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子酱
搜索文档
中国新“土特产”端上高端餐桌的背后
新华社· 2025-11-20 09:2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已成为全球鱼子酱主要生产国,生产全球60%的鱼子酱 [1] - 2024年中国松露出口量约45.4吨,在2023年占全球贸易量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约40% [1] - 天猫平台“双11”期间,鱼子酱生产厂商卡露伽旗舰店成交金额达去年同期的2.38倍,鹅肝等品类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1] - 蔓越莓、松露等新“土特产”成交情况良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科技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鲟鱼人工繁殖技术、科学培育品种生产出高品质鱼子酱,体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规模化生产使新“土特产”价格更加亲民,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承受 [2] - 物流网络日益完善,冷鲜配送能力增强,例如云南松露最快24小时内可抵达全国各地,确保新鲜品质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加速资源要素流通和产业链协同,如四川鱼子酱产业与浙江食品加工工艺合作 [3] 市场与消费趋势 - 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多样”转变,驱动高端“土特产”发展 [1] - 生产厂商进行供给创新,探索将鱼子酱添加到冰淇淋、月饼、北京烤鸭等产品中,黑松露被加工为风味香肠、面条等食品 [2] - 产品与多种消费场景实现更好链接,找到产业发展“流量密码” [2] - 中国庞大市场为产业提供强大涵养力和支撑性 [2] 未来展望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引擎 [3] - 未来将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3]
新华社经济随笔:中国新“土特产”端上高端餐桌的背后
新华网· 2025-11-19 22:4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高端农产品(如鱼子酱、鹅肝、松露)产业快速发展,从无到有并占据全球市场重要份额,成为乡村产业新赛道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途径 [1] - 产业发展由消费升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及供应链完善等多重因素驱动,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体现 [2][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区域合作深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和系统集成力量 [3] 市场表现与规模 - 天猫平台“双11”期间,鱼子酱生产厂商卡露伽旗舰店成交金额达去年同期2.38倍,鹅肝相关商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1] - 中国目前生产全球60%的鱼子酱,2024年松露出口约45.4吨,在2023年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近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约40% [1] 驱动因素:消费与需求 - 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多样”转变,高端“土特产”更好顺应新消费趋势 [2] - 供给创新带动需求,例如厂商探索将鱼子酱添加到冰淇淋、月饼、北京烤鸭等产品中,黑松露被加工为风味香肠、面条,拓宽了消费场景 [2] 驱动因素:科技与生产 - 科技发挥关键作用,体现在引进品种本土化适应(如蔓越莓、朗德鹅)以及突破关键技术(如鲟鱼人工繁殖)以提升产品品质 [2]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规模化生产使产品价格更亲民 [2] 驱动因素:供应链与市场 - 物流网络和冷鲜配送能力显著提升,例如云南松露最快24小时内可抵达全国各地,确保了产品新鲜度和价值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加速资源要素流通和产业链协同,例如四川鱼子酱产业融合了浙江的加工工艺和销售渠道 [3] 政策与未来展望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3] - 面向未来,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是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4]
天府好味“组团”入湘 52家川企亮相两大博览会
四川日报· 2025-11-15 09:47
行业政策与战略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聚焦打造畜牧万亿级、粮油五千亿级产业,以及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和食药同源千亿级产业[1] - 方案明确以链主、链属企业为主体,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的路线图[1] - 行业推动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和品牌供应链“三链同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打造品牌价值链[1] 公司活动与市场拓展 - 52家四川企业组团参加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及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1] - 达州黑猪、遂宁红薯等150件四川农产品在两大博览会集中亮相,展示新形象和建圈强链成果[1] - 四川特色农产品如鱼子酱、茶叶、柠檬已远销欧美市场,藏香乳猪实现供港,推动农产品出川出国[1] 博览会概况 - 2025年全国粮油和大豆产业博览会设置主体推介、精品展示、典型推介、产销对接等活动,展区涵盖“四良”融合成果、大豆产业、现代设施农业等细分领域[1] - 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规划有省际交流馆等展馆[1]
