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座椅扶手
icon
搜索文档
继峰股份(603997):海外拐点临近,座椅加速放量
东吴证券· 2025-05-27 1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格拉默海外业绩在整合深化下开始改善,亚太区盈利能力稳健且营收持续增长,继峰本部传统业务整体稳健且新业务持续拓展,乘用车座椅业务在员工持股计划背书下 2025 - 2026 年业绩加速释放可期,公司业绩拐点基本确立,后续业绩将加速改善 [7]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6 亿元、10.97 亿元、13.84 亿元的预测,对应 EPS 分别为 0.51 元、0.87 元、1.09 元,2025 - 2027 年市盈率分别为 27.10 倍、15.98 倍、12.66 倍,公司作为乘用车座椅行业自主龙头,行业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加速,且处于业绩反转向上,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格拉默整合持续深化,海外业绩拐点初步显现 - 2016 年格拉默面临恶意收购,在下游客户推动下,继峰 2019 年完成对其收购,成为控股股东,并购获多方面支持 [12] - 格拉默营业收入从 2011 年的 10.93 亿欧元增至 2019 年的 20.39 亿元,复合增长率约 8%,但并购前净利率长期处于低位,低于继峰及可比公司,原因包括部分产品自制率低、工厂运营效率低、股权结构分散、组织架构不合理 [15][19] - 继峰收购后从增加控制、全面降本、产业布局整合、拓展中国市场等多维度整合格拉默,但 2020 年以来疫情、芯片短缺、通胀加大整合难度 [23][24] - 2024 年公司深化海外整合,剥离美国 TMD 子公司,对欧洲区业务和人员配置调整,将欧洲继峰并入格拉默,2025Q1 格拉默业绩明显改善,欧洲区营收微降但 EBIT 大增,美洲区营收下降但大幅减亏 [27][28][34] 乘用车座椅加速放量,持股计划背书盈利能力 - 座椅是整车关键零部件,满足乘坐和安全需求,其组成包括金属部件、外部饰件等,消费升级使座椅舒适性功能增加,国内乘用车座椅市场 2024 年约 1088 亿元,预计 2030 年达 1463 亿元 [41][44][48] - 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主要为欧美系、日系及国内企业,行业壁垒高,包括客户认证和评审、技术、资金、管理壁垒,全球和国内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49][53][55] - 公司凭借成本、响应和技术优势获高质量项目定点,客户覆盖多家头部主机厂,截至 2025 年 2 月已获 21 个项目定点;2025 年 4 月的员工持股计划调动核心骨干积极性,为座椅业务盈利能力背书 [58][60][6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公司传统主业和格拉默分部营收预计稳定,乘用车座椅业务快速增长,2025 - 2027 年整体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 243.03 亿元、289.67 亿元、317.1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20%、19.19%、9.49% [63] - 随着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预计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毛利率 2025 - 2027 年分别为 17.50%、19.00%、20.30%,整体综合毛利率预计分别为 16.31%、17.70%、18.44% [63] - 维持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对应 EPS 分别为 0.51 元、0.87 元、1.09 元,2025 - 2027 年市盈率分别为 27.10 倍、15.98 倍、12.66 倍,选取可比公司,公司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65]
继峰股份年内获超56亿座椅订单 净利增447%时隔15个季度再度过亿
长江商报· 2025-05-15 07:48
乘用车座椅业务增长 - 全资子公司继峰座椅(合肥)获某头部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预计2025年9月量产,生命周期5年,总金额25.2亿元 [1][2] - 2025年1月获31亿元乘用车定点项目,加上此次项目合计超56亿元 [1][2] - 2023年5月乘用车座椅业务首个项目量产,全年销售额6.55亿元,2024年营收28.96亿元,占比13.01% [2][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50.37亿元,同比下降4.73%,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47.56%,时隔15个季度再度过亿 [1][4][5] - 2024年营业收入222.55亿元,归母净利润-5.67亿元,主要因出售子公司及欧洲区人员优化产生一次性损失 [4][5] - 子公司格拉默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87.4百万欧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23.9百万欧元,同比增长超1.5倍 [5] 研发与市场拓展 - 2024年乘用车座椅研发人员增加175人,研发费用5.26亿元,同比增长24.59%,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56亿元,同比增长40.53% [5] - 公司预计2025年乘用车座椅业务收入约50亿元,规模效应将提升盈利能力 [3] 公司背景与客户 - 成立于1996年,2015年上市,2019年收购德国格拉默,产品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座椅部件 [4] - 客户包括理想、蔚来、小鹏、比亚迪、特斯拉、极氪、领克等新能源汽车厂商 [4]
