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湖龙井茶
icon
搜索文档
茶香润共富 四季AI诵茶诗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启"龙井问茶"之旅,以双语读诗形式,展现茶的魅力。为配合茶诗大会主题,百名小学生还在龙井馆区 翁家山巅的茶坛之上,用杭州话、普通话与英文朗诵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专为此次茶诗会创作的茶歌《茶 都羽伢儿》,将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据了解,中国茶叶博物馆四季AI茶诗大会聚焦诗文之美,以"诵春、良夏、野秋、暖冬"为四季主 题,通过AI赋能,立体演绎中国茶文化"天地人合一"内涵,成为推动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实践探索。 6月24日是第六个"杭州西湖日",又恰逢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建成开放十周年,中国茶叶博物 馆举行了一系列"杭州西湖日"主题活动,邀请市民朋友走进博物馆,共饮一杯茶。 活动当天,中国茶叶博物馆围绕"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美美与共"理念,举办了四季AI茶诗大会首场 茶会——"诵春·龙井"。茶会围绕"春之行""春之诗""春之宴""春之语""春之韵""春之巅"六大板块,移步 异景,讲述了西湖龙井茶的人文历史、非遗技艺、冲泡美学、科技创新和传承保护。雅集还邀请杭州双 语主播、朗诵家、中小学生及国际志愿者,与中茶博首位AI形象数字员工"羽芽儿"一起,在龙井馆区开 当天上午,以"茶香润共富·红韵漫清凉"为主题的 ...
土特产“上网”需过三道关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20
近日,我国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包括云南小粒咖啡、西湖龙 井茶等39个重点培育对象。记者在江西南昌聚集着多家地方特色小吃和土特产店铺的大士院街采访时了 解到,一些街巷里的土特产商铺即便已经出圈,但依靠互联网途径实现品牌化、走向长红还面临着诸多 挑战。 编辑部: 一家特产商铺的知名度,源于线下口碑,亦源于线上流量。线上曝光度高、评价好的店铺往往拥有更大 的线下客流量,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同时对发展地方文旅也有积极意义。可以说,互联网是特产出圈 的有力跳板,而用好线上平台扩大店铺影响力,提升产品美誉度,则是特产品牌化的重要途径。土特产 走出街巷,通过"上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还需过三道关。 首先,要过运营关。在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的时代,一家店铺、一方特产如何,不仅依靠顾客评价,还 有赖于商家主动宣传。土特产从出圈到长红,需要商家灵活运用线上平台,通过开设账号、发布内容、 参与互动,针对产品特色、地域文化、价值主张等进行推广,从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矛盾 在于,街巷里的土特产店铺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时间精力和资金资源相对有限。 不少商户习惯于埋头做事,专 ...
全国首批重点培育名单来了!这六个地方茶产业入选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00:32
全国首批重点培 育名单来了!这 六个地方茶产业 入选_南方+_南 方plus 传统优势食品产 区和地方特色食 品产业是我国食 品工业重要发展 载体和关键增长 引擎。此次发布 的名单充分考虑 各地特色食品产 业的发展基础、 现实规模、成长 潜力等因素,兼 顾当地风土人 情、历史积淀、 饮食习惯、文化 传承等重要元 素,同时也注重 考察所在地相关 主管部门前瞻布 局、顶层设计、 整体推动、为产 业发展保驾护航 所开展的工作及 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茶文 化、茶产业、茶 科技"三茶统 筹"发展理念指 引下,我国茶产 业全链条综合竞 争力持续跃升。 据中国茶叶流通 协会统计,2025 年我国茶园面积 将突破5300万 亩,总产值约 6月4日,工业和 信息化部发布第 一批传统优势食 品产区和地方特 色食品产业重点 培育名单。其 中,浙江的西湖 龙井茶、福建的 安溪铁观音和武 夷岩茶、河南的 信阳毛尖、广西 的梧州六堡茶、 云南的普洱茶六 个茶产业入选, 涵盖绿茶、乌龙 茶、黑茶三类。 图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3300亿元,内销 总量有望接近 260万吨,全产 业链总体规模约 1.13万亿元。此 次入选的六个茶 类所在产 ...
