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鑫颗粒硅
icon
搜索文档
Infini Capital 7亿美元加注协鑫科技(03800) 助力光伏行业“反内卷”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4:19
核心观点 - 国际长线资本无极资本通过定向增发向协鑫科技战略投资约7亿美元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和技术升级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样本 [1] - 合作聚焦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 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硅烷气第二曲线打造 以及钙钛矿技术商业化应用 [1] - 国际资本注入推动公司从硅料供应商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符合国家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2] 战略投资与合作 - 无极资本通过定向增发向协鑫科技投资约7亿美元 [1] - 无极资本双总部位于阿联酋阿布扎比和中国香港 近期为中国高科技公司提供超过100亿港币资金支持 [1] - 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通过市场化收购 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3] 技术布局与产业影响 - 投资部分用于支持钙钛矿技术投入和商业化落地 [2] -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至少有3条GW级钙钛矿生产线投产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钙钛矿电池产能达161GW [2] - 协鑫颗粒硅技术的低碳优势受欧盟碳税机制推动 在欧美市场获得溢价能力 需求缺口持续扩大 [2]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亚洲贡献2024年全球72%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 [2] - 中国在太阳能产业的投入推动全球技术快速发展 为协鑫科技全球化布局奠定产业基础 [2] - 光伏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继续发挥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作用 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 [3] 企业发展与转型 - 协鑫科技加速布局钙钛矿技术 通过技术迭代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 - 公司从硅料供应商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合作推动市场化兼并重组 政策强制约束和技术淘汰机制协同实践 终结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1][3]
国际长线资本战略投资协鑫科技,助力光伏行业"反内卷"高质发展良机
格隆汇· 2025-09-16 11:40
战略投资与合作 - 国际长线资本无极资本Infini Capital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向协鑫科技战略投资约7亿美元 [1] - 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 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1] - 合作聚焦供给侧改革的资金储备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强化第二曲线以硅烷气打造新增长极 赋能钙钛矿技术升级及商业化应用 [2]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协鑫科技加速布局钙钛矿技术 国海证券预测2025年将有至少3条GW级钙钛矿生产线投产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30年钙钛矿电池产能达161GW [2]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4年亚洲贡献全球72%的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 欧盟碳税机制使协鑫颗粒硅技术低碳优势转化为市场溢价能力 [3] - 欧美市场对低碳光伏产品需求缺口持续扩大 中国在太阳能产业的投入推动全球技术快速发展 [3] 行业影响与公司转型 - 此次合作以市场化兼并重组+政策强制约束+技术淘汰机制的协同实践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 [1] - 协鑫科技从硅料供应商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符合国家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 [3] - 合作有助于公司扩大竞争优势 高效辐射国内外高端市场 将碳排放优势转化为定价权 在全球光伏市场重构中占据有利位置 [1][3]
从SNEC信号看多晶硅未来发展新趋势
多晶硅行业产能整合 - 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通过"直接出资+债务"模式成立专业管理公司 实现产能出清和产出可控 目标是将硅料价格维持在合理价位 使整个产业链获得合理收益 [1] - 通威及大全在一季度业绩说明会提及产能整合话题 表明行业正走在改善向好的道路上 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1] - 天合光能表示光伏行业中下游环节即将迎来大规模整合 将无序竞争转为深度合作模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发展 [1] - 2024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共计286.83万吨 年度复投料均价约5.0万元/吨 近期整体均价仅3.4万元/吨 仍有50万吨左右产能暂缓投产或推进中 企业亏损一年有余 [3] 绿色发展路线 - 通威正式加入全球三大新能源权威组织(全球太阳能理事会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行动联盟 太阳能管理倡议) 彰显深度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的战略决心 [2] - 协鑫提出绿色分级定价倡议 希望碳值领先产品能拥有更完善配套政策 并与其他商品拉开合理价差 [2] - 协鑫颗粒硅产品碳足迹降至14.441kgCO₂e/kg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应对国际贸易碳壁垒提供有力支撑 [2] 行业发展趋势 - 多晶硅行业正向着产能整合 差异化发展方向前进 [3] - 在存量产能未受冲击背景下 企业主动降低开工 限制出货等温和行为对市场改善程度有限 比拼电价或降低品质成为近期主旋律 [3] - 多方企业积极促成产业革新 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彻底成为历史 行业将迎来更健康和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机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