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
搜索文档
广东外贸一千年:国宝里的外贸与商业智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8 07:51
近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已于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开幕,展期将持续至2026年10月15日。 此次展览之所以成为城中热点,自然离不开展览中陈列的22件国家一级文物。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完整呈现广东千年外贸的发展脉络,广东省博物馆不仅从本馆馆藏中精心遴选了 相关文物,更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全国多家文博机构共同调配,最终让这22件重要珍藏"齐聚一堂"。 这些广东千年外贸史的物证连点成线,为观众们串联出从唐宋元明清至今广东在中国乃至全球贸易体系 里的发展轨迹。 "本次展览是广东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对外贸易专题展。"广东省博物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亚楠向 本报记者揭秘了展览的设计巧思,"在展览每个部分的开篇,我们都会用一组精美的文物来引入。通过 它们,我们能看到这一千年来广州作为对外贸易重要往来通道的繁荣图景和发展情况。"下面我们将通 过讲述本次展览中部分一级文物的故事,再度见证那段跨越千年的广东外贸传奇。 丝路繁华的鎏金印记 步入展厅,首个单独玻璃展柜前格外热闹。柜内陈列了一组金器金光闪闪,引得不少观众围观并举起手 机拍照记录。广东省博物馆教育中心副主任王亚楠向记者介绍,这组金器全部来自"南海I号"沉船, ...
广东外贸越千年:互利天下,向新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0:48
广东外贸历史地位与制度贡献 - 广东外贸活动始于秦汉,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徐闻古港[1] - 唐宋时期形成由国家主导的完整外贸管理制度,距今约一千年,清代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粤海关监管的十三行体制[1] - 十三行体制深刻影响近百年中西贸易格局,是理解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窗口[1] - 1957年广交会应势而生,为国家开辟"以贸破局"路径,成为国家经济风向标[1] - 唐代设立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市舶司,宋代《广州市舶条法》推广全国,清代实行"一口通商"[5] 开放包容的商贸文化基因 - 广东商脉跨越千年持续繁荣的核心动力是深植血脉的开放基因,体现为地理枢纽优势与敢为人先的制度探索[5] - 广东是南海地区东西方海上交往的"十字路口",历时最久且最具延续性的枢纽与引擎[5] - 梁启超指出广东重要地位兼具世界性与全国性,不仅是商品交流窗口更是新经济模式与思想观念输出中心[5] - 唐代广州设"蕃坊"供外商居住,出土唐代牙雕人像印章具阿拉伯人面貌证实"番商如织"盛况[5] - 清乾隆款画珐琅牡丹纹海棠式花篮由法国工匠与本地匠人合作制作,体现中西技术审美融合[6] 外贸模式与产业升级演进 - 第138届广交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标签,展品覆盖人工智能、智慧出行、服务机器人等热门板块[8] - 参展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开辟市场,例如AI+AR智能眼镜集成89种语言实时翻译、AR导航、声纹支付等功能[8] - 服务机器人在第137届广交会大放异彩,展示从具身机器人到教育娱乐机器人的多样化产品[8] - 广东外贸从依赖外商订单的代工模式转向主动运营,希音凭借"小单快反"供应链模式重塑服装制造业逻辑[9] - 出海形态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TCL在越南建生产基地,比亚迪在泰国投资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9] 出口产品结构与市场多元化 - 广东出口产品从陶瓷、代工产品升级至高技术产品,形成从"新三样"到新"新三样"的产业升级路线图[11] - 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大量出口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格局多元化[9] - 出口市场不再局限于欧美,多元化策略应对单一市场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冲击[9] - 广东实现从依赖"人口红利"的"汗水驱动"转向凭借"人才红利"的"创新驱动",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11] - 人才技术等高阶要素集聚持续强化外贸竞争优势,外贸核心始终是做生意、交朋友、谋发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