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2026年牛市有望持续 资源品或成为新主线方向
智通财经· 2025-11-10 06:55
科创势盛处,轮动暗涌时——行情主线的选择。当前市场共识:从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视角,科技 成长是逻辑最顺的方向。警惕科技板块结构性/阶段性回调风险。建议寻找业绩弹性,把握结构性行 情,重点关注:AI、新能源、关键资源等方向。科技牛之后,关注资源品牛市。目前资源品走牛的条 件正在积聚,资源品很可能成为A股在科技主线后一条新的主线方向。看好资源品价格上涨的逻辑主要 包括:全球货币宽松、黄金比价、供需缺口、价格趋势、国内补库周期开启等,另外中美走向全面博弈 阶段的当下,对关键资源的争夺也有望成为资源品走牛的关键因素。 布局未来,博弈当下——A股背后的中美决胜。中美进入全面博弈阶段。布局未来:中美在未来产业布 局和前沿科技上博弈加剧,建议关注:AI(光刻机、国产算力)、新能源(固态电池、核电)、生物科技(创 新药、脑机接口)、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科技赛道。博弈当下:关键资源是全球博弈 的"战略筛子",军工是"十五五"的重要方向,关注:稀土设备/辅料、超硬材料、特种气体、航空航天 装备、新材料(永磁材料、航空用耐高温合金等)。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建投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6年A股牛市有望持 ...
航天强国,战略提升!最新解读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1-02 16:11
航天强国战略提升至国家核心高度 - 四中全会公报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并列表述,标志着航天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核心[11][14] -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章节下指出加快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14][15] - 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升级,产业资源、财政资源将向航空航天领域倾斜,为行业奠定长期景气趋势[14] 投资逻辑从主题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 - 航空航天板块投资逻辑从传统军工驱动向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维度驱动转型[14] - 从短期的主题投资转为长期产业趋势投资,由事件驱动向基本面为主导转化[11][18] - 商业化进程加速,行业景气和业绩有望逐步兑现,支撑板块走向价值投资[16][18] 行业基本面处于回升阶段且估值具备性价比 - 当前行业基本面处在回升阶段,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17] - 行业估值处在历史中枢附近,前期股价涨幅相对有限,具备性价比优势[17] - 卫星板块绝对静态估值水平不低,但隐含了较高技术壁垒和稀缺性,未来竞争格局较好[17] 卫星通信与6G发展深度融合 - 6G通信通过卫星直连技术融合空天地海,卫星通信是6G发展的技术底座和必经之路[14] - 三大运营商均获得工信部发放的卫星互联网业务经营许可,运营商大规模资本开支值得期待[26] - 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正处于关键提速期,卫星制造是本阶段发展核心[23] 产业链业绩兑现顺序 - 业绩兑现顺序可能是先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然后是航空材料、飞行器制造等产品环节,最后是商业化应用[21][22] - 时间顺序上上游元器件和材料企业有望率先复苏,再到中游制造环节放量和下游应用市场[22] - 卫星相关领域会较早迎来量的提升,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设备等领域会逐渐进入业绩兑现期[22] 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 通用航空和卫星通信方向有望率先爆发,既有政策支持也有广阔商业应用空间[23] -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顺序现阶段以飞行制造器和低空基础建设发展先行,下游应用场景随后[23] - C919进入规模化交付周期,国产替代加速,将带动上游材料、核心零部件业绩增长[22] 军贸市场需求扩大带来新增量 - 全球地缘政治纷争频发,各国军贸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军贸市场格局发生变化[22] - 我国产品性能经验证获得高度认可,军贸需求大幅增加,预计中东、亚洲等市场订单将给主机厂、地面兵装、无人机等带来新业绩增长[22] 技术迭代与产业化风险 - 商业航天板块处于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技术路线变化可能对原有技术路线公司造成巨大冲击[27][29] - 航空航天相关业务对安全性、成本控制要求严格,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面临生产、市场、成本等不确定性[29] - 电动飞行器核心瓶颈在于续航问题,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产业落地节奏[30] 指数化工具作为投资布局方式 - 航空航天产业链条长且公开信息相对较少,选股难度较高,建议采用定投或布局航天ETF方式参与投资[25][26] - 相关ETF采用被动投资、按指数成份进行配置思路,选取能代表产业发展核心方向的一篮子股票进行配置[26] - 考虑到产业发展在商业化早期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配置策略建议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指数化工具进行投资[26]
科技行业周报(第四十三周):三重拐点强化,关注商业航天机遇-20251027
华泰证券· 2025-10-27 15:24
