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G1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回顾
建银国际· 2025-07-29 1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三花智控(H)、三花智控(A)、拓普集团、汇川技术、恒立液压、双环传动、优必选、越疆科技评级为优于大市;绿的谐波、埃斯顿评级为中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显示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正随技术进步和订单确认逐步实现;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和北京世界人形机器人盛会将推高机器人主题热度;机器人供应链订单增加,8 月底中期业绩或有更新;短期内或面临获利回吐压力,建议关注落后股票如汇川技术 [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回顾 展会概况 -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 7 月 26 到 28 日在上海举行,800 多家企业展示 3000 多项前沿展品,包括 40 多个大模型、50 款 AI 终端产品、60 台智能机器人以及 100 项「全球首发」或「中国首发」新品;参展商展示机器人能执行类人行为,如雕蛋、挖冰淇淋等 [1] 企业动态 - 智元机器人展示系列产品,远征 A2 将整合算法和功能,计划每 2 到 3 个月发布新版本,公司希望加速研发和商业化实现盈利,近期订单证明量产能力 [1] - 宇树科技展示人形机器人 G1、四足机器人 B2 和 Go2,发布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宇树科技 R1,售价 39,900 元,定位运动平台级产品,目标客户为 AI 开发者等,凸显技术和性价比优势 [2] - 傅利叶预览新型人形机器人 GR - 3,设计为陪伴型护理机器人;因时机器人发布最新产品 F1,有全金属一体骨架等特点;AI 代理商展示聚焦消费者需求的 AI 应用 [3] - 美的集团讨论「家电机器人」计划,2017 年收购库卡,正研究核心部件及具身智能在家电应用,机器人已进驻荆州洗衣机工厂,2025 年下半年或进实体店,最终以家电机器人形式进家庭 [3] 催化剂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分享 Optimus Gen 3 细节,预计 2025 年底完成原型,2026 年初全面投产,2030 年目标产量超 100 万台 [4] 投资建议 - 覆盖范围内首选标的包括双环、恒立和优必选;短期内或有获利回吐压力,建议关注落后股票如大盘股汇川技术 [4]
机器人概念延续强势 中大力德5天3板
快讯· 2025-07-17 11:08
机器人概念板块表现 - 机器人概念延续强势 中大力德走出5天3板 [1] - 浙江荣泰触及涨停续创历史新高 唯科科技、伟创电气、上海机电、华依科技、禾川科技等跟涨 [1] 行业动态与催化剂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AI下一波浪潮将是机器人系统 [1] - 宇树在链博会展出人形机器人G1和Go2机器人两款明星产品 [1]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7
英大证券· 2025-07-17 10:22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谨防指数波段震荡或回落,下行幅度相对有限,后市震荡偏强是主基调,结构性机会丰富,投资者可关注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择机择低布局科技创新、反内卷、消费升级与政策受益、中报业绩超预期四个方向 [1][2][9] 周三市场综述 - 周三沪深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走势分化,沪指震荡调整,创指、深成指半日微涨,午后三大指数弱势震荡,尾盘均绿盘报收 [5] - 行业方面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超级真菌、肝素等概念股涨幅居前,低碳冶金、PCB等概念股跌幅居前 [5][6] - 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一般,两市成交额14420亿元,上证指数报3503.78点,跌幅0.03%;深证成指报10720.81点,跌幅0.22%;创业板指报2230.19点,跌幅0.22%;科创50指报997.63点,涨幅0.14% [6] 周三盘面点评 - 医药股集体大涨,创新药是医药行业增量领域,商业化落地环境向好,2025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具备配置价值,可关注创新药、中药OTC等 [7] - 机器人行业大涨,杭州某树科技人形机器人今年出货量明显增长,行业上半年增长快;自1月7日以来相关概念板块涨幅大,调整后值得长期配置,2025年下半年可逢低关注 [8] 后市大势研判 - 短期谨防指数震荡或回落,下行幅度有限,后市震荡偏强,结构性机会丰富 [1][9][11] - 市场关注即将召开的重要会议,预计宏观政策加大调控力度,财政投向基建,货币保持流动性,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消费推出刺激政策 [2][9] - 投资可布局科技创新、反内卷、消费升级与政策受益、中报业绩超预期四个方向,科技题材需规避纯概念炒作和高估值品种,中报业绩炒作力度或递减 [2][10]
对话宇树科技王兴兴,造出 9.9 万元人形机器人的 90 后偏才
晚点LatePost· 2024-05-15 22:4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6年创办宇树科技,自主研发机器狗中大多数零部件如电机、3D激光雷达等,累计融资超10亿元[7][9] - 2023年8月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H1,售价9万美元,采用简易设计但稳定性强,吸引OpenAI等机构购买[2][4] - 2024年5月发布升级版人形机器人G1,价格降至9.9万元人民币(降幅超80%),新增灵巧手和360°旋转能力[4][24] 产品技术特点 - 人形机器人技术源自四足机器人经验,控制算法复用率达80%以上,仅用3名全职员工6个月完成H1开发[11][12][15] - 自主研发关节电机和灵巧手(3指设计),G1可完成鲤鱼打挺、舞棍等高难度动作,抗打击测试表现突出[4][20][23] - 成本控制核心在于设计优化而非量产,通过材料替代、结构简化使G1成本较H1降低80%[24][25][29] 创始人特质 - 创始人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硕士期间自研低成本机器狗XDog(研发成本1-2万元),早于MIT开源方案3年[7][50][52] - 强调"24小时思考"的研发方法论,拥有20余年机械设计经验,擅长跨领域技术整合[9][55][56] - 创业初期获200万元天使投资,现公司估值超10亿元,成为四足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7][9][56] 行业认知 - 人形机器人热潮受AI技术进步驱动,预计3-5年内实现AI与机器人深度结合的技术临界点[37][38] - 当前机器人硬件发展滞后AI约10年,行业面临人才短缺和技术方案未跑通的挑战[37] - 机器人形态未必局限于"人形",未来核心在于通用智能而非外形模仿[33][36] 商业化策略 - 机器狗产品覆盖消费娱乐(售价最低9000元)、科研教育、工业巡检三大市场,累计出货量行业领先[69][75] - 采用垂直整合模式,自研电机、驱动器、锂电池等核心部件,拥有自有工厂[30] - 定价策略强调"理性商业利润",通过迭代旧款产品覆盖不同价格带(参考苹果策略)[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