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美对虾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好吃的,中国都能产(经济新方位·特产背后的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27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 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新特产、新品牌、新技术涌现,丰富了消费市场并增加农民收入 [1] - 云南咖啡、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重庆淡水澳洲龙虾、甘肃南美对虾等"洋美味"成为"中国新特产",发展为带富一方的特色产业 [2] 安徽霍邱县朗德鹅产业 - 安徽霍邱县聚集140多家鹅肝生产企业,年出栏朗德鹅500万只以上,生产鹅肝超5000吨 [3] - 六安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建远是第一批引进朗德鹅养殖的企业家,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养鹅行列 [4] - 霍邱县出台用地、财政、金融服务等帮扶政策,每年统筹财政资金对朗德鹅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养殖基地建设等给予奖补 [4] - 安徽仁俊禽业养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数百万元改造生产车间,包括安装实时监控系统、升级保鲜库和冷藏库,以进军实体商超市场 [5] 四川雅安鱼子酱产业 - 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在雅安天全县建立鲟鱼养殖基地,利用当地冷水资源优势发展鱼子酱产业 [6] - 鲟鱼养殖周期长,从鱼苗到成鱼需8年,鱼子酱加工需17道工序并在15分钟内完成 [6] - 荥经县成立冷水鱼产业化联合体,为成员提供技术支持并以高出市场价5%的保底价收购达标产品 [7] - 雅安鱼子酱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7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正申报"天府鱼子酱"区域公用品牌 [8] 甘肃临泽县南美白对虾产业 - 甘肃临泽县丰森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盐碱地和地下水资源优势,建设陆基循环水智慧养殖基地 [9][10] - 公司采用八角池设计,空间利用率达70%,并实现零排放生态养殖 [11][12] - 公司新增数字化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传感器、投喂机和智能监测与控制平台,逐步推进自动化管理 [12] - 目前建成8座养殖大棚,年产南美白对虾12万斤,其他高价值水产品2万余斤,实现经济效益400万元 [12]
振兴三题
人民日报· 2025-06-03 05:43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昌汉白村脱贫户24户56人,其中因病致贫15户,因学致贫3户,缺技术致贫2户,缺资金致贫3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 [4]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住院医保平均报销比例70%,普通门诊报销60%,特殊病门诊报销90% [4] - 旗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应急救助资金,构建6道防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应急救助)防止因病返贫 [4] - 教育帮扶政策覆盖各学段,包括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中免学费住宿费+助学金、中高职/大学雨露计划+滋蕙计划+助学金,村集体还发放大学奖学金 [5] 产业振兴与销售模式创新 - 规模化种植甜糯玉米1000亩,亩均产值较普通玉米增加2000元 [9] - 发展订单农业:3200亩马铃薯由内蒙古农业公司订单收购用于深加工(年产36万吨马铃薯全粉/薯片),计划在杭锦旗打造20万亩种植基地 [11] - 建设辣椒加工厂延伸产业链,生产辣椒面、辣椒酱等产品 [10] - 多元化种植模式:19个大棚同时种植甜糯玉米、甜瓜、西瓜、辣椒等,通过订单试种南瓜新品种 [11] 人才振兴与返乡创业 - 常住人口从2017年1580人锐减至520人,60岁以上老人占比60% [14] - 村"两委"班子配备3名大学生+1名"乡招村用"大学生,储备3名后备干部 [15] - 返乡创业案例:退伍军人赵云成立合作社带动11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万元,5年累计助销农产品180万元 [15] - 盐碱地改良项目:袁占飞投资600万元流转1040亩地养殖南美对虾(售价20元/斤)并种植水稻,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突破技术难题 [16] 基础设施与集体经济 - 高标准农田改造使沙化荒地变为稳产水浇地,配套节水灌溉管网 [9] - 村集体通过特色果蔬种植实现年度分红2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 [15] - 巴拉贡镇计划在三盛公水利风景区设展销柜台并开设助农直播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