净利率58%碾压茅台,“豪派”股息3.6亿!鱼子酱龙头鲟龙科技四求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1-14 17:0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自2015年以来连续十年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3] - 2024年公司鱼子酱销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4%,超过第二大企业5倍以上[3] - 公司构建了覆盖鲟鱼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价值链,拥有品牌KALUGA QUEEN(卡露伽)[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7%[12] - 同期净利润从2.34亿元增至3.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1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02亿元,净利润1.7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58.3%[12][13] - 报告期内净利润率分别为47.5%、47.3%、48.4%和58.3%[13] 产品销售与市场分布 - 鱼子酱产品为公司贡献90%以上收入,2025年上半年占比高达92.4%[5]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鱼子酱销售量分别为195.9吨、219.9吨、258.3吨及141.1吨[5] - 收入高度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至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79.8%、76.7%和80.1%,2025年上半年升至80.9%[5] - 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欧洲、美洲及亚太[5] 行业背景与增长潜力 - 全球鱼子酱销量从2019年的402.5吨恢复增至2024年的729.2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2.6%[7] - 人工养殖鱼子酱已逐渐替代野生鱼子酱[6] 运营特点与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波动的特殊风险,2024年录得毛亏损1967万元,毛亏损率为2.9%[15] - 报告期内,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分别为65.6%、70.1%、66.3%和71.3%[15]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分别宣派股息2.32亿元和8160万元,2025年上半年再次派息4510万元,三年半累计派息3.59亿元[15] 资本运作与未来规划 - 公司已三次冲击A股均失败,于2024年3月挂牌新三板,2025年8月摘牌后转向港股市场递交上市申请[11] - 本次IPO募资拟用于水产养殖及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品牌营销、研发及战略性投资或收购[16]
你以为是欧洲特产?全球鱼子酱销冠在浙江,最高9万元一斤
36氪· 2025-11-14 16:5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2021年至2024年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2024年销量全球份额达35.4%[1][4][16] - 公司自2015年起连续十年鱼子酱销量全球排名第一[4][16]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69亿元,净利润3.24亿元[1][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7%[5] - 同期净利润从2.33亿元增长至3.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5] - 公司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7.5%、47.3%、48.4%[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率进一步提升至58.3%,实现收入3.02亿元,净利润1.76亿元[5][6]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鱼子酱是公司核心产品,2022年至2024年收入占比均超过90%[2] - 鱼子酱产品毛利率极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0.4%、75.1%、70.7%,2025年上半年为75.2%[2][4] - 公司鱼子酱产品形成六大系列,建议零售价从每千克10080元至180000元不等[4] - 鲟鱼制品等其他产品收入占比相对较小,2024年为7.7%[2] 销售市场与渠道 - 公司约八成收入由海外市场贡献,2022年至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9.8%、76.7%、80.1%[7] - 产品销往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与100多家海外客户建立长期合作[7] - 通过与国际航空公司、顶级游轮等渠道合作推广自有品牌KALUGA QUEEN(卡露伽)[7][8] - 在中国市场建立五大销售中心,覆盖全国2000多家合作伙伴,并布局线上电商平台及线下品牌体验店[10][11] 行业市场分析 -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消费市场,2024年消费量255.5吨,占全球35.0%;美国消费196.4吨,占26.9%[14] - 中国鱼子酱消费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销量从2019年11.5吨增长至2024年56.9吨,复合年增长率达37.8%[14]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2024年产量379.3吨,占全球供应量的52.0%[15][16] - 预计到2029年中国鱼子酱产量将达796.7吨,占全球供应量的64.7%,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0%[16]
中国人“统治”全球鱼子酱
格隆汇· 2025-11-06 21:21
