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土特产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归燕”反哺桑梓地 澄迈古村焕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2:05
返乡创业模式 - 返乡创业团队通过开发利用村中资源,打造集咖啡、胡椒、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咖啡馆、民宿等项目于一体的农业开发综合体 [3] - 项目采取“聘用+分红”等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去年整体收入约七八百万元 [3] - 团队坚守反哺家乡实现自身发展的初心,通过项目打造、效益提升、改善村中环境等实际发展举措,逐渐打消村民质疑 [3]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以咖啡为核心主题,构建咖啡生态种植、趣味采摘、手作、农耕等内容的乡村休闲模式,并衍生出咖啡创意产品及周边展销 [4] - 咖啡豆深加工成冻干粉等产品后附加值更高,可满足所有客群的需求 [6] - 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月收入约3000元,并通过售卖鸡鸭鹅、水果等自家土特产获得实际收益 [3][5] 政策支持与市场拓展 - 澄迈县返乡创业政策支持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使产品深加工增值后销往内地可享受免关税优惠 [4][6] - “双15%”税收政策可使公司比内地企业节省至少10%的税收成本,也更容易招到高管 [6] - 全国乡村排球等活动在村中举办带来客流量,催生对土特产的需求,村子正引来归乡人、原乡人、新乡人、旅乡人 [3][4][5] 乡村转型成效 - 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焕发新生机,环湖休闲长廊串联起民宿、咖啡厅与湖景,从土路水泥路、人气低迷变为设施完善、人气大幅提升 [1][5] - 返乡的“归乡人”已增至十余人,村民将自家擅长的酿酒、做豆腐手艺发展成特色酒坊、豆腐坊,主动参与咖啡种植实现家门口增收 [5] - 经过多年努力,古村落以咖啡文化、农耕体验和非遗手工艺为特色,已成为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破解空心村问题 [4][5]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5
乡村功能定位与价值 - 乡村是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地域综合体,具有农业生产、生活栖居、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特有功能 [1][2] - 乡村是农民的美好家园和市民向往的乐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后院" [1][2] - 近一年抖音平台有13.6亿条乡村短视频记录农家生活,百亿单"土特产"通过平台销售 [1] 乡村振兴成就与目标 - 过去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涵盖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1] - 当前核心任务是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2] - 目标是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守住乡愁又握紧未来 [1][5] 乡村产业发展逻辑 -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需发展县域富民乡村产业以增加农民收入 [3] - 创造优质生活空间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功能相融共生 [2] - 通过农文旅体资源转化,发挥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效应,可开拓乡村消费新空间并促进产业升级 [2] 乡村建设关键领域 - 需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 [2][4] - 统筹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统筹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解决改厕、垃圾处理等问题 [3] - 农村厕所、供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乡交通和通信联通性前所未有提升 [4] 乡村规划与人口因素 - 创造优质生活空间需深刻把握乡村发展规律,人口是关键变量,影响农业经营规模和村落布局 [3] - 需针对农村人口变化和村庄分化趋势,前瞻性规划不同类型村庄建设思路和优先序 [3] - 应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3] 公共服务短板补齐 -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差距突出体现,也是乡村要加快补齐的突出短板 [4] - 今后需强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适宜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老年助餐、互助服务及医养结合模式 [4]
达州借力“川超”打造商文旅体融合的沉浸式消费盛宴 因一场球赛“体验一座城”
四川日报· 2025-10-31 14:37
赛事活动与文艺表演 - 10月26日晚达州川汉子队主场迎战广安板楯蛮队,赛况激烈吸引球迷[9] - 赛前有460名小学生表演团体操《向阳而生》、600人表演流行舞蹈诗画《跃动达州》以及2000架无人机灯光秀进行暖场[10] - 主场赛前文艺表演由各县(市、区)轮流负责,作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窗口[10] 商文旅体融合消费场景 - 球场外设置“达品市集”,提供麻辣鸡块、灯影牛肉等特色美食吸引围观者[9] - 打造数个“川超”第二观赛点,例如通川区罗浮广场、达川区南坝桥下“桥影河畔”等商圈街市,吸引市民逛街看球[13] - 在莲花湖、梨树坪两大湿地公园举办“巴山食荟”美食节,以美食烟火迎客[13] - 目标明确借助“川超”东风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推动街区从“一时火”到“一直火”[14] 交通便利与游客服务 - 为方便外地球迷,在迎战成都、遂宁队的主场比赛日采取调整航班起飞时间、增开城际动车、安排公交接驳等方式[11] - 每场主场比赛当天及前后一天,全市64个政府性公共停车场、1.6万余个停车位面向外地车牌免费停车[11] - 巴山大峡谷景区在开行中心城区和各县城至景区的往返专线车基础上,推出购买景点交通票免专线车票的优惠活动[11] 