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贫攻坚
icon
搜索文档
靠奋斗过上红火日子(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0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十三号村发展温泉民宿和森林康养新业态 [1] - 四川通江县通过持续深耕银耳产业形成致富支柱产业 [1] - 云南昭通市打造从育种到加工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1] 产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 脱贫地区需补足技术、市场、人才等短板以培育有效益的富民产业 [2] - 建立龙头带动和产业奖补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特色种养和手工作坊 [2] - 需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避免政策"急刹车" [2] 人才振兴与技能提升 - 重庆江津区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跑项目找资金 [3] - 福建南安市配备3600多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破难题 [3] -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匠传承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 [3]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看中国经济之“美”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24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 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约60%,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 4%,跑赢GDP增速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2025年普惠性托位目标为每千人口4 5个,新增66万个托位 [3]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 9亿人,6000余家公立医院设老年医学科 [3] - 2024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 8万个,建设保障性住房180万套(间),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566 8亿元 [4] - 832个脱贫县培育2-3个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 7万亿元,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 3万人 [7]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 2%,快于城镇居民增速 [8] 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 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25%,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全球第一 [10] -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100亿元修复草原,年均修复4600万亩,鲜草总产量超5 5亿吨 [11] - 上半年七大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0 4%,209个重点湖库78%水质优良,长江刀鲚重现中游 [12] - 上半年339个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 8%,PM2 5浓度同比下降2 4%至32 1微克/立方米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降低3 8%,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3 2%,林草年碳汇量超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13] 产业振兴与区域协调 - 云南盐津县81万亩方竹产业带动农户年收入达40万元,易地搬迁工厂吸纳数百人就业 [6] - 东西部协作通过"产业飞地"等模式推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消费帮扶等四项行动 [7] - 宁夏腾格里沙漠建成153公里锁边带,有效遏制沙尘扩张并保护黄河上游生态 [10]
焦点访谈|世界屋脊上的民生答卷
央视网· 2025-08-03 21:20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实现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1] - 2019年底西藏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4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 [12] - 2024年西藏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 嘎拉村乡村振兴案例 - 嘎拉村通过278亩野生桃树发展桃花节旅游,成为村集体最大收入来源 [3] - 2015年广东援藏队投入资金超千万元建设小康示范村,2017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5] - 2024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2万元,全村总收入14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0万元 [9] - 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包括桃花经济、采摘园、土地流转、种养殖和运输队等 [5] 四季吉祥村民生改善 - 2024年建成幸福驿站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65家日间照料中心覆盖西藏 [14] - 援藏产业园提供就业机会,村民扎西罗布从收银员晋升为后勤负责人 [16] - 政府提供创业资金扶持,扎西罗布爱人在镇上开设店铺经营多种业务 [18]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升级 - 318国道带动嘎拉村旅游发展,形成"西藏桃花第一村"品牌 [3] - 运输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达瓦坚参通过村运输队获得稳定运输订单 [7] - 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 [14]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海燕村脱贫户收入连年上涨—— 细算一个脱贫户的家庭收支账(不掉队 赶上来)
人民日报· 2025-07-31 06:03
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 脱贫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1] - 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 海燕村脱贫案例 - 杨生梅从宁夏海原县马湾村搬迁至石嘴山市惠农区海燕村,2020年实现脱贫 [2] - 2023年海燕村建起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杨生梅在园区上班,月收入4500元 [2] - 园区与盒马鲜生、永辉超市合作,产品销往广东、四川,盐碱地蔬菜因"富硒"标签供不应求 [4] 村集体经济发展 - 海燕村引进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现有49座现代日光温室,每棚辣椒年产两茬,每茬上万斤 [3] - 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年前的几乎为零增长至200多万元 [7] - 未来计划扩建200多个温室大棚,发展菌菇种植、肉羊养殖、绿色生菜等产业 [7] 村民收入与生活改善 - 杨生梅一家6口2023年总收入约12万元,包括就业奖励、种粮补贴、养羊补贴等多项收入 [4] - 海燕村脱贫户人均收入逐年增长:2022年14848元、2023年17111元、2024年19327元 [4] - 村庄环境显著改善,水泥路通户、路灯照明,阅览室、小公园、幼儿园等设施齐全 [6][7] 产业与就业带动 - 海燕村设有两个扶贫车间生产袜子和编织袋,村民就业机会增加 [7] - 村庄周边工厂多,通勤班车直达厂区,方便村民就业 [4] - 杨生梅成为就业带头人,带动村民参与园区工作,丈夫马守成也进入园区就业 [2]
年中经济观察丨曾经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央视新闻· 2025-07-29 12:14
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 - 威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涵盖电工、电焊工、叉车、家政等领域,1-7月已组织110个班,培训5500多人[1][3] - 光伏生产企业优先录用持证人员(如电工证、叉车证),有技能证书者薪资更高,90%员工为本地人[5][7] - 威宁2024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11人次,涉及14个工种,城镇新增就业8120人[9]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赫章县天麻产业采用智能化菌棒生产线,生产周期从3年缩短至60天,2024年种植规模预计从8000亩扩至2.2万亩[10][12] - 赫章县天麻产业2024年底种植面积达8.2万亩,产值12.5亿元,种植大户带动农户参与[14] - 湖南安化县发展黑茶产业及茶园生态旅游,单月吸引游客1.5万人次[14] 全国脱贫攻坚成果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1770亿元衔接资金,6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超3900亿元[16] - 7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16]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3万人(截至2024年6月),同比增0.3%[18] 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 - 脱贫地区义务教育辍学、基本医疗参保率、乡村医疗"空白点"实现动态清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18]
7月28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8 21:54