全球鱼子酱市场格局重塑 - 中国鱼子酱出口量在2024年占全球市场的44%,远超排名第二的意大利(10%)[1] - 中国鱼子酱全球市场份额从近乎为零跃升至超过60%[5] - 越来越多高端餐厅在菜单上标注"中国鱼子酱",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1][3] 行业领军企业鲟龙科技市场地位 - 公司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 - 2024年公司鱼子酱销量占据全球市场的35.4%,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2] - 产品覆盖全球100多家海外客户及中国国内2000多家餐厅及酒店客户[3] 鲟龙科技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91亿元增长至6.69亿元,净利润从2.34亿元增长至3.24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3.02亿元,净利润达到1.76亿元[2] - 2024年公司毛利率(调整前)达66.3%,净利率达48.4%,2025年上半年分别提升至71.3%和58.3%[2] 技术与产业突破 - 公司率先突破遗传育种和人工养殖技术壁垒,开创国内鲟鱼养殖与鱼子酱出口先河[4] - 通过全人工繁殖技术、生态循环水系统,成功在浙江千岛湖等地量产品质稳定的鱼子酱[5] - 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获IFS、BRC等国际认证[5] 市场影响与产业意义 - 中国规模化生产将鱼子酱价格从每公斤上万美元降至3000-5000美元,扩大了市场消费规模[7] - 打破了"高端必属西方"的迷思,实现了从"跟随国际标准"到"制定中国标准"的产业升级[5][7] - 标志着中国制造从"性价比"到"品质牌"的深刻转变,是高端农业领域的一次"向上突围"[6][9] 行业扩展与"新国货"现象 - 公司以鱼子酱为基础研发出鱼子酱冰淇淋、巧克力、月饼等产品,拓展消费场景[7] - 类似案例包括山东临朐鹅肝(占全国产量70%)、贵州铜仁抹茶(产销量全球第二)等"新国货"农产品[8] - 中国已出现逾百种新兴国产高端食饮品牌,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链优化实现进口替代并返销全球[8][9]
浙江杭州冲出全球鱼子酱龙头!IPO背后约8成收入靠海外,年入超6亿
格隆汇APP· 2025-11-06 17:2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鱼子酱行业龙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1] - 公司年收入超过6亿元人民币 [1] - 约80%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 [1] 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正在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 [1] - 海外市场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约八成 [1]
承包全球超三成鱼子酱还不够?三闯A股失败的鲟龙科技递表港交所,拟募资“扩产能”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5:08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最大鱼子酱生产商,承包全球约三分之一的鱼子酱供应 [2] - 公司正式递表港交所,冲击“港股鱼子酱第一股” [1] - 公司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欧洲、美洲及亚太 [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益分别为4.91亿元、5.77亿元及6.69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2.33亿元、2.73亿元及3.24亿元 [3] - 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保持高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65.6%、70.1%及66.3%,2025年上半年达71.3% [3] - 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2022年至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1.3%及-2.9%,2024年出现毛利亏损 [3] 销售市场分布 - 销售收入高度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至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分别为79.8%、76.7%及80.1%,2025年上半年升至80.9% [6] - 2025年上半年,欧洲市场贡献收入占比39.7%,美洲市场占比30.0%,亚太地区占比11.2% [6][7] - 同期国内销售收入占比为19.1% [7] 业务运营与风险 - 业务依赖八个养殖基地,通过生态网箱养殖一至六岁鲟鱼,鱼子酱加工需经16道精细工序 [3] - 生物资产(包括鱼苗、雌性未成熟鲟鱼、雌性成熟鲟鱼及雄性鲟鱼)的公允价值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由估值师依据多项不可观察前提进行估值 [5] - 2024年毛利亏损主要因附属公司辽宁鲟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24年7月遭遇夏季洪水 [3] 上市历程与公司背景 - 公司曾三次闯关A股IPO未果(2011年、2014年、2022年),后于2024年3月在新三板挂牌,2025年8月终止挂牌后转向港股市场 [7][8] - 核心高管团队拥有“水产国家队”背景,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王斌及多位副总均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工作经历 [8] - 公司前身是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下设立,该研究院在成立初期持有公司股份,于2020年转卖 [8] 未来计划 - 此次赴港IPO募资拟用于产能扩张、品牌营销及研发升级等方面 [9]
A股“三振出局” 全球鱼子酱龙头冲刺港股IPO
