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

搜索文档
荆楚大地奏响特色产业大合唱
经济日报· 2025-09-14 06:10
近日,记者来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中部崛起两大战略的交汇之地——湖北。从沿江城市到山区县 乡,从产业园区到田间车间,一个个特色产业在荆楚大地蓬勃生长,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锻造竞争优 势,培育特色品牌,展现出强劲的创新脉动。 在潜江市张家窑"四季有虾"试验示范基地,养殖池中小龙虾翻涌游动。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潜江市从上 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小龙虾产业,从最初的一道油焖大虾点燃味蕾,到如今柠檬泡泡虾、藤椒小龙虾 等特色口味层出不穷。美味的背后是潜江精心打造的覆盖养殖、加工、物流、餐饮、电商、文旅的全产 业链。如今,小龙虾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亮丽名片。 筑巢引凤,需要系统化、成体系的产业支撑与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让返乡者安心扎根,天门出台多项 扶持政策——每年2亿元专项基金、"三年免租两年减半"租金优惠、"保姆式"创业服务……在政策、市 场的共同作用下,一幅"家家织衣、户户带货"的产业图景加速铺展。目前,全市已集聚服装类经营主体 7000家,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近3年累计吸引约10万人返乡就业创业。 湖北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介绍,湖北正聚力打造"县有集聚园、镇有孵化器、村有家庭坊"的 三级创业平台,系统解决 ...
新华视点|“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08:56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通过合作社加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1]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被当地称为强村富民致富果[4] - 新疆玛纳斯县发展香妃海棠果产业 3600亩果园迎来丰收并畅销国内外[6] 农产品产销渠道拓展 - 借助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机构 搭建产销桥梁拓宽销售渠道[1]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杭州启动 持续举办至11月底[9] - 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 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11] 农业科技与智能化应用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 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提升产业质效[1] - 山西汾西县大阳山肉鸡养殖基地实现智能化管理 一人可管理5万只肉鸡[14] - 汾西县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增收[16] 特色农产品丰收情况 - 江苏泰州姜堰区芡实进入成熟期 种植户正抓紧采摘头茬芡实[2] - 新疆焉耆县14万亩工业辣椒进入采收季 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8]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呈现产销两旺局面[13]
“小特产”撬动“大产业”:特色产业激活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9-13 08:55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 - 各地采用合作社加农户模式推动规模化经营 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 江苏泰州采用党支部加合作社加农户模式发展芡实产业 该产品营养丰富且市场价值高 被称作强村富民致富果 [2] - 新疆玛纳斯县3600亩香妃海棠果丰收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3] - 新疆焉耆县14万亩工业辣椒进入采收季 种植户正进行集中采摘 [4] 产销渠道与产业协同 - 通过消费季平台联动电商和金融机构 搭建产销桥梁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1][5]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推出25项电商惠农措施和34项金融助农举措 包括消费补贴和专项贷款等支持 [5] - 湖北鄂州梁子湖大闸蟹每日供应量达1000斤 实现产销两旺 [6] 科技赋能与产业效益 - 通过优化种养模式和科技赋能实现全链条产业质效提升 [1] - 山西汾西采用智慧养殖技术 一人可管理5万只肉鸡 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 [7] - 肉鸡产业带动100余家企业及家庭农场发展 直接就业1000余人 间接带动近万人实现就业增收 [7]
从草根经济到特色产业 江西樟树金属家具俏销海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19:07
