从8.32亿元增长至13.47亿元,因提前布局TWS耳机拿下数十个项目[10] - AR翻译眼镜亮相CES 2025,具备实时多语言翻译功能,已申请30余项眼镜相关专利[12][14] - 具备AI/AR整机全链条开发能力,覆盖音频眼镜、拍摄眼镜等主流选型[15] 战略布局 - 从声学业务向AI/AR眼镜升级,重点投入人工智能音频交互、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领域[14] - 与国产大模型企业合作开发AI语音助手,实现多语言实时翻译功能[14] - 通过跨领域技术融合构建多品类消费电子生态,目标成为全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17] 金融合作 - 2015年起与招商银行合作,2024年获2亿元敞口授信额度[18][20] - 招商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2023年以来为供应商低利率融资超2.1亿元[20]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智能手环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11 10:18
行业概况 -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可记录锻炼、睡眠、饮食等实时数据,并与手机同步以指导健康生活 [1] - 基本功能包括运动跟踪、睡眠监测、心率监测和消息提醒 [2] - 拓展功能涵盖移动支付、智能语音助手、压力情绪监测和女性健康监测 [2]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设备厂商和下游终端渠道 [4] - 上游硬件供应商包括英伟达、寒武纪、宁德时代等,中游生产商有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等,下游品牌商为华为、小米等 [5] - 下游销售渠道以线上电商平台(京东、天猫)为主,线下零售门店在高端市场仍具重要性 [5]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起步、快速增长、成熟稳定阶段,当前处于创新发展阶段 [6] - 企业注重差异化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升级,引入高精度传感器和AI算法 [6] - 跨界合作深化,如与运动品牌联名、与健康平台数据共享 [6] 行业政策方向 - 国家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应用,鼓励5G、AI等技术发展 [11] - 2025年政策包括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等 [12] - 2024-2023年政策涵盖生育友好医院建设、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等 [12][13]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智能手环出货量1799万台,同比增长20.2% [14] - 2025年1月腕戴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1.0%,其中智能手环增长68.0% [14] - 2024年市场规模约77.80亿元,产品价格区间149-1199元,均价400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小米出货量超100万台,荣耀、Keep、dido出货量10-100万台 [17] - 市场呈"双寡头"格局,小米和华为占据85%销量份额 [21] - 小米手环9上市推动增长,屏幕亮度、电池容量等功能升级显著 [21] 行业发展前景 -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牌差异化竞争关键 [23] - 大屏化趋势明显,智能手表与手环功能边界模糊化 [23] - 预计未来五年增速18%,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210亿元 [24]
独家|光帆科技三个月融资1.3亿,宁德时代联创、韶音、歌尔入局
暗涌Waves· 2025-05-20 15:01
公司融资与估值 - 光帆科技在三个月内完成两轮累计1.3亿元人民币融资 投后估值超5亿元 [1] - 投资方包括柏睿资本 韶音 歌尔旗下同歌创投 兆易创新朱一明旗下清辉投资及零以创投等产业资本 以及鼎晖投资 阿尔法公社 清华系英诺天使及水木清华校友基金等财务基金 [1]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AI时代下人机交互将从GUI过渡到AI多模态交互 公司致力于构建面向下一代人机交互的AI可穿戴硬件及通用AI Agent [1] - 核心判断是未来五年内可穿戴AI硬件将从"专用功能"转向"通用智能" 现有软件体系无法支持多模态交互和动态资源调度 [1] - 全球AI硬件市场处于探索期 传统硬件缺乏AI功能 现有AI硬件普遍存在软件体验差 功能少且低频的问题 [2] 产业资源与团队背景 - 投资方韶音在骨传导及开放式耳机市场占50%以上份额 歌尔是可穿戴ODM龙头 兆易创新是存储/存算一体芯片龙头 能为公司提供硬件支持和入口 [2] - 柏睿资本由宁德时代联创李平创办 可提供关键器件 产业资源 上下游生态及资本市场支持 [2] - 创始人董红光是小米89号员工 曾主导MIUI 快应用生态 小米自研手机及汽车OS等业务 具备从0到1自研通用OS的完整操盘经验 [2] - 创始团队来自小米 华为 字节 阿里 腾讯等企业 具有深厚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及应用开发能力 [3]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有13位前大厂高管创业 其中11位选择AI硬件或AIGC方向 创始人背景从BAT扩展到小米 理想及AI六小龙等新一代大厂 [3] - AI硬件创业分为三类:昂贵的具身智能公司 收购成熟硬件团队的大厂 以及依赖敏捷创新的初创公司 [3] - 公司凭借融资速度 资源厚度和团队背景已成为"明星项目" 但需关注产品落地速度和生态号召力 [3]
苹果手表上市10年,卖出4000多万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30 10:53
产品功能与市场表现 - 苹果公司发布宣传片《李同学的心跳》,重点介绍Apple Watch的心率检测和高心率通知功能,支持用户实时监测身体状况并在非活跃阶段心率过高时发出提醒[1] - Apple Watch自2015年4月上市至今已10年,年销量超4000万只,年营收约200亿美元[1] - 设备通过后背的四个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及两个可见光LED)实现心率监测,利用血液流动对绿光吸收变化计算心率,每秒闪动数百次LED灯[2] - 新增心电图(ECG)功能,用户将食指放在数码表冠上30秒即可生成实时心电图,该功能显著扩大了产品市场吸引力[1] 技术原理与数据积累 - 心率监测技术依赖绿光吸收变化原理:心脏跳动时血液流量增加导致吸收增强,间隔期减少,通过算法换算为每分钟心跳次数[2] - 苹果已收集超5万小时心率数据,并在全球招募40万真实用户参与心脏健康研究,用于监测心率异常及分析原因[2] 产品发展历程 - 初代Apple Watch因定价争议受质疑(基础款349美元,顶配超1万美元),被部分观点视为"电子玩具"[1] - 2016-2018年三代硬件迭代后,聚焦健身与健康两大场景,ECG功能成为关键差异化卖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