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9] - 通信设备制造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9] 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板块迎来“政策面”、“业绩面”和“技术面”三重拐点,建议关注卫星互联网及其配套产业链的投资机遇[2][3][18] - 通信(申万)指数上周表现强劲,上涨11.55%,显著跑赢上证综指(上涨2.88%)和深证成指(上涨4.73%)[2][12] - 看好2025年通信行业的AI算力链、核心资产价值重估、新质生产力及自主可控赛道[4] 周专题:商业航天三重拐点 - **政策面**:“十五五”规划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目标,标志着航天产业被提升至国家战略核心高度[13];三大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资质,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13] - **业绩面**:中国星网2025年已完成第九次发射任务,累计发射卫星95颗,按计划需在2029年底前发射约1300颗卫星,并在2035年完成约1.3万颗卫星的整体部署[14];上海垣信卫星“千帆星座”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在轨卫星数已达108颗[14] - **技术面**:国内民营火箭公司IPO步伐加快,星河动力于10月22日完成IPO上市辅导备案[15];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为首次入轨发射及一子级回收做准备[15];多型可回收火箭(如天龙三号、朱雀三号、力箭二号等)正在验证,火箭回收实现在即[3][15] 产业链投资建议 - **火箭产业链**:关注液体火箭发动机、箭体结构件、火箭传感器等环节[3][18] - **卫星制造产业链**:关注恒星敏感器、通信载荷、相控阵天线T/R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滤波器、射频连接器等环节[3][18] - **手机直连与地面终端**:关注地面终端、信关站、相控阵天线、手机直连卫星芯片等环节[3][18] 行业动态与运营商集采 - **5G/6G技术进展**: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成功打通业界首个跨运营商可溯源VoWiFi通话[19];ITU成立6G信道模型起草组,北京邮电大学张建华教授担任组长[20];中兴通讯与哥伦比亚运营商ETB达成全光网络深度战略合作,计划未来三年内联合部署覆盖波哥大等重点区域的全光接入网络[21] - **中国电信集采**:2025-2026年度一级干线光缆集采,中标候选人包括长飞光纤、中天科技、烽火通信、亨通光电;干线光缆接头盒中标候选人为通鼎宽带[22];启动FTTR-B算力一体机集采,预估采购5000套,主设备最高投标限价为9900元人民币/台[24] - **中国移动集采**:2025年至2026年5G扩展型皮基站设备集采,规模为8000台,最高限价62,216万元(不含税)[23];电信普遍服务4G FDD基站直采,采购900站,供应商包括中信科移动、诺基亚、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25] 重点公司观点 - **中兴通讯 (000063 CH)**:目标价70.90元,投资评级“买入”;看好其从“连接”转向“连接+算力”的战略,基本盘稳固且算力前瞻布局或将迎来收获期[49][50] - **中国电信 (601728 CH)**:目标价9.11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至308亿元,看好其数字化业务在AI时代的发展前景[49][50] - **锐捷网络 (301165 CH)**:目标价102.51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5%至6.8亿元,受益于互联网AI数据中心需求带动规模效应释放[49][50] - **新易盛 (300502 CH)**:目标价392.77元,投资评级“买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56%至39.42亿元,主要受益于全球400G、800G光模块需求高增长[49][50] - **亨通光电 (600487 CH)**:目标价26.29元,投资评级“买入”;持续加强能源与通信业务布局,开拓海底电缆、AI新型光纤等高景气赛道[49][50] - **华测导航 (300627 CH)**:目标价38.95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41%,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业务向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延伸[49][50] - **中国移动 (600941 CH)**:目标价126.20元,投资评级“买入”;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至1153.5亿元,数智化时代迎来更广阔发展机遇[49][50] - **中国联通 (600050 CH)**:目标价7.56元,投资评级“增持”;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0%,传统业务提质增效,AI发展增强云计算等数智业务增长动能[49][50]
商业航天行业事件点评:“十五五”重视“航天强国”,商业航天开启第三波浪潮
民生证券· 2025-10-24 16: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商业航天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5] 核心观点 - “航天强国”在“十五五”发展目标中被重点提及,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1] - 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正持续清晰,制造端的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发射端的成本降低与运力提升将推动产业发展,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开辟了广阔需求空间 [4] - 国内卫星发射明显提速,GW星座密集发射态势凸显,商业火箭企业竞速上市,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在即,全产业链将向规模化加速迈进 [1][2][3][4] 行业事件与政策背景 -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等目标,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相关部门表示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将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3] - 