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壹号牛奶

搜索文档
晨光乳业“供港”商标被指擦边 产品多次抽检不合格黑猫投诉34条
长江商报· 2025-05-22 08:14
一个好的商标能让消费者快速记住,有的商标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近日,晨光乳业"供港壹号"商标被指"擦边"。有消费者发帖称,在中国香港从未看到过供港壹号牛奶。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晨光乳业客服表示,供港壹号产品诞生以来到现在都有在香港售卖。同样是企业 官方客服,有的则表示,"并不供应香港"。 晨光乳业称:"'供港壹号'是201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推出的纪念版包装。" 由此来看,晨光乳业使用"供港壹号"商标已有8年。 一位律师表示,从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来看,"供港"等同于"供应香港",暗示产品专门供应香港地区市 场,是专门的"供港标准",加上企业模糊和"擦边"的宣传,容易误导消费者。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工商信息发现,晨光乳业旗下拥有"供港壹号"(啤酒饮料)、"供港壹号"(食 品)、"供港"(啤酒饮料)、"供港"(食品)等多个与"供港"相关的商标。 需要注意的是,晨光乳业曾经被多次曝光产品不合格,原因为牛奶菌群不合格、气味项目不合格等。 官方对是否供应香港说法不一 近日,晨光乳业"供港壹号"商标被指"擦边"。有消费者发帖称,在中国香港从未看到过供港壹号牛 奶,"晨光供港壹号到底供不供港"话题登上热搜。 有消费者表 ...
5.21犀牛财经早报: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 叮咚买菜供应链规划总监获刑
犀牛财经· 2025-05-21 09:39
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 近期,多只绩优北交所主题基金打出"限购牌",以维护策略有效性及投资者利益。此外,多家基金公司 重塑旗下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加码调研,在高波动的"北证赛道"上加速突围。Choice 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随着行情水涨船高,近八成产品年内净值涨幅超过 30%,多只产品的同类业绩排名靠前。(上证报) 市场活跃机会增多 公募指增产品超额收益"加速跑" 今年以来,A股市场活跃度较高。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抓住波段机会,近八成产品跑赢了业绩比较基 准,达到了指数基础上的超额收益效果。其中,跟踪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宽基指数的指增产品 超额收益尤为显著。记者采访多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了解到,今年整体市场活跃度较高,相对有利于量 化策略发挥作用,尤其是成长类因子、交易行为类因子等表现较为突出,整体贡献了较多的超额收益。 随着业界逐渐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投资者会更关注超额收益的稳定性,指增产品未来也要更侧重获 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不仅要分散超额收益来源,还要控制好风险敞口。(中国证券报) 低利率改变打法 私募"弃债投股" 从渠道处获取的私募最新 ...
晨光乳业被指商标擦边:“供港壹号”到底供不供港?
新浪财经· 2025-05-19 18:25
商标争议 - 晨光乳业旗下"供港壹号牛奶"被消费者质疑"供港"仅为商标而非实际供应香港产品 [1] - 公司申请了"供港一号""港贡一号""供港壹号""供港"等多个商标,目前仅有"供港壹号"为注册商标 [1] - 法律专家指出若商品未实际供应香港却使用"供港"商标可能涉及虚假宣传 [9] 市场销售情况 - 公司声称产品在香港有售但未进入主流超市渠道 [3] - 品牌官方回复称有奶源供港历史,产品将在几个月后于香港上市 [3] - 内地市场销售的产品包装分为"供港TM"和"供港壹号®"两种 [1][3] 历史背景 - 晨光乳业前身为深圳光明农场,1975年开始向香港出口鲜奶 [4] - 1979年建厂以来累计出口香港超30万吨鲜奶 [4] - "供港壹号"产品为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时推出 [4] 行业标准 - 香港对进口奶制品有严格审批要求,需提供多项质量化验报告 [7] - 香港与内地在蛋白质含量和菌落数量等标准上存在差异 [7] - 消费者普遍认为"供港"产品具有更高品质 [7] 商标法律纠纷 - 公司曾起诉温氏乳业使用"供港鲜牛奶制造"字样,索赔3305万元 [10] - 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认定"供港"商标合法有效 [11] - 法律专家指出随着消费者认知变化,"供港"商标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11][12] 行业趋势 - "供港牛奶"是近期第三个引发争议的擦边品牌,前有"千禾0"和"壹号土猪" [13] - 有关部门已开始调整政策,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13] - 如何避免商标注册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仍是待解决问题 [13]
“供港”牛奶不供港?擦边商标终将被市场“驳回”|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5-18 21:56
▲某电商平台上的"供港壹号"牛奶营销图片。图/网络截图 "供港"牛奶实际并不供港?又一企业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据《中国消费者》报道,日前,多位消费者向投诉平台反映,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供港壹 号"盒装牛奶,实际并未供应香港,打商标注册擦边球,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商标法的立法初衷是保护企业知识产权、防止市场混淆。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却可能会利用商标审查 的主观性差异和实际使用场景的复杂性,在商标内容中做文章,在使用中通过"文字游戏"制造营销卖 点。 例如,实际并不供应香港市场的"供港"产品,就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从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近期爆出的食品领域一系列的"心机商标"现象,说明在商标申请审查和商标使用监管中,需更加重视核 查相关产品使用场景的真实性和消费场景的复杂性。 监管部门可以此事件为契机,完善商标审查和消费者保护机制,对涉嫌玩套路、误导消费者的商标和商 家进行合理甄别和依法处置。 实际上,即使商标注册成功,也并非就万事大吉。商标法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如违反该法规定,或 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该注册商标也将无效。 从酱油,到酸奶、猪肉,近来,多个商家被曝光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