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产业

搜索文档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以三大核心优势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7-09 08:24
西昌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 西昌市定位为"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1] - 商业航天产业具备近(离卫星发射中心近)、多(资源富集)、长(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三大核心优势[1] - 卫星基地工厂已完成70%建设,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1] - "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营[1] - 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1] 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 规划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2]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企业,发展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2]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2] - 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服务"一小时交通配套圈"[2] - 培育航天科普、文创及太空生物制药、育种等新业态[2] - 目标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具备制造、总装测试和发射能力[2] 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 - 钒钛新材料产业被列为"3+1"现代工业体系首位产业[2] - 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项目顺利实施[2] - 500万吨/年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推进中[2] - 当前铁精矿年产量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50万吨[2] - 成功引进北京华腾宇航级钛合金、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项目[3] - 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3]
烟台|航空航天产业何以“无中生有”
大众日报· 2025-05-23 08:45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 - 东方航天港构建了"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链上企业超70家 [1] - 通过6公里航天大道串联功能区,实现卫星"家门口"发射和火箭短距离转运,缩短上千公里转运路程 [1] - 以海上发射为牵引,布局发射链、火箭链、卫星链、文旅链四大产业链 [1] 发展历程与政府支持 - 2018年长征十一号火箭选择海阳港完成我国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以一箭七星方式发射 [2] -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三级政府协同发力,抓住商业航天发展黄金窗口期 [2] - 烟台市将航空航天产业列为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出台《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3] 产业基础与优势 - 烟台市拥有万华化学等新材料龙头企业和完备的整车、整机、整船制造产业体系 [2] - 当地机械、电控等制造环节与航天产业有很强复用性,可转化为航天配套体系 [2] - 海阳已形成发射技术和成熟服务优势,探索适合商业航天企业发展的模式 [3] 重点项目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主导发射"烟台一号"、"烟台二号"卫星 [3] - 龚健雅院士主导的"开放地球引擎"系统平台落地东方航天港,构建新一代时空信息基础设施 [3] - 东方航天港发展模式获得业内顶级专家认可,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