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客服

搜索文档
消失的人工客服,“智障”的AI客服
36氪· 2025-06-04 18:33
AI客服行业现状 - AI客服在电商、金融、物流、教育、通信、医疗等行业广泛应用,但存在沟通不畅、答非所问、转接人工客服难等问题,损害消费体验[1] - 2024年电商售后服务领域与"智能客服"相关的投诉同比增长56.3%[2] - 30款互联网App实测显示40%无法接通人工客服,接通后超半数需12分钟以上响应[3] AI客服主要痛点 - 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回答生硬机械、不能准确理解提问是用户最不满的三大缺点[2] - 30.98%用户反映智能客服无法照顾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2] - 用户需刻意调整说话方式(如咬字清晰)才能与AI客服沟通,稍有不慎即导致理解错误[2] 企业服务策略问题 - 部分企业将AI客服作为削减成本工具,背离"以用户为中心"宗旨[6] - 技术应用存在服务逻辑悖论:用户拨打语音客服时通常问题较复杂,而AI客服应对能力不足[7] - 缺乏有效人工客服转接通道,仅11%App能在4分钟内接通人工服务[3] 技术改进方向 - 需通过优化算法、扩充语料库、提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强化AI客服技术[7] - "智能体"技术可提升多系统串联能力(如旅游平台整合机票、酒店等数据)[7] - 应明确AI客服适用场景边界,标准化服务可通过App等渠道完成[7] 消费者行为反馈 - 实测显示消费者明显倾向选择纯人工客服(假设企业同时提供两种服务时)[2] - 中老年用户因操作困难已放弃使用客服热线[5] - 当前AI客服仅代表高效而非优质服务,实际能力与宣传存在差距[5]
别再逼着消费者大喊转人工了 网友:客服就像在玩捉迷藏一样难找
搜狐财经· 2025-05-10 21:34
智能客服现状与问题 - 智能客服在查询快递、航班等简单问题时效率较高,但面对复杂问题表现不佳[3] - 语音客服和聊天机器人在处理复杂需求时频繁出现答非所问、流程繁琐等问题[3] - 人工客服转接困难表现为入口隐蔽、排队时间长或完全取消人工服务通道[3] 消费者体验痛点 - 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因操作障碍面临更大服务获取难度[3] - 商家售前售后存在服务差异,售后问题常被强制导向智能客服[5] - 低效的客服系统导致消费者问题积压,影响品牌口碑[6][8] 技术与管理缺陷 - 智能客服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语义理解能力薄弱[6] - 人工客服存在转接流程冗余、人员配置不足及排班不合理等问题[6] 行业改进方向 - 需增加技术投入提升智能客服的复杂问题处理能力[6] - 应建立智能与人工客服的无缝衔接机制,实现问题快速移交[6] - 加强客服人员专业培训以提升服务响应质量[6] 商业影响警示 - 劣质客服体验将直接导致客户流失和品牌价值受损[8] - 商家需平衡成本控制与服务体验以维持长期竞争力[6][8]
新华时评·民生无小事丨“转人工客服”,少打弯弯绕!
新华社· 2025-05-07 17:01
智能客服行业现状与问题 - 智能客服普遍存在答非所问、转接人工流程复杂等问题,导致沟通效率低下和消费体验恶化 [1] - 2024年"五一"假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超五成假日消费投诉涉及售后服务问题,包括人工客服无法接通 [1] - 2024年电商领域对智能客服的投诉量同比增长56.3% [1] 政策与行业改进方向 -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优化消费环境并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 [1] - 需优化人工客服接入流程,针对特殊群体设置"一键转人工"功能,并合理分配智能与人工客服比例 [2] - 应明确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的职责边界,提升服务效能 [2] 企业服务理念与消费者影响 - 企业需以消费者为中心,避免将智能客服作为回避客户诉求的"挡箭牌" [2] -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效率是增强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