城市24小时 | 锂电产业大省,“掘金”千亿风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00:18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近日,四川省经信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推动建设四川省新能 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加快构建网络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4年底,四川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40.2万辆,预计未来2~3年,省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将迎来第一轮高峰。此前的4月23日,《四川省新能源 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专门规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明确 要"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 解读: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也是整车最具价值的部分。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逐年上升,其回收利用也备受关注。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 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央视网消息,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 ...
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 全省第一!
杭州日报· 2025-05-28 11:0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杭州将举办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 会……以这些重要节点为契机,杭州将继续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 多"杭州经验",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答卷。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4年度设区市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杭州市荣登榜首。数据显 示,杭州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较上一年提升6分,排名上升两位,跃居全省第一。这份荣誉背后,是杭 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全体市民推动"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共同答卷。 针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杭州不断加强保护力度。建成华南梅花鹿抢救基地、天目铁木保育 中心等保护网络,建立植物园、建德林场种质资源库保存珍稀基因;通过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等手段, 让"植物活化石"天目铁木等濒危物种重现生机。目前,清凉峰华南梅花鹿由80余头增至370余头,成为 中国东部最大野生种群。 此外,杭州合理利用生物友好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西溪湿地观鸟 径、天目山自然课堂等成网红打卡点,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双赢;去年,西湖龙井茶以82.35亿元 的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 ...
“茶都”杭州带来了哪些“新意”?
杭州日报· 2025-05-22 11:19
又是一年茶香四溢时。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国际茶博会")正在杭州国际博览中 心热闹开展。来自全球各地的爱茶人士纷纷慕"茗"而来,相聚"茶都",以茶会友。 展馆分为展示区和展销区,展示区包括茶树品种、西湖龙井茶、龙井茶集群项目、杭州名茶、新茶 饮茶食等;展销区则有琳琅满目的优质茶产品,从传统茶叶到创新茶制品一应俱全。观众不仅能现场品 鉴,还能将心仪的好茶带回家。 本次国际茶博会将持续至5月25日。展会期间,各界茶友除了到现场品茶香茶韵,还可以通过手机 淘宝搜索"云上茶博会",参与跨时空的茶文化直播、限定新品秒杀。 展会现场,中茶、浙茶·狮峰、卢正浩等知名茶品牌"各有千秋";新式茶饮、茶包装、茶机械等品 类的"显眼包"层出不穷。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近年来,杭州坚持弘扬 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着力构建"三茶"互促共融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 展。2024年,杭州种植茶园面积55.8万亩,茶叶产量3.3万吨、较上年增幅5.3%。 作为"茶都本都",杭州每年都会在国际茶博会上专门设立"杭州馆",集中展示杭州茶产业链的发展 成果。今年的杭州馆位于国际博览中心 ...
西湖茶农复刻“梅茶共生”传统景观
杭州日报· 2025-05-13 10:50
近日,为生动重现西湖龙井茶与果木共生的传统文化景观,构建新型茶园生态体系,西湖街道梅家 坞村、翁家山村等茶农自发组织开展茶园植树活动,此次共种植了八棵果梅树苗和两棵白玉兰树苗。 村民徐名骏表示,之所以在自家茶园里栽种果梅树,正是受到了《西湖龙井茶诗词》一书的启发 ——该书中汇集了899首自唐代以来与西湖龙井茶有关的诗词,其中就有明朝诗人王稚登《西湖竹枝 词》——"山田乡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在文人墨客的笔 下,茶园不只是茶树的天地,茶树与白玉兰、果梅等花卉树木相伴相生,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 景。 徐名骏站在自家茶园里,扶着新栽的果梅树苗说道:"从年初,我就萌生出了恢复诗中美景的设 想。以前总以为单一作物好管理,现在才想明白,老祖宗传统种植的智慧里藏着生态密码,多样化的种 植系统才是长久之计。" 此次村民们自发组织的茶园种树活动,一方面传承了西湖龙井茶文化,让古诗中描绘的茶园景象在 现实中得以重现,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湖龙井茶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从茶叶经济到茶楼经济,再到茶园 经济,通过打造别具一格的茶园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带动茶旅融合,促进茶文旅、茶研 学等茶 ...