行业概况 - 樟树金属家具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手工作坊 现已发展为当地第四大特色产业 与药 酒 盐产业并列[1] - 行业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达45% 主要产品包括保险柜和密集架[1] - 产业获得"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金属家具)"双重荣誉称号[1] 市场转型 - 因产品多为政府采购且使用周期长 国内市场逐渐饱和 面临同质化和产能过剩问题[2] - 当地政府通过组织参加交易会和论坛引导企业转向民用和海外市场[2] - 目前已有40家企业完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 多家企业实现贸易出口[2] 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金属家具出口额达1341万美元 同比增长32.2%[2] - 产品远销美国 新加坡 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2] - 江西百钢公司自2023年起稳居新加坡钢制家具电商前三名[1] 产品策略 - 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化开发 新加坡偏好节省空间型折叠家具 沙特阿拉伯青睐大气厚重风格 欧美市场将钢制家具视为快消品并注重安装简便[2] - 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匹配海外客户需求[2] - 公司将重心投入研发 以新产品吸引客户[2] 历史发展 - 技术传承采用亲戚相传模式 资金支持通过朋友互助 销售渠道通过父子相承[1] - 在老一辈开拓者建立的基础上 当地加大政策扶持引导行业转型升级[1] - 从背包销售传统模式转变为创新出海新模式[2]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湖北释放就业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9-01 16:11
小龙虾产业 - 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超过870亿元 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3] - 通过水温调控和饲料研发实现四季养殖 2024年冬虾产量达2.4万吨[3] - 冬季供应使餐饮企业效益提升10%[4] 香菇产业 - 随县香菇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超30万个[4] - 发展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4] - 典型种植户通过1万棒菌种实现6万多元收入[4] 服装电商产业 - 天门市服装电商日均发货量超过10万件[5] - 纺织服装产业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6] - 带动就业16万人 相关经营主体突破1.3万家[6] 吉他制造业 - 松滋市吉他产品销往近20个国家[8] - 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0亿元[8] 区域劳务品牌 - 湖北省培育224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8] - 省级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经费支持[8] - 从业人员超过450万人 形成一县一品格局[8]
活力中国调研行|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湖北释放就业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9-01 08:16
小龙虾产业 - 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超过87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3] - 通过水温调控、耐寒水草种植和微生物发酵饲料研发实现四季养殖,2024年冬虾产量达2.4万吨[3] - 冬季供应使餐饮企业效益提升10%[4] 香菇产业 - 随县香菇产业提供超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电商直播从业者超3000人[4] - 单个农户通过1万棒菌种实现4茬采收,获得6万多元收入[4] - 产业配套提供免费种植培训和专项考核体系[4] 服装电商产业 - 天门市纺织服装相关经营主体突破1.3万家,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6] - 日均服装发货量超过10万件,直接带动就业16万人[5][6] - 产业集聚区引进面辅料、电商营销企业,配备自动吊挂系统等智能设备[4] 吉他制造业 - 松滋市吉他产品销往近20个国家,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0亿元[8] - 生产环节包含抛光、涂漆、调音试奏等完整工艺流程[8] - 产业园模式带动当地特色制造业发展[8] 区域劳务品牌 - 湖北省培育224个区域特色劳务品牌,形成"一县一品、一县多品"格局[8] - 省级层面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万元经费支持,从业人员超过450万人[8] - 创建主体下沉至区县,形成"小而精、小而强"的生态群[8]
从革命老区到塞上明珠 特色产业绘就经济蓬勃向上新画卷
央视网· 2025-08-28 11:21
历史经济贡献 - 抗战时期盐池县作为陕甘宁边区经济支柱 贡献食盐 皮毛 甘草三大资源[1][3] - 1941至1945年通过大生产运动发展畜牧业 纺织业 打盐运盐 有效缓解边区财政经济困难[3] 现代农业转型 - 滩羊养殖规模达330万只 品牌价值突破130亿元[7] - 创新盐碱地生态养殖模式 发展1.2万亩海蟹 南美白对虾 螺旋藻及三文鱼养殖[3][5] 产业体系升级 - 聚焦特色农业 新型材料 绿色食品 清洁能源 文化旅游 物流六大重点产业[9]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 绿色化 智能化 融合化方向发展[9] 经济发展成果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5.4亿元[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86元(同比+4.5%)农村居民19472元(同比+7.9%)[9]
特色产业绘就秋日好“丰”光 果蔬飘香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26 17:51