文化建设 -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20年前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并部署"八项工程",20年来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劲动力 [3] - 2025年溯源新思想论坛在杭州举行,探讨新思想实践 [5] 政策与制度 - 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1][4] - 民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通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要求结合未来5-15年人口老龄化趋势配置资源 [12] -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意见严惩组织性、职业性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对未成年人等从宽处理 [14] 经济发展与财政 - "十四五"期间国家财力基础壮大,税收改革与发展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6]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7] 生态环境与农业 - 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 [8][9] - 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显著,珍稀水生物种保护和鱼类资源恢复取得进展 [10] - 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9%,抽检1.53万个样品 [13] 区域发展 - 雄安新区安居保障房迎来首批疏解央企120名员工入住,承接疏解迈出关键一步 [17] - 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发布,为找矿突破、城市建设和防灾提供数据支撑 [16] 国际动态 - 柬埔寨和泰国宣布停火,29日0时生效以恢复边境正常生活 [20] - 欧洲多地林火蔓延,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受灾严重,部分居民撤离 [21] 公共卫生 - 我国病毒性肝炎新发感染有效控制,9省市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降至1%以下,7500万感染者医疗负担减轻 [15]
脱贫稳稳的 兜底牢牢的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4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松营村通过三级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对因病刚性支出大幅增加的脱贫户王志伦家实施精准帮扶,包括医疗补助和牲畜补助,帮助其显著降低返贫风险[4][5] - 毕节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线上联动监测和线下全面排查,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兜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6]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监测对象均落实帮扶措施[7] 特色产业发展与增收 -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毛寺村通过发展设施果蔬种植和乡村旅游业,带动脱贫户毛腾俊年收入近1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较2013年翻三番至16076元[8][9] - 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0] 易地搬迁与后续扶持 - 江西省修水县汤桥村通过"板凳会"机制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停车位规划、路灯安装等,并建立村规民约促进和谐共处[11][13] - 全国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衔接资金239.15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确保有劳动能力搬迁脱贫户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14] 就业帮扶与技能培训 - 陕西省紫阳县仁和国际千户社区的海利鑫毛绒玩具厂吸纳17名搬迁脱贫户稳定就业,占比超50%,全县新社区工厂共吸纳1762名脱贫群众就业[15] - 紫阳县通过"紫阳修脚师"培训全链条服务,累计培训修脚师4.5万人(脱贫人口占比42%),相关产业劳务收入达35亿元[16][17] - 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就业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18]
2994.8亿斤、5.2万亿元、22.4亿人次……看中国经济“答卷”中的“含金量”
央视网· 2025-07-18 09:24
农业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1] - 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夏粮亩产375.6公斤 比去年增加0.1公斤 [3]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 秋粮面积稳中略增 长势正常偏好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3] -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和88% [4][6]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3300多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36万支 [7][9] - 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 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 旬产量2623万吨 同比增长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 [11] -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长2.8% [11]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12][14]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16]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16] 中央企业经济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同比增长0.5%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 营业收入利润率7.4% [18] - 上半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139.8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 - 1-6月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8924亿元 占总投资的38% [20] 铁路运输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4亿人次 同比增长6.7% 创历史同期新高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 同比增长7.5%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外籍旅客91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0.1% [22] - 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游列车972列 同比增长23.2% [22]
彝乡村寨焕新颜
四川日报· 2025-07-18 05:57
产业发展 - 三河村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19850元,较2020年脱贫时的8934元翻了一番多,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和外出务工收入 [2] - 三河村富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400多头牛,正与成都、宁波等地客商洽谈销售 [2] - 三河村共养殖1500多头西门塔尔牛,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力量 [2] - 火普村蓝莓产业从4年前的50亩扩展至2022年的1000亩基地,配套建设500平方米冷库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2] - 火普村2022年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200亩西洋参和滇黄精,其中100亩西洋参预计2026年上市销售 [2] - 火普村正在建设1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 [3] 特色农业 - 三河村种植200亩红梨,今年已开花 [2] - 火普村蓝莓今年预计产量2.5万公斤,预计2027年丰产期产量将达600公斤/亩以上 [2] - 三河村村民郑吃合去年出栏生猪700多头,今年通过抖音直播销售自制腊肉 [2] 文旅融合 - 火普村正在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包括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民族特色餐厅、传统工坊、枫林书舍、观景平台等 [3] - 项目旨在形成集旅游、接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 [3] 教育发展 - 三河村村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相互比较孩子成绩成为常态 [2] - 今年三河村有5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 [2]
夏粮稳产丰收 七大亮点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
央视新闻· 2025-07-17 15:15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夏粮稳产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是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 [2] - 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3] - 牛奶产量1864万吨,增长0.5%,蔬菜水果供给充裕、品种丰富 [3]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97.9%,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 [3] - 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生猪养殖保持盈利 [3]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4] 农业科技装备 - 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311万份样品测试化验工作 [5] - 加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 [5] 农民收入与消费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6]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 [6] -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同比增长4.9% [6] 乡村建设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7]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7] 农村改革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省份 [8] - 全国家庭农场近400万个、农民合作社210多万家,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