牌照发放有望推动全产业链向规模化加速迈进,明确的运营主体和业务规范将为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3] 全球及国内星座部署进展 - 海外映射:SpaceX星链卫星发射总数突破10000颗,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实现复用31次的新纪录 [1] - 我国GW星座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预计2030年前完成10%(约1300颗)的发射;2030年后平均每年发射量将达1800颗 [1] - 国内加速:2025年以来GW星座共发射11组卫星,自7月底开始密集发射态势凸显;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 [1] 商业火箭行业发展 - 商业火箭公司经历三次浪潮,从萌芽期发展到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及盈利模式逐渐清晰 [2] - 头部商业火箭企业如星河动力、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密集开启上市进程,前五家已启动IPO [2] - 行业头部效应逐渐凸显但格局仍有较大变化可能性,多家公司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新型可回收火箭的首飞 [2] 投资建议关注标的 - 卫星领域建议关注:陕西华达、新雷能、智明达、航天电子、上海瀚讯、航天环宇、国博电子、中国卫星、铖昌科技、臻镭科技、中航光电(富士达)、航天智装、佳缘科技、西测测试、思科瑞等 [4] - 火箭领域建议关注:高华科技、中天火箭、斯瑞新材、广联航空、铂力特、国科军工、派克新材、航宇科技、航天动力、航天智造等 [4] - 地面及运维领域建议关注:盟升电子、中国卫通等 [4]
严为民:跌了就不行了?
搜狐财经· 2025-10-22 16:09
市场整体状况 - 当前市场行情呈现震荡格局,成交量显示核心资金尚未大规模入场[1] - 贵金属板块出现高位震荡,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整体盘面状态稳健[1] 关键技术指标 - 60日均线当前位于3780点,预计约三个交易日后将运行至3800点[1] - 60日均线到达3800点被视为市场实现关键技术位会师的重要信号[1] 政策与事件预期 - 十五五规划和重要会议传达的讯息将在周末公布,预计将提升市场确定性[1] - 政策确定性体现后,市场各路人马将更加兴奋[1] 有色金属行业观点 - 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下跌可能带来投资机会[1] - 应珍惜有色金属回调带来的机会,因该行业最大的投资逻辑未发生变化[1] 前沿科技投资主题 - 卫星互联网、空天算力、固态电池等领域被认为具备较大潜力[1] - 目前这些主题尚未形成市场热点,需要耐心等待风口到来[1]
泰国航天博览会助力中泰深化航天合作
新华社· 2025-10-18 21:49
展会概况 - 2025泰国航天博览会于10月16日至18日在曼谷举行 [1] - 博览会由泰国地理信息学与太空技术发展局主办 [1] - 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家航天领域企业和机构参展 [3] 中泰航天合作 - 中泰航天交流合作是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 [1] - 泰方表示航天博览会是推动国际航天合作的重要平台 [1] - 泰中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已持续多年,未来将继续在智能化遥感、卫星工程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2] 中国航天技术进展 - 中国在高通量通信卫星、光学与雷达遥感卫星、北斗定位等领域取得进展 [1] - 过去十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 [1]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应用成果正助力泰国等国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1] 中国企业参与 - 银河航天是泰国航天博览会的常客,其国际业务拓展总经理表示越来越多泰国客户希望与中国航天企业深化合作,特别是在卫星通信服务和卫星互联网领域 [1] - 银河航天于今年2月与泰国电信运营商真实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推进卫星互联网项目 [1] - 首次参展的北京钧天航宇技术有限公司将泰国视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重要起点 [2]
中金深度:“十五五”投资蓝图初探
中金点睛· 2025-10-17 07:32
"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 - "十五五"规划将于2025年10月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建议,2026年3月全国人大审议纲要[2][13] - 规划期为2026-2030年,是2035年远景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3][13] - 规划编制流程包括前期研究、形成建议、起草草案和审议通过四个阶段[12] 历次五年规划期间A股市场表现特征 - 2001年以来五个五年规划期间上证指数涨跌幅分别为-44.0%、+141.9%、+26.0%、-1.9%、+13.3%,呈现涨多跌少特征[5][39] - 年化波动率从"十五"的21.5%降至"十四五"的15.8%,市场韧性增强[5][39]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二[5][39] - 市场表现呈现"首尾较强"特征,规划初期和后期表现相对较好[5][40][41] - 规划发布存在事件驱动效应,《建议》发布前60天至当日涨幅均值6.3%,《纲要》发布后60天涨幅均值6.2%[5][42] 五年规划对行业板块的影响规律 - "十五"期间银行、钢铁等周期板块相对抗跌,跌幅-23.87%至-35.72%[58][63] - "十一五"期间美容护理、电力设备领涨,涨幅分别达698.90%和651.94%[59][63] - "十二五"期间传媒、计算机涨幅居前,分别达215.88%和193.60%[60][63] - "十三五"期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表现突出,涨幅分别为312.49%和98.14%[61][63] - "十四五"至今通信、有色金属领涨,涨幅分别为29.10%和76.67%[62][63]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6][62] "十五五"期间重点投资方向 - 数字科技领域关注人工智能+、6G、量子科技,特别是AI+硬件、软件应用和产业链自主化[4][9][18] - 空间经济领域关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5万亿元[4][9][20] - 高端制造领域关注具身智能、航空航天新质装备、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空间2050年达22.8万亿元[4][9][22] - 内需消费领域关注新消费、商品消费提质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增量,我国消费率56.6%低于全球79.8%平均水平[4][9][16] - 医疗健康领域关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2024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3.27亿人,参保率95%[4][9][17][28]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机遇 - 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8][9] - AI科技浪潮中中国凭借市场、产业、算力等优势有望充分获益[8][9]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在电动汽车、光伏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8][9] - A股具备"长期"、"稳进"条件,估值处于合理区间[9]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出席2025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部长会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8:00
会议核心观点 -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部长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主题为“团结、平等、可持续”,重点讨论互联互通、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和人工智能等议题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并支持G20成员在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技术普及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 [1] - 中方愿与各方加强政策对接,推动5G网络、算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并支持G20在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中发挥引领作用 [1] 会议重点议题 - 会议聚焦优先事项包括互联互通、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和人工智能 [1] - 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速,电信普遍服务稳步推进,实体经济转型不断加快 [1]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技术普及应用和数字能力建设 [1] 中方立场与合作 -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造福亿万百姓 [1] - 中方支持共同打造灵活开放、产学研用金协同的数字创新生态 [1] - 中方愿推动5G网络、算力设施、跨境海陆缆、卫星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1] 双边与多边交流 - 会议期间,李乐成与南非、沙特、巴西、土耳其、欧盟主管部门以及国际电信联盟、数字合作组织负责人等举行会谈 [1] - 会谈内容涉及加强多双边信息通信和数字领域合作 [1]
“太空微信”来啦,太空从未如此热闹
36氪· 2025-09-30 17:40
行业宏观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已完成超50次卫星发射,发射频率约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发射场需提前半年预约排位[1] - 卫星通信行业迎来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拐点,工信部印发“卫星通信十九条”,简化准入流程并优化设备审批,支持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2] - 卫星通信正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消费级手机和汽车直连卫星的应用推动了技术普及[3]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A股卫星通信板块在8月末9月初掀起涨停潮,三维通信、航天环宇、万通发展等多只股票封板[1] - 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需成千上万颗卫星组网,马斯克斯星链在轨卫星已超8000颗,中国星网等国家队正在全球追赶[6] - 卫星物联网赛道竞争相对缓和,铱星二代以75颗在轨卫星覆盖全球超200万用户排名第一,中国民营公司时空道宇以64颗在轨卫星位列第二,用户规模有望支持2000万[9] 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 - 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仅需约100颗卫星即可实现全球覆盖,其通信资费仅为传统卫星通信的1%,投资回报周期更短[8] - 卫星物联网可弥补地面网络短板,覆盖海洋、沙漠、山区等区域,服务于物流、能源、农业、渔业、应急等行业[8] - 卫星互联网被比喻为“太空中的光纤”提供宽带服务,而卫星物联网则像“太空中的微信”或“物流网”,支持中低速数据传输和物体联网[8] 产业发展趋势 - 消费级手机和汽车直连卫星的应用,正将卫星互联网从试验阶段推向规模化商业运营,但目前主要依赖高轨卫星[5] - 民营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在卫星物联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通过“太空微信”和“太空物流网”等应用让技术成为千行百业用得起的日用品[9]
商业航天为什么都在拿县城的钱?