继峰股份更新:座椅量产加速,格拉默底部反转
天风证券· 2025-05-13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格拉默剥离亏损资产实现扭亏,预计全年实现经营性息税前利润6000万欧元;乘用车座椅市场规模大、国产替代前景广阔,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手订单充沛,2024年已实现盈亏平衡 [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看点一:剥离亏损资产,格拉默扭亏 - 格拉默分部2020年以来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2024年亏损6.25亿元,主要亏损来自美洲 [3][13] - 2024年格拉默出售连续多年大幅亏损的美国TMD公司,其2023年亏损4404.37万美元、2024年1 - 8月亏损3152.54万美元 [13] - 2025Q1格拉默实现净利润0.097亿元扭亏,预计全年实现经营性息税前利润6000万欧元 [3][13] - 公司将持续推进格拉默降本工作,加强对海外业务管控,格拉默业绩有望随管理效率提升持续改善 [13] 看点二:乘用车座椅加速放量,在手订单充沛 汽车座椅市场空间大、国产替代空间大 - 汽车座椅是重要内饰件,成本占汽车内饰总成本45%,单辆汽车座椅价值超4000元,占整车成本3% - 5% [20] - 座椅功能升级使单个座椅价值量提升,智能化座椅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约50% [6][20] - 2023年全球汽车座椅市场规模为525亿美元,2024年预计为534亿美元,2031年将达589亿美元;2022、2023年国内乘用车汽车座椅市场规模分别为925亿元、963亿元,预计2027年达1128亿元 [6][20] - 2023年全球汽车座椅行业CR5约78%,国内份额靠前企业多为国外厂商,国产替代前景广阔 [6][26] - 全球龙头企业如李尔、安道拓、佛吉亚在中国均有业务布局 [26] - 汽车开发周期缩短对零部件厂商服务响应速度要求提高,头部自主品牌及新势力注重成本和效率,供应链更开放;自主座椅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强、服务响应速度快,带来座椅国产化机会 [26] 公司乘用车座椅收入高速增长,在手订单充沛 - 2021年10月公司获某造车新势力主机厂座椅订单,乘用车座椅业务从0到1发展 [6][31] - 2024年公司乘用车座椅产品交付33万套,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较2023年大幅提升,首次实现年度盈亏平衡 [6][31] - 2024年乘用车座椅ASP高达8695.5元,大幅提升公司产品ASP [31] - 公司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汽车企业,2024年获BMWAG乘用车座椅项目订单 [35] - 截至2025年2月28日,乘用车座椅业务在手项目定点共21个,生命周期总销售额超900亿,多数为新能源项目 [33][35]
继峰股份(603997):25Q1盈利能力提升,格拉默经营向好
甬兴证券· 2025-05-06 16: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主要客户产量表现有所波动,格拉默北美区实现扭亏,25Q1蔚来EC6、蔚来ES6、理想L6合计产量约6.80万辆,同比约+253.19%,环比约-37.53%;格拉默实现营收约4.87亿欧元,同比约-12.43%,环比约+8.38%,北美区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修复,25Q1毛利率约16.32%,同比约+1.64pct,环比约+3.32pct;净利率约2.09%,同比约+1.84pct,环比约+2.74pct [3] - 多业务齐头并进,乘用车座椅走向全球,传统业务经营稳健,新兴业务品类扩张,乘用车座椅获多家主机厂定点,截至2025年2月28日,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21个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一季报显示,25Q1公司实现营收约50.37亿元,同比约-4.73%,环比约-5.84%;归母净利润约1.04亿元,同比约+447.56%,环比约+399.56% [1] 投资建议 - 关注格拉默整合措施推进、座椅赛道及新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约253.5亿元、283.6亿元、300.6亿元,同比分别约+13.9%、+11.9%、+6.0%;归母净利润分别约6.8亿元、10.1亿元、13.1亿元,同比分别约+220.0%、+48.8%、+30.0%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2,255|25,347|28,357|30,064| |年增长率(%)|3.2%|13.9%|11.9%|6.0%|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百万元)|-567|680|1,012|1,315| |年增长率(%)|-378.0%|220.0%|48.8%|30.0%| |每股收益(元)|-0.46|0.54|0.80|1.04| |市盈率(X)|—|23.05|15.49|11.92| |净资产收益率(%)|-12.2%|12.4%|15.6%|16.9%| [7] 