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类理财
搜索文档
【银行】如何看待理财三季报的3个“异象”?——《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点评(王一峰/董文欣)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25 08:06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丰看金融 ,作者王一峰、董文欣 一丰看金融 . 分享经济金融领域大事小情,路边新闻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从数据披露情况看,3Q末理财规模及资产配置呈现以下特点: (1)25Q3在"股债跷跷板"扰动下,理财规模仍实现了同比多增,季内规模或已摸高到33万亿,预估存款"脱 媒"是重要支撑。根据银行理财登记中心披露数据,截至25Q3末,理财存续规模录得32.13万亿,3Q单季增加 1.46万亿,测算同比多增近6000亿;理财余额同比增长9.4%,增速较25Q2末提升1.9pct。考虑到9月理财临近 季末回表规模通常在万亿量级,季内规模或已突破33万亿。 (2)产品结构保持稳定,固定收益类理财规模占比稳于97%中枢,开放式与封闭式理财规模占比维持8:2。① 投资性质维度,截至25Q3末,固定收益类理财余额31.21万亿,规模占比97.1%,2024年以来,规模占比基本 围绕97%中枢窄幅波动。但随着资本市场景气度提升,预估纯固收与"固收+"产品规模占比存在"跷跷板";② 运作模式维度,截至25Q3末,开放式理财存续规模25.89万亿,规模占比80.6%,较2Q末略降0.3pct。22Q4理财 ...
固收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跌破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7:03
产品到期概况 - 2025年上半年31家理财公司共有5,905款封闭式公募产品到期,较2024年同期增长35.44% [1] - 到期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理财分别有5,759只、145只和1只 [1] - 从投资周期看,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2,074只,占比35.1%;3-6个月期限产品有1,814只,占比30.7%;1-2年期限产品有1,378只,占比23.3% [3] 固定收益类产品表现 - 固定收益类封闭式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3.88%,业绩中枢达标率为50.02% [5] - 6个月以内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超90%,其中3-6个月期限产品最高,达93.91%,1-3个月期限产品为91.44% [5] - 6-12个月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87.71%,2-3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达标率分别为28.17%和6.67% [5] - 固定收益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3.09% [6] - 1-2年期限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42%;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8%;6-12个月期限产品为3.23% [6] - 剔除外币理财后,人民币封闭式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92% [7] 混合类产品表现 - 混合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27.14%,业绩中枢达标率为25% [7] - 一年以下期限产品达标率相对较高,在80%及以上,但样本总量较少 [7] - 2-3年期限和3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均为0% [8] - 混合类理财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为2.14%,跑输固定收益类产品 [7] - 6-12个月期限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08%;1-2年期限和3-6个月期限产品分别为2.88%和2.68% [7] 理财公司表现分化 - 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广银理财和法巴农银理财实现100%业绩下限达标 [8] - 另有17家机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达标率在80%及以上 [8] - 建信理财、青银理财和汇华理财业绩基准下限达标率不足60% [8] - 从具体数据看,宁银理财达标率为99.11%,杭银理财为98.67%,浦银理财为98.49% [10] - 汇华理财达标率较低,为56.48% [10]
银行理财半年度盘点③丨固收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跌破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7:02
半年以内期限固定收益类理财业绩下限达标率超九成 分投资周期来看,6—12个月期限到期产品数量最多,达2,074只,占比35.1%;其次为3—6个月期限产品,有1,814只到期,占比30.7%;1—2 年期限的到期产品有1,378只,占比23.3%;其余投资周期到期产品数量占比不足10%。 人民币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到期年化收益率跌破3% 由于固定数值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数量较多,课题组主要对上述两类产品的达标率和到期收益水平进行分析。在剔除了因信息披露 不达标导致无法计算到期年化收益率的样本后,课题组以5,587只(按登记编码核算)到期产品为样本进一步分析。 2025年上半年31家理财公司合计有5,905款(按登记编码核算)封闭式公募产品到期,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5.44%。其中,固定收益类、混合 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理财分别到期5,759只、145只和1只。 分机构来看,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平安理财和工银理财到期产品数量位列前四,2025年上半年到期产品数量超300只。 混合类产品业绩下限达标率为27.14%,业绩中枢达标率为25%。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产品达标率相对较高,在80%及以上,不过样本 ...
持续倒挂!长期限产品“定价”跌破2.5%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8:54
市场回顾 - 债市维持窄幅震荡,资金面整体均衡偏松,6月13日DR007加权均价为1.50%,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4% [2] - A股主要指数收跌,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周跌幅分别为0.25%、0.6%和0.25%,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农林牧渔板块周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共有24,038只存续公募理财产品,其中136只累计净值低于1,银行理财综合破净率为0.57%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1.28%和6.51%,固定收益类公募理财破净率为0.15%,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理财破净率为0 [3] - 2~3年期限和6~12个月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率稍高,分别为0.35%和0.2% [3] 新发情况 - 32家理财公司上周合计发行447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数量居前,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分别发行34只、32只和31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型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10只占比2.2%,权益类无新发,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新发2只 [4] - 6个月以内短期限产品定价抬升,1~3个月期限产品提高0.31个百分点,3年以上期限产品定价跌破2.5%至2.35% [4] - 青银理财发行微含权系列产品,投资周期384天,A、B、C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5%~3.5%、2.6%~3.6%、2.6%~3.6% [4] 产品策略 - 青银理财微含权系列将权益资产配比细分为5%以内低配、10%以内中配、15%以内标配、20%以内高配 [5] -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含权比例普遍在1%~3%,若超过10%则难以保证正收益 [5] 收益情况 - 上周所有类别人民币公募理财录得正收益,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0772%、0.2038%、0.8588%、0.942% [6] - 3年以上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收益率最高为0.135%,1个月以内最低为0.0601% [7] - 现金类理财人民币、美元、澳元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421%、3.936%和3.01% [7] - 上周0.63%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收益为负,权益类负收益比例最高达16.22% [7] 行业热点 - 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5万亿元,较4月末增加0.19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58万亿元 [8] - 固收类产品成为理财规模反弹的核心资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