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咖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1: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首批开“村咖”的年轻人,已经亏了上百万
虎嗅· 2025-07-21 11:44
行业趋势 - 村咖模式通过"咖啡+景区/民宿/露营"等组合链接城乡消费新场景,成为乡村文旅的流量密码[2][12] - 浙江安吉作为典型案例,常住人口不足60万却拥有超300家村咖,年接待游客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3] - 2024年安吉"深蓝计划"创下单日8818杯的全国出杯记录,显示行业爆发力[3] 商业模式 - 核心卖点在于场景营造的情绪价值,如安吉"瀑布咖啡"结合三阶瀑布打造多功能景区,衍生夜场酒吧/泳池/温泉等二次消费场景[14] - 采用"两入股三收益"开发模式:村集体以资源入股,村民获取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16] - 典型定价68-79元/杯,定位"入场券+社交货币+摄影基地"三重价值而非单纯咖啡产品[30][31] 区域扩张 - 从江浙沪向云南/广州/四川等旅游城市周边扩散,形成全国性创业潮[17] - 苏州"湖与咖啡"融合碧螺春茶文化,扬州"半逻小筑"结合稻田书店/非遗体验,体现地域特色创新[19] - 全国现存超4万家村咖,南京佘村2平方公里内聚集15家,苏州太湖生态岛达50家,显示密度饱和[23] 运营挑战 - 初始改造成本高达40-100万元,涉及老房水电改造/山地基建等隐性投入[35][36] - 淡旺季波动显著,安吉已有100多家倒闭,部分店铺单日营业额落差达数百元至零[42][43] - 获客依赖持续创新,需从咖啡延伸至窑炉面包等业态维持话题度[40] 行业痛点 - 同质化严重,"稻香美式"等产品名和格子桌布/竹编篮等装饰形成标准化流水线[6][23] - 部分违规占用农用地,广西阳朔多家网红咖啡因侵占农田被拆除[28] - 交通可达性差,消费者需绕行1小时以上且面临山地行车风险[38][39] 竞争格局 - 与连锁品牌9.9元咖啡形成价格断层,但部分产品品质不及2元速溶咖啡[30] - 首批跟风者退出市场,反映单纯复制模式不可持续[7][43] - 成功案例需同时满足乡村底色/体验独特性/情感共鸣/可持续价值四重要素[44]
乡村游迭代升级 解锁田园新乐趣
北京晚报· 2025-07-15 21:34
提起京郊乡村游,如果您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爬山、采摘、吃农家饭,那就落伍了。 随着乡村旅游迭代升级,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诞生了一个个紧贴时代的新玩法,为游客解锁了别样的乐趣。 昌平辛庄花海让游客陶醉。 京西月季洲会后免费开放。本报记者 王海欣 摄 八达岭机场低空体验火热。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区委宣传部 供图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旁新添一段山地森林步道。 房山 电站美术馆十分抢眼。山东庄镇 供图 辛庄市集搬地方后环境更美了。 呀路古热带植物园泼水节上游客玩嗨了。 呀路古热带植物园 供图 更美 打造新景点 花海栈道随手一拍皆大片 门头沟龙泉镇三家店村 京郊山水间诞生了新景点。前不久,门头沟区就有了一处新的打卡地——京西月季洲。那里随手一拍就能原图直出,直接霸屏朋友圈,精准拿捏了要"出 片"的游客。 月季是北京的市花。今年春天,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在门头沟区举办,主会场就位于龙泉镇三家店村的京西月季洲,会后也免费对公众开放。月季洲占地面 积约23公顷,游客可沿永定河岸漫步,在月季花丛和林木植被中穿行,在盛夏时节感受"山风碧波、水石激浪"的自然野趣。 如今,月季洲上绿树成荫,三五结队的游客在艺术装置前打卡拍照,在绿意掩映 ...
把握风口 共创未来——台湾青年大陆创业记
新华社· 2025-07-12 09:10
台湾青年大陆创业案例 - 台湾青年刘仁在安徽省宁国市青龙乡创立"伴岛"乡村咖啡店,单日高峰接待超2000名顾客,多篇Vlog收获几百万点赞 [1] - 创业成功因素包括"日咖夜酒"消费新业态、依山傍湖的店铺选址切中"奔县游"新热点、追寻自然生活和乡愁的人潮成为主要受众 [1] - "两岸合伙人"计划扩展业务,咖啡店附近的环岛餐厅即将启用,民宿等规划已提上日程 [2] 大陆市场优势 - 大陆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产业链完整,为两岸青年提供机遇 [3] - 大陆数字技术和产业集群有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为法律服务等专业领域创造机会 [6] - 互联网浪潮和经济潜力带来大量机会,如自媒体和线上销售等新兴行业 [9] 两岸青年交流支持 - 大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举办各类交流活动 [7] - 两岸青年交流和善意形成正向反馈,蕴含两岸关系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潜力 [9] - 青年创业面临融资难、经验少等问题,需要加强帮扶和支持 [6] 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 - 台湾律师林敏睿在北京14年,从读研到成为合伙人律师,执业领域不断拓宽 [6] - 自媒体账号"台湾好A在北京"主理人陈俊豪通过视频记录生活,月收入达2万多元 [9] - 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陆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
一个县扎堆300多家“村咖”:网红滤镜下的转型困局
36氪· 2025-07-09 16:34
乡村咖啡经济兴起 - 安吉县乡村咖啡厅采用门票制商业模式 入场费60-70元含饮品 主打摄影场景吸引游客打卡[1] - 2021年瀑布咖啡走红后 乡村咖啡厅在安吉及全国多地快速扩张 形成行业风潮[3] - 深蓝计划单日咖啡出杯量达8818杯 创全国纪录 2023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带动当地收入超2000万元[19][28] 商业模式分析 - 门票机制包含入场券 社交货币 摄影基地三重价值 68元定价高于星巴克但获客成本趋近于零[33] - 70%客流来自小红书种草 用户自发传播形成流量裂变[33] - 采用"两入股三收益"模式 村民集体占股49% 创业团队51% 村民可获得分红 租金 薪金三重收益[28] 行业扩张与政策支持 - 安吉县乡村咖啡厅超300家 深蓝计划团队计划向北京 新疆 西藏 台湾等地扩张[32] - 当地政府将乡村咖啡作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借助流量带动周边5个村子发展[32] - 二期项目增加餐厅业态 仍维持门票含咖啡券形式 设计更追求网红效果[32] 行业痛点与挑战 - 80%消费者仅饮用半杯饮品 咖啡品质差导致复购率低[34] - 同质化严重引发审美疲劳 工作日客流冷清[27][34] - 部分项目违规占用农用地 广西阳朔多家咖啡屋因侵占农田被拆除[34] 未来发展方向 - 云南案例显示"咖啡+古树茶"等在地化模式更具生命力 单品咖啡供不应求[35] - 行业需从打卡经济转向真实体验 深度绑定地域特色才能留住回头客[35]