河南郸城辣椒产业 - 辣椒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实现规模化发展 [1][5] - 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全链条发展,现有专业合作社56家和加工企业3家 [3] - 产业向特色化、品牌化转型,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1][5] 湖北孝昌葡萄产业 - 生态园区葡萄种植面积3100亩,涵盖十余个品种并吸引游客采摘 [6] - 采用"基地+公司+农户+分红"模式,带动246户农户户均年增收4800元 [10] - 每日上百名村民参与分拣包装,冷链运输覆盖武汉、成都等主要城市 [8] 安徽天长芡实产业 - 芡实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各类产品4.8万吨 [11][15] - 自主研发"天芡一号"品种使亩产达300斤,每亩效益超3000元 [13] - 全产业链产值超26亿元,拥有加工企业及合作社12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15] 山西吉县苹果产业 - 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0万亩,推行矮化密植模式实现产量"双增长" [16][18][22] - 采用"532"联农机制(农户50%/企业30%/村集体20%分红)解决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20] - 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管理成本降低且提质增效 [18][22]
“苦”药材变“甜”产业
金融时报· 2025-08-26 10:34
行业政策与金融支持 - 同心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种业贷款总额25.6亿元 贷款余额18.5亿元 其中中药材贷款2279万元 支持103家中药材市场主体[1] - 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中药材专属信贷产品 在利率、期限、抵押物方面提供优惠 解决融资渠道单一问题[3] - 当地农商银行通过"小微通"信贷产品为泉蚨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90万元流动资金循环贷款 解决100万元资金需求[3] 中药材种植规模与产值 - 同心县中药材留床面积达3.9万亩 其中银柴胡为全国唯一主产区 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2] - 2025年预旺镇规划中药材留床面积2.5万亩 总产值突破3600万元[2] - 2024年预计采挖中药材7600亩 亩均产值5400元 总产值4104万元[4] 产业链发展与企业合作 - 北京同仁堂与同心县签约年采购10吨银柴胡协议 计划建设1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种质资源基地[2] - 争取闽宁协作资金606万元建成1600亩规范化种植基地 引进河北企业建设初加工生产线实现就地分拣切片[2] - 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模式 合作社带动178户参与种植 319户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3] 就业与增收效益 - 马自林家庭农场种植600亩黄芩 解决40户农户就业问题[1] - 预旺镇中药材产业带动350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2] - 合作社示范带动198户种植 户均年增收6000元 380多名群众在14家合作社务工 户均年增收3200元[4] 地理优势与种植特色 - 同心县年均日照3024小时 昼夜温差15℃以上 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 病虫害少无污染[2] - 银柴胡生长期与7-9月集中降雨期高度吻合 形成优质药材生长环境[2] - 黄芩、板蓝根等药材种植形成特色产业 推动旱塬地资源转化[1]
银行业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44
政策导向与金融支持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文件 强调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 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 [1] - 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 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 支持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1] 农业银行宁夏分行特色产业服务 - 针对宁夏硒砂瓜产业推出富民贷产品 为瓜农提供20万元优惠利率贷款 无需担保 [2][3] - 通过深入种植周期调研 提供贴合生产周期的灵活还款方式 累计投放超60亿元 惠及数万农户 [3] - 重点支持压砂地改造和土地肥力提升 帮助瓜农实现产量和甜度双提升 [2][3] 交通银行广西分行产业链金融创新 - 针对玉林香料产业70%全国份额优势 创新推出玉林香料流水贷纯信用产品 [4][5][6] - 以经营流水和信用为核心授信依据 实现线上化申请 3天内完成300万元贷款审批 [6] - 上线一周吸引近20家小微企业申请 解决采购季资金缺口大和轻资产抵押难题 [5][7] 中信银行全产业链赋能模式 - 在信阳茶区提供企业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茶企足额收购鲜叶 直接惠及万千种植户 [8] - 向青海青绣企业发放350万元专项贷款 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拓展 [9] - 预计新增50个就业岗位 带动200余名绣娘年均增收超万元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9] - 出台新农人客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覆盖融资结算财富跨境等多元领域 支持农村带头人群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