非遗大师梅有伟:一芽一叶平生意 恬淡悠然出本真
杭州日报· 2025-05-12 10:31
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其中这个"梅"字,说的就是梅家坞。 相传六百多年前,梅姓人家来此定居,后来渐渐繁衍成村落,由此得名。沿着梅灵路两侧,整个村 落纵深长达十余里,素有"十里梅坞"之称。 "你们来啦!快,到里面喝茶!"梅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 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一堵被各类奖状、荣誉贴得满满当当的墙:"西湖龙井炒茶王比赛优胜 奖""中国杭州龙井开茶节炒茶王""浙江省十大炒茶能手"……从茶村到景区、从全市到全省,梅师傅是 众多大赛的佼佼者;2023年,他入选了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绿茶制作技 艺"西湖(狮峰)龙井"代表性传承人。 梅师傅无疑是炒茶界的"优等生",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反而十分低调淡然。"老底子的时候,哪会 想那么多!只知道,这是吃饭的手艺,一定要好好学!" 聊起自己的祖辈,梅师傅的眼睛亮了,指着自家厅堂挂着的一幅字,上面写着"春记茶行"。"清末 民初,我家就一直做茶叶生意,曾祖父的生意做得非常大,全国各地都有分行。受家里老一辈熏陶,我 很小就开始接触茶叶了。" 梅有伟的家就藏在"十里梅坞"的一条小巷里,沿着台阶一路向上,老远都能闻到炒茶的香气,果真 是"茶香不怕巷子深"。 ...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泽平宏观· 2024-12-17 22:53
城市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 - 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维度 [3] - 南京、杭州、长沙、合肥、舟山、芜湖、苏州、宁波、大连、珠海位居2023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列 [3] 南京 - 2022年人均GDP17.9万元,居全国第六、中国省会城市第一 [4] -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拥有8所211大学、12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 [4] - 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10] 杭州 - 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27.1%,总量达5076亿元 [4][15] - 形成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 [15] - 2022年末常住人口1237.6万人,增量位居全省11个地级市之首 [4][15] 长沙 - 2022年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零售额六成左右,孵化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全国著名消费品牌80多个 [5][19] - 房价调控为全国"模范生",2022年房价收入比8.9,在全国重点二线城市中排名第六 [5][19] - 2023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9] 合肥 - 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4%,进入全国前20名城市之列 [5][20] - 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占规上工业比重56.2% [20]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以1.8%居全国第一 [22] 舟山 - 2022年人均GDP16.7万元,居浙江省第1、全国第8,超过了杭州和宁波 [5][25] -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68.5%,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 [25] - 2022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占宁波舟山港比重从21.0%提升至49.5% [25] 芜湖 - 2022年GDP总量达4502.1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 [5][30]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1064亿元,增长38.2% [30] - 2022年常住人口较2021年增长1.6%,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三 [31] 苏州 - 2022年GDP总量达2.4万亿元,比南京高7000亿元 [34]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实现4.6%的增长 [34] - 房价收入比仅12.4,远低于南京、杭州等经济实力接近的二线城市 [34] 宁波 - 2022年GDP总量15704.3亿元,同比增长3.5% [5][38] - 制造业是发展重中之重,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全国第八 [38] - 外贸发展突出,2022年进出口额达1.27万亿元,稳居进出口万亿元城市行列 [38] 大连 - 2022年GDP总量8430.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42] - 以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为主导产业 [42]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0.8%,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 [42] 珠海 - 2022年人均GDP16.4万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1.8 [44] - 七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家电电气、生物医药同比增长分别为17.1%、23.8% [44] - 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56.0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47.7万人,增长了58.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