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储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晶科能源:多措并举“反内卷” 共同维护行业健康生态环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5 21:41
行业现状与政策导向 - 综合整治"内卷"是2025年光伏行业的首要任务 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已积极倡导"反内卷"并采取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 明确提出依法整治光伏行业无序竞争 推动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 - 光伏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困境 打破僵局唯有创新 [1] 晶科能源的战略布局 - 公司将通过高质量技术研发 差异化产品创新 一站式光储融合服务及全球化布局等手段 积极破局行业"内卷" [1] - 公司今年将完成40%以上现有产能升级改造 预计2025年底前形成40GW-50GW高功率TOPCon产能 升级改造不涉及新增产能 [2]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5%左右 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达195.58亿元 [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公司推出基于新一代TOPCon技术的TigerNeo3.0组件 最高功率670W 转换效率24.8% 双面率85%-90% 背面发电增益10%-30% [2] - 截至2024年底 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4400项 获得授权专利近3000项 其中N型TOPCon专利467项 [2] - 公司基于N型TOPCon的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转化效率达34.22% 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加速成为下一代量产主流产品 [2] 储能业务发展 - 公司2019年开始布局海外储能业务 为海外客户提供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公司与希腊能源公司Metlen集团签署框架协议 将在智利和欧洲市场部署超过3GWh储能项目 [3] - 2024年公司储能系统出货量突破1GWh 较上年同期实现高增长 2025年计划出货目标6GWh [3] 未来发展规划 - 光储一体化是公司战略方向 公司将持续迭代光储系统解决方案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4] - 公司有信心完成2025年全年储能系统出货目标 储能业务有望成为第二价值增长曲线 [3][4]
卷交付?4企储能项目新进展
行家说储能· 2025-07-11 18:21
工商业储能项目进展 - 天合光能在埃及Abydos完成300MWh光储融合项目,从设备进场到并网仅用2个月,采用Elementa金刚2储能解决方案[2][4] - 天合光能储能产品已在全球六大洲累计交付超10GWh,包括南澳250MW/500MWh项目、英国Tiln Farm光储项目等[5] - 海尔新能源在佛山投运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包含2.5MWp光伏、6MWh储能和7个充电桩,预计年均发电200万度,年减碳2260万吨[6][7] - 海尔新能源"智储星盘"AI云平台可实现智能充放电策略优化,年均降低30%电费,15年总收益超2800万元[9] - 奇点能源35天完成中核临翔二期100MW/200MWh项目交付,采用分布式智慧能量块系统解决方案[10][12] - 奇点能源一期项目投运三个月即刷新西南区域共享储能收益纪录,累计交付工商业储能场景超1000个[13] - 科华数能在拉脱维亚部署S³-EStore工商业储能一体机,采用液冷技术控制电芯温差±1.5℃,支持横向扩展[15][16] - 科华数能此前已投运江苏溧阳100MW/200MWh、宁夏闽宁镇100MW/200MWh等储能项目[17] 行业趋势 - 企业越来越强调储能项目的响应速度、交付效率和服务能力[1] - 海尔新能源获A轮超7亿元融资,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与德国Cell Mind、法国巴黎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9]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提质升级,为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创造条件
快讯· 2025-07-04 08:12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工信部召开高规格光伏行业座谈会 体现对治理无序竞争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视[1] - 中央近期明确指示需解决光伏行业"内卷式"竞争的紧迫性[1] 行业秩序重塑措施 - 严控新增产能和存量产出是重塑行业秩序的首要任务[1] - 需引导光伏产品价格回归理性水平[1] - 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提质升级 为落后产能退出创造条件[1] 市场拓展建议 - 建议规范出口措施以促进海外市场有序竞争[1] - 加快光储融合发展以保障新能源高水平消纳[1]
储能竞赛下半场:向场景驱动和光储融合要发展
36氪· 2025-06-26 10:40
行业趋势 - 储能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聚焦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经济模型,实现储能系统在调节电网、套利等场景中的实际价值 [3] - 行业从单纯比拼电芯参数演变为贯穿技术、安全与应用场景的全方位较量,强调对细分市场和应用场景的精准适配能力 [4] - 光伏行业从制造为王走向解决方案为王的时代,天合光能预计解决方案业务占比将从1/3提升至50%以上 [6] 企业战略 - 海博思创提出"储能+X"全域融合模式,实现储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已落地多个场景并与华为数字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2] - 阳光电源发布两款逆变器新品和PowerTitan3.0智储平台,打造5A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将684Ah规格电芯确立为下一代大电芯技术路线 [3][4] - 