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征程系列

搜索文档
中国车载芯片自主化进程提速,从“25%”到“100%”
新浪财经· 2025-06-24 15:02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进程 - 中国汽车企业加速车载芯片国产化进程,目标2027年实现100%本土化 [1] - 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推动车企打破"卡脖子"困境,对全球芯片格局影响显著 [1] 车载芯片分类与现状 - 整车需搭载数百颗芯片,覆盖感知、控制、通信、执行等多个维度 [5] - 芯片分为五类:主控类、通信类、功率类、传感器类及功能安全类 [6] - 中国厂商在主控与通信类产品取得突破,其他类别仍处起步阶段 [6] 国产芯片技术进展 - MCU领域:东软载波、杰发科技、华大半导体推出车规AEC-Q100认证产品,频率32MHz至300MHz,支持ASIL-B功能安全等级 [8] - 通信芯片:星舆科技、芯翼信息等实现国产CAN、以太网PHY芯片小规模量产,基于40nm及以上制程 [8] - 高算力SoC芯片:地平线征程5采用16nm工艺,集成16TOPS AI算力,已在长安、理想等车型部署 [9] 车企自研与合作模式 - 小鹏自研AI芯片图灵,基于7nm工艺,算力超500TOPS,目标对标英伟达Orin X [10] - 吉利亿咖通与黑芝麻联合开发智能驾驶平台,广汽与芯擎科技合作座舱芯片定义 [14] - 比亚迪全栈自研功率器件、BMS芯片等核心模块 [15]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 国产芯片在自动驾驶SoC、图像处理ISP等领域与国际供应商存在代际差距 [9] - 高端SoC依赖EDA工具、IP授权与先进制程,封测需满足AEC-Q100等车规标准 [16] - 验证周期长达18-24个月,需模拟极限温度、震动等复杂工况 [16]
自研高阶智驾芯片替代英伟达的潜力分析
是说芯语· 2025-04-30 06:59
中国汽车智驾芯片市场格局 - 英伟达Orin-X以73万颗装机量占据35.9%市场份额,仍居主导地位[2] -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地平线(28.65%)、华为、黑芝麻智能(7.2%)、蔚来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 国产化率预计从2023年18%提升至2025年45%,行业呈现每18个月算力翻倍的发展节奏[29] 主要企业市场表现 - 地平线征程系列累计出货超600万套,赋能80+生态伙伴,40+主机厂定点项目,在L2 ADAS市场以33.73%份额居首[2] - 黑芝麻智能2024年营收4.74亿元(同比+51.8%),A1000系列已在吉利/东风量产,客户扩展至比亚迪[2] - 华为乾昆被80%主机厂选择,合作上市车型超22款,覆盖多种车型形态[2] 代表性芯片技术参数 地平线征程5(J5) - 算力128TOPS(INT8),功耗30W,16nm工艺,支持L2-L4自动驾驶[5] - 能效比4.2TOPS/W优于OrinX,感知延迟60ms,支持高速/城市NOA功能[6][7] - 已搭载理想L8/比亚迪等10余款车型,2025年计划覆盖超10款车型[8] 华为昇腾系列 - 昇腾910(云端)/310(边缘)适配MDC平台,下一代采用7nm工艺[11] - 全栈解决方案支持车企快速开发高阶智驾功能[11] 黑芝麻A1000/C1200 - A1000:58TOPS算力,18W功耗,已量产搭载领克08/合创V09[13] - C1200:跨域融合芯片支持舱驾泊一体,2025年量产[13] 蔚来NX9031 - 5nm工艺,单芯片等效4颗Orin-X(1000+TOPS),成本降低30%[15] - 全栈自研支持端到端大模型推理,2025年量产[15] 小鹏图灵AI芯片 - 单芯片算力超OrinX(254TOPS),接近Thor中配版[19] - 集成2个NPU/2个ISP,支持30B参数大模型本地运行[19] 替代英伟达潜力分析 - 地平线:成熟量产经验+开放生态,但算力仅为Orin一半[22] - 华为:全栈能力优势,受制程限制和供应链风险[23] - 黑芝麻:跨域融合设计+成本优势,算力仍有差距[24] - 蔚来:5nm工艺+超高算力,生态依赖自身车型[25] - 小鹏:算力接近Thor且性价比更高,生态依赖自身车型[27]