票根优惠与消费联动 - 球迷凭票根可在14家“达县米线”店免费吃米线,前两场主场比赛后已有上千人次品尝[12] - 整合40余家酒店提供打折优惠及延迟退房服务,50家餐饮企业推出“球迷套餐”、满减折扣等[12] - 巴山大峡谷景区推出“四免两优惠”金秋钜惠活动,与“川超”票根深度绑定,活动包括免大象洞、桃溪谷门票,免费品尝小吃、免停车费,以及99元玩转罗盘顶、31家酒店和民宿折扣等[12] 特色活动与长期消费拓展 - 宣汉县举办“安逸四川·巴适宣汉”利哥群星演唱会,达州高新区梨树坪湿地公园举办璀璨烟花秀,巴山大峡谷景区推出巴人钱棍舞表演、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等民俗活动[11] - 达州市商务局评出“巴山食荟”十大金牌菜和十大金牌宴、第一批40家“巴山小馆”,擦亮“达州味道”城市名片[11] - 开江县西部首个珍珠产业园正式开园,同步启动为期14天的珠宝博览交易会,珍珠推广活动还将走进成都、重庆等地[15] - 宣汉在城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宣品天下”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引入全县37个乡镇(街道)的159种土特产[15] - 本轮金秋消费季将持续至11月30日,总计将推出300余场(次)特色促消费活动[15]
土特产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经济日报· 2025-09-27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多地通过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特色手工业,推动产业强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1]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土特产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1] - 当前行业发展存在产品特色不足、产业布局分散等难题,需围绕"产、销、牌、链"构建全流程体系以推动乡村振兴[1][2] 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茁壮成长,以"土特产"为支撑的产业强村开始崭露头角[1]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增强乡村经济实力[1] - 土特产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通过深加工拓宽增收渠道,并创造大量本地就业机会[1] - 品牌化运营使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成为乡村名片,提升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1] 行业发展挑战 - 产品特色不足、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不畅以及品牌特色不响是当前主要难题[1] 全流程体系构建策略 - 产品环节需做优"产品根基",结合自然资源和传统技艺筛选差异化产品,引入标准化种植技术解决"小散弱"问题[2] - 渠道环节需打通"产销链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2] - 品牌环节需挖掘文化故事,设计高辨识度包装,通过媒体宣传和展会推广提升知名度[2] - 价值链需突破"只卖原料"低端模式,发展加工、仓储物流、包装设计等关联产业形成全链条[2]
文化中国行·传统村落人文影像志丨丰收节前后,这里藏着皖南最“红火”的秋
新华网· 2025-09-23 15:19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依托独特的土楼建筑群和“晒秋”民俗,成功发展特色旅游,从过去的“空心村”转变为游客量达21.56万人次的“网红村”[25][30] 村落特色与资源 - 村落以连绵数百栋、保存完好的300余栋土楼建筑群闻名,区别于徽州地区常见的白墙黛瓦风格[8][13] - 秋收时节村民在房前屋后晾晒辣椒、玉米、山核桃等农作物,形成独具特色的“晒秋”景观[1][22] - 村落山多地少,主要种植山核桃、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22] 旅游发展成效 - 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21.56万人次,其中“晒秋”期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30] - 当地政府依托土楼和“晒秋”特色发展旅游,村民通过担任向导、开办民宿和农家乐实现增收[25] - 村民在村内打包待售土特产,显示旅游带动了农产品销售[28] 村民生活与活动 - 村民日常活动包括晾晒农作物、修缮房屋、劈柴劳作等,展现传统乡村生活图景[3][17][18] - 游客在村中游玩互动,显示旅游活动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23][27]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18:25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达西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和线上电商销售农产品实现经济增长[12] - 新能源产业在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并形成千亿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24] - 30多个AI数据中心正在同步建设,显示新兴产业在新疆的快速发展[24] 农业与特色产业 - 达西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数百吨滞销香梨,并拓展蜂蜜、瓜果等土特产线上销路[6] - 阿亚格曼干村依靠新梅、瓜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14] - 柯柯牙地区在沙漠环境中成功种植苹果、红枣、核桃、杏子等经济作物,创造戈壁变果园的奇迹[26] 旅游业发展 - 达西村凭借烤肉、烤鱼等特色美食吸引大批游客,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旅游业[4] - 伊宁市六星街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通过升级手风琴馆和居民共同献策提升旅游体验,使十多个民族居民受益于旅游业[16] 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远程诊疗服务覆盖所有乡镇[22] - 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显示教育基础设施的完善[22]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6] 对外开放与贸易 - 2022年起新疆进出口额连续三年跨越千亿元台阶,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向西开放桥头堡[28] - 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凸显其对外开放的枢纽地位[28]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 贫困村→小康村 各民族携手一心共筑富裕路