协鑫储能推出"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覆盖零碳城市、零碳园区、零碳工厂等核心应用场景 [4] 技术创新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通过智慧储能、数字新能源的深度耦合,实现光储解决方案的深度协同,提升响应速度和能量利用率 [5] - 天合储能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通过构网技术、耐高温设计及超长循环性能等差异化能力,应对多场景需求 [6] - 行业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构网技术和AI赋能,AI技术与光储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解锁智慧能源新未来的重要密码 [7] 产品与解决方案 - 阳光电源推出全球首款400kW+组串式逆变器SG465HX和全球首款分体式模块化逆变器1+X 2.0 [3] - 恒翼能展出覆盖全领域、全场景的移动储能系列产品,包括适用于"临时超充站"的解决方案 [4] - 特变电工强调储能系统必须结合光伏特点去做产品和系统的定义,以解决光伏发电波动性问题 [6]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624
第一创业· 2025-06-24 11:15
核心观点 - 美国纽约州计划建造大型核电设施,代表美国核电建设重启,利好中国电站主机制造企业和港股矿业公司;中国管制芬太尼核心原料中间体,叠加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基本结束,后续市场大概率回暖;5月光伏新增装机量暴增,下半年装机量或下滑、组件价格或腰斩,光储融合或成破局关键;受政策和市场预期影响,白酒板块持续调整,需求端改善仍需时间 [1][2][5][7] 产业综合组 - 23日报道美国纽约州将建大型核电设施,是15年来美国新建首座大型核电站,州长指示公共电力公司增加至少1GW新核能发电,代表美国核电建设重启 [1] - 美国核电重启利好中国电站主机制造企业,因全球核电站很多大型铸锻件从中国进口;还会带来釉矿价格上涨,利好港股矿业公司 [1] 先进制造组 - 5月光伏新增装机量92.92GW,同比大涨388.02%,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正式突破1TW [5] - 新老政策切换催生抢装大限,推动光伏新增装机量暴增 [5] - 抢装透支未来需求,预计下半年装机量或快速下滑、组件价格可能腰斩,产能过剩使很多企业在价格战中出局,行业集中度提升,高负债中小组件企业和P型产能占比过高企业受重大打击 [5] - 抢装风波后,光储融合或成破局关键,配置储能提升项目经济性,利好储能电池、储能逆变器等企业 [5] 消费组 - 受政策影响,市场对公务接待预期引发白酒板块持续调整 [7] - 人民网发文强调执行政策应精准划界,目前茅台批价仍下行且未企稳,预收情况持续下降,反映中下游进货意愿待改善 [7] - 消费复苏中,白酒需求受经济环境影响大,需求端实质性改善仍需时间 [7]
光储融合渐成趋势,储能与科技巨头组CP
华夏时报· 2025-06-19 22:37
光储融合发展趋势 - 光储一体化成为新能源行业必然趋势,储能成本长期仍有下降空间 [2][3] - 光伏与储能产业协同共生,光储融合正在重塑新能源发展格局 [2] - 储能系统通过"移峰"和峰谷套利提升终端收益率,推动装机需求快速增长 [3] 储能行业增长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增长超130% [3] - 未来三年储能行业规模有望跃升至500-800吉瓦时 [4] 企业战略合作动态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深化合作,聚焦技术融合、生态共建及市场开拓 [5][6] - 合作内容包括联合推进光储发电机应用、智能光伏与储能技术创新、数字能源生态共建 [6] - 华为通过合作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强调协作效应可平衡高峰与低谷期 [6] 头部企业布局 -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东方日升等光伏领军企业加速布局储能赛道 [2][4] - 海博思创国内储能装机量排名第一,服务"源-网-荷"全链条客户 [5] - 华为数字能源覆盖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技术积累涵盖电力电子、AI及云计算 [5] 技术应用方向 - 光储融合技术重点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及智能运维场景 [6] - 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结合推动清洁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 [7]
光储融合新标杆!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共建绿色能源生态,开启全球协同新篇章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00
战略合作签约 - 海博思创与华为数字能源在SNEC 2025国际太阳能展上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光储融合解决方案 [1] - 合作标志着双方从"战略携手"进入"价值共生"新阶段,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共建树立行业合作新范式 [1] 合作三大方向 - 第一方向:融合光伏与储能科技,联合推进光储发电机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重点覆盖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光储融合及智能运维领域 [2] - 第二方向:共建数字能源创新生态,加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及解决方案联合创新,孵化面向未来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2] - 第三方向:拓展全球市场合作,依托双方全球布局优势,推动先进数字能源技术及解决方案的国际落地 [2] 技术协同突破 - 通过智慧储能与数字新能源的深度耦合,实现光储解决方案的深度协同,突破传统"拼凑式集成"模式 [3] - 储能系统在光伏波动场景下可提升响应速度与能量利用率,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器"功能 [3] 行业价值共创 - 海博思创强调合作不仅是商业强强联合,更是构建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的零碳征程 [4] - 华为提出"新能源马拉松"理念,认为合作将加速能源智慧升级,推动新能源成为全球主力能源 [4]
跨界工商储!这家AI企业拟100%收购阳光优储
行家说储能· 2025-06-17 19:25
