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
搜索文档
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长江日报· 2025-10-24 10:24
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化 - 闪存芯片、脑机接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世界领先创新成果加速诞生 [1] - 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 [2] - 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 车规级智能传感器研发获关键突破 可精准识别道路行人障碍物 已在东风汽车落地应用 [2] - 星载通信产品与北斗系统深度融合方案助力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 [4] - 产出包括“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在内的一批重大成果 [4] 创新平台与研发体系 - “十四五”期间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1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 [2] - 建成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1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2] - 8家湖北实验室涌现24项亮点成果 [2]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引进领军科学家及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 集聚人才近1000人 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 [2] - 组建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整合97家单位 汇聚3700余名科研人员 投入近90亿元科研资金 [4]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 [5] 产业发展与集群效应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的高速增长 [1]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迈向万亿级 6个主导产业产值过千亿 [5] - 商业航天、绿色船舶等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5] - 武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 - 集成电路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6] 企业培育与创新生态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 超1.66万家 是2020年的2.66倍 [1][7] - 培育研发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突破1100家 [7] - 中科凡语智策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深度服务全国超100家政府机构与大型企业 [6] - 政府成立应用场景开放与创新办公室 将政府投资项目转化为应用场景 [6] - 市投资促进局设立项目落地处 通过全流程闭环服务助力阿里巴巴华中总部等重大项目落地 [6] - 懂科技、产业、资本、市场、管理的“T”型产业尖兵全面布局 [6] 城市创新能级提升 - 武汉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武汉创新策源能力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跃升 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增长极 [3] -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从第13位跃升至第9位 [3]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医工交叉、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5]
中国新闻网:武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5:48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6万家,是2020年的2.66倍;2024年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 董丹红表示,下一步,武汉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十四五"时期,武汉创新策源能力实现跃升,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在武汉的全国重点 实验室总数达4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 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武汉问世,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 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 得益于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稳步建设,武汉打造了一批集科技体 制改革创新、创业投资、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于一体的"枢纽型"创新平 台。 据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维华介绍,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 已引进集聚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创新创业人才近1000人,投资转化科技成果 近1000项,成为助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桥梁纽带"。 武汉市政府新闻办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