央视网· 2025-09-22 10:05
电商与农产品销售 - 电商协会会长王晓红通过直播帮助达西村销售数百吨滞销香梨[3] - 电商模式帮助村民将蜂蜜、瓜果等土特产打开销路[3] - 达西村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代言人进行线上推广[3] 特色产业发展 - 达西村将盐碱地改造后种植棉花、小麦、林果并发展特色乡村旅游[7] - 喀什地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依靠瓜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实现脱贫[9] - 新疆伊宁市六星街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发展旅游产业[11] 乡村经济成果 - 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7] - 各族村民共同奋斗使贫困村转变为小康村[1][7] - 多民族居民通过协作发展旅游等产业过上小康生活[9][11] 农业技术与协作 - 村民通过技术交流如阿不力克木·木沙向周金山学习果树种植技术[5] - 不同民族农户相互帮助进行香梨种植和葡萄树打理[5] - 各族居民共同为手风琴馆升级改造出谋划策并捐献老物件[11]
优质土特产如何香飘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8-07 06:04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个方面23条举措,核心目标是拓展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亮点在于精准施策和全链条发力,聚焦供给端、流通端、市场端三个关键环节,并提出加强部门协同与财政金融支持 [2] - 政策呼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旨在通过系统性部署提升消费质效,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大市场提供支持 [3]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就 - 行业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已达3.6万个,体现产品品质与特色化提升趋势 [1] - 2024年休闲农业营业收入接近9000亿元,显示农文旅融合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已形成可观市场规模 [1] - 特色农产品种类显著丰富,以往依赖进口的鹅肝、蔓越莓等产品已实现本土化生产并走向世界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许多农业企业依赖收购初级农产品维持经营,导致利润空间有限 [2] - 流通环节成本高、损耗大是突出瓶颈,特别是蔬果类鲜活农产品采后损耗率高达20%至30% [2] - 农文旅融合深度不足,同质化问题突出,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升级和差异化竞争 [2] 市场趋势与消费需求 -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从“有啥买啥”转向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愿意为“优质优价”产品买单 [3] - 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5—2034)》预测,未来10年蔬菜、水果、肉类、奶类及水产品等消费将持续升级,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将持续攀升 [3] 未来发展路径与机遇 - 行业需深耕产品品质以持续满足消费新需求,并通过懂营销、有渠道实现“优质优价” [3] - 《方案》举措瞄准农产品加工“创新点”和产销对接“关键点”,有望为土特产打开更广阔市场空间 [3] - 政策加速落地有望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路径,让更多优质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1][3]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1: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朋友圈再扩大!日本日中协力中心将组织参加大湾区农交会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14:33
大湾区农交会概况 - 2025大湾区农产品交易会暨土特产精品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12日-14日在广州广交会馆举办 [9][30] - 展会设立7大展区:原产地农产品品牌展区、粤农优品品牌展区、乡村振兴产业展区、高端食材展区、国际品牌展区、食药同源展区、绿色有机地标展区 [10][11][14][16][18][19][20][21] - 目标打造农产品领域的"广交会"级别盛会 [11] 日本参与情况 - 日本日中协力中心获组委会邀请组织日本企业参展 [4] - 该中心召开全体理事扩大会议,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厚生劳动大臣政务官、外务大臣政务官等政界要人参会 [5][6] - 会议通过决议将全力配合中方办展,招商范围计划覆盖日本全国 [7][8] 展区特色内容 - 原产地展区涵盖区域公用品牌、农业龙头企业、老字号食品及消费帮扶专区 [14] - 乡村振兴展区包含"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文旅配套及产业强镇专区 [18] - 国际展区重点引进海外知名农产品品牌并促进技术交流 [20] - 食药同源展区集中展示药膳配方、功能饮品及中草药创新食品 [21] 配套活动规划 - 将发布《中国农业品牌年度发展报告》及"2025广东农业企业品牌价值50强"榜单 [22] - 举办食药同源发展大会、专题推介会、买家选品对接会、电商逆向采购会等B2B交易活动 [23][24][25][26][29] - 设置工会促销费采购行等精准供需匹配环节 [28] 招商进展 - 展会招商工作正在进行中,组委会开放采购商与参展商对接渠道 [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