基本数据 - 04月30日收盘价12.38元,12mth A股价格区间9.56 - 14.90元,总股本1,266.08百万股,无限售A股/总股本100.00%,流通市值156.74亿元 [8]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流动资产(百万元)|8,141|10,350|11,371|13,016|14,557|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9,811|9,935|10,545|10,937|11,412| |资产总计(百万元)|17,952|20,285|21,917|23,953|25,969| |流动负债(百万元)|9,360|8,712|9,481|10,435|11,061|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4,137|6,668|6,708|6,768|6,828| |负债合计(百万元)|13,496|15,380|16,189|17,203|17,88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4,101|4,648|5,463|6,475|7,790|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355|257|265|276|290| |负债和股东权益(百万元)|17,952|20,285|21,917|23,953|25,969| [12]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648|270|2,232|2,052|2,432|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1,222|-1,587|-1,585|-1,350|-1,369|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281|2,156|-329|-302|-307|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199|768|375|400|756| |期初现金余额(百万元)|1,150|1,349|2,117|2,492|2,892| |期末现金余额(百万元)|1,349|2,117|2,492|2,892|3,648| [12]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增长(%)|20.1%|3.2%|13.9%|11.9%|6.0%| |成长能力 - 营业利润增长(%)|/|119.8% - 281.3%|248.5%|49.5%|30.3%| |成长能力 - 归母净利润增长(%)|/|114.4% - 378.0%|220.0%|48.8%|30.0%|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4.7%|14.0%|14.0%|14.3%|14.7%| |获利能力 - 净利率(%)|1.0%|-3.1%|2.7%|3.6%|4.4%| |获利能力 - ROE(%)|/|5.0% - 12.2%|12.4%|15.6%|16.9%| |获利能力 - ROIC(%)|4.7%|1.1%|7.3%|9.0%|10.1%|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75.2%|75.8%|73.9%|71.8%|68.9%|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09.9%|111.2%|88.0%|70.1%|50.3%|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0.87|1.19|1.20|1.25|1.32|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59|0.89|0.86|0.90|0.97|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1.29|1.16|1.20|1.24|1.20|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6.87|5.41|5.54|5.72|5.38| |营运能力 - 存货周转率|10.10|11.06|11.41|10.39|9.85|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18|-0.46|0.54|0.80|1.04|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42|0.21|1.76|1.62|1.92|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3.53|3.67|4.32|5.11|6.15| |估值比率 - P/E|74.83|—|23.05|15.49|11.92| |估值比率 - P/B|3.81|3.12|2.87|2.42|2.01| |估值比率 - EV/EBITDA|13.41|20.33|10.43|8.59|7.2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