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这一概念火了!光伏企业大动作,光储融合能否助行业穿越周期?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30 12:33
文章核心观点 - 光储融合正成为光伏行业企业穿越周期、打造新增长曲线的关键战略方向,储能业务已为部分先行布局的公司带来显著业绩贡献 [2][6][14][16] 光储融合成为行业标配 - 隆基绿能参股储能企业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考虑收购其他储能企业,以推动光储融合 [4] - 阿特斯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预计三季度出货量2.1-2.3GWh,全年出货量7-9GWh,储能业务毛利率领跑 [6] - 晶科能源为全年6GWh的储能出货目标努力,天合光能在手储能订单规模超过10GWh,并签订了合计2.48GWh的储能产品销售合同 [6] 光伏企业布局储能的优势 - 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光伏企业可复用发电企业及大型工业用户等客户资源与市场渠道 [6] - 需求场景强绑定,储能是平抑光伏发电出力波动、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的刚性需求 [6] - 技术基础有重叠,两者均依赖功率变换系统(PCS),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上可形成协同效应 [6] 光储融合解决的市场痛点与发展驱动力 - 电源侧:未来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光伏在发电高峰期可能出现零电价或负电价,配套储能可将低电价时段发电量转移至高电价时段消纳,其经济性取决于峰谷电价差 [10] - 政策“136号文”提出适当放宽现货市场限价,将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开,最大化光伏配储的经济价值 [10] - 用户侧:绿电直连政策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且需持续提升比例,催生对高比例储能系统的配置需求 [10][11] - 湖北省明确要求工商业厂房屋顶光伏年度自发自用电量原则上不低于50%,鼓励通过光储协同提高比例 [11] 光储融合对公司业绩的贡献 - 阳光电源上半年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56%,主要盈利贡献来自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 [14] - 阿特斯上半年实现盈利,储能系统交付达3.1GWh,第二季度交付量2.2GWh,环比增长超140% [14] - 天合光能通过全栈技术能力、场景化解决方案和全球服务网络,着力提升项目整体收益率 [14] 行业竞争态势与市场前景 - 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优势保持较强盈利能力,而中小企业已陷入亏损困境 [15] - 企业积极拓展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运营、电力市场交易等延伸业务,以对冲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 [15] - 国内储能系统/EPC招标采购量在8月达到69.4GWh,刷新单月纪录,需求驱动由政策强制配储转向经济性主导 [16] - 阳光电源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乐观估计可达30%,欧洲、美国、澳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强劲 [16]
光储融合渐成趋势,储能与科技巨头组CP
华夏时报· 2025-06-19 22:37
光储融合发展趋势 - 光储一体化成为新能源行业必然趋势,储能成本长期仍有下降空间 [2][3] - 光伏与储能产业协同共生,光储融合正在重塑新能源发展格局 [2] - 储能系统通过"移峰"和峰谷套利提升终端收益率,推动装机需求快速增长 [3] 储能行业增长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增长超130% [3] - 未来三年储能行业规模有望跃升至500-800吉瓦时 [4] 企业战略合作动态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深化合作,聚焦技术融合、生态共建及市场开拓 [5][6] - 合作内容包括联合推进光储发电机应用、智能光伏与储能技术创新、数字能源生态共建 [6] - 华为通过合作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强调协作效应可平衡高峰与低谷期 [6] 头部企业布局 -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等光伏领军企业加速布局储能赛道 [2][4] - 海博思创国内储能装机量排名第一,服务"源-网-荷"全链条客户 [5] - 华为数字能源覆盖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技术积累涵盖电力电子、AI及云计算 [5] 技术应用方向 - 光储融合技术重点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及智能运维场景 [6]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结合推动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