【视频】一线调研 | 到中山触摸“新岭南田园主义”,寻找“粤式新潮流”
搜狐财经· 2025-07-03 08:11
广东文旅新业态发展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粤式新潮流"为抓手,深度挖掘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自2023年起连续三年开展征集活动,累计吸引超800家单位申报,培育推出115个示范性场景 [1][25] - 第三批"粤式新潮流"申报单位数量创新高,覆盖科技潮玩、滨海旅游等十大领域,吸引近400个项目参与,成为广东文旅消费新IP品牌 [4][25] - 通过"场景创新+消费激活"模式擦亮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招牌,未来将举办多场实地调研分享活动,贡献"广东智慧"与"广东样板" [4][25] 崖口村文旅融合案例 - 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超300万,停车收入超200万元,通过深中通道引流效应显著 [4][27] - 形成25家"村咖"年营收超1000万元,13间民宿集群包括禾舍书屋等品牌,打造6公里美食经济带带动230名年轻人就业 [8][29] - 对标莫干山民宿标准,改造旧电厂为特色民宿,以"稻海+"多业态并联构建沉浸式田园生活综合体,保留原生态场景同时植入新业态 [11][30] 康公屿手艺人工坊创新模式 - 改造破败蚕种场为文化体验综合体,融合非遗展示、咖啡店等业态,成为小榄人气产业园 [12][15] - 近百家商户中90%为20-30岁青年创业者,通过文化赋能打造"文化体验+商业休闲+旅游民宿"多功能集聚区 [15] - 创新"生产+传承+体验+销售"融合模式,为非遗提供商业化路径,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重活化 [19] 专家观点与行业趋势 - 沉浸式体验、特色民宿等新场景成为广东文旅增长核心引擎,需解决新业态品牌宣传不足等问题 [23] - 成功路径在于深植本土文化基因,以跨界融合锻造沉浸式场景,聚焦"小而美"而非"高大上" [24] - "内容为王、场景为本、体验至上"模式是文旅创新关键,崖口村与康公屿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样本 [23][24]
(乡村行·看振兴)河南济源:因地制宜谋发展 乡村振兴有“秘诀”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0:59
乡村振兴实践 - 柿槟新村通过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成立柿槟集团公司,拥有仓储物流公司、工程公司、实业公司等多个企业 [3] - 花石村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66.4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7万元,形成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多元化发展模式 [5] - 大沟河村2024年旅游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9万元,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和农家乐 [6] 集体经济发展 - 柿槟新村为村民统一缴纳城乡居民医保,每月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每年发放粮油福利和村企分红 [3] - 济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94个,较2023年增加15个,占比17.9% [6] - 济源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445个,较2023年增加30个,占比84.76% [6] 乡村产业升级 - 花石村与周边村组成片区协同发展,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 [5] - 济源规划建设覆盖72个村的大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推动山区变景区、资源变资产 [6] - 济源2025年将继续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链升级,深化乡村建设和治理创新 [6]
“五一”假期“村”字号频“出圈”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6:10
乡村旅游新业态 - "村"字号活动如贵州榕江"村超"、台江"村BA"、三都"村马"、凯里"村T"等持续火爆,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新疆、内蒙古等地骑手携百余匹赛马参加"贵州村马",吸引3万余名观众观赛[1] - "村T"走秀达成五省区民族服饰联展,30多个民族进行服饰展演[1] 乡村特色体验 - 云南墨江"村烤"项目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如五彩糯米饭、炭烤五花肉等,并有文艺团体轮番献艺[1] - 浙江乡村游中"村咖"成为热门打卡点,杭州桐庐最火门店需排队半小时[2] - 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落举办非遗鱼灯巡游,吸引众多游客体验徽州民俗[4]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指出,乡村文旅资源具有典型性、在地性等特点,需构建审美意象的乡村艺术现场[4]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强调打造特色"村IP"需坚持地域特色,让游客看到文化遗产与未来[5] - "村"字号活动显现凝聚人心、聚合人才、带动就业的功能,具有长远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