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机器人

搜索文档
“科技之光 两岸同辉”科技之夜闪耀北京亦庄, 共谱京台协同创新篇章
北京商报· 2025-09-22 14:29
晚会开场便点燃全场热情。炫酷的《机器人·共舞》中,伴随着动感电子音乐,街舞团队与宇树G1机器 人、优必选机器人默契配合,机械的精准与舞蹈的灵动碰撞出奇妙火花,将"传统与未来交融"的内核生 动诠释,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的活力。 第一篇章聚焦"科技产品与协同创新",通过沉浸式演讲与特效视频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了量子计算、 脑机接口设备、新材料、新能源四大领域的创新突破。量子计算机在微观世界破解亿万算力难题,脑机 接口架起神经信号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听语者眼镜让无声的交流绽放成清晰的文字,储能技术为新能源 的稳定输出筑牢根基……一项项重塑未来的科技成果,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随后,跟随着机器 人"李白"的视角,观众"走进"两岸科技创新中心,一同见证了京台两地依托强大合力,在人工智能、新 能源等重点领域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9月19日晚,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灯火璀璨,"科技之光 两岸同辉"科技之夜北京晚会在此精彩上演。 这场以"科技为桥,联结两岸,共筑未来"为主线的盛会,通过三大篇章、多个特色环节,将前沿科技与 人文底蕴深度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创新活力与情感温度的视听盛宴,更推动京台论坛从深化合 作 ...
携12家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亮相 华强北很抢眼
深圳商报· 2025-05-23 01:56
展会概况 - 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GAIE)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1] - 华强北携12家本土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展示"AI+硬件"全链条生态和"AI+场景"创新应用 [1] - 展区集中展示从芯片研发到终端落地的硬核科技成果,展现中国电子第一街的创新实力 [1] 华强北产业生态 - 华强北商圈1.45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1公里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 [1] - 汇聚35家专业市场、11万商事主体,创业密度全市第一 [1] - 以"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一周出海"的速度重新定义电子产业效率 [1] - 从"电子元器件集散地"进化为"智能硬件策源地",入驻人工智能企业超350家 [1] 参展企业表现 - 参展12家企业涵盖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开发、机器人应用等多个领域 [1] - 展区累计接待专业观众超万人次,意向客户突破1000人 [2] - 海外采购商占比35%,东南亚、中东地区客商占比显著提升 [2] - AI吉他、AR眼镜、机器狗、优必选机器人等品类成为热门 [2]
太狠了!深圳,机器人正在逼疯机器人
商业洞察· 2025-03-15 12:29
深圳机器人产业概况 - 深圳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城",拥有优必选、宇树机器人等知名企业,春晚亮相的机器人多来自深圳[2][3] - 2025年2月,深圳众擎机器人研发的PM01完成全球人形机器人首个前空翻,该机器人具备24个自由度、320度旋转电机等先进技术,从图纸到成品仅用2个月[3][5] - 深圳肯綮科技研发的1.8公斤外骨骼机器人"π"已在野生动物园应用,十年迭代100代产品,重量从20公斤大幅减轻[6][9] 智能机器人技术突破 - 乐聚机器人开发的"夸父"能理解模糊指令,实现自主决策,曾在乒乓球亚洲杯和政协会议中执行交互任务[10][12] - 优必选Walker S1机器人在极氪工厂展示协作能力,通过负载辨识和柔顺控制技术可协同搬运大工件,抓取柔软薄膜精度达人手水平[13][14] - 优艾智合机器人可替代4名工人完成半导体晶圆搬运,巡检机器人通过红外和AI声纹技术替代8名工程师[16] 产业链优势与规模 - 深圳拥有5.11万家机器人企业(全国第一)、34家上市公司(全国第一),2023年产值达1797亿元(全国第一)[19] - 7家深圳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机器人百强,涵盖核心零部件(兆威机电、速腾聚创)、控制系统(汇川技术)、整机制造(优必选)等全产业链[24] - 本地供应链使核心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如谐波减速器价格从波士顿动力的3万元压缩至800元,本地化率最高达60%[28][31]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两小时配套圈"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优艾智合曾用14天完成从概念到样机,宇树科技为补强供应链在深设分公司[25][30][35] - 深圳开放100个应用场景供测试,涵盖工业、交通、服务等领域,比亚迪工厂、盐田港等均部署机器人实测[32] - 2025年深圳推出45亿元资金支持,目标2026年AI终端产业达1万亿元,2027年机器人关联产业破1000亿元,培育10家百亿级企业[38] 发展历程与企业案例 - 越疆科技获100万元专项扶持起家,现为全球协作机器人第二,产品进入80家世界500强[17][38] - 优必选早期获南山区政府破格扶持,从200万年销售额成长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38] - 2013年深圳启动"登峰计划",2020年立法规定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不低于30%,持续强化科技投入[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