公司动态 - 泰禾智能拟以不超过5000万元收购控股股东阳光新能源全资子公司阳光优储100%股权,以拓展工商业用户侧储能业务 [1] - 本次交易为跨界收购,公司此前无工商业用户侧储能业务经验和技术人员储备,但认为对整体经营影响较小 [3] - 泰禾智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同比增长10.68%),净利润2146.96万元(同比增长89.89%) [3] - 阳光优储2024年营收1977.61万元(占泰禾智能营收3.51%),净亏损613.21万元;2025年1-3月营收1570.29万元(占比15%),净亏损2265.66万元 [5] 业务布局 - 泰禾智能当前核心业务为智能检测分选装备和智能包装装备,在光谱检测、智能算法和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方面有技术积累 [3] - 阳光优储成立于2023年2月,注册资本2亿元,专注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 [5] - 阳光优储投资运营的工商业储能电站规模位列安徽省前列,采用阳光电源PowerTitan液冷储能系统和阳光新能源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5][7] - 阳光优储参与项目包括:安徽友进冠华工商业储能电站(35MW/70MWh)、安利股份用户侧储能电站(12.5MW/25MWh)、广悦化工用户侧储能电站(75MW/150MWh) [7] 技术协同 - 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正向市场化价值驱动转型,AI自动化预测电力市场变化成为趋势 [4] - 泰禾智能在工业AI视觉识别、光谱检测、智能算法方面的技术积累,可能应用于储能系统安全监控和智能运维场景 [4] - 收购后或将AI视觉识别等技术导入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电站的安全监控和智能运维 [4] 战略意图 - 阳光新能源为阳光电源旗下子公司,专注于光伏新能源项目开发,2023年12月已宣布启动分拆上市计划 [7] - 阳光新能源估值达193亿元,接近独角兽级别,此次交易可能为未来资本运作铺路 [7] - 交易完成后将签署协议规避阳光新能源旗下其他子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8]
浚辉新能源:深化光储融合战略,领航全球化布局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14年,长期深耕海外市场,近年来积极拓展国内业务 [1] - 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储能制造、海外组件经销、光伏与储能投资 [1] - 储能制造专注于户用储能领域,产品以标准化、分销场景为主,契合海外市场需求 [1] - 海外组件经销代理天合、隆基等头部品牌,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德国等地设有分公司,海外渠道超400家 [1] - 光伏与储能投资以资方角色参与项目,形成制造、经销、投资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1] 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 - 业务涵盖大储、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 [2] - 重点展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高端酒窖、鱼缸养殖、新风系统及安防等领域 [2] - 针对海外客户推出整合电池、逆变器及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储能设备,简化安装流程 [2] - 大储面向央国企及上市公司,参与大型储能项目 [2] - 工商业储能针对项目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户用储能主推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涵盖并网/离网一体机及高、低压产品 [2] 行业趋势与战略 - 新能源未来增量将主要来自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市场 [2] - 新能源出海成为趋势,公司凭借十余年海外渠道积累具备先发优势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1] - 公司紧跟行业变化,提前谋划、多方位布局应对国内储能行业竞争 [2]
SNEC:光伏寻找新坐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2:21
行业现状与展会观察 - 国内光伏行业处于周期性调整低谷阶段,但头部企业仍斥重金参展SNEC PV展会,三天参展人次达50万,现场热度不减[1] - 头部企业积极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合作及新生态构建,试图跳出单纯"制造"定位[1] - 行业共识表明企业经营实际状况仍面临挑战,存活下来的企业需应对行业调整期的艰辛[1] 技术创新与竞争格局 -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强调光伏产业需回归技术创新,解决主力能源面临的问题[2] - 当前光伏技术以"小创新"为主,电池环节TOPCon、BC、HJT三类N型技术同台竞争,创新节奏放缓[2][3] - 晶科能源TOPCon组件量产功率达670W,效率24.8%;隆基绿能HIBC技术组件功率超700W,效率25.9%;通威股份HJT组件功率达790.8W,效率25.46%[2] - 行业对组件新品反应平淡,认为技术差距不大,TOPCon技术红利两年内耗尽,利润空间压缩影响创新热情[3][4]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指出TOPCon、BC、HJT技术伯仲之间,未来钙钛矿叠层电池才是技术突破关键[4] 行业调整与产能策略 - 自2023年Q4起行业开启深度调整,组件企业达成自律避免价格战,硅料企业探索"以大收小"去产能方案[5] - 头部企业一致表态短期内不再新增产能,晶科能源强调谨慎对待国内外扩产,爱旭股份转向产品结构调整[5] - 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指出价格战已无意义,头部硅料企业正沟通产能整合方案[5] 光储融合与业态创新 - SNEC展会上"光储融合"趋势显著,企业转向综合能源、智慧能源系统方案,光伏产品仅作为其中一环[6] - 正泰集团、天合光能、协鑫集团等明确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商定位,拓展源网荷储协同应用场景[6] - 专家指出新能源需通过配储、虚拟电厂、绿电直连等模式构建竞争力,实现价值最大化[6] - 协鑫集团朱共山认为光伏正从电源角色进化为能源生产-储存-消费枢纽,技术、市场、政策三重变量驱动产业重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