每日商报· 2025-11-06 06:1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鱼子酱龙头企业,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1] - 公司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35.4%,超过第二大企业5倍以上 [1] - 公司构建了覆盖鲟鱼遗传育种、养殖、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91亿元、5.77亿元、6.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4]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2.73亿元、3.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8% [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02亿元,净利润1.76亿元 [4] - 2022年至2024年鱼子酱销量分别为195.9吨、219.9吨、258.3吨,2025年上半年销量为141.1吨 [4] 销售渠道与市场分布 - 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往海外,与100多家海外客户合作,产品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 [5]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79.8%、76.7%、80.1%及80.9% [5] - 在国内设有五大销售中心,服务超过2000家餐厅及酒店客户 [5] - 以自有品牌"卡露伽"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等航空公司头等舱独家供应产品 [5] 产能布局与资产基础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浙江千岛湖、乌溪江、江西柘林湖等地拥有8个鲟鱼养殖基地 [3] - 在浙江衢州和江西柘林湖设立了两座加工基地 [3]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鱼子酱消费市场2019年至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7.8%,远超全球整体12.6%的增长水平 [6] - 预计2024年至2029年,中国鱼子酱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仍将高达22.2%,增幅远超全球其他区域 [6] 上市历程与募资用途 - 公司曾三度闯关A股未果,并于2024年3月至2025年8月期间在新三板挂牌后摘牌 [2] - 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水产养殖及产能扩张、养殖基地技术升级、品牌营销和渠道拓展等方向 [2]
三次冲击A股IPO未果,鲟龙科技递表港交所:约八成收入依靠海外
新浪财经· 2025-11-05 21:3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成为“港股鱼子酱第一股”,此前曾三次A股IPO失败 [1] - 公司自称“全球最大的鱼子酱企业”,自2015年以来连续10年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达35.4%,超过第二大企业5倍以上 [2] - 公司构建了覆盖鲟鱼育种与养殖、鱼子酱加工、销售及品牌营销的全产业价值链,创立鱼子酱品牌“KALUGAQUEEN(卡露伽)”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91亿元、5.77亿元、6.69亿元及3.015亿元,呈现增长趋势 [2]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2.33亿元、2.73亿元、3.24亿元及1.758亿元 [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计入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前的毛利率分别为65.6%、70.1%、66.3%及71.3% [3] - 扣除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1.3%、-2.9%、0.4%,其中2024年毛亏损主要由于附属公司在2024年7月遭遇夏季洪灾 [3] 产品结构与销售分布 - 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鱼子酱产品,2022年至2024年鱼子酱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2.0%、90.6%、91.8% [3][4] - 公司大部分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已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至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分别达79.8%、76.7%和80.1%,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80.9% [4][5] - 国内销售占比同期约为20.2%、23.3%和19.9%,2025年上半年占比约19.1%,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和成都建立5大销售中心,并拓展线上渠道 [5][6] 供应链与客户集中度 - 报告期内,来自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额占同期总采购额的60%以上,来自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6.2%、44.1%、33.5%及29.2% [6] - 客户主要包括全球鱼子酱公司和精致食品公司,报告期内,来自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36%、34.4%、35.3%及36.4% [6] 历史IPO历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曾三次冲刺A股上市均失败,2011年首次申请因关联方交易金额占公司总收入及净利润比例引发关注未获批准 [7][8] - 2014年第二次申请期间,陷入与供应商资兴良美的财务造假争议,2018年未获批准主要由于对海外销售、存货水平及股权架构的关注 [9][10] - 2022年提交深主板上市申请未获受理,2024年在新三板挂牌,2025年8月从新三板自愿摘牌,随后传出赴港上市消息 [10][11][12] - 创始人王斌合共控制公司约34.64%的权益,为单一最大股东,陈夏鑫持股12.67%为最大外部股东 [12] - 2022年、2023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宣派股息约2.32亿元、8160万元、4510万元,其中2022年派息金额接近同期净利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