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座椅
搜索文档
继峰股份(603997):25Q3格拉默持续盈利,座椅国产替代加速
国投证券· 2025-11-03 14:37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继峰股份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5][6] - 6个月目标价为16元/股,较当前股价(2025年10月31日13.87元)存在约15%的上涨空间 [5][6] - 基于预测,公司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亿元、8.1亿元、10.3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3倍、22倍、17倍 [5][10] 核心财务表现 (2025年第三季度)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08亿元,同比下降4.94%,环比增长2.23% [1][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6.62%,环比增长96.76% [1][3]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6.48%,环比提升2.09个百分点 [3] - 2025年第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13.4%,环比微增0.1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降至6.66%,环比下降1.26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分析:座椅业务 - 座椅业务是公司收入环比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受益于理想纯电车型(25Q3销量1.7万辆,环比增加1.4万辆)及领克900(25Q3出货2.2万辆,环比增60%)交付量提升 [2] - 公司在手座椅项目总规模达1000亿元,客户已覆盖国内头部新势力、传统车企及全球客户 [5] - 座椅业务盈利拐点已现,目标为2026年实现收入100亿元,利润5亿元 [5] - 产能布局全球化推进,东南亚基地已投产,欧洲基地在建,国内多个基地已建成或正在建设 [5] 业务板块分析:格拉默业务 - 格拉默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33亿欧元,环比下降7%,但实现净利润0.08亿欧元,净利率为1.8% [4] - 分区域看,格拉默欧洲/美洲/亚太三大地区经营性利润均实现环比改善,经营性EBIT分别为0.1亿欧元(环比+9%)、-0.02亿欧元(25Q2为-0.036亿欧元)、0.09亿欧元(环比+14%) [4] - 通过欧洲裁员、北美剥离TMD等举措,海外业务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4]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汽车座椅被视为千亿级赛道,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 [5] -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蔚来ES8、极氪9X等新车型的交付将推动公司座椅业务收入持续环比增长 [2] - 报告预计公司未来几年收入将保持增长,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235.5亿元、290.1亿元、320.1亿元 [10]
继峰股份(603997):海外拐点临近,座椅加速放量
东吴证券· 2025-05-27 1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格拉默海外业绩在整合深化下开始改善,亚太区盈利能力稳健且营收持续增长,继峰本部传统业务整体稳健且新业务持续拓展,乘用车座椅业务在员工持股计划背书下 2025 - 2026 年业绩加速释放可期,公司业绩拐点基本确立,后续业绩将加速改善 [7]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6 亿元、10.97 亿元、13.84 亿元的预测,对应 EPS 分别为 0.51 元、0.87 元、1.09 元,2025 - 2027 年市盈率分别为 27.10 倍、15.98 倍、12.66 倍,公司作为乘用车座椅行业自主龙头,行业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加速,且处于业绩反转向上,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格拉默整合持续深化,海外业绩拐点初步显现 - 2016 年格拉默面临恶意收购,在下游客户推动下,继峰 2019 年完成对其收购,成为控股股东,并购获多方面支持 [12] - 格拉默营业收入从 2011 年的 10.93 亿欧元增至 2019 年的 20.39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8%,但并购前净利率长期处于低位,低于继峰及可比公司,原因包括部分产品自制率低、工厂运营效率低、股权结构分散、组织架构不合理 [15][19] - 继峰收购后从增加控制、全面降本、产业布局整合、拓展中国市场等多维度整合格拉默,但 2020 年以来疫情、芯片短缺、通胀加大整合难度 [23][24] - 2024 年公司深化海外整合,剥离美国 TMD 子公司,对欧洲区业务和人员配置调整,将欧洲继峰并入格拉默,2025Q1 格拉默业绩明显改善,欧洲区营收微降但 EBIT 大增,美洲区营收下降但大幅减亏 [27][28][34] 乘用车座椅加速放量,持股计划背书盈利能力 - 座椅是整车关键零部件,满足乘坐和安全需求,其组成包括金属部件、外部饰件等,消费升级使座椅舒适性功能增加,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 2024 年约 1088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 1463 亿元 [41][44][48] - 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主要为欧美系、日系及国内企业,行业壁垒高,包括客户认证和评审、技术、资金、管理壁垒,全球和国内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9][53][55] - 公司凭借成本、响应和技术优势获高质量项目定点,客户覆盖多家头部主机厂,截至 2025 年 2 月已获 21 个项目定点;2025 年 4 月的员工持股计划调动核心骨干积极性,为座椅业务盈利能力背书 [58][60][6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传统主业和格拉默分部营收预计稳定,乘用车座椅业务快速增长,2025 - 2027 年整体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 243.03 亿元、289.67 亿元、317.1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20%、19.19%、9.49% [63] - 随着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预计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毛利率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17.50%、19.00%、20.30%,整体综合毛利率预计分别为 16.31%、17.70%、18.44% [63]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对应 EPS 分别为 0.51 元、0.87 元、1.09 元,2025 - 2027 年市盈率分别为 27.10 倍、15.98 倍、12.66 倍,选取可比公司,公司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65]
乘用车业务收入翻倍增长!天成自控2024年营收突破22亿,2025年一季度盈利拐点显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7%
全景网· 2025-04-28 22:3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0亿元,同比增长56.27% [1] - 2024年净利润亏损1648.13万元,主要受研发投入增加和汇率波动影响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0.21亿元,同比增长108.77% [1] - 乘用车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22.79%,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1] 业务结构 - 2024年乘用车座椅业务实现营收10.54亿元,占总收入50.42%,首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2] - 工程机械与商用车座椅合计占比34.34%,航空座椅占比10.38% [3] - 乘用车业务收入较2018年的1.15亿元增长近10倍 [3] - 工程机械和商用座椅实现销售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5.89% [4] - 航空座椅业务同比增长52.89% [4] 战略布局 - 通过"纵向一体化+横向协同化"发展模式构建三大业务板块 [1] - 在亚洲、欧洲及北美设有5大研发中心,形成全球供应链体系 [1] - 2017年完成对英国Acro航空座椅公司的战略性并购,获得EASA和FAA双重适航认证 [1] - 持续推进武汉、滁州、济南等乘用车生产基地建设 [5] - 通过收购外资股份布局长沙市场 [5] - 设立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跨国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5] 市场拓展 - 乘用车业务受益于上汽ZS32、奇瑞CX62D、东风S59等新项目量产 [2] - 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拿下福田戴姆勒、徐工等客户订单 [4] - 航空座椅获得土耳其飞马航空、沙特航空、春秋航空等采购订单 [4] - 与上汽、北汽、东风、比亚迪、奇瑞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6] - 与峰飞航空、广东高域等达成战略合作,进军低空经济领域 [5] 技术优势 - 轻量化与智能座椅技术成为差异化优势 [4] - 具备eVTOL座椅研发量产能力和丰富取证经验 [5] - 铝件压铸工艺有望降低航空座椅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