虎嗅· 2025-09-30 11:23
行业背景与共识 - 硬科技和商业航天被视为真正的产业机会,区别于模式创新带来的伪需求[1] - 商业航天是一个公认的万亿级赛道,并被写入多地发展规划,例如成都市政府编制了多个相关战略规划[1] - SpaceX作为行业标杆,累计融资额达到98亿美元,推动其整体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1] 行业发展现状与里程碑 - 商业航天赛道已有创业公司冲击第一股,例如国星宇航已申报港股上市[2][26] - 星网组网进度大大加快,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17日的21天内完成了5次发射任务,共发射38颗卫星[1] - 卫星互联网牌照将正式发放,标志着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时代即将开始[1] - 民营火箭企业星河动力完成了总规模24亿元的D轮融资,创造了国内民营火箭企业的融资新纪录[2] 商业化路径与市场变化 - 商业航天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瞄准国家星网和千帆计划,争取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另一类如天仪、椭圆时空等则聚焦行业市场,提供融合卫星数据的完整解决方案[22][23] - 单纯出售卫星数据的市场空间已非常有限,企业必须向下游延伸,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才能创造价值[24] - 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正从专业领域扩大至大众市场,例如手机直连卫星功能,华为手机已支持与天通、北斗卫星直连[31][32] 政策与资本支持 - 国家政策从2015-2016年的鼓励支持,转变为将商业航天明确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增长引擎[25] - 各地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例如北京南箭北星、文昌的商业发射、山东海阳的海上发射等[25] - 行业融资规模显著增长,去年披露的整体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创下新高,并涌现出十几家独角兽级别公司[26] 技术与产品突破 - 民营火箭发射次数显著增加,2023年成功发射12次,2024-2025年型号趋于成熟,发射呈现密集化、常态化甚至班车制[28] - 可重复使用火箭成为技术竞赛焦点,多家公司完成了垂直起降试验,但国内尚未实现真正的入轨回收复用[28][36][38] - 卫星生产模式正从少量定制转向批量化、智能化流水线生产,以应对星网等大规模星座的部署需求[30] 成本挑战与火箭领域竞争 - 当前火箭发射成本约为每公斤6万至12万元,距离3万元/公斤的目标仍有差距[40]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但目前行业仍处于首飞密集年,尚未实现稳定可靠的入轨回收[38][39] - 火箭领域逻辑简单、市场明确,持续吸引新创业者加入,包括早期火箭公司核心骨干和新入行者[40][41] 出海与国际市场 - 火箭出海难度较大,成功案例较少,更可行的方式是提供一站式在轨服务,即火箭、卫星乃至运营全包的交钥匙工程[44][45] - 中东、一带一路国家及非洲是主要目标市场,例如中法海洋星、埃及卫星等项目均采用此模式[43][44] 未来增长曲线与新兴市场 - 除了卫星发射,太空旅行、深空探索等消费级商业航天领域被视为潜在爆发点[46][47] - 在轨服务市场(如卫星延寿、太空垃圾清理、在轨加油等)是火箭公司的新增长曲线,想象空间巨大[49] - 卫星计算、太空数据中心等方向正在探索,旨在将算力、AI与数据分析结合,直接提供决策支持[56] 行业展望与预测 - 未来两年内,行业有望实现国内首次轨道级火箭的成功回收,这将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并改变市场规则[54][55] - 行业将进入洗牌期,技术、融资或产品交付能力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市场资源将优化配置[59] - 星网等大型星座的建设仍是重点,早期收入可能无法覆盖高昂的前期投入,